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骑着骆驼,慢慢悠悠的出了嘉峪关,看着身后守城的兵丁越来越远,楚寻语不由得感慨万千:“说起来,这是我第二次出嘉峪关了,上一次出去的时候,还是因为打仗,我和刘副将军率领一支轻骑兵,一路追杀那些残兵败将,一路杀到了大漠中央,那里可真是遍地沙砾,寸草不生啊。”
“后来呢?”慕缘骑在身边的骆驼上,好奇的问道。
“后来?”楚寻语一愣,随即苦笑着回答,“自然是把他们全部埋葬在大漠深处了。”
楚寻语的思绪,又回到了数年以前这里的景象,那时尘土飞扬,马蹄四溅,到处喊杀声震天,楚寻语在马背上,右手一杆铁枪,乃军中技师纯钢打造,九九八十一斤;左手一柄修真界的宝剑,这是出门历练时,家中族人赠送给自己的法器。二者相互结合,在空中舞的密不透风,胯下白色战马都染红一片,大量的元蒙残军被自己斩杀,也不知道杀了多久。
最后元蒙的残军只有不到区区二十余人了,其中还有不少身染鲜血,受伤倒地的伤兵,被明军六十余骑骑兵围在中间,楚寻语高声喊道:“投降吧,你们无路可逃了。”
谁然不想,那些元蒙残军全无惧意,大声喊着蒙古语,相互彼此之间鼓舞士气,一瞬间让他们又恢复了斗志,重新以悍不畏死的姿态冲向了周围的明军,楚寻语在难以置信的眼神中,下达了“全部斩杀、一个不留”的命令,将那些残军就地斩杀,不、应该说是屠杀,因为完全是压倒性的胜利,只不过是例行公事一般杀掉他们罢了。脚下的黄沙三寸以下,都被鲜血染红,楚寻语心中虽然震撼,但是更加不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悍不畏死,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吗?完全让人琢磨不透。
话又说回来,在楚寻语的回忆中,三人走了整整三天三夜,走进了大漠的深处,除了万里无垠的黄沙以外,还有那些肆虐的狂风,吹起细沙,让人的脸庞都感觉生痛生痛的,白天炙热,晚上严寒,要不是修真者身体远好于常人,还真的会病倒。
修真者不仅体力好,而且施展袖里乾坤之术,容纳的东西也多,慕缘还买了许许多多的吃食与饮水,当然,是借楚寻语的钱。每当到了夜晚,三人就停下休息,慕缘会拿出东西分给众人,同样,也会将那些骆驼喂的饱饱的,不知怎的,那些骆驼好像特别喜欢慕缘,似乎是回报,每当夜晚寒冷的时候,便在慕缘身边坐下休息,让慕缘靠在它们的身上,虽然骆驼毛扎在身上有些痒,但是,更多的还是温暖。
第三天的夜晚,终于见到人烟了,在大漠的深处,远远的看见火光,慕缘十分高兴,马上就要快马加鞭的赶过去打招呼,可是不想,意外发生了。
只看见远处一群异常凶狠的响马贼持刀弄棒冲了过来,那些火光周围有很多异族服饰的人群在抵抗,其中还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眼看着抵挡不住,已经有人倒下了,隐隐就要溃败。
三人勃然大怒,眼见平民被杀,显然不能坐视不理,一个呼吸,三人同时出现在了事发场地中央,举目四望,周围喊杀一片,混乱不堪,到处都是拿着弯刀骑着黑马的贼人在追杀百姓,其中竟然还有一两个筑基期和开光期的低阶修真者混在里面,楚寻语怒火冲天,大吼道:“贼子!敢尔!”说完,就欲拔剑上前。
慕缘一把拉住,认真的说道:“不要在杀人了,千万不要了,说到底,这些坏人也还是普通人。”
楚寻语回过神来,点点头:“好,我不用剑刃,用剑身当棍子胖揍他们一顿就好了。”
说定以后,三人分头行动,加入了战斗,这样一来,局势很快就一边倒了,三人不过才打了几个回合,就有不少马贼皮开肉绽,当下惊恐连连,骑着马转身就要跑,楚寻语由他们去,但是其中那两个修真者必须留下,做出如此助纣为虐的事情,上对不起天道昭然,下愧对于修真者一贯超然于世、救人功德的风格,怎么说也得教训一下。
慕缘一脚踢翻其中一个小子,用脚踩在他背上,不让他动弹,楚寻语将另一个衣领揪住,提到了半空,那人吓得双脚乱蹬,口中求饶不止:“这位师兄、前辈、大侠,放了我吧,再也不敢了,都是他们逼我们做的。”
楚寻语摇摇头,正想问话,忽然身边有哭声传来,转头一看,原来马贼走了,但是那些被伤着的普通人还在地上流血,个别的,已经昏迷了,他们的亲人、朋友全部在旁边哭泣,看的让人好不伤心。
眼下还是救人要紧,楚寻语一把将另一个小子也提起来,在空中将他们用力对撞一下,一股蛮力袭来,痛的他们当场就晕过去,然后转身赶紧过去救治那些伤者。这些寻常刀兵造成的伤口,自然不会难倒楚寻语这个药王府出身的世家子弟,很快就帮所有人止住了血,处理好伤口,稳定住了伤势,那些百姓感激连连,对着楚寻语他们连声道谢。
正在此时,这个部族的头领来了,是一个魁梧的老者,他感激的一摸胸口,鞠躬说道:“谢谢你们,来自中原的三位勇士,谢谢你们的援手,我是这里的头领,我叫拉克申!”
