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就脸色惨白的法密尔虽然早就猜到被帆布包裹着的会是什么,可像现在这样在近距离观看却是第一次。这个女孩只感觉自己的胃一阵抽动,一股带着酸味的奇怪东西正涌上喉咙。法密尔立刻用手一把捂住嘴,向一侧略微弯腰后大声干呕起来。

    任海济非常罕见的没有出言嘲讽法密尔的表现。如果是以往的他,在见到法密尔开始干呕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问道:“几个月了?”

    蹲下身子,任海济用手中刚刚捡起的树枝轻轻拨弄着一颗白色的人类头骨。那颗白色头骨除去覆盖在上的,俄罗斯的黑土外。整颗头骨与下方连接着的身体相比,被腐蚀的非常完整,没有丝毫血肉挂在上面,惨白的让人感到恐惧。此刻这颗没有下颚的人类头骨,那两只黑洞洞的眼眶直直的对着蹲在它前面的任海济。

    任海济不是什么基督教徒,他才不管死亡是让人继续赎罪,还是得到解脱。

    任海济也不是什么佛教徒,他也从来不认为死亡是人所经历的轮回。

    任海济同样不是什么伊斯兰教徒,他同样不相信死亡是回归真主的怀抱。

    对任海济来说,拥有生命的东西一旦死去。那不过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的集合体,一团有着生物形状的肉而已。所以,这个只关心自己的家伙从来不懂得珍重尸体。他手中的树枝在那具已化为骷髅的尸体上不停拨弄着。

    与头骨相比穿着衣服的身体在腐烂速度上要慢许多。当任海济手中的树枝顺着残破服饰的衣领将衣服微微挑起的时候,无数只黑褐小虫从被挑起的开口处涌了出来,转瞬间便消失在卡廷森林的草地中。

    这幅景象让法密尔再也忍不住了,这个女孩拖着双腿摇摇晃晃走到一棵树旁。在用挺拔的白桦树树干支撑住身子后,法密尔终于俯下身大口吐了起来。

    任海济用手中的树枝在尸体上不停拨弄着,在将衣领挑起后他看到了那有着四颗金星的领章。

    任海济依然用波澜不惊的语气淡淡地问了句:“波兰人?”

    接过海尔默递来的文件,威廉低头看了一会后回答道:“从军装的款式上来看……应该是波兰人没错。就目前挖掘出的尸体来看,这里被掩埋的应该都是高级军官。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挖掘出了500多具尸体。”

    直起身,任海济伸出双手道:“手套。”

    一旁被拖来暂时担任验尸官的“瓦露基利”医务兵,连忙从身后的背包内取出一副橡胶手套匆匆为任海济戴上。

    带着淡黄色橡胶手套的左手托起脚下最靠近自己的一颗白色头骨,在举到与自己视线持平后,任海济翻来覆去的仔细打量着这颗失去下颚的头骨。

    “骨头上没有淤血留下的痕迹,头骨顶端的骨头也没有丝毫伤痕。可以确定死者生前的头部没有遭受过打击。”用手轻轻拂去黏在头骨上的黑土,任海济一边观察着一边小声说,“头颅后侧,后脑勺处有个弹孔……是吗?原来如此……从后方顶着后脑勺的开枪处决方式……真有趣……”

    说着任海济将手中的头骨随意扔回帆布内那堆正在化为骷髅的尸体上。随后他再次蹲下身子,在那具骷髅上反复查看着。

    “双手被用细钢丝绞成的绳索绑在身后……从绳索连接的位置来看,似乎是先套住脖子后,再从后方扎紧双手的……做的还真彻底呢……不过……”

    任海济原本还想检查一下,那些军装中是否有东西保留下来,不过在他看到一只食指长的黑色蜈蚣,摇晃着头上两根长须,在摆动着的数十对细足下,缓缓从口袋中爬出来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对于任海济这个有着轻微洁癖的人来说,将手伸进一个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的尸体的口袋,哪怕是带着橡胶手套依然让他感到恶心。

    摘下橡胶手套扔在一边,任海济从口袋中掏出烟为自己点上。在深吸一口后他小声说了句:“满是死亡和阴谋的味道……”说着任海济一侧嘴角微微扬起,“不过……我还真是喜欢。”

    法密尔拖着双腿走回到任海济身边,这个女孩已经吐到胃中没有丝毫东西可以让她继续呕吐的地步了。现在女孩还在不停干呕着,吐出的只有少量略微泛黄的胃液。

    伸手一把按在法密尔的头顶,任海济向着女孩道:“都说了,让你不要跟来。否者你会后悔的。”

    一把拍掉任海济按在自己头顶的那之手,法密尔狠狠瞪了他一眼。

    “我才没有后悔呢!我只是对这种景象不习惯而已。也只有你这种没有感情,体内流淌着冷血的家伙,才会对此无动于衷。”法密尔越说越激动,几乎是冲着任海济大喊:“所有人的弹孔都是在后脑勺,所有人的双手都被绑在身后!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大规模的屠杀!大规模的屠杀无法反抗的人!”

