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汉纪-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 三国志武帝纪曰:“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

    〔六〕 三国志武帝纪曰:“黑山贼张燕率其众降,封为列侯。”

    〔七〕 即三郡乌桓也。

    〔八〕 李贤注引汉官仪曰:“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是也。”洪亮吉言章陵不见诸地志,而见于祢卫传、赵俨传、刘表传注引傅子,疑郡亦建安时所立。又江陵应作江夏。沈家本言章陵亦见魏志武帝纪。今按续汉百官志注引献帝起居注,亦言荆州有章陵郡。详见建安十八年注。

    〔九〕 李善注引博物志曰:“北方五狄:一曰匈奴,二曰秽貊,三曰密吉,四曰箄于,五曰白屋。”以为“单于”当作“箄于”。甚是,据以改。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三〕,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恭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斧钺、秬鬯、弓矢,〔四〕大启南阳〔五〕,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之是赖。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绥宁九域,莫不率俾,功高伊、周,而赏卑于齐晋,朕甚恧焉〔六〕。朕以眇眇之身,讬于兆民之上〔七〕,永思厥艰,若涉〔渊〕(泉)水,非君攸济,朕无任焉〔八〕。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国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九〕。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生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劝分务本〔十〕,穑人昏作〔十一〕,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敦尚廉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八佾之舞〔十二〕。君宣冀风化,爰及四方,远人回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君纠逖天刑〔十三〕,章厥有罪,犯关干纪〔十四〕,莫匪诛殛,是用锡君斧钺各一。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卢矢千。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魏国宜置丞相已下群臣百僚,皆如汉初诸侯王制。往钦哉,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工,用终尔显德,封扬我高祖之休命。”

    〔一〕 隐公八年左传曰:“众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二〕 杨伯峻以为“履”,非指疆土,乃指得以征伐之范围。可参阅桂馥札璞。

    〔三〕 此以上见僖公四年左传载管仲对楚使之语,文句稍有易置。

    〔四〕 事见僖公二十八年左传。

    〔五〕 僖公二十五年左传曰:晋文公朝见周王,王赐阳樊、温、原、櫕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六〕 方言曰:“山之东西,自愧曰恧。”音匿。

    〔七〕 此语脱胎于汉书文帝纪之遗诏。

    〔八〕 书大诰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渊”原作“泉”,乃避唐讳改。〔九〕 李善曰:“尚书纬曰:‘天子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为社。’毛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毛苌曰:‘契,问也。’郑玄曰:‘契约其龟。’毛诗曰:‘乃立冢社,戎丑攸行。’毛苌诗传曰:‘冢土,大社也。’”

    〔十〕 僖公二十一年左传载臧文仲曰:“非旱备也。脩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杨伯峻曰:“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又曰:“务穑者,务稼穑之事。册魏王九锡文之‘

    劝分务本’,‘务本’即此‘务穑’。”

    〔十一〕书盘庚上曰:“惰农自安,不昏作劳。”

    〔十二〕“八佾”当是“六佾”之误。李善注引郑玄周礼注曰:“诸侯用六。”

    〔十三〕国语鲁语曰:“纠虔天刑。”韦昭曰:“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袁纪“逖”当作“虔”。

    〔十四〕李善曰:“左氏传:季孙盟臧氏曰:‘无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按乃襄公二十三年传文。

    六月己巳,徒赵王珪为博陵王。

    十九年(甲午、二一四)

    春三月癸未,改授魏公金玺、赤黻、远游冠。

    夏五月,刘备克成都,遂有益州。

    诸葛亮为股肱,乃峻刑法,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有一州,初有其国,未重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一夫掉臂,天下土崩,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自〔焉〕(是)已来,有累世之恩〔一〕,支柱羁縻,示相承奉,德政不修,威刑不肃。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此也。吾今先威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此为着。”

    〔一〕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改。焉,璋之父,灵帝末,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冬十一月丁卯,皇后伏氏废,非上意也。

