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田畴激动的斟了两壶茶,递给袁熙一壶,说道:“公子方才的一席话,足以羞煞天下诸侯!自刘虞死后,再无人关注过边境的战事,兵强如令尊,也只与乌桓议和,眼看着乌桓屠戮我们的百姓而无动于衷。在下谨以茶代酒,敬公子!”
“先生请。”
喝了一口茶。
袁熙厚着脸皮再问:“先生,我刚才说的,您考虑的怎么样?”
“如蒙公子不弃,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真的啊?太好了!”
袁熙抓着田畴的手,激动的道:“有先生相助,乌桓休想再踏足幽州。等我收复了辽西、玄菟两郡,我会给先生数万兵马,常年宿卫边防。还有你的表弟田豫,已任代郡太守,手上有五万多兵马。你们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异族,也算一段佳话啊。”
“多谢公子。”
田畴瞅了一眼袁熙,也有些迟疑的道:“不过。。。我还是要把一些话说在前面。我只在边境抗击异族,对河北其他的战争,恐无能为力。也不接受升职,不前往冀州。希望公子谅解。”
“哈哈哈。。。。”
袁熙仰着头大笑:“你们还真是一对表兄弟啊,连说的话都一样。田先生放心,我向你保证,不会让你们参与其他的战争。”
“谢公子。”
田畴感觉自己找到知音了。
袁绍当初请他,连面对不出,还想让他到冀州任职,被他一口回绝了。现在出面的是袁熙,虽然是袁绍的次子,但一开口就说到了他的心眼里。
能宿卫边防,护卫一方百姓,田畴很知足。
哪怕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
经过袁熙真诚的相邀,田畴答应效力了,也使袁熙了却了一桩心事。今后抵御鲜卑有田豫,抵御乌桓有田畴,再加上尚未归附的阎柔,如果能争取过来,幽州边境的内政、军事、商业,都用不着担心了。他就可以集中精力,好好的对付袁谭和袁尚。
清晨。
红日初升。
刺眼的光芒透过窗户的缝隙照射进驿馆的客房中,阎柔慢慢的醒来。闻到一股茶的幽香,接着发现屏风上面有一个人影。
他下了床榻,走到屏风的另一面。
赫然发现,坐在屏风对面的人是袁熙,吓的赶紧施礼:“公子,您怎么也不打声招呼就来了。在下有失礼之处,还望公子见谅。”
“阎将军不要多礼。”
袁熙扶起阎柔,说道:“我准备明日一早去辽西,想找你再谈谈义从军的事。如果我们的谈判进行的顺利,我想不动刀兵,也能结束战事。”
“是是。。。。”
阎柔知道义从军让袁熙动心了,心里还是抱有一线希望。
不过袁熙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的希望破灭了。。。
“阎将军,我是一个直爽的人,不愿兜圈子。我就跟你明说了吧。辽西、玄菟两郡,我是志在必得。被你们俘虏的百姓,不管是男是女,也必须归还。我可以不计较你们屠戮过边境的百姓,也可以不要赔偿,但是蹋顿单于要保证,乌桓的军队,再不要侵犯我边境的百姓。”
阎柔慢慢的坐下来,细琢磨袁熙的话。
总的来说。。。
他想靠组建义从军,不出让辽西、玄菟两郡,基本是不可能了。只能在这个基础上,以组建义从军为代价,进行商谈。
“阎将军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明白。”
阎柔苦笑了声,道:“公子真是好算计啊。先把我们赶出幽州,使我们无法立足,迫使蹋顿单于不得不向公子靠拢,以组建义从军为代价,求得庇护。”
“言重了。。。。”
“公子,您了解蹋顿吗?您怎么就认定,他会低声下气的来求您呢?”阎柔道:“恕在下直言,蹋顿是一个极重情义、有仇必报的人。您给他一分好处,他会还您十分。而相反的,您强行把他赶出幽州,或许对公子来说很容易,但要再想与他合好,并组建义从军,是绝没有可能的。还会导致乌桓与幽州的关系破裂,一旦蹋顿有了实力,他就会血今日之耻!”
“你是在威胁我?”
“在下岂敢?只是不忍乌桓的报复,给幽州百姓带来灾祸,才不得已相劝。”
袁熙道:“好吧,我姑且信你的。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底线。我的底线是幽州的土地必须完整!我们的谈判,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如果劝蹋顿退出幽州,并组建一支义从军,我可以答应他任何条件,包括援助他粮食,稳固他在乌桓中的地位。”
“公子要这样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阎柔显然是来了兴趣,问道:“公子,您能援助乌桓多少粮食啊?”