    “那又怎么样?”任海济一句话便堵住了法密尔的咆哮。他撇了眼身边这个女孩后,微微抬头望着天空,咬着劣质卷烟的嘴向着天空吐出大片白烟,“我只在乎这些波兰高级军官的尸体,将在国际社会上为德国赢得的政治利益。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在乎……”

    ;
………………………………

第三十八章 改变与未变的历史(7)

    得到任海济送来的报告,远在柏林的戈培尔第一时间便向身处“狼穴”的希特勒发出电报,请求他允许自己出发前往卡廷森林。希特勒同意了戈培尔的请求,甚至还允许他使用最高统帅部直属的空军运输机,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宣传苏军屠杀战俘的事。(不管是不是苏联人杀害了那些波兰高级军官,反正希特勒是这么认定了。)

    于是戈培尔带着各国驻柏林的新闻记者们,乘坐着印有金鹰标志的ju52飞往斯摩棱斯克。数十架运载着成员与装备的ju52与负责掩护他们的bf110,再加上沿途各机场起飞的bf109组成了一支遮天蔽日的庞大机群。

    坐在ju52机舱内的戈培尔兴奋的来回走动着,嘴中不停道:“齐格飞,你真是个大好人,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帝国谎言大师”那职业天赋上的敏锐直觉在不停告诉戈培尔,对德国来说这是一次粉碎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好机会。只要自己操作得当,就能让苏联在欧洲大陆上被孤立。说不定还能与英国停战,让英国人与德国站在一起共同对抗苏联。只要一想到自己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戈培尔整个人都兴奋的微微颤抖起来。

    当戈培尔一行人到达斯摩棱斯克的时候,原本停留在卡廷森林的“瓦露基利”在任海济的指挥下,已跟随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南下去参加“基辅合围战”了。被留在卡特森林的是第502工兵团。他们负责守护这片在历史上有着无数争议,直到苏联解体后真相才被昭示天下的土地,同时向戈培尔传达副元首的口头命令。

    戈培尔在听到502工兵团团长传达的副元首口谕后一愣。那条严禁他现在就找人继续挖掘的命令让戈培尔一时难以不理解。能展示给各国记者看得就只有“瓦露基利”的小伙子们挖掘出的一部分。如果戈培尔想要继续挖掘,必须有“国际红十字会”的人在场。这让戈培尔有些不知所措。

    发生在卡廷森林的事虽然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苏军所为,但就目前副元首送来的情报来看还不能肯定。哪怕就是万分之一的可能让“国际红十字会”的人做出否定的判断,那自己根本就无法完成元首的任务。“国际红十字会”可不是自己能操纵的。

    副元首的命令让戈培尔很不理解。

    经过再三考虑,权衡利弊后。戈培尔最终还是决定照副元首说的去做。戈培尔毕竟是任海济最早的战友,两人相遇的时间比希姆莱还要早。戈培尔很清楚这个年轻的副元首隐藏在微笑下的疯狂,如果没有必要还是不要随意触怒他。在戈培尔看来副元首敢要求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就算最后“国际红十字会”的人得出了一个并不能让元首完全接受的结论,德国也可以一意孤行,一口咬定就是苏联人干的。管它真相如何,只要将这盆脏水泼到苏联人身上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的政治。

    特别说明一下,与我们现在对“国际红十字会”的认识不同,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只与《日内瓦公约》挂钩。它们只负责战俘。因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开展活动以保护和援助战俘。但它为平民所开展的工作,在二战期间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

    因此一接到德国人送来的,有关苏联人可能大规模屠杀战俘的报告,立刻引起的“国际红十字会”的重视。工作职责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代表团。

    “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团的先行人员在戈培尔一行人到达卡特森林的两天后便乘坐德国人为他们提供的专机匆匆赶来。而在等待“国际红十字会”的人赶来卡廷森林的两天内,戈培尔操纵着德国各传媒机构大肆抨击苏联屠杀波兰战俘的消息。同行的各国记者也不停的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写成稿子,发回国内。

    由纳粹党控制的“走狗”――《人民观察家报》在第一时间便对卡廷森林挖掘出的500多具波军尸体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附上了大量现场拍摄的照片。迪姆凭借着与希特勒小姐的良好关系,成为《人民观察家报》的特遣记者。当他出发的时候还引来报社内一群同僚羡慕与嫉妒的眼神。《人民观察家报》的主编更是一脸阴沉,心情复杂。那个自己当初根本不放在眼中的外来者,恐怕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在希特勒小姐的支持下取代自己的位置。

    迪姆送回的文字报道与大量照片立刻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人民观察家报》当天的报纸总共用了8个版面来刊登这些报道与照片。尽管在文字报道中出现了大量“可能”,“或许”,“我猜测”这样并不确定的词。但这份报纸依然在德国民众手中疯传,因为迪姆在书写文字内容的时候,引用了大量希特勒小姐的话。对于曾一度陷入绝望的德国人民来说,元首与副元首更多是通过行动带给他们胜利的荣光,而希特勒小姐却是通过言语给予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与勇气的人。

