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明代书籍价格考——中国历代书价考之二:明万历刻本书前有“每部定价纹银贰两”印记。
………………………………

第175章 晨报 (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荐)

    整整一夜,在白纸坊的《晨报》印刷车间内,几十个工人一直在那里忙碌着。

    所谓“晨报”,自然要清晨前送达,自然的要连夜刊印,在没有电灯的时代,连夜加班,确实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参照后世的煤油灯请工匠制了十几个烧豆油的手提煤油灯外,还请了一个“灯童”专门挑灯芯。

    在八九岁的灯童来回挑灯芯时,施奕文的眼睛则盯着正在运转的石印机,这台轮转石印机是铁工厂制造的,用人力手工摇动,虽然劳动强度大,而且每机需要8个人,分作两班,轮流摇印机,但是印刷的效率之高,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人们的认识了。

    伴随着摇机工匠的摇动,在机前一人续纸,二人接纸,尽管在施奕文看来它的效率很低,可每一次转动都能印出一张报纸,每小时能印数百张。

    “东家,咱们这一期,确定要印五千份?”

    又一次,汪明可看着东家问道,

    “对,五千份,就这我都觉得少了,毕竟,京城可有将近二十万户人家,识字的人至少五成,按市场来说,卖个一万份应该没问题的。”

    “东家,识字的人少说得有六七成出去,可不能说但凡识字的人,都买咱家的报纸吧,往常一家的抄报也就印个几百份。”

    “那是抄报,不是报纸。”

    施奕文笑了笑,他拿起一份已经印好的报纸,看着门外等候着的马车。

    “一份抄报要一钱银子,咱们的报纸才十文钱,京城每天卖多少抄报?少说几千份,这报纸啊……”

    端祥着这份报纸,施奕文笑道。

    “卖个几万份,也是正常的。”

    而且还是独家……因为只有自己这才有石印机。

    “那这五千份,真能卖得掉?”

    天将放明,站在报社大门口的施奕文,看着满戴着报纸的马车将报纸运往城中各处,在许多街口早就卖报的报童在那等着。

    站在猪市口的路边,穿着一身单衣的许力一边缩着身子抵着寒,一边探头往猪市口西街看去。他身旁十几个十一二岁模样的少年,也都和他一样挤在路边。

    “力子哥,车咋还没来。”

    “应该快来了。”

    “咱都等小半个时辰了,这也太磨几了,依我说,他们准是骗咱们。”

    “可不是,一天卖一百份报纸,这牛皮可不这么吹的……”

    “肯定是骗咱们,咱们卖抄报,一份能提五文钱呢,他这个什么晨报,才一文钱,还这么早的天。”

    “就是,这大早上的,可真够冻人的。”

    听着朋友们的抱怨,许力咧嘴笑道。

    “骗咱,咱哥几个又是那么好骗了,别忘了这一天五十文的打底,咱都拿来了,要是车不来了,正好……”

    不待他说完,那边就传来了马蹄声,旁边那个只有八九岁模样的男孩连忙嚷嚷道。

    “车来了,车来了……”

    车刚一来,车夫就指着车上一个个布挎包说道。

    “这装报布包,是报社送的,一个包里100份,你们卖完了,到报社结帐……”

    居然另外送了装报纸的包,挎上有些沉重的布包,许力抬头问道。

    “师傅,这一份报卖多少钱?真的只卖十文?”

    “十文,一个字不多。”

    在马车离开时,许力瞧着塞得满当当的布包,疑惑道。

    “还真是十文?”

    “力子哥,你瞧,真的是十文钱。”

    果然,报纸上写着“一份十文”的字样,瞧着大家都领到了报纸,许力就立即吩咐道。

    “小六、山子、小胖子,你们去菜市口那边的,沿着崇文门大街卖,虎子,大锁子,你们去宣武门,……”

    在一一分配好了大家往什么地方卖报后,许力就朝着正阳门的方向跑去,瞧见街上的人已经不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道。

    “卖报,卖报,新出的《晨报》,快看新闻——尼姑庵里藏靓女尼,引得小生夜下门……”

    一开口,就是俗……简真是俗不可耐,可他这么一喊,立即引来了路边正吃着早饭一年青书生的兴趣,

    “喂,这个这个晨报咋卖的?”

    “十文钱,”

    “嚯,不贵啊,这瞧着可不薄啊。”

    “那是,公子,你瞧瞧,足足六张二尺宽的纸呢,就是这纸价都得好几文了,您再瞧这墨色,那是一个清楚……”

    “这字咋这么小?”

