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有如菜市场一般吵闹的军官们,希特勒扔下句:“你们直接去问他不就好了!”随后将众人直接赶出了办公室。

    到这里雷德尔知道自己或者说海军是没戏了。拉关系,套人情海军与副元首谈不上恶劣也说不上好。可陆军就不一样了,古德里安与副元首被并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而布劳希奇更是和副元首私交甚秘,副元首去布劳希奇家吃过好几顿便饭。至于党卫军,谁都知道副元首与党卫军全国总领袖是亲密好友。雷德尔郁闷了,谁让海军不争气呢?邓尼兹郁闷了,难得和自己谈得到一起的人居然因关系亲密问题被迫放弃。古德里安在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喊着:怎么样?冯・施维茵学员,你最终还是回到我的手中了。现在还附带那支“特车大队”也是属于我的了。他到现在对当初德累斯登步兵学院开除任海济与他两个同伴的事耿耿于怀。只是看到古德里安这副表情的人头上都挂着好大一滴汗,这个装甲兵中将怎么看都像是得意忘形的反面角色。

    任海济最终挂上了陆军军衔。不过军衔并不是所有人所想的国防军少将军衔,而是上校。这让布劳希奇在松了口气同时又感到有些疑惑。在布劳希奇预想中光是进军莱茵兰与维也纳的功绩便足以让任海济挂上少将肩章,更何况他还有着副元首身份。即便他想挂上二星肩章,布劳希奇也只有点头的份。现在任海济选择了上校军衔的确让他松了口气。只是布劳希奇想了半天也没明白他为什么选择的是校级而非将级军衔。

    “施维茵叔叔!”

    “不是施维茵叔叔,是杰克弗里德哥哥。”任海济笑着一把将扑向自己的小女孩抱了起来,用右手轻轻刮着小女孩那小巧的鼻子。

    “杰克……杰克……杰克弗……”似乎因为任海济的名字太长,太拗口。小女孩念了几遍都没顺利叫出口。

    “叫齐格飞哥哥也可以哦。”

    “齐格飞哥哥。”小女孩轻轻叫了声后一把将脸埋近任海济的胸口。

    任海济笑着拍了拍小女孩的背,随后突然转过脸看着站在一旁的希姆莱恶狠狠说到:“你是怎么教孩子的?我看起来有那么老吗?”

    希姆莱一脸苦笑。在以严谨闻名的德国人中,阶级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威性。一般见到任海济的人都应称呼他为“副元首”,像自己的女儿那样称任海济为叔叔已经是考虑到孩子的纯真天性了。可自己这个亲密战友硬是要将身份再降低一层。希姆莱还能说什么。

    希姆莱于1927年结婚,他的妻子赫德威格是一位标准的日尔曼女性。即便是任海济以东方人的审美观来看,赫德威格依然非常美丽。除了她的下额不像东方女性那般带有纤细的美感。

    1928年,当希姆莱穷困潦倒,无钱买房时任海济慷慨的为他支付了房款。不久之后古德隆这个希姆莱唯一的女儿出生了。因为任海济与希姆莱的亲密关系,古德隆很喜欢粘在任海济这个经常出入自己家的大哥哥身边。任海济还记得当古德隆6岁时有一天自己去希姆莱家做客。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趴在自己肩上,不停轻咬着自己的左耳。搞得自己满耳都是口水。

    吃完晚餐,任海济跟着希姆莱进入会客室。知道自己的丈夫与年轻的德国副元首有事商谈,于是在送上咖啡后叫上了自己的女儿。只是古德隆貌似很喜欢呆在任海济身边,抓着任海济的衣袖不愿放手。

    “好了,古德隆。跟妈妈出去。”希姆莱板起脸,再这样下去什么都不用谈了。

    “可是……”小女孩的双眼来回转着,努力想找到留在会客室内的理由,“可是……齐格飞哥哥的烟缸还没有拿来不是吗?”

    任海济笑了起来,他很久没有像这样发出源于内心的微笑。希姆莱夫妇则一脸尴尬。希姆莱不抽烟,他讨厌烟味。所以会客室内没有烟缸。可谁都知道,副元首离不开烟。希姆莱夫妇为自己没能提前准备而感到尴尬。

    “不用了。谢谢你,古德隆。”任海济说着用手轻轻抚mo着小女孩的头,“哥哥我打算戒烟了。那东西对身体不好。所以不用麻烦了。”

    “哦……”小女孩的表情有些失望,她失去了继续留下来的理由。微笑着向任海济摇了摇手后,略有不甘的跟着母亲离开了会客室。

    当会客室内仅剩两人后,任海济收回笑容后看着希姆莱:“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我会选择国防军上校,而不是党卫军上将之职吧!”见希姆莱一声不吭望着自己任海济继续说,“我这么做有三个原因。第一:元首并不信任国防军,国防军也不是完全忠于元首。所以我必须进入国防军。我必须协助元首将陆军老老掌握在手中。外表越是坚固的堡垒越容易从内部攻破。第二:将军军衔会树立过多的敌人,特别是对于我这个年轻人来说。而上校军衔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对手,使他们放松警惕。当然他们也会为这一丝松懈而后悔。至于最后一点……”任海济的话故意停了停,“则是和你有关。我亲爱的海因里希。”

    希姆莱皱起眉小声重复了一遍:“和我?”

