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褂谢帷
因为“格陵兰海战”战败,统治海洋200多年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在面对德国舰队时束手束脚。面对德国海军最新锐的高速战列舰“兴登堡”与正规大型航母“齐柏林”所组成的舰队,托维与坎宁安在海军作战计划上不得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缺兵少将的皇家海军现在只能在家门口勉强自保,又如何去守护那漫长的海上生命线?
与皇家海军相比,英国陆军的处境不算太糟,但也开始朝着杯具方向发展。英国三大军种中,空军被称为皇家空军,海军被称为皇家海军,可你听说过皇家陆军这个称呼吗?在英国人眼中陆军是最不受重视的。
敦刻尔克的奇迹或许在短时间内掩盖了英国陆军存在的战斗力问题,北非战场上韦维尔指挥的陆军痛击意大利人或许让英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但就在2天前,原本还较为顺利的地中海战局就要被瞬间颠覆了。
巴尔干半岛3国宣布加入德意轴心,向英国正式宣战。3国大使在向英国政府递交了宣战布告后便被召回国内。得到消息的丘吉尔立刻知道事情糟了。没有了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做为屏障,德国陆军很快就会抵达希腊。如果希腊无法守住,那克里特岛也岌岌可危。一旦失去了克里特岛,那英国能控制地中海的大型空军基地就只剩下亚历山大港了。由马耳他与克里特两岛机场上起飞的德军轰炸机将完全覆盖整个地中海海域。即便直布罗陀海峡依然在英国人手中,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令丘吉尔伤神的问题不仅是战局在向不利方向发展,还有英伦三岛上疯狂流传的谣言。“德国人曾在英国本土登陆过。”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很快便席卷了整个英国。德军登陆的宣传照片甚至在英国上层官员中流传。还未见过照片的英国民众对这个流言将信将疑,在英国的各国流亡政府可能已看过德军宣传照片,但依然对此持怀疑态度。
当然这些都不是丘吉尔优先担心的。丘吉尔担心的是国际社会上对于这种流言会持何种态度?一笑置之?半信半疑?还是完全相信?
谎言重复千遍,便是真理。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可能在最初并不相信这种流言,但在听多了之后便会下意识相信。丘吉尔担心,一旦英联邦各成员国相信了这种流言之后,在他们看来英国很快就会被赶出欧洲,那他们便会减少对英国本土的援助。丘吉尔更担心万一美国人相信了这种流言,就不会全力支持英国,也不会加入这场看似“必败”的欧洲战争。缺少了美国人的援助,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英国人将流下更多的鲜血。到那时候一切都结束了。
负责国家安全的军情五处很快便找到了德军宣传照片中拍摄的地点。他们送回了内容与巴尔干半岛3国驻英国大使送回的完全相同的报告。那里虽然没有弹痕组成的卐字徽记,虽然没有坦克履带碾压的痕迹,但与四周颜色有略微差异的木板与草坪怎么看都是刚刚更换与铺设的。
收到报告的丘吉尔立刻知道事情便麻烦了。这时候就算他混身是嘴也解释不清了。见到这种景象的人一定会认为是英国在故意掩盖德军登陆的事实而已。丘吉尔不得不承认,这一招实在太狠了。这种半遮半掩的方式远比插上面红底黑色的卐字旗更容易使人信服。
德国陆军在英国登陆过?开玩笑,当然没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任海济策划的。那一系列照片是由他直属的武装党卫队在法国拍摄的。为了保证拍摄秘密进行,他们清空了半径5公里内的一切人员,任何胆敢出现在这片禁区内的非“瓦露基利”成员,无需鸣枪示警,直接击毙——也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随后整个装甲师化身为工兵师,开始依照照片对法国土地进行改造。在最初选择仿造地点时,隐藏在英国的“尤鲁姆冈特”成员花费了大量时间踩点。地点不能太远,看不到英国标志性建筑。但也不能太近,否者“尤鲁姆冈特”成员的行动很容易引起怀疑。最后等德国这边完成后,在英国的“尤鲁姆冈特”成员也开始行动了。他们拆下三块木板,挖掉两片草坪换上新木板,新草坪。于是不用一枪一弹德军登陆的痕迹便完成了。这种很明显是粗制滥造的工程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任海济不指望光靠这种伪造的照片就能迫使英国与他们国土上的各国流亡政府分裂。但这样至少为日不落帝国的终结埋下了种子。在“格陵兰海战”的前提下,很多人都开始怀疑德国人到底是否真的在英国本土登陆过。
“我早说过,我是最完美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得到消息的任海济,一个人在他北非的办公室窗边抽着烟,低声说着。他的右手时而握拳,时而松开,“英国人,你们的能力应该不止这些。快点!快点!快点让我看到你们的反击。再这样磨蹭下去你们就要战败了。快点!快点!快点站起身来面对我。你们不是法国,在历史上你们是最后的胜利者。拿出你们的气势来,荣耀的英国人没理由这么快战败的。快点!快点!快点走到我的面前来,用你们的力量来阻止我,阻止我继续将这个世界染得一片鲜红。”
缓缓抬头,任海济深情望向地中海那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
“我讨厌这个世界,但是因为她……我又深爱着这个世界。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期待的是什么?我最后能拥有的又是什么?”