    曹操使人收后,后被发徙跣而出。上谓御史大夫□虑曰:“□公,天下宁有是乎!”后见杀之日,后父完及宗族死者百有余人。

    二十年(乙未、二一五)

    春正月,立皇后曹氏,操女也。初操以二女为贵人,大贵人立为皇后。

    三月,曹操征张鲁。

    秋七月,鲁遂降。

    二十一年(丙申、二一六)

    春正月己丑〔一〕,封魏公子六人为列侯。

    〔一〕 正月辛丑朔,无己丑,疑系乙丑之讹。

    夏四月甲午,进魏公爵为王〔一〕。

    〔一〕 范书献帝纪作“曹操自进号魏王”。又魏志武帝纪作“夏五月”,未知孰是。

    五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二十二年(丁酉、二一七)

    夏四月,命魏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冬十月,命魏王冕,有十二旒〔一〕,乘金根车,设五时副车。

    〔一〕 疑当作“十有二旒”。

    是岁大疫。二十三年(戊戌、二一八)

    春正月甲子,太医令吉平、少府耿熙等谋诛曹操〔一〕发觉伏诛。

    〔一〕 三国志武帝纪作“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注引三辅决录亦同。范书“耿熙”亦作“耿纪”,然“吉本”作“吉□”。注曰:“□或作平。”与袁纪同。卢弼曰:“按常林传注引魏略、邓艾传注引世语,均作‘吉本’。或魏臣避文帝讳,改□为本。陈志仍其旧文也。”今按袁纪“耿熙”当作“耿纪”,“吉平”当作“吉□”。

    三月,有星孛于东井〔一〕。

    〔一〕 范书献帝纪作“孛于东方”。续汉天文志曰:“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坐。”

    二十四年(己亥、二一九)

    春三月壬子晦,日有蚀之〔一〕。

    〔一〕 范书作“二月”,续汉五行志亦同。按三月癸丑朔,无壬子,袁纪误。

    夏五月,刘备取汉中。

    秋八月〔一〕,诸葛亮等上言曰:“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二〕,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三〕,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四〕,皆凭〔藉〕世宠,(藉)履国威权〔五〕,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六〕,则不能擒凶讨逆,扶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家运不造之难。董卓首乱,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鸠)杀见害〔七〕,剥畏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幽处,人神无位,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佻神器〔八〕。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等州牧宜城亭侯备,授朝爵秩,念在输力,以□国难〔九〕。睹其机兆,赫然发愤,与车骑将军董承谋共诛操,将安国静难,克宁旧都。会承不密,令操游魂遂得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十〕,夙夜惴惴,战栗累息。

    〔一〕 范书作“秋七月庚子”。

    〔二〕 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武庚相与叛周。事见史记周本纪。

    〔三〕 吕后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吕后病甚,命吕禄领北军,吕产领南军。曰:“高帝巳定天下,与大臣约,曰‘

    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事见史记吕后本纪。

    〔四〕 上官桀,昭帝上官皇后安之父,与燕王旦谋杀霍光,因废帝立桀,事觉皆伏诛。事见汉书霍光传。

    〔五〕 据陈璞校记改。

    〔六〕 朱虚,朱虚侯刘章;博陆,博陆侯霍光。

    〔七〕 据袁纪下文改。时曹操杀伏后而灭其族,并及二皇子。

    〔八〕 国语周语曰:“郤至佻天之功,以为己力。”

    〔九〕 蜀志作“殉”。按□乃徇之俗字,而徇与殉通。

    〔十〕 定安,即定安公王莽也。

    昔在虞书,敦序九族〔一〕。周监二代,封建同姓〔二〕,诗着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亮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蕃翰〔三〕,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备破收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螘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照万世。奉辞在外,诏命断绝。昔西河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于河山,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绩效,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甚于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僚,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立,可〔为〕(谓)寒心〔四〕。臣等辄依旧典,立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埽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置依汉初立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国家,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遂于〔沔〕(江)阳设坛场〔五〕,御王冠于刘备。〔一〕 见书皋陶谟。