    德国人的报纸发行没过几天,几乎全欧洲国家的报纸上都出现了有关卡廷森林的报道。当然在重视程度上远比不上德国。有的国家报纸甚至只是略微一提,毕竟在“国际红十字会”的调查结果出来前,除了德国,谁都不愿把话说得太满。以免日后一旦出现差错,难以自圆其说。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德国人的报纸居然在英国与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人向德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德国政府能允许更多美国人前往卡廷森林参与调查,并保证这些美国人的安全。

    海峡对岸的英国人虽然不像美国那样要求德国政府允许自己的人入境。除去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严防对方间谍外。英国人眼下最重要的是处理英伦三岛上的问题。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当初被视为一场伟大的胜利。不过随着“格陵兰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败,这场原本的伟大胜利逐渐向麻烦转变。

    德国海军庞大的潜艇数量在最重要的北大西洋航线上肆意出击。德国海军中的伪装袭击舰与大型水面舰只,外加“齐柏林”的空中侦察,又几乎掌握了所有盟军运输船的动向。于是由加拿大与美国运往英伦三岛的物资大部分都被击沉在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

    英国地中海航线,虽然没有德军潜艇的埋伏。但由克里特岛,马耳他岛以及托布鲁克上起飞的轰炸机几乎涵盖了地中海以东所有区域。妄图趁夜闯过德军的空中封锁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速度缓慢的运输船队不可能在天亮前到达英国空军的活动范围。运输船队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德军在天亮后开始的空中侦察没有发现他们。于是由东南亚与澳大利亚送往英伦三岛的物资只能绕道波涛汹涌,惊涛骇浪随处可见的好望角,经过非洲航线前往英伦三岛。

    与德军潜艇密布的北大西洋航线相比,非洲航线显然要安全的多。不过由爱尔兰岛南侧开始,依然是德军潜艇的活动范围。商船还是需要经历这段恶梦的航线,才能抵达英国。在德军严密的封锁之下,英伦三岛获得的物资补给量每天下降。如果不能尽快打破德军海上封锁,那不用等德军登陆,他们就自己先崩溃了。

    由敦刻尔克撤回的近30万各国联军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补给。反攻欧洲大陆的日子遥遥无期,物资又日益匮乏,多国联军中有些部队的士气开始下降,然后这种悲观的气氛迅速在联军中蔓延。外加英国人与法国人与本就不和,先前还有共同的敌人――德国人在面前,他们才能暂时抛弃成见,团结在一起。不过现在看来,想在1、2年内与德国人交战是现实的。当内部矛盾无法转化为外部矛盾的时候,丘吉尔内阁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缓和内部矛盾。

    现在德国人有关卡廷森林的报纸出现在英国,立刻让丘吉尔急的上串下跳。波兰流亡政府在第一时间,语气强硬的向苏联寻求真想。大有一副:你不给我个合理的解释,我就和你断交的气势。

    丘吉尔深知想要对抗德国,必须联合所有国家。因此在5月22日,当他得知德国入侵苏联的消息后,这个光头立刻兴奋的大叫:“这太好了。”随后在第一时间便让人前往苏联,寻求共同对抗德国的可能。

    现在卡廷森林的事很可能让原本齐心对抗德国的联盟迅速分裂。这种事不是丘吉尔希望看到的。因此丘吉尔急的每天出入波兰使馆。在丘吉尔发表声明:这是德国人故意散布的错误消息,意图分裂反法西斯同盟的卑劣行为后,波兰流亡政府暂时缓和了自己先前的强硬态度。不过对苏联政府的猜忌与不信任,却深埋着各国心中。

    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先遣团还在卡廷森林为真相而不停调查时,苏联政府也发表了公告。

    苏联的《真理报》也花费了大量版面来抨击德国。他们用一张德国人自己拍摄的照片举例。从后脑开枪是德国人处决战俘时用的手段,绳子的捆绑方式也是德国人使用的方法。通过放大头骨后脑的照片,可以判断子弹口径为9mm,这与德国人的卢格p38手枪的口径相同。所以所谓的卡廷森林发现大量波兰高级军官的尸体,根本就是德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意在嫁祸苏联,孤立苏联。

    “国际红十字会”还在调查,苏德双方自顾自互相抨击。今天我咬你一口,明天你反咬一口,真相已被双方故意忽略。

    卡廷森林事件的真相苏德双方已没人在意。现在双方所想的就只有将这盆脏水泼到对方身上。

    这就是政治!

    ;
………………………………

第三十九章 改变与未变的历史(8)

    苏德双方在各自媒体上,关于“卡特森林事件”的报道,由最初针尖对麦芒的争执,逐步演变成现在毫不顾忌风度的谩骂。双方都好像自己早已掌握真相。真理与正义都站在自己这一边,也不顾“国际红十字会”还在卡廷森林继续挖掘,努力寻找真相……

    在“国际红十字会”成员的注视下,驻留在卡廷森林的第502工兵团快速挖掘着。随着他们的挖掘工作不断深入,更多的尸体被发现。每当新的一具尸体被挖掘出土后,一旁等待着的“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便会在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