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钱庄……一样要收。

    “这……”

    在钱磊皱眉思索此事是否可行的时候,吴才疑惑道。

    “那要是不到一钱呢?”

    “自然是找给制钱,十文准银一分,一两银找钱难找,一钱还是好找的,百姓大抵上也都是一钱以上用银子……”

    出言解释之余,钱磊反问道。

    “公子,这铸定重的银元自然没什么问题,不过怎么才能让百姓、商家乐意使用咱们的银元呢?”

    “没火耗。”

    简单的三个字,非但把钱磊惊的瞠目结舌,就连吴才也惊讶的差点把手中的茶杯跌落到地上。

    “对,拿咱们的银元到咱们的银庄里换银钱,一率不收火耗!”

    虽然只是简单的解释,却让钱磊感觉有些头晕目眩。钱铺凭什么挣钱?就是靠兑换银钱时的火耗,因为银子有散碎、成色,也就存在折色和火耗,所以钱铺经营靠的就是这个挣钱。

    “东家,你可知道,这火耗可是钱铺最大的进项,少则一成,多则两三成,拿去10两碎银,最多只能按“纹银”7两或8两汇兑铜钱……”

    “我知道,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去火耗,我问你,假如咱们的钱庄,只收一次火耗,往后你只要拿着十两银元,就能足色的一万文钱,你是愿意选择那一个?”

    还用选吗?

    就是再没有脑子的人,也知道应该选择那一个。毕竟用散碎银子,十两银子进个三四次钱铺,银子就“耗空”了。

    “自然是用咱们的银元。”

    眉头紧锁,钱磊反问道。

    “可是如此一来,岂不把火耗这个进项给废了?这换钱岂不就成了亏本的买卖?”

    “亏本?怎么会亏本呢?”

    施奕文笑眯眯的看着钱磊。

    “当全京城的百姓,都用咱们的银元时,外地人来京经商也好、求学也罢,都必须要先换银元,没有咱们的银元,在京城他们就是寸步难行。接下来,像天津等附近的地方,肯定也通用咱们的银元,而最重要的是信用,它才是最大的本钱!”

    说话的功夫,施奕文从取出了一叠纸,抽出一张巴掌大小的纸递给钱磊。

    “你看这个。”

    “这是……”

    接过那张纸,钱磊的眼睛猛然挣大。

    “银票!”

    纸上印着复杂且极为精美的花纹,上面赫然写着“兑换银票”以及“凭票既取十足纹银十两”的字样。

    这些银票是施奕文特意为万历皇帝准备供他“花差”的,都是他在空间里借鉴了清末的银行银票用彩色打印机打印。

    为了行贿不仅办了家钱庄,还有特意印了票子,恐怕天底下这也是独一份了。这会原本用来行贿的银票,被施奕文拿出来显摆了。

    “对,就是银票,他和专门两地汇兑的“会票”不一样,这会票甲地汇款、乙地兑现的票据,使用的范围有限。不说其它,就是北京城内的交易,动辄成千上万两的交易,每天又岂止数十桩,随身带着几百两、上千两银子总是多少不便,可要是用这个银票呢?不过也就是区区几张纸而已。你说要是有一天,全京城百万人全都相信银票如同相信银元,到那时,又会如何?甚至将来钱庄可以沿着运河一路开到临清、扬州、南京,庄进票往,如此银元、银票自然是通兑天下!如此,区区火耗不过只是蝇头小利,不值一提罢了……”

    说出这番话时,别说是听者,甚至就连施奕文自己,也被自己说的热血沸腾。

    当让他沸腾的不是通兑天下,而是另一个念头——自己怎么突然就变成中央银行了!

    我了个去,原本不就是想送点银子给皇帝花差花差,把大内秘藏的图书印上一印吗?

    怎么现在说着说着,往中央银行上说了,不过,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抄书的花费不过也就是九牛一毛。

    “公子高瞻远瞩,在下实在是佩服、佩服至极!”

    长揖过顶的钱磊,这会那里还会有丝毫的傲慢,原本刚来的时候,他还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可现在听了施奕文的这番构想后,甚至都让他开始怀疑人生了,自己那点主意,比起来连给人家提鞋都不佩。

    瞧着钱磊被自己打击的不轻,目的已经达到的施奕文笑道。

    “钱磊,如果我让你当钱庄的掌柜,你用多长时间,能把实现通兑天下这一目标!”

    “啊!”

    诧异的看着公子,钱磊睁大眼睛,一时间居然变哑了。

    他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刚才你不是还想做我这的掌柜吗?现在反倒不愿了?”

    施奕文笑问道。

    就眼下来说,一时间他真没有其它合适的人选,至于先前的打击,不过只是……敲打,只是给他一个目标罢了。

    “公、公子,我,我怕自己做,做不到……”

    有些怀疑人生的钱磊,已经没了当初的自信。

    “做不到,我们一起做不是,如何?”