    “还没明白吗?你现在是党卫军全国总领袖。我是德国副元首。除去元首,在德国我们两人分别代表着党内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的最高点。你认为元首难道会很乐意见到我们两人朝夕相处吗?能集政治与军事力量于一身的只有元首。当然,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或许元首不会怀疑我们对他的忠诚。但其他别有用心的小人绝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他们会想尽一切方法颠覆我们在元首心中的形象。直到将我们从现在这个高位上拉下来的那一刻。海因里希,你和我不一样。我即便离开纳粹党,我的家族依然有着足以左右德国经济走向的庞大企业。可你呢?我可不想看到大冬天穿着单衣在街上流浪的古德隆。所以,海因里希做好你现在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齐格飞,我的好友!”希姆莱用力拍了拍任海济的肩。在这一刻他已经忘记了自己以前经常被“他的好友”卖了却还在为对方数钱的事。

    “对了,海因里希。我有个问题要问你。你要老老实实的回答我。”

    “当然。齐格飞。”

    “你说我长的到底是帅还是不帅?”

    “?”

    “为什么总是只有未成年的小女孩喜欢亲近我?”

    “……”

    ;
………………………………

第十六章 波兰试验场(1)

    1939年4月,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从而获得了进军希腊的跳板。墨索里尼这个任海济口中“让人恶心的胖子”妄想着像他的先祖那样建立一个将地中海化为内海的罗马帝国。

    意大利的行为引起了任海济刻薄的嘲笑,当着希特勒等人的面,他毫不在意的说到:“那个国家的军队,连我国的民兵都不如。他们也就欺负欺负那些手中只有木棍的小国。对手一换上菜刀他们就会立刻举手投降。”

    齐亚诺缓缓放下手中的电报,他的双眼直直地看着前方。没有焦点的视线述说着他此刻心乱如麻。

    就在刚才,意大利驻柏林大使阿托利科发来电报,德国对波兰的行动已“迫在眉睫”。德国随时有可能以武装力量摧毁波兰。德国年轻的副元首已经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完全可行的计划。而德国武装力量已经在命令下开始动员。

    齐亚诺并不想要战争,或者说在意大利完成战争动员前并不想要战争。在齐亚诺看来意大利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而德国为了拥有足以与英国皇家舰队相抗衡的海军需要的时间应该更长。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德国这么快便准备向得到英法独立保证的波兰动手。

    希特勒肯定疯了,整个德国都已经疯了。这是齐亚诺得出的最后结论。

    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东部,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对德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占领了波兰就可以消除进攻法国的后顾之忧,有可以将波兰作为将来入侵苏联的军事集结地和出发基地。更何况波兰的化学,机器,造船工业都相当发达,如果将这一切纳入德国手中,将使德国的战争潜力进一步加大。更何况从魏玛共和国时期,波兰的存在就是让德国难以接受的。它的存在迫使德国分成两块。“十万德军之父”冯・西克特将军曾说过:波兰的存在让人无法忍受,与德国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格格不入。波兰必须从地球上消失,也即将消失……

    以上就是任海济鼓动希特勒对波兰动用武力的说词。他不仅解释了占领波兰对德国军事力量发展的好处,也暗示了整个德意志都在期待着波兰消失的那一刻。他用这种看似“高尚”,“大义凛然”的说法来掩饰自己内心真正的目的。

    希特勒向波兰提出了割让但泽和解决“回廊”问题的要求。但波兰政府坚决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并向盟友英法求援。

    恼羞成怒的希特勒疯狂叫嚣着将用武力彻底摧毁波兰。但这一次他的威胁失效了。波兰不像奥地利有着为数众多的纳粹党徒,历史上数次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瓜分后波兰人民有着极强的民族独立意识。波兰也不像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个小国,他的陆军规模仅次于苏联与法国。更重要的是张伯伦已下定决心,不再妥协。为了大英帝国的声誉,也为了自己的名誉。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得到支持,也为了德国在欧洲大陆不再“孤军奋战”。5月德国与意大利签署了著名的“钢铁盟约”。从此德国与意大利就紧紧绑在一个战车上了。在签署“钢铁盟约”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原本日本也想参与到其中,但德国副元首冰冷的表情以及所提出的苛刻条件让日本难以接受,因此这份即将将整个欧洲大陆卷入战争的盟约中没有出现日本的名字。