    〔二〕 二代,夏,商也,又昭公二十六年左传王子朝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

    〔三〕 诗大雅板曰:“大宗维翰。”。

    〔四〕 据三国志先主传改。

    〔五〕 据三国志先主传改。水经注沔水曰:“沔水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南。城,旧言汉祖在汉中,萧何所筑也。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并刘璋,北定汉中,始立坛,即汉中王位于此。”

    备上言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除寇静难,以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否而不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一〕。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威),〔二〕恣心极乱。臣等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鸠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无效。常恐殒殁,孤负国恩,假寐永叹〔三〕,夕惕若厉〔四〕。

    〔一〕 见诗小雅小弁。笺云:“疢犹病也。”疏曰:“疾首,谓头痛也。”

    〔二〕 据三国志先主传改。

    〔三〕 亦见诗小雅小弁。笺云:“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四〕 见易干卦。正义曰:“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若厉者,若,如也,厉,危也。言寻常忧惧,恒如倾危。”

    今臣群僚以为昔在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厉翼〔一〕,五帝以来,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建诸姬姓,实赖晋、郑夹辅之福〔二〕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三〕,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逆巳显。既王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臣见逼,迫以大义,追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堕,诚臣深忧之责。若应权通变,以宁圣主,虽越水火,所不敢辞。常虑于怀,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授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高宠厚,俯思自效,忧深责重,惊悸累息,如临于谷。辄将率六军,顺时扑讨,以宁社稷,以报万分。”

    〔一〕 出书皋陶谟。注曰:“言庶民皆明其教,而自勉励;冀戴上命。”

    〔二〕 犬戎杀幽王,晋文侯、郑武公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

    〔三〕 九国者,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代王刘仲、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燕王刘建也。

    九月,丞相掾魏讽谋诛曹操,发觉伏诛。讽有威名,潜结义士,坐死者数千人〔一〕。

    〔一〕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作“数十人”,黄本同。然通鉴亦作“数千人”。

    二十五年(庚子、二二0)

    春正月庚子,魏王曹操薨,谥曰武王。

    壬寅,诏曰:“魏太子丕:昔皇天〔授〕(据)乃显考以冀我皇家〔一〕,遂攘〔除〕群凶,戡定九州〔二〕,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二〕(三)十有余载〔三〕。天不懸乓焕稀菜摹常辣S嘁蝗耍缡狼鄙瘢У壳猩恕Xм仁佬鳎吮奈洌芪跚靶鳌=袷故钩纸谟反蠓蚧Х畈呲谪ж┫嘤$贰⑽和蹒繇辏旒街菽痢7浇裢庥幸怕牵谝奈幢觯旃纳性诒呔常筛瓴坏描喝校鼓瞬パ锖榱遥⒐Υ姑镆病F竦眯蘖麻溨瘢吭€芍驹眨可蹙捶廾皱粲腔常缘o厥序〔五〕,时亮天工〔六〕,以称朕意。于戏,可不勉乎!”〔一〕 据三国志文帝纪注引袁纪改。

    〔二〕 “除”据裴注引袁纪补,又“戡”注作“拓”。

    〔三〕 据裴注引袁纪改。卢弼亦曰:“今本袁纪‘二’作‘三’,误。盖指操迁帝都许二十五年也。”

    〔四〕 “憽痹笞鳌啊瘛保菖嶙⒁湾筛闹S锍霭Ч曜蟠

    〔五〕 卢弼引钱仪吉曰:“‘旁’疑作‘方’。”是。

    〔六〕 裴注引袁纪作“时亮庶功”。

    二月丁未朔,日有蚀之。

    冬十月乙卯,诏曰:“朕在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