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许头,不用这么客气,我想找你帮我打个东西,哪,就是这个。”

    把图样递给许铁山,施奕文问道。

    “怎么样,能打出来吗?”

    瞧着图样上的东西,许铁山寻思了一会,然后点头说道。

    “瞧少爷说的,又不是什么复杂的玩意。少爷要的急吗?”

    “那行,最快要多长时间?”

    “我和铁柱、铁栓我们爷三一起干的话,最多两时辰。”

    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戚继光自然愿意等下去,别说是两个时辰,就是两天他也愿意等,毕竟,到京城里要办的事已经办完了。

    在等着许铁山打制燧发机的时候,施奕文倒也没闲着,而是与戚继光探讨起了如何练兵,毕竟在后世的诸多观点中,都说戚家军近乎于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对于施奕文的询问,戚继光倒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严格甚至残酷的军法再到如何鼓舞士气。当然还有他如何指挥作战。从斥侯每隔一个时辰报告一次敌情。再到军中的地图也是用红黑两色绘制,如此才能一目了然。用泥土塑成地形沙盘……

    如此种种,让施奕文看着戚继光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尽管有时候是跟在他身边的李自得、张鹏两人偶尔补充,但在他的身上施奕文似乎看到了一个近代军事将领的影子。

    尽管对于动辄割耳之类的残酷军法不太认同,但是施奕文对于军法的重要性倒也颇为认同,毕竟严格的军法是近代军队与古代军队主要的分别之一,当然还有诸如后勤等方面的分别。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施奕文也就是个听众,毕竟,在戚继光这样的当世名将的面前,说多了不过就是班门弄斧。

    就这样聊了一个多时辰,待许铁山把制好的燧发机送过来之后,施奕文又领着他们去了陈木匠那里的,指导着他用硬木制作了枪托。

    瞧那个与鸟铳截然不同的枪托,戚继光的双眼前猛然一亮,

    “致远的这个铳床,哦,枪托,似乎大有文章啊。”

    “戚帅好眼力。”

    施奕文笑道。

    “鸟铳的铳床只能握持,在射击时更容易受后座力的影响,而这个枪托可以抵着肩膀,如此一来,握持的更稳,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装上刺刀后,可以化铳为枪,所以我才称为它为“燧发枪”。”

    “化铳为枪!”

    在戚继光的惊讶中,施奕文指着已经在固定的枪托上的枪管顶端的准星,然后说道。

    “就是制造一种刺刀,长度两尺左右,不用的时间装在刀鞘挂在腰间,用的时候可以旋转固定在枪头,如此一来刺杀射击两不误,这样即便是敌军近身,兵士也可以持枪刺杀。不过,枪托要用上等的硬木制造,最好核桃楸、桦树之类的硬木。”

    施奕文的解释,让戚继光等人无不是眼前一亮,满脸络腮胡的张鹏举更是激动道。

    “哎呀,施同知,你这一招可是决了,这军中之所以不能全用鸟铳,就是因为铳手近身没用,非得有长矛兵、刀盾手护着,这有了刺刀,不就再不需要人护着,化铳为枪,好东西,好东西啊,咋就能想出这样的好东西呢?……”

    称赞之余,张鹏举看着施奕文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在他看来,眼前这尚不到弱冠的施同知,绝对是有真本事的人。

    别说是张鹏举,甚至就连同戚继光看着施奕文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着,尤其是在看到那个差不多有5尺长的“长枪”时,神情甚至显得有些激动。相比于他们,反倒是一旁的李自得淡淡的说了句。

    “施同知好想法,只是这刺刀怕是不好造吧,刺杀射击两不误,恐怕不好办。”

    “这有什么不好造的,无非就是一个管套式刺刀而已,将刺刀的刀柄制成管状,套在枪管外面,让刺刀射击两不误。你瞧,就像这个……竹管……”

    从一旁的地上,拿起一截竹管,施奕文比划道。

    “这边开着口字往里留一个缺口,这边有一个可以旋转的铁环,装进去之后,旋转一下卡住缺口准星,再旋转铁环阻挡管套活动,如此一来,岂不就固定好了?”