    6月,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制定了陆军对波兰进行军事行动的计划。他将军队分成两个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由隆德施泰特指挥,目标直指波兰首都华沙。其中由赖歇瑙指挥的第十集团军任务最重,他们的主力是赫普纳带领的第十一装甲军。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越过奥德河,随后在罗兹与克拉科夫之间波军防线缝隙处形成突破,并与向罗兹方向推进的第八集团军汇合。

    北方集团军群则是由博克率领。其中屈希勒的第三集团军将在第四集团军的掩护下向东越过布格河实施纵深迂回。而第四集团军的尖刀便是古德里安和他的第十九装甲军。

    这个计划便是日后的“白色方案”。虽然很多人认为之后的波兰战役是德国闪电战的处子秀,但在任海济看来这个计划只是传统的两翼突破后的合围而已。

    “你说:那支部队要安排在第十与第十四集团军之间?”布劳希奇瞪大了眼看了任海济数秒,随后立刻低下头看着地图,嘴中小声说着,“第十……第十四……中间……”布劳希奇的手在地图上画了半天,他再次抬头望向站在自己面前的任海济,“你真的确定要这么做吗?”

    “当然,我的总司令阁下。”任海济的脸上带着微笑,随后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同时解释到;“他们还太年轻。他们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不可能永远躲在保护中。他们虽然总有一天必须面对危险,但我不希望他们第一次面对的危险太过残酷。所以我认为这个位置是最适合的。他们的两侧有两个值得信赖的人在守护,这样我很放心。”

    布劳希奇微微眯起眼,心中暗道:“什么叫不可能永远躲在保护中?你这么做不就是在保护他们吗?虽然早知道你护短,可这护得也太厉害了。躲在赖歇瑙与李斯特中间。运气好还能跟着两人中的一个进入华沙。”虽然心中在诽谤,布劳希奇还是答应了任海济的要求。在布劳希奇看来,只要这个年轻的德国副元首安于躲在两人之间,别做什么傻事,他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

    一个星期后,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向希特勒递交了“白色方案”以及初步时间表。希特勒将时间定在9月1日。

    德国的行为引起苏联的高度重视。一旦德国以武力占领波兰,将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安全。因此苏联政府对德波关系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的态度不得重视起来。8月在温斯顿・丘吉尔的推动下。英法派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寻找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的可能性。

    因为在苏联能否进入罗马尼亚与波兰领土对抗德国的原则问题上英法代表“顾左右,而言其它”,不愿给出明确答复。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立刻敏锐的感觉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没有放弃“祸水东引”的方针。于是这个喜欢叼着烟斗的大胡子立刻做出决定――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于是外交上最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原本两个还在探讨共同向第三方使用军事力量的国家,其中一方却突然宣布与第三方缔结了和平协定。而此刻另一个国家的代表还没有离开那个国家。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显:小样,想玩祸水东引是吗?那我就先造条临时水坝。在祸水越过水坝前,先把你们给淹死。

    希特勒的意思也很明显:想看我和北极熊斗是吧?在那之前你们这群曾经欺负过我的人先去死。

    “不得不感叹,在政治利益面前,所有礼仪,廉耻都是狗屁。一个有着强烈反*情结的国家居然会与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结盟?”任海济说着随意弹了下烟灰,“这就好比是老鼠与猫一起度蜜月。那我是什么?红娘?媒婆?还是皮条客?”

    希特勒凭借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自己解除了上次大战时面临的两线做战的威胁。这份看似不针对第三国的条约却有着一份见不得人的副加协定。即《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议》。根据任海济的建议,德国与苏联共同瓜份波兰。以布格河位界,德国占领波兰西部,而苏联则得到波兰东部与波罗地海三国。这个协定看似德国吃了大亏,但任海济一句话就将所有反对声音压了下去。

    “不给别人好处,你还指望别人帮你办事?你们谁认为现在就可以和苏联死磕的给我站出来,我立刻亲手绞死他!”

    于是所有人都乖乖闭上了嘴。和元首过不去,你最多回家养老。和副元首过不去你会觉得自杀是个比较好的选择。这是所有德国高层军官一致的判断。

    欧洲大陆的形式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政治力量都在为着不同的目的加紧行动。谁都看得出名为“和平”的骆驼即将倒下,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将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战争一触即发时事情却有了转机。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意大利认为德国已经背弃了他们。于是在墨索里尼的授意下阿托利科交给希特勒一份电报。上面最重要的内容是:如果德国在进攻波兰时,波兰的盟友向德国发动攻击,那么由于意大利还未完成战争动员所以无法给予德国帮助。换种说法就是:你挑起的战争,我管你是死是活啊!

    意大利临时变卦让希特勒勃然大怒。他大声职责这个“背信弃义的伙伴”。为了制造入侵波兰的借口,海德里希在任海济的指示下已经玩了一堆的“波兰即将进攻德国”的行动(其中包括最著名的“罐装食品”)。这个时候罢手不是给自己耳光吗?

    所有人的视线下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