    看着钱磊,施奕文的脸上尽是信任的笑容……
………………………………

第159章 君臣(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位于西长安街“裕隆银行”开业了,开业当天无波无澜的,根本就没什么人注意。

    甚至也没多少人注意到这家银行。

    “没生意啊,客用,你说会不会是因为朕把名字起错了?”

    又一次,朱翊钧站在“裕隆银行”对面——太液池旁的灵台顶层阁楼,这里是皇帝观赏宫外的地方,从这就能看到银行,他瞧着门可罗雀的银行有些苦恼地说着。

    银行的名字是他起的,“裕隆”谐音“御隆”,至于“银行”是他在施奕文写出来的“钱庄”、“银号”、“银行”三者中选出来的,按他的说话“银行才大气”。

    现在好了,大气的没什么生意。

    “不急,不急,皇爷,施同知不是说了嘛,那银行就是给皇爷放银子的地方,什么生意不生意的不打紧。”

    站在皇帝的身后,客用笑道。

    “哎,也就是他拿朕当成朋友,知道朕用银子不方便才办了这个银行。”

    瞧着哪家银行,朱翊钧又一次夸起了施奕文。

    “可不能让他亏钱啊,他挣钱也挺不容易的。”

    就在这时隐约的似乎看到有人进了银行,朱翊钧立即欢喜道。

    “快看,快看,客用,你看有生意上门了!”

    瞧见有人进了银行,也不管是不是生意,心情大好的朱翊钧从灵台上下来时,瞧着旁边的小太监,随手摸出一张银票来。这银票原本是施奕文特意给他制的,有100两的,有50两的,最小面额的只有一两,大小不同,花色也不同,但无一例外的印制的都极为精美,只要凭票就能到银行里换现银。

    “来,赏你的。”

    “谢皇爷赏。”

    待皇帝离开了灵台,旁边的太监立即围到受了赏的小太监身边。

    “张德,快瞧瞧,皇爷赏的是什么?”

    “刚才我瞧见了,就是张纸。”

    “纸?”

    在众人的追问中,张德这才仔细瞧着皇爷赏的纸,雪白的纸上印着的图案极为精美。

    “凭帖取银一两,认帖不认人”

    这是……张德诧异的功夫,旁边立即有太监说道。

    “这,这是啥玩意?该不会是宝钞吧。”

    “宝钞,宝钞可早就废了,就连宫里的宝钞局也都停下不知多少年了。”

    “那这是什么东西?任帖取银一两?到那取去?”

    “我瞧瞧,裕隆银行……这是什么地方?”

    “裕隆银行……好像,好像是西长安街,宫对面一家新开的铺子。”

    “银行?银行是什么铺子?”

    “回头去看看,难不成就凭这张票票真能取出一两银子来?”

    “皇帝应该不会……那啥吧?”

    朱翊钧自己并不知道,随手给出的一张赏钱,会在引起这么多的议论,甚至就连同施奕文自己也不知道,一张印制精美的银票会引起什么一连串的后事,此时的他,正一门心思的趴在工厂之中。

    春暖花开后,工厂仍然在继续扩建着,之所以选择在卢沟河边继续扩建工厂,是因为这里的河流湍急,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极为难得的高效动力源。其实就施奕文的本意来说,他更愿把水车建在庄边,可那条小河无法作为有效的动力。

    这天,在工厂里忙活了一夜之后,施奕文起床沿着永定河堤跑起步来,来回几公里,长久以来的习惯养成之后,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返回工厂时,施奕文看到水车前方的河堤站着人,那人站那似乎有好一会了。

    “这水车可真大!”

    走到他身边时,施奕文听他说道。

    能不大吗?有河堤在这挡着。

    “您一定是施公子吧?”

    刘百涛转过身,见施奕文有些诧异便解释道。

    “你别误会,在下刘百涛,字松仁,你这地原本就属于在下。”

    哎呀,原来是地主啊。

    “哎,原来是刘老爷,有失远迎,还请见谅,本来一直想去拜访刘老爷的,不曾想这阵子俗事太多,耽误了,还请刘老爷见谅。”

    施奕文拱手客气道,

    “施公子客气,原本在下一直不知道,公子买这片地干什么,这阵子算了开了眼,前阵子,我到公子的场里去看了下,方才知道这大水车的妙用,过去只知道水碓舂米,又何曾想到居然可以打铁,公子奇思妙想,实在是让在下佩服的紧,”

    听他这么一说,施奕文面上带着笑,心里却暗自寻思着,这工厂得管管了,怎么随便什么人都能大摇大摆的进厂里,这工厂管理的制度一定要出台。

    “刘老爷客气,在下不过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公子客气。”

    刘百涛回头看着正在大兴土木的工厂感叹道。

    “如果我没记错,公子一共买了2315亩地,其中4成是刘家的,剩下的地有孙家的、陈家的,而且都是沿河地,要是我没料错,公子必定是想借助这里的水力之便,于此打铁制器,而且卢沟河深近十尺,水运便利,既可经运河运销南北,甚至可经直沽(海河)入海,虽说有泛滥之患,可是其中的便利,就是我这本地人,过去也不曾想到的。”

    即便是想到了又有什么用?