    “字小,可清楚啊,你瞧,字小了印的东西也就多了。”

    “成,给我来一份。”

    这边刚卖完一份,许力又在那里吆喝了起来。

    “看报,看报,快看晨报,快看石头里为何蹦出来个石猴子……”

    报童卖报全凭一个吆喝,什么新鲜吆喝什么,但东西一定要是报纸上的,卖的时候,许力当然也早早的把报纸上的内容都看了一遍,刚开始的时候,还喊着“尼姑庵”的他,看到报纸上写的《西游记》之后,立即改喊西游记里的内容了,别说是其它人,就是他自己也被小说给吸引住了。

    “石头里蹦出来个石猴子?”

    原本正欲往好友家去的耿定理一听报童的喊声,立即来了兴趣。

    “来,给我来一份,让我瞧瞧这石猴子是怎么从石头里蹦哒出来的。”

    说话的功夫,他就掏出了一小块散碎银子来。

    “大官人,你这碎银子小的可找不开,这《晨报》便宜,也就十文钱。”

    平素习惯买抄报的耿定理一听,顿时愣住了。

    “这么张就十文钱?”

    “您瞧,这上面写着一份十文。”

    一份报纸十文钱,这价格低的颠覆了耿定理的想象,在他摸出十文钱买过报纸,还不等他找到那石猴子,就被报纸上的内容给惊呆了。

    “这……这怎么会!这字可真是小啊!就这雕工,可真了不得……”

    在耿定理惊讶着报纸上尽是蝇头小字时,随后眼睛又落在《西游记》那一栏上,不过只是稍看一眼,人就被小说的开头给吸引了过去。

    在他站在路边看着报纸的时候,路边跑着的许力一边跑一边喊道。

    “看报,看报,快看晨报,快看石头里为何蹦出来个石猴子……”
………………………………

第176章 抓耳挠腮(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哎呀,这孙悟空往后又如何了?”

    瞧着看完报纸后和自己一样火急火燎的想知道下事的好友,耿定理笑道。

    “这报上不是写了嘛,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原本正急着想知道后事的李贽一听,立即笑恼道。

    “这人,写小说便是写小说了,结果却在这里卖起了关子,居然和说书人似的,到了这,啪的一声……给断了。这人的书虫给勾出来了,却又搁在这卡住了,这人,忒不地道。”

    瞧着报纸,李贽倒是对报纸上的其它内容,全没了兴趣。

    “这《晨报》是从那里买的?”

    “满大街的报童都在那吆喝着卖,卓吾猜这样一份六张的晨报才多少钱?”

    “贵了?”

    “不,便宜,往便宜了说。”

    “这应该是最便宜的连七纸印的,瞧这尺寸一张连七纸可以分出两张来,六张要三张连七纸,百张连七纸要四分银,纸钱也就是一文钱上下,不过印书的话,最贵的是版工,印工……咦,”

    抬头看着耿定理,李贽惊讶道。

    “这蝇头小字刻起来费时费工,这样的刻版恐怕是一页顶百页,算起来的话,这么一份报,没有一钱银子肯定是要亏本的,不过……”

    话声一顿,李贽又说道。

    “你瞧这上面写的“京师金陵烤鸭第一店”,这句话必定不是白印的,不定那也是掏了银子的,估计他们还是得从这上面挣银子。”

    说话的功夫,李贽又一次拿起了报纸,看着纸上的字说道。

    “这字刻的可真不错,印的也格外的清楚……”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看的不是字,而是上面的故事。将近四月的天,天气也终于暖和起来,不过是大清早,这各个胡同口朝阳的地方,就坐满年长的老人,这些猫了一冬的人,和往常一样,在那里晒着暖,聊着天,聊的自然是京城里头稀奇古怪的事,当然免不得,还有在那下棋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少年,他身上挂着沉甸甸的报包,一边走一边扯开嗓子喊道。

    “卖报了,卖报了,快看快看石头里为何蹦出来个石猴子!”

    他这一喊,那边正聊着天下着棋的人顿时来了兴致,对于这些靠着家中的房子出租过活,平日闲着没事干的人来说,最喜欢的就是新鲜事。

    “嘿,我说,听着没有石头里居然能蹦出来个石猴子,这可真稀奇。”

    “更稀奇的是,还有人把它写的报上。”

    往常他们没少见人走街窜巷的卖报,可那会人家喊的都是朝中大事,那里喊过这什么“石头里蹦出来个石猴子”。

    “卖报,卖报,十文一份……”

    听到报童的喊声,那几个老头纷纷转身看过去,其中一个老头站起来说道。

    “哟,这报可真便宜,我弄张瞅瞅,这是啥石头能蹦出个石猴来!”

    等他的报纸拿到手,一旁老头也挤了过来。

    “老刘头,来,咱俩一起瞅瞅。”

    这年月识字的人多,别说是京城,就是搁山窝子里头的小村子也有个社学什么的,都是族里供着米粮,专教本家子弟识字算术的,至于这京城天子脚下,不识字的反倒有些稀罕。

    “哟,这字可真是小啊!”

