在任海济的历史上一说到魏刚,他总是和贝当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两人共同葬送了法兰西。不过现在他们还是法国的英雄。魏刚曾在1920年出任波军顾问,在华沙城下大败苏联军队。雷诺将他召回是想让他重演当年反败为胜的壮举。魏刚一到就准备去北方各集团军,与英比军队协商南北夹攻切断德军“装甲走廊”的计划。试图重现当年他帮助波军策划的华沙战役。这个计划的核心是英军从阿拉斯向南攻,法军在阿尔伯特向北攻,直至两军会合。这个计划人称“魏刚计划”。
由戈特将军指挥的英国远征军担任反攻任务的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坦克部队。由第1坦克旅,第151步兵旅和2个疲惫不堪的步兵营组成。他们共有“玛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65辆,2型步兵坦克18辆。英军原本的意图是像德军那样发动一场坦克,步兵,炮兵,空军的协同攻击。但因缺少经验(废话,德国人花了多少时间才勉强协调完成空地协同作战,哪是英国人想学就能学会的。),时间仓促,步兵又疲劳至极。最后成了坦克的单独冲击。
21日,英军坦克隆隆向南驶,径直向德军杀去。让人奇怪的是本应向北攻击的法军却丝毫不见动静。
英军被迫独自面对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不过英军有一点值得庆幸。因为第7装甲师冲得实在太快,任海济那支打的法军抱头鼠穿的“瓦露基利”还没能与第7装甲师会合。
5月21日,在法兰西战场上“正义”的英法联军唯值得一书的两件事。其中之一的阿拉斯战役即将开幕。
;
………………………………
第三十章 法兰西之殇(2)
阿拉斯战役还是如历史上那般发生了。虽然任海济一再下令加速,但因在其身后的第41装甲军拖累,“瓦露基利”未能在战斗开始前与第7装甲师会合。
历史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所有看似偶然的事却往往有着其必然性。
历史就像条河,在无数的分支后最终将走向相同的结局。
在任海济的历史上a集团军群的3个装甲军越出阿登山区,突破色当防线后集体向北回旋。3个装甲军齐头并进直冲多佛海峡。历史上的“曼施坦因计划”只是说通过阿登山区奇袭法军,随后将英法联军堵在海峡边。但也到此为止。因此敦刻尔克大撤退成了法兰西战役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希特勒,德国陆军统帅部,甚至整个德国都没想到法兰西战役第一阶段会如此顺利,因此在法国投降后德国人甚至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占领计划。
现在法兰西战役的进程有些偏离了任海济所熟知的历史。
任海济的“曼施坦因计划”将目标放在了法国北部平原的最西部。因此在突破色当防线后国防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19装甲军沿着法军防守最薄弱的南部,几乎是贴着法国南部山区一路向前跑。按照计划他们将一直向西,直到跑过巴黎后再北上。将包围巴黎的任务交给身后的步兵,随后在后方彻底绞烂将在第二阶段中法军顽强的抵抗。而任海济的“瓦露基利”将与第41装甲军会合,如历史一般直冲多佛海峡,合围英法联军。
在任海济的记忆中,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将在阿拉斯遭到英军的猛烈攻击,第7装甲师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而第7装甲师一旦崩溃,在它南面的第41装甲军则会被切为两段。当然在历史上隆美尔下令“将所有的炮全部拖来阻止英军坦克”,从而避免了第7装甲师的崩溃。同时也使德军那原本用于防空的88mm火炮成为著名的反坦克炮。不过有古德里安违背历史的事例在前。谁又能保证第7装甲师依然受历史保护,能成功阻止英军的突袭呢?