………………………………
第四百章 救治(下)
楚寻语为了救治这些凡人,整整忙碌了一夜,在黎明时分,才得以休息下来,坐在那里喝上一口淡水,问道:“拉克申老爹,大漠中时常出现马贼吗?”
眼前慕缘和望尘坐在身边,对面坐着的拉克申老爹正在那里抽烟袋,摇摇头说:“不是经常出现,昨晚是忽然来的。”
“那你们要去哪儿?”慕缘好奇的问道。
“呵呵,我要迁徙到蒙古草原去。”拉克申老爹爽朗的笑答,“季节到了,我们要迁徙回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
修真者的耳目聪慧,非比常人,楚寻语忽然听见远处有两个孩子很惊恐的在说些什么妖魔什么的话题,不禁有些心动,于是主动开口问道:“拉克申老爹,你这里有什么妖魔吗?”
“妖魔?”拉克申老爹一愣,随即立刻摇摇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妖魔。”
“孩子们是不会撒谎的,老爹,说说看吧,到底怎么回事。”楚寻语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拉克申老爹还在犹豫,望尘一边淡笑着,一边劝说他:“相信我们,我们既然救了你,就绝对不会害你,来吧,告诉我们实话,也许我们还能更进一步帮助你们。”
“不是我不说,其实也没什么秘密,就是说出来,估计你们都不信。”
“试试看。”
“事情是这样的……”于是拉克申老爹就将那晚遇见白马变人的经历说了出来,说完以后,还不忘记补充道,“其实我当时说的那个故事是随口胡说的,根本没有这种事情。”
“能带我们去看看那人吗?”楚寻语平静的问。
“怎么?你们相信?”拉克申老爹显得很意外。
“也没什么信不信的,仅仅是好奇而已。”楚寻语故意装作友好的笑了笑,笑完以后感觉笑的很假也很尴尬,“我们不是郎中吗,可以帮他看看伤口,故事不一定相信,但是伤还是要治的。”
“那太好了。”拉克申老爹喜出望外,赶紧站起来,一边给他们带路一边解释起来,“这人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醒过,伤口溃烂的很严重,真是急死我们了,你们中原的郎中赶紧来看看。”
楚寻语三人绕过一些障碍,然后进了一处帐篷,但见其中躺了一个人,全身赤裸,简易的包扎着绷带,下巴上有胡子,黝黑的皮肤,双目紧闭,似乎不省人事了。
楚寻语上去检查一下,又给他摸了摸脉,最后点点头,转头对着拉克申老爹说:“我可以治好他。”
“真的?”拉克申老爹显得很高兴。
“千真万确。”楚寻语点点头,但是补充道,“我要一个人医治,因为这人病的很重,必须要用我的祖传秘方,一般人不许进来偷看。”
“好的。”拉克申老爹连忙点点头,“你们能救醒他那就太好了,中原来的客人,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认识,但是你们的善良打动了我,愿腾格里保佑你们。”
“好了,你出去吧。”楚寻语神色不变,摇了摇手,“除了我们三人,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
“好的,我会布置的。”拉克申老爹转身出去安顿了。
待人走后,慕缘随手拖了一张羊皮垫在屁股下坐着,砸吧砸吧嘴问:“是不是遇上什么问题了?”
“恩。”楚寻语点点头,拿了一些垫物给望尘,然后自己也垫着坐下,反问道,“你们对于刚才老爹说白马化人的问题怎么看?”
“我知道、我知道!”慕缘还没等望尘坐好,就举手抢着回答,“答案无非以下两种,第一,这人是妖怪,十有八九就是个白马化作精怪,所以发生了所说的那一幕;第二嘛,无非就是使用了什么幻化之术的障眼法,蒙蒙那些肉眼凡胎效果还不错,让人看起来以为是什么白马奔腾。”
“都不对。”楚寻语看着他似笑非笑的摇摇头。
“那是什么?”