嘴中燃烧的卷烟飘出淡蓝色的烟雾,被烟雾熏到的右眼开始不停的涌出泪水。
“我也只有这样才会流出眼泪。这种无聊的感情不是我应该拥有的。”说着任海济将握紧成拳的右手缓缓举至面前,“英国人还没有完成他们的任务,我也还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战斗下去,继续战斗下去。不是用你们英国人的鲜血染红英伦三岛!就是用我们德意志的鲜血染红整个世界!”
向着天空张开双手,似乎是在试图拥抱蓝天。
任海济突然大声喊道:“来吧!让所有的一切都开始走向终结吧!是你们英国人像历史上那样走向最后的胜利,还是由我得到那仅属于我的自由。所有的一切由这里开始,也由这里走向终结。让钢铁与血肉所编织而成的交响曲,为最终的胜利者奏响胜利者的凯歌或者失败者的丧钟。”
办公室的门被一把推开。法密尔身穿土黄色沙漠战军装出现在大门口。向着任海济的背影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后道:“副元首阁下。总理府来电。”没等任海济回答,她接着说,“1941年1月22日,南斯拉夫发生政变。王太子彼得的新政府宣布退出协议。并表示愿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
背向法密尔的任海济依然望着天空,左侧的嘴角高高扬起。他小声说了句:“终于开始了……”
;
………………………………
第七十七章 暴风雨前奏(5)
当南斯拉夫大使德拉吉沙・斯维特科维奇与亚历山大・辛卡尔马科维奇两人在协议上签完字,刚回到贝尔格莱德,便立刻遭到大批群众的“围观”。
和现在的“围观lz”在性质上倒是差多不,不过围观群众的情绪要激动的多。他们高举着“宁死不做奴隶!”的横幅与告示牌,大喊着“打到签订协定的卖国贼!”将首相府围得水泄不通。整整一天,首相府外,人群的叫喊声没有停歇过。
什么?你管这个叫“示威游行”?不叫“围观lz”?
恩……也有叫“示威游行”的……
于是在1月20日,协议刚刚签订完2天,南斯拉夫王太子彼得便趁夜抱着雨水管滑下,逃过了摄政官员的监视后,与在门外等候的军官团汇合。
只是彼得的这次逃亡行动虽然避开了摄政官员的监视,但就在他抱着雨水管滑下的时候,远处两个人影站在窗口边,用手将窗帘轻轻挑开后看着正从雨水管上滑下的彼得。
一名满脸胡渣的大汉看着远处雨水管上的黑影,略带笑意的对着窗口另一侧黑发蓝眼,带着一副圆眼睛的瘦高男子道:“罗格,我们的王太子殿下逃跑了。”
“……”
“真是的。洛基大人就喜欢搞这种没用的把戏。让我说的话,我们直接干掉那个王太子不就好了?趁现在一枪干掉他,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反正是他自己做出这种奇怪的举动,被守卫当成小偷当场射杀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样的话,南斯拉夫不也同样……”
被称为罗格的男子缓缓转过脸,冷冷道:“还要我再次提醒你吗?大卫・奥赫斯。根据洛基的命令,你的任务只是看着他。然后保证摄政王保罗的安全与自由。这才是你该做的。不要做多余的事。如果因为你自以为是的愚蠢行为,而导致我们与洛基之间的协议破裂……”说到这,罗格的脸上的露出了微微笑意,但配合着他那藏在眼镜后的双眼散发出的寒光。这种笑容只能说是冷酷,“我想,斯特恩阁下和沙米尔阁下一定会将你撕成碎片。不过在那之前,我保证。我会用这双手先掐死你。然后再以自杀的方式向沙米尔阁下请罪。”
看着罗格那冷酷的笑容与冰冷的目光,奥赫斯那强壮的身躯在比自己瘦小的人面前开始颤抖起来。他丝毫不怀疑罗格会这么做。
“我开个玩笑而已。罗格。真的,只是开个玩笑。”
“最好是玩笑。”转过脸,罗格将视线继续放到窗外。看着已顺着雨水管滑到地面后,开始向远处灌木丛跑去的彼得他小声说,“阿凡克劳特马上就会与我们的王太子汇合了。接下来可有得忙了……”
“那个……罗格。我能问个问题吗?”
“什么?”
“罗格。你和沙米尔阁下为什么那么信任那个纳粹党徒?在德国占领区中,我们犹太人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他所做的,与他对我们承诺的相差太多了。为什么你们这么相信他?”