    说罢,施奕文看着李自得笑道。

    “李将军,这东西是不是很简单?”
………………………………

第147章 给你个活干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简单!

    可不是非常简单,简直是简单至极,可是对于久经战阵的戚继光、张鹏举、李自得他们而言,又怎能不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小玩意是何等的重要。

    鸟铳或许犀利非常,但是射速太慢,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近战,所以必须要有长矛手、刀盾手为他们保驾护航,所以戚帅练兵就是一半以鸟铳为主的火器兵,一半装备各种兵器的近战兵。

    可是现在施奕文口中的“刺刀”却颠覆了一切,有了刺刀,鸟铳兵可以自己参与白刃战,不需要长矛兵等近战兵的保护。铳兵在鸟铳射击的间隙中,可用这支类似长矛的冷兵器,或驱走袭来的进攻者,或冲入敌阵进行白刃战。

    “致远不妨让庄里的铁匠一并制出了这个刺刀吧,要是不能亲眼见着刺刀,吾就是走了,恐怕也是吃不下睡不香的。”

    戚继光的话看似玩笑,可说得却很认真。

    “这事容易,我一会就吩咐铁匠制一柄刺刀来,要是来不急,就找个庄丁守庄的矛头改制一下。”

    在几人说话时,陈木匠已经把燧发机、扳机装好了,期间施奕文也就是在一旁边偶尔指导一下。

    “戚帅,你瞧,这就是燧发枪。”

    施奕文一边介绍,一边扳动机头。

    “哒!”

    扣动扳机时有力的击发,让他笑了笑。

    “把火石固定在台钳上,这边是防雨罩,可以抵挡一些小雨,只要不是瓢泼大雨那种,一般的雨应该是没问题的。”

    一边解释着,施奕文一边把从火镰上取下来的火石用斧头修整了一下,然后夹在石钳上。

    就这样在完成所有的准备之后,施奕文问赵士祉要来了牛角药筒,然后给燧发枪装起了火药,火药是粉末状的。

    “士吉,这样的粉状火药不好,容易受潮结块不说,而且长时间的颠簸后,药料松散,也会影响威力,如果将火药造粒的话,就可以避免这些毛病。”

    看似随口一说,又让戚继光等人的目中流露出惊讶状,除了惊讶之外,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接连的惊喜了。

    “致远过去用过鸟铳?”

    赵士祯试着问道,原本他可是想拿鸟铳出来,让施奕文玩个新鲜的,不曾想人家却是如此精通。

    “嗯,只是偶尔接触过几次。”

    差点曝光的施奕文连忙改口说道。

    “毕竟,旧港是番蛮横行的地方,而且当地时常有西洋人的商船,倒也接触过不少火器。”

    他的解释倒也没引起戚继光的怀疑,他现在只是眼巴巴的瞧着施奕文手中的那支五尺长枪。

    终于,在火药池中倒了一些火药后,盖上防雨罩,施奕文举起了燧发枪,瞄准前方的……树,然后深吸口气。

    瞄准、射击……

    枪声响起的瞬间,白色的烟雾从枪口和尾喷涌出来。

    “好枪!”

    是不是好枪法,并不重要,重要是这枪确实不需要火绳,没有了火绳鸟铳的许多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

    直到傍晚,戚继光、赵士祯等人,都是在那里试放着燧发枪,尽管燧石不一定每次都能发火,而且就算发了火了,火星不一定落到药池里面去,所以偶尔的难免会有哑火,可仍然不是火绳枪所能相比的。

    久经行伍的戚继光等人,自然知道“燧发枪”的价值,在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戚继光就道出了他的想法。

    “虏鞑所惧者,正是我大明的火器,过去铳兵因为近战不能防身,所以,铳兵皆不过半,现在有了刺刀,这军中自然可以尽用铳兵!”