“你听说过‘七十二变’吗?”楚寻语意有所指问道。
“七……什么?”慕缘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野郎中,我看你是书读傻了,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在那些小书坊门前的地摊上倒是常见这样的记载,这世间哪有这种法术。”
慕缘其实说的没错,这天下万物之中,有一样东西是最为玄妙的,那就是生命,是不可以被复制的,它的演变历程,也是不能被修改的,所以从来只说修真者有移山填海的本领,从来没听说修真者有身化万物的法门。
修真者可以上天入地,点石成金等等,这些都不难做到,但是未有人说,修真者可以化作别的生命体,比如豺狼虎豹等等,除非使用了一些降临之术,或者用了其它的一些旁门左道,改造了自己的肉体,才能让自己的身体结构发生变化,要不然仅仅是不用这些手段,光凭一己之力,就能逆转生命结构,那几乎是痴人说梦,最多是使用些什么障眼法的雕虫小技,让凡人看起来,以为变化了,其实本体一直没变。
相传在大唐盛世的时候,玄奘法师西行取经,途中收下一名弟子,乃是菩提祖师的亲传弟子,可以精通地煞之术的“七十二变”,化作天地寰宇中任何一物,端得玄妙异常,但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坊间传说,根本不足以为信,最多在民间小说上看看罢了。
关于这一点,楚寻语是认同的,但还是说出一段秘闻。在很久以前,楚寻语小时候,和家中藏书阁的老金头闲扯之时,曾经抱怨过,修行之路过于艰难,自己想在空中自由翱翔,希望神通广大的老金爷爷能教给自己一个术,化作雄鹰,直冲天际,那样就可以走捷径了。老金头哈哈大笑,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术已经失传多年了。
楚寻语不信,死活非要缠着老金头说出个所以然来,老金头无奈,才告诉他,在很久以前,女娲造人之际,相传这位天下人类的母亲就能做到化身万物,称为女娲“七十化”。后来传授于上古轩辕黄帝,是所谓《淮南子・说林训》有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而西晋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提到“女祸之肠”,有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可以做到化身万物,洞悉生命之万千变化的大神通者,就是后来的轩辕黄帝了,在后来,世人无一人可以掌握这种无上秒术,至于说为什么或者什么原因失传,恐怕只有天知道了。至于说名字嘛,为什么从“女娲七十化”变成了民家口口相传的“七十二变”,估计都是因为被大唐盛世中那个西游取经的玄奘法师故事所误导的。
看着慕缘一脸难以置信的眼神,望尘点点头,表示附议:“这一点,我赞同,因为我曾经见过。”
………………………………
第四百零一章 苏醒(上)
天地自鸿钧老祖创道开始,天地演化,生命孕育,便产生了差别,山便是山,水便是水,石头不能无故化为牛羊,鸟儿不能变作游鱼。一切都有自己的“道”,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便能得道转形,是所谓“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那些在天道的恩惠下,开六感,通灵性的事物,便可以化为人,在进一步修行,则能位列仙班,这种情况,称为“妖”,即非常理能表达之事物。
所以讲,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平白无故的将自己生命转化为其他生物,生命的演变,从生到死,都是庄严、肃穆和不可改变的,改变自己的生命形态,不亚于复活一个死人的难度,恐怕只有那高高在上的仙人才能做到,否则,任何人都将在生命的长河中,循迹而行。
而在神州大地上不知几万年演变的过程中,又有一部分事物偏离了天道演化的主线,他们生来就与众不同,具备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天赋,例如蜀山的吞火,可以吞食“彼岸之泪”,还有那鬼盗,东山银狐得道变人之后,修行速度快于一般人,这就是天赋,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优势,
楚寻语给众人提到的“女娲七十化”,又叫“七十二变”的这个术,仅仅是一个称呼,也可以说是一种天赋的形容,是一种几乎可以算作悖逆天道的存在,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形态随意转化,这种人如果化作山,那么就是一座山,苍茫古老的树立在那里;如果化作鱼,那么就是一条鱼,可以在水中嬉戏。由此可见,这个术有多强大,试想一下,你要是化作传说中的神龙,那么你就是一条呼风唤雨、所向披靡的神龙;要是变成朱雀,那么就可以浴火重生,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种打破生命常规的存在,可大可小,小则疥癣之疾,大则天下无双。
那么又有人要问了,这如果是一个术,那么如此厉害,为什么失传多年?这就是因为施展此术的人必须天生体质异于常人,自女娲之后,唯有黄帝轩辕氏具备此种,也不清楚唐代玄奘坐下的大弟子是不是也一样,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种人,不多,甚至是少的可怜。
关于这一点,楚寻语的药王府家中典籍有过记载,也不知道是药王府哪位先祖,在游历红尘的时候,曾经无意中在山中撞见一只大雁的尸体,起初倒也没在意,不过是绕道而行,不想忽然化作一个赤身裸体的人类,这下倒是让这位先祖吃惊不已,因为自己作为修真者,神目如电,又有紫月妖瞳在身,很明显能看出这就是一只普通的大雁,并非修真者的障眼法或者妖物化形,怎么好端端的就变出个死人来?
当下将此人尸体收了回去,细细研究发现,这人的身体很可能就是传说中具备“女娲七十化”的体质,特征很明显,那就是在本人大脑无法统一身体之时,体内经脉、骨骼变化频繁,忽而变成牛,有四个胃,忽而又化成雁,小臂生羽。于是这位先祖就将这个特点记录在家中书里,希望后世能够查证此事。
楚寻语方才检查那人身体,便是如此,体内经脉、骨骼变化不停,很明显是因为此人昏迷以后,大脑意识不清,不能统一身体形态特征,加上先前被告知,这人是变成白马前来,所以楚寻语大胆断定,此人就是“女娲七十化”又叫“七十二变”的体质。
关于这一点,望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