    那老头一探头,瞧着上面的字,就念叨道。

    “咦,醉仙楼……这不是猪市口的那家酒馆嘛,居然也上报了?”

    瞧着新鲜的功夫,他们俩个已经晒着太阳背靠墙根,端起报纸慢悠悠读了起来。就连那广告也跟着念了小一会,这年月没什么消遣,即便是广告,能打发时间,而念着京城的各种奇闻逸事时,更是勾起了他们兴致。

    “嘿,我就是说嘛,那孙卖婆怎么发了家,弄了半天居然是靠给小娘子送打胎药发的家,一副药收五十两,她还真敢。”

    “瞧吧,这不是出了人命,吃了官司了嘛。”

    报纸上的本地新闻满足了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在翻过几页新闻、广告之后,那人突然惊讶地说。

    “咦,这报纸上居然有小说,《西游记》的这小说没听过啊。”

    嘴上这么说着,他拿着报纸读了起来。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他这边念着,一旁原本正下着棋的老人,也停了下来。

    “这故事写得倒是不错。”

    一旁有人接话道。

    “嘿,这石猴居然是这么蹦出来的……”

    “你以为,难不成真是城外的石头里蹦出了石猴来。”

    一会的功夫,这巷道口聚着的老头,什么事都没事,都在那里听起了〈西游记〉来。

    “嗨呀,这段子写得可真是精彩。”

    那边读着报纸的老头,瞧见众人都围着自己,便兴高采烈的当起了说书先生,照着报纸念道: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一听到“且听下回分解!”,这些老头里顿时急了起来。

    “这就完了?”

    “是啊,这孙悟空学的是什么功夫?”

    “就是,这老神仙,不是刚出来嘛!”

    “真是吊人胃口!”

    “……”

    因为是第一期,自然也就不珍惜版面,整版印了《西游记》的第一回,可即便是如此,正是精彩的时候就断章了。只让众人听得心痒难耐,一个个伸头缩颈急着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抓耳挠腮瞧模样倒像是像方才小说里提到众猴,一个个围在那身边让他继续讲。

    仔细翻了翻,同样是急着性子的老头一摊双手。

    “报上只有这么多,想听故事就等下期吧。”

    “下期,那得等到啥时候?”

    “就是,这报纸可没个准头……”

    确实,抄报从来都没什么准头,可能三五天一期,也可能七八日一回。众人的心里跟猫抓一样,恨不得立即知道接下来的情节。甚至第二天一早,就有人在巷口等着了,一瞧见有报童吆喝着跑来,立即跟过去问道。

    “卖的是晨报吗?那个孙猴子出了吗?”
………………………………

第177章 余象斗的想法(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一个小说成就了一份报纸,用在《晨报》上倒也再合适不过。

    陆续连载了十几日,《西游记》越发显得精彩,从官封“弼马温”再到“大闹天宫”,然后又到被压“五指山”。

    随着剧情一点点推进,《西游记》终于粘住了读者,其实这份报纸呈现出与当下抄报的不同来。这报纸上虽说有朝中大事,可大都是百姓身边的奇闻逸事,百姓们最喜的就是这口,对于消息闭塞的寻常百姓来说,那些身边的奇闻,反倒更吸引他们,至于那“孙猴子”更是看得他们欲罢不能。

    《晨报》这个新闻极了的每日早晨售卖的报纸,居然在短短不到半个月间,就被人们认可了,它的销量,竟然因为这一部小说受到了追捧,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就从最初一天卖一千多份增涨了五千多份。甚至于就连旧报,也有人人买了回去,一些精明的人,甚至买了报纸,然后把小说版面剪下来,按他们的说法,缝在一起,也比买小说便宜。

    一时间,这京城内外胡同口、茶馆里,也经常有人在议论孙猴子,谈论着唐僧,《西游记》成了京城里头的热门话题。不过也仅此而已,喜欢看小说的多是小老百姓,至于〈晨报〉当作嘘头的本地新闻,更不会在京城官场引起啥关注,毕竟京官们根本看不上这种“报纸”。

    可也就是在这种悄无声息中,《晨报》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京城百姓阅读习惯,甚至随着《西游记》的畅销,就连同《封神演义》也跟着畅销起来,毕竟,这《西游记》里的神仙关系写的太模糊,想要看懂那些,还是得看一遍《封神演义》。这倒是让京中书坊的掌柜东家们显得颇为欢喜。

    而也就是在此时,在《晨报》报社里迎来了一位客人,由于《晨报》的热销,自然也引起了一些生意人的注意,尤其是当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什么所谓的广告时,他们的眼前更是纷纷一亮,尝试着在报纸上打起广告来,商人的嗅觉从来都是极为敏锐的,无论是好坏,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