    看着施奕文,戚继光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

    “致远可否把燧发枪交给我,由我向朝廷禀明,将这等神器推行天下,到时候,我大明官军必定可以尽得火器之利,如此一来北虏必可平定,待九边安定时,致远可谓是居功甚伟啊!”

    面对这样的要求,施奕文当然不会拒绝,就在他刚同意的时候,赵士祯就叹道。

    “戚帅怕是过于乐观了,在下以为,就是有了致远的燧发枪、刺刀,我大明官军,也不可能尽用铳枪。”

    “嘿,赵主薄,瞧你说的,有这等神器,军中又岂会不用?”

    张鹏举的话音落下时,李自得倒是在一旁随口说道。

    “赵主薄所言甚是,就是鸟铳,除了戚帅调来的南兵愿意使用,北方九边官军大都不愿意用的。”

    将目光投向戚继光,李自得说道。

    “鸟铳虽然传入国朝多年,可是至今仍然是北人不习,北匠造亦不如法。造出鸟铳易炸膛,不堪使用,兵士不乐意用鸟铳,自然也不乐意用燧发枪。就是军中的鸟铳也都是从浙江带过来的。”

    李自得的提醒,让戚继光的眉头猛然一皱。

    “我先前听致远说,倒也不全是因为北方工匠造铳的不得其法,而是因为北方铁用煤炼制,不适合造鸟铳,”

    赵士祯原样重复着他从施奕文那里得知原因。

    “北铁不堪用,那要是都用闽铁造呢?”

    “有那么多闽铁吗?一支三尺鸟铳要闽铁20斤,要化铳为枪,铳管要用赵主薄这样的四尺长铳,少说也得二十六七斤闽铁,举国全用鸟铳,就是把全福建的闽铁都送过来,也不定定够用,况且当地百姓又岂不用铁,更何况还需要将闽铁转运数千里,如此一来,铳价自然也就上去了。”

    “那要不就用木炭炼铁呢?”

    “北方林木少,炭太贵。”

    听着他们几人的话,赵士祯把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施奕文,试探着问道。

    “致远,既然你知道用北方铁劣的原因,那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他这么一问,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施奕文,戚继光更是盯着他问道。

    “致远可有解决的办法?”

    面对他的询问,施奕文略点下头。

    “办法倒是有,不过却有些麻烦,这事关铁矿、铁厂还有煤矿,办起来恐怕不容易,而且花费颇高……”

    听施奕文似乎有些为难,戚继光稍作沉思,试探着问道。

    “致远,要是你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燧发枪就全由你造,不可致远以为如何?”
………………………………

第148章 铁厂(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天一大早。

    看着燧发枪上装着的刺刀,戚继光半晌都没有说话,与张鹏举兴奋的拿着装上刺刀后足有七尺长的燧发枪比划着不同,他只是盯着施奕文。

    “怎么样,致远可考虑清楚了?”

    看着戚继光,施奕文愣了愣,考虑什么?昨天晚上喝酒没喝过你们三好吧!

    “只要你能解决北铁不堪使用的问题,而且燧发枪价格合适,吾保证从你这采买不少于三万支,以后每年不少于万支,到时候吾再去助你联络兵部,每年至少五六万支燧发枪,总是可以的。”

    面对施奕文的迷茫,戚继光直接抛出了利诱。

    “我这没工匠,造不出来。”

    “想找工匠又有什么难的,德培,你晚回去两日,今天去城里王恭厂,寻几百个擅长造铳、炼铁的匠户,替他们把匠班银付了,让他们来这。致远,你看这样如何?”

    “可,戚帅,我大明准私人造兵吗?”

    “高皇帝定《大明律》时只禁盔甲、强弩,何时禁过鸟铳?”