因此任海济非常无耻的“掠夺”了第41装甲军的大部分物资,迫使第41装甲军放慢脚步。这样即便第7装甲师被击溃,英军也无法威胁到第41装甲军的侧翼。不过在这一刻任海济忘记了“蝴蝶效应”这个词。一个小小的动作将会改变很多未来走向。任海济并不是神,很多偏离历史的事任海济无法预测。任海济并不是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军官,很多事他无法判断下一刻的进程。任海济所能依靠的仅仅只是他对历史的了解以及比这个时代多出近60年的知识积累。
原本在阿拉斯以南准备北上的任海济突然发现自己的左翼完全暴露在法军的攻击之下。而跟在自己身后,那第41装甲军勉强拼凑出的一只装甲师无法完成掩护自己侧翼的任务。任海济只能听下脚步等待第41装甲军主力赶到,等对方将法军防线向北挤压至阿布维尔――里尔一线后才能向北推进。
第7装甲师是否被击溃任海济才不在乎呢。一个轻型装甲师的损失德国还是经受得起的。更何况在之后的北非战场,苏联战场上这些轻型坦克也就是炮灰的命。任海济在乎的是隆美尔的安全。只要想到在不久之后能让丘吉尔吓得差点尿裤子就让任海济无比兴奋。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世界里真正能让任海济在乎的东西似乎只有一个。
穆勒躲在临时挖掘的战壕内,用手紧按住自己头上那顶钢盔。尽管他不做这个动作那顶钢盔也不会被爆炸的气浪掀飞。在他面前,英军的“玛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正以那比乌龟还慢的速度缓慢向他爬来。“玛蒂尔达”那与车身完全不成比例的小炮塔上一挺短的可笑的机枪正不停吐着火舌。
穆勒是第6步兵团团长,而第6步兵团又隶属于第7装甲师。从5月10日开始,他们便在隆美尔指挥下跟着坦克不分昼夜的向前推进。穿越阿登山区,强渡马斯河,攻占迪南。前进,前进,在他们眼中只有不停向前推进。从战争开始就只有他们欺负别人,可现在却窝囊的被人欺负。
“该死的英军坦克!”穆勒小声咒骂。
在穆勒身旁不远处,一名德军士兵正忙着将手中的炮弹塞进37mm反坦克炮的炮膛内。随着炮膛的关闭,站在火炮两侧的德军士兵立刻推动火炮瞄准目标。伴随着沉闷的声响与白色的硝烟,远处一辆“玛蒂尔达”的正面闪过一丝亮光。很明显刚才那枚炮弹准确击中了他的目标,但被击中的那辆英军坦克却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随后接着以他那慢得能让德国人心焦的速度向前推进。
“炮弹被弹开了,少校。”
“我能看见。”穆勒没理会身边的副官,“我还能看见那些英勇的孩子在退却……”
2辆38(t)交叉掩护着向后退却。英军“玛蒂尔达”坦克那厚重的正面装甲让德国人手中的一切武器全部无力化。
“玛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战斗全重为11吨,属于轻型坦克行列。可变态的英国人却为这辆轻型坦克加上了一堆装甲,使得“玛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正面装甲厚达60mm。德军38(t)那门短小的37mm主炮在200米距离都无法击穿其正面装甲。(同时期的德军38(t)正面装甲才40mm。)当然为了装甲“玛蒂尔达”必须放弃它的速度。最高12km/h的越野速度在德军眼中根本就是笑话。
2辆38(t)正是仗着它们那倒车档依然比“玛蒂尔达”快的速度缓慢后退,不时用37mm炮为跟在坦克后的英军步兵自造些小麻烦。
双方暂时都无法对对方造成致命伤害。
不过情况很快随着德军一辆1型坦克的加入发生了变化。38(t)的破片榴弹对英军步兵造成的伤害实在有限,可1型坦克上那2挺7。92mm机枪就不一样了。3辆坦克共同掩护着身后的德军步兵后撤。2两38(t)交叉掩护着1型坦克,而1型坦克炮塔上的机枪没有丝毫停顿的向着胆敢从“玛蒂尔达”身后露出身子的英军步兵倾泻着7。92mm子弹。
在至少1个排的英军步兵倒在那辆1型坦克的机枪下后,英军坦克被德国人的小动作激怒了。混在“玛蒂尔达”1型中的3辆“玛蒂尔达”2型调转炮塔,将目标锁定在那3辆只会搞小动作的德军坦克上。