    没有水力设备肯定也是用不上的。只能看着河水白白流过,不过他的提醒,倒让施奕文突然意识到,卢沟河确实有他便利的地方,要是在这里修建一座小码头,运货的船只可以直接经这里进入大运河,沿运河一路销售商品,甚至可以入海,把商品经海路运往江南。

    “刘老爷客气。”

    看着感叹不已的刘百涛,想到他是本地士绅,有意和当地人搞好关系的施奕文,就试探着问道。

    “不知刘老爷家的地,现在可曾开始耕种?”

    刘百涛笑答道。

    “公子你瞧,你这河中的河冰渐融,这正是春耕的好时候,等地里的雪化了,再干上两天的地,估计差不多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他的回答让施奕文的心头一喜,笑问道。

    “既然如此,不知刘老爷可愿意与在下谈一个生意?”
………………………………

第160章 见利不让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生意当然要在屋子里谈。

    待德子上了茶,施奕文才说出他要谈的生意。

    “其实,在下想谈的这个生意呢,就是想请刘老爷帮忙周旋在附近种点东西。”

    “哦?”

    轻应一声,刘百涛问道。

    “不知公子想要种什么?”

    “棉花。”

    施奕文微笑道。

    这几天他在厂子里忙活的,也就是走锭纺纱机,也就是所谓的“骡机”,因为生产燧发枪的关系,工厂中有了一批熟练的工匠和简易机械,这让生产“骡机”成为了可能。自然的办纱厂也就摆到了台面上。

    不过也就是这时候,施奕文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北直隶居然不怎么种棉花,现在的棉花主产区,主要在南直隶等地。

    “种棉花?”

    刘百涛诧异道。

    “对,就是种棉花。”

    施奕文点头说道。

    “我想请刘老爷帮忙,在宛平附近推广种棉。”

    尽管那边已经派人同李龙联系,让他从山东收购一批棉花送过来,但是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将来纱厂归根结底还是要用本地的棉花。

    “施公子为什么要种棉花?”

    反问之余,刘百涛沉吟道。

    “公子是从江南过来的?难道……你想在这纺纱织布不成?”

    甚至不等施奕文回答,刘百涛的眼前就猛然一亮。

    “哎呀,公子果然是好计量啊,北人不善纺,所以全用江南布,公子要是在这纺纱织布,不说其它地方,单就是京城百万人,一年用布又岂止百万匹……”

    然后刘百涛又皱眉说道。

    “不过,北人不善纺,种的棉花也都是做棉被、棉衣,即便是偶尔有用棉线织布的,纺织都极为粗劣,公子要想在北方织布,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啊。除非,公子在这里开设传艺坊,教妇人纺纱……”

    刘百涛的自言自语让施奕文诧异的睁大眼睛,他说什么?北人不善纺,全用江南布?这是什么意思?

    “刘老爷说,北方没有织布的?”

    其实施奕文并不知道,棉花的纺织是从南到北传播,有明一代,北方五省也就是山东一带的棉花产区有不成规模的棉纺织业。像北直隶、山西、陕西等地,直到明末也只有少数州县有自产棉布,多数州县都寡于纺织。

    甚至直到十几年后,吕冲在任山西巡抚期间,大力提倡发展棉妨织业生产,并且制定了完整的方案,大体上说,分为三步一是责令制造纺织机具,供农家纺织棉纱用。二是先由各地官府出银两购买棉花一千斤,分给各家,每户一斤,限期纺完。有先妨完线又细者,免交花价,作为奖励。十日之内纺完及线稍粗者.免收花价一半。二十日之外纺完及线粗者,花价全收,一个月之外不能妨完者,罚收花价一斤。三是组织农家织布,送往外地学习织向机匠学织一年。如此费尽心思才让棉纺织出现在山西。

    对于这一切,施奕文当然不清楚,甚至他办纱厂原本也只是想凭借骡机的产量质量以及价格优势占领市场,可那曾想到在北方压根就没有棉纺织业,至少没有成规模的棉纺织业。

    刘百涛如何回答的,施奕文甚至都没有听清楚,脑海中只是闪动着那句“北人不善纺”,这是好事啊!

    本地没有成规模的纺织业,甚至不会织布,意味着市场的庞大,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机制纱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因为根本就没有。而且,这同样也意味着,本地没有地方传统势力的竞争。

    我去!

    这可真是件好事。

    在施奕文浮想联翩时,坐在他对面的刘百涛见他半晌没说话,轻声喊道。

    “公子、公子……”

    “抱歉,抱歉,一时走了神,刘老爷刚才说了什么?”

    “我说,如果公子想要在这纺纱织布,单单只是找人传艺恐怕是不行的,毕竟百姓并不习惯织布……”

    不待他说完,内心正因为先前的发现激动不已的施奕文就摆手说道。

    “没那必要,我要办的是纱厂,靠的是机器纺纱,不是靠千家万户妇人纺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