    呃……这样也行,面对戚继光不容人拒绝的态度,施奕文苦笑道。

    “戚帅是强人所难啊!”

    戚继光倒也没有解释,而是长揖道。

    “为九边安靖,为大明百姓,有劳致远了。”

    面对这样的重托,又怎么能拒绝呢?

    原本要到年关了,刚忙活完的施奕文还没有想歇口气,就随着赵士祯一同去了遵化,那里是北直隶冶铁的中心,其官营民营的铁厂有十余处,冰天雪地的赶了三天的路后,一行人终于赶到了遵化,刚一到地方,施奕文就看到了连绵的炼铁炉,铁炉喷吐着浓浓的烟雾。

    “东家,那座铁厂,就是咱们家的铁厂。”

    在施奕文到遵化之前,就已经先让吴才过来,直接买了一家铁厂。

    “致远,你这是准备大展身手啊!”

    来到铁厂,看着两座至少能炼一两千斤铁的炼铁炉,赵士祯不禁感叹道。对于凭着一副扇面“以善书徵,授鸿胪寺主簿”的他来说,反倒有些羡慕施奕文的忙碌,毕竟,他在鸿胪寺也就是个无所事事的闲职。

    “士吉,兵器首重原料,原料精良了,兵器自然精良。况且事关九边安危,由不得我不认真对待啊。”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施奕文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原本他只以为,只需要把煤炼成焦,然后直接炼出铁来。对此,他早就有了准备,早就在图书馆里抄了一本《土法炼焦》的书。

    炼焦并不仅仅只是建一座炼焦的炉窑,而是要从选煤开始,在选择合适的焦煤,然后还要检验煤质,甚至还要洗煤,这一道工序倒不困难,有口大锅,有水就行。

    幸好遵化本地煤质不错,用来炼焦倒也合适。

    在炼焦的炉窑建成后,开始封炉炼焦的时候,从京城过的铳匠也到了铁厂里头,其实原本的张四喜是应该到石台庄的。因为去庄子时,施奕文已经到了遵化,他才会一路跟过来。

    见施奕文的时候,他鞠着腰身,显得很是恭敬。虽然说他是官场的匠户,可现在每个月只要缴纳6钱的匠班银﹐就可自由经营﹐不用再服匠班役。这会有人愿意替他们缴匠班银,他反倒有些不乐意,毕竟,自己干活挣的银子更多。

    “劳你赶这么远过来,实在是不好意思。”

    见张四喜赶了几百里追到这,施奕文自然要客气些。

    “施公子,其实小的这次过来,是想替大家伙回了公子的好意。”

    “哦?”

    施奕文的眉头一跳,不解的看着他。

    “公子恐怕会说,我等不识好意,毕竟公子替我们缴了匠班银,可是公子有所不知,一个月6钱的匠班银看似不少,可四年才轮一班三个月,也就是不到二两银子。平常我们在自家的铺子里干的话,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个五六两银子。所以公子的好意,我等心领了。”

    听着张四喜的解释,施奕文算是回过味来了,他们是觉得给自己干活挣钱少。这匠户也不等于官奴,看来是自己理解错了。

    “张老丈恐怕是理解错了。”

    施奕文看着他笑道。

    “我请你们过来干活,一样的按工给钱,这么说,你们给工部做鸟铳都是算钱的?”

    一听按工给钱,原本态度坚决的张四喜脸上立即浮现出笑容来。

    “回公子,这造鸟铳的工本,都是工部核算好后,按价码付给。每铳一杆用铁二十斤,用银二钱;炭一百七十斤,用银七钱三分;炼胚打板六工,用银一钱九分;卷筒六工,用银两钱一分,内加钳手银一分……”

    听着张四喜的解释,施奕文的眉头慢慢的收紧了,倒不是因为其它,而是因为其中不合理的工时、工价。

    “……造一铳需要用三十四工,工料价银三两二钱五分,其中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