如果说“玛蒂尔达”1型是个变态的话,那么2型就是变态中的变态。2型坦克可不是1型简单的改良型。可以说“玛蒂尔达”2型是全新的坦克――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性能上。2型坦克装备1门40mml52火炮,正面装甲厚度几近80mm,更变态的是它装有2个发动机。如果不是任海济横插一脚为德国搞出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2型坦克,“玛蒂尔达”2型可以说是在2战初期英军最优秀的坦克。在之后的北非战场上“玛蒂尔达”2型是英军的绝对主力。是二战中英军的“常青树”。
后退中的1型坦克最先遭到直击,“玛蒂尔达”2型的40mm主炮轻易击穿了它的13mm装甲。坦克内的成员还没来得及逃生就消失在爆炸燃烧的火球中。剩余2辆38(t)也摆脱不了被击毁的命运。虽然没有像1型坦克那样整车化为火球,但40mm炮弹的动能还是在击穿它们的正面装甲后将其中的组员搅成碎片。不过他们英勇的奋战为身后的步兵们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在接连丢掉2道防线后,第6步兵团终于将战线暂时稳定在临时修筑的第3道防线上。
“喂,你在这里干什么?”穆勒向着正从远处跑来的一名身穿绿色迷彩的少尉喊着,等对方接近后穆勒能清楚得见到对方领章上那闪亮的“ss”标志,“你不是‘骷髅师’的人吗?你怎么会在这里?你的部队呢?”
“少校。”党卫军小少尉向着穆勒行礼后气喘嘘嘘地说到:“我们遭到了英军的攻击,部队被击溃了,现在正在后撤中。我与部队走散了……”
“该死!”穆勒一拳狠狠砸在地上,“连‘骷髅师’都后撤了。这样不是将我们的侧翼完全暴露给英军了吗?”说着他伸手一把揪住对方的衣领,“你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党卫军少尉一脸无奈。
就目前的“骷髅师”来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一支由看管集中营的民兵组成的部队――尽管他们的指挥官素质还算不错。难道你还指望他们能像国防军那般坚刃不屈吗?现在的“骷髅师”也就打打顺风仗,战况一但不利很容易陷入崩溃。只有经历了无数铁与血的洗礼后他们才会成长为那支令人恐惧的队伍。
尽管早知道在阿拉斯战役中“骷髅师”会溃败,但让任海济奇怪的是与他们之后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相比完全像是两支队伍。
就在穆勒烦恼到底该如何解决目前越来越严苛的局势时,他的副官告诉他又有人从战场另一端跑来了。
“希望不会再是坏消息。”穆勒在心中小声说。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不会有更坏的消息了。
“告诉我,少校。目前情况怎么样?”
“隆……隆美尔将军。”穆勒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早知道这个将军总喜欢出现在战况最激烈的前线。强渡马斯河时,他就率先登上河对岸。但出现在这里实在太危险了,“将军,这里太危险了。”
没理会穆勒的话,隆美尔弯腰蹲在战壕内,视线看着前方正在进攻的英军。
“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少校。”
“如你所见,很糟。将军。虽然我们暂时将战线固定住,但恐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持多久。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估计英军不久就会突破我们的防线。”
隆美尔沉默了一会,随后缓缓道:“的确像你说的那样。少校。我已经命令第25坦克团调头向东南方攻击英军的后方。希望他们能在我们被击溃前迫使英军后撤。”说到这隆美尔转头看向穆勒,“少校,我们必须守住这道防线。我们绝不能后退。为了我们身为国防军的荣耀!”
“是的,将军。我们将战斗至最后一人!”穆勒说着也不管身旁的隆美尔,冲着两侧大喊,“炮兵的小子们,拿出你们吃奶的力气。让英国人知道,我们的反坦克炮可不是摆设!要知道,我们的将军在这里看着我们呢!”