沉默了片刻,罗格才开口缓缓道:“还是那句话。就因为他优秀。他甚至比那个奥地利小胡子还要优秀。强权统治的纳粹政府不需要,也不允许有两个天才领导者。一山不容二虎,他一定会与希特勒一战。所以他才需要我们,而我们也需要他。你,我,阿凡克劳特都是依靠他的力量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赫尔’将会成为犹太人历史上第一支正规武装力量,也将会成为我们犹太人国家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力量。等到了那时候,洛基才会失去利用价值。所以在我们取得自由前,就先暂时忍耐一下吧。毕竟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洛基是对我们的态度是最温柔的。”
用手猛抓自己的头发。数秒后奥赫斯大喊:“我不明白!我不明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哼……”罗格那张冰冷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所以你才是‘公牛’(德语奥赫斯的发音有公牛的意思)。不明白也没关系。你只要知道,照着沙米尔阁下的话去做。我们就能得到自己的国家!这样就可以了。”
在监视下成功出逃的王太子彼得得到了南斯拉夫军官团的肯定,被宣布为南斯拉夫新国王。随后他们便以新国王的名义开始发动武装政变。
1941年1月21日,非政府武装(这次没叫错吧!什么?你说该称为:国民革命武装?那随你。)在人民群众的协助下,只花了半天时间便占领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皇宫。攻占首都期间政府军与非政府武装在皇宫发生小规模交火事件。虽然非政府武装最终占领皇宫,在短短一天时间内便结束了政变行动,将非政府武装化为合法武装。但南斯拉夫前摄政王保罗并未在俘虏名单中。据可靠消息,保罗在军队闯入皇宫后,在警卫团的保护下逃离了皇宫。根据交战的士兵报告,对方警卫团使用的是清一色德械武器。
作为南斯拉夫新政府领导人的杜森・西莫维奇将军立刻知道事情糟了。很明显摄政王保罗是德国政府的傀儡,德国人赠送武器用于维护他的统治地位。现在他们推翻了保罗的统治,便意味着与德国政府完全决裂。囤积在南斯拉夫边境的德军随时有可能涌入南斯拉夫。面对强大的德军,南斯拉夫没有任何抵抗的实力。地中海对边的英国人即便想赶来援救也属于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南斯拉夫新政府的第一任务并不是抓捕逃跑的保罗,而是先稳定住德国人的情绪。
于是在1月22日,新南斯拉夫政府便迫不及待的向德国递出橄榄枝,表示我们虽然拒绝成为傀儡国,但我们也不会与英国人走到一起。目前就让我们两国保持这种互相对等的关系就可以了。当消息传到德国后,和各位所知的历史一样,希特勒第一反应是以为这是个笑话,随后勃然大怒。他立刻终止了正在进行的国防军指挥官会议,在总理府他向见到的每一个人咆哮,宣称这是他所受过的,最大的耻辱。比他早年在奥地利流浪更丢人。之后新的命令迅速又明确的出台了。欧洲独裁者决定用武力彻底摧毁南斯拉夫。希特勒命令克莱斯特率领第14装甲军向贝尔格莱德发起进攻。
就在国防军陆军统帅部调兵遣将的时候,里宾特洛甫突然送来了两份电报。根据事后布劳希奇的回忆:在见过两份电报后。先前还暴怒的元首立刻冷静下来,在沉思了大约5分钟后,元首微微笑了出来。并下令取消了原定对南斯拉夫攻击的命令。
里宾特洛甫的第一份电报是由躲在萨格拉布(现克罗地亚首都)的原南斯拉夫摄政王保罗送来的。在电报中他向希特勒表示:现在的南斯拉夫政府是未经国民同意的非法政府,是一群南斯拉夫军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挟持王太子成立的非法政府。在国家行政权上并不能代表南斯拉夫的意志。南斯拉夫从未背弃过与德国的协议。其实以上都是废话。哪个政府不是将自己的合法性放在第一位?话谁都会说。就看你说的有没有人信而已。保罗的电报后半才是关键,他代表的南斯拉夫政府军,请求德国能为他提供军事援助。助他们夺回贝尔格莱德,解救被挟持的彼得王太子,重组南斯拉夫合法政府。
里宾特洛甫的第二份电报则是由远在北非的副元首发来的。在电报中副元首强调,南斯拉夫的战争是南斯拉夫的内战。是南斯拉夫人自己的问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参加这场南斯拉夫的内战。德国应当呼吁交战双方停止武装攻击,坐回谈判桌旁以和平会谈方式解决问题。任海济的电报中满篇官腔,当然这些内容属于第一页的公开版。至于在第二页,明确标注只有元首能阅读的绝密版,在希特勒阅读完毕后便依照任海济的请求化为一堆燃烧完的灰烬。
在第二页中,任海济详细阐述了德国对待南斯拉夫该采取的态度。就和自己原本的祖国在80年代对待中东战争的态度一样。我们不需要,也不能直接派兵进入南斯拉夫。这样很可能将原本还保持中立的波斯尼亚人和黑塞哥维人逼入英军一方。所以德国要做的就是向南斯拉夫不停的输入武器,让南斯拉夫人用本国出产的有色金属来交换德国的武器。同时想尽办法挑动南斯拉夫各民族独立,让原本就只有两大势力交战的南斯拉夫变的更混乱。
跳跃性思维极强的希特勒立刻明白了任海济的意思。在以山路崎岖而闻名的南斯拉夫,一旦将对方逼急了,躲入山区开始进行游击战。德军将陷入一片深不可测的泥潭。这样很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军事行动。而一旦南斯拉夫陷入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