;
………………………………
第三十一章 法兰西之殇(3)
第6步兵团的士兵们疯狂的向面前的英军坦克倾泻着炮弹。发射频率之快足以让英军汗颜。
从最初每射击一发,调整下方向,到每射击两发,调整下方向,再到现在几乎是不调整方向就机械的重复着上弹,射击这两个动作。
当然,隆美尔的到来就仿佛为第6步兵团打下一针兴奋剂是一大原因。不过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那些慢的与乌龟速度有得一比的英军坦克终于爬到了几乎不需要他们瞄准的距离。
“那些家伙在干什么?不是让他们后退吗?”看着顶在最前面的那门不停射击的37mm炮,穆勒大声吼到。
操纵顶在最前面的那门37mm反坦克炮的德军士兵面对越来越近的“玛蒂尔达”没有丝毫怯意。他们冒着漫天飞舞的子弹依然忠实执行着他们的长官撤退命令前的最后指示。一直到英军坦克距离他们100米处,这些英勇的小伙子们才抛下自己负责的火炮,撒腿死命向后跑去。
见炮兵后撤,穆勒连忙喊道:“掩护!火力掩护!烟雾弹!烟雾弹!”
战壕内的士兵们立刻用手中的武器向着前方的英军拼命射击,随着98k枪膛不停的开闭,橙黄色的弹壳跳落在法国翠绿的草地上。
白色的烟雾开始升起,不过在这片空地上烟雾效果无法持续多久。操纵火炮的士兵率先冲出烟雾,在他们身后的是英军射来的子弹。烟雾使英军的命中率有所下降,很多子弹都落在他们的脚边,激起小片尘土。
战壕内的德军士兵见到接近的同伴后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中的武器,心中同时大喊:“快啊,快啊!马上就到了!”
烟雾渐渐稀薄,英军的火力再次密集起来。
以一种标准的“平沙落雁式”,3名德军士兵瞬间消失在英军视线中。几乎是扑进战壕的他们在战壕内滚了2圈,满身尘土。混乱的大脑还没理清自己身处何方,无数双手便将他们一把掺起,随后一把步枪被塞到手中。刚刚死里逃生的他们还未及喘上一口气,便立刻趴回到战壕边,晃着模糊的视线看着正缓慢穿过稀薄烟雾的英军。
见自己的士兵安全后,穆勒深吸口气,对身旁的隆美尔道:“将军,这里马上就会成为最前线。这里很危险,请你马上离开。”
隆美尔摇了摇头,他知道现在德军的士气正面临严峻考验。自已一走难保第6步兵团不会瞬间崩溃。更主要的是第7装甲师会面临现在的窘境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不顾命令孤军深入的结果。
“将军,你必须离开!”
就在穆勒试图说服隆美尔的同时,那门被抛弃在前方阵地上的37mm炮已开始消失在爬出烟雾的“玛蒂尔达”履带之下。那辆“玛蒂尔达”正将先前胆敢阻挡它的火炮碾成一堆废铁。
“将军!”
“玛蒂尔达”2型射出的炮弹精确的击中了穆勒他们不远处的一个37mm炮兵阵地。那门37mm炮连同堆放在火炮旁的炮弹和数名士兵一起在爆炸中化成一团熊熊燃烧燃烧着的废铁。爆炸的气浪几乎将隆美尔和穆勒吹倒在地。
隆美尔直起身向那里望去,他的副官莫斯特中尉已满脸鲜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几名德军士兵立刻冒着弹雨爬出战壕,死命将莫斯特拖回战壕。不过随后他们便向隆美尔无奈得摇了摇头。示意已经太迟了。
看着英军越来越接近――虽然他们的速度实在不值一提。穆勒向隆美尔喊道:“将军,没时间犹豫了!”
“玛蒂尔达”2型的炮弹几乎是贴着两人的头顶飞过,随后在他们身后爆炸。飞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