“两万石够吗?这可是辽西、玄菟两郡好几年的收入。蹋顿要明白,我是真心实意的想和他交朋友,他有难,我愿意提供帮助,但如果我有难。。。。”
“哎呀!”
不待袁熙把话说完,阎柔激动的拜道:“公子,您要早说能援助乌桓两万石粮食,那让出辽西、玄菟两郡,又有何难呢?”
“呃。。。。”
袁熙有点懵。
两万石粮食很多吗?
他记得这次出征,调集了五万石粮食。虽然是幽州全部的积蓄,可在此之前,已有大半的钱粮被运往冀州,剩下的只是一小部分。
乌桓就这么穷吗?穷的连两万石粮食都没见过?
阎柔很激动的说道:“不瞒公子,您这两万石粮食,可救了乌桓无数条性命啊。有了粮食之后,我就能说服大大小小的部落,战败以难楼、苏仆延、乌延为首的三王部。我相信蹋顿单于会非常感激公子的。退出辽西、玄菟,组建义从军的事,也就不是难事了。”
“公子,在下即刻返回辽西,面见蹋顿。只要公子按照约定,给两万石粮食,在下保证蹋顿单于会大开城门,迎接公子,并在收到粮食后,率军离开幽州。”
“好。”
袁熙木讷的应了声。
没想到复杂的政治局势,就因为两万石粮食迎刃而解了。袁熙感到非常的意外,也非常高兴。能不动刀兵收复辽西、玄菟,实为上策。
也为攻打公孙度,积攒了足够多的兵马,胜算更大。
………………………………
第16章 攻打公孙度
谈判结束后。
阎柔不敢有片刻的停留,火急火燎的赶往辽西,将那两万石粮食的事情转告蹋顿。蹋顿是个粗人,哪里知道其中的好处。
听阎柔说要放弃两郡,心里很是不爽。
阎柔耐心的解释道:“禀单于,您知道草原上的部落,最需要什么吗?他们最需要粮食!您有了这两万石粮食,回到草原上,前来投奔您的部落,数不胜数。到那时,您就可以消灭三王部,稳固您在乌桓中的地位,这不是您朝思暮想的吗?”
“的确!”
蹋顿恍然而悟,脸上的笑容似多了些。但是想到辽西和玄菟两郡要让给袁熙,还是有些不情愿:“可是。。。我们幸幸苦苦打下的地盘,就这样让给袁熙?不是让人笑话吗?”
“单于此话差矣!”
阎柔道:“熙公子能不计前嫌,给单于两万石粮食,足见他的诚意。单于您一向重情义,总不能闷头领了粮食,而不回礼吧?至于那些得不着粮食,要说风凉话的,与其说是笑话单于,不如说是嫉妒、羡慕,他们知道单于与熙公子的关系,应该感到恐惧才对。”
“嗯,你说的不错。”
蹋顿好像是被说服了,坐到虎皮椅上,笑呵呵的道:“袁熙有远见,比他老爹待人真诚。他这个朋友,我愿意交!”
他想起了半年前,与袁绍谈判时,袁绍以朝廷的名义,赐封他为单于。表面上看好像情深义重,实际就是一个虚衔。
还因此得罪了一大批的乌桓部落。
而现在,袁熙的做法,和袁绍有本质的区别。
两万石粮食!
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能救活草原上千千万万个人的性命。
就凭这一点,蹋顿对袁熙的感激、敬佩之情,就远远超过了袁绍。
他暗暗点了点头,一拍案桌,道:“我决定了,辽西和玄菟两郡,就让给袁熙,我们拿到粮食后,即刻回乌桓山,争取早日平息内乱。”
“单于英明。”
阎柔接着道:“袁熙公子还说了,要在蓟县搭设一个大的市场。不管我们有多少牛羊、马匹,只要牵到蓟县,就能换成粮食。”
“此话当真?”
“在下亲耳听熙公子说的,岂能有假?”
蹋顿激动的道:“好啊。我们往年的牛羊、马匹,卖给刘虞和公孙瓒,价格低廉不说,还有一大半被退回来。袁熙愿意搭一个市场,与我们公平的交易,还承诺有多少收多少,这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啊。我蹋顿有恩必报,这么大个恩情,我。。。。”
阎柔拱手道:“回禀单于,您不是说。。。要组建义从军吗?”
“组建义从军,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一者,义从军是由袁熙供养,宿卫边防,节省了我们很大一笔开销。二者,我们和袁熙建立了军事上的友好关系,再遇到匈奴进犯,就可以请求援助了。也顺便还了袁熙的人情,是谓一举三得啊。”
“好好,都听你的,哈哈哈。。。。”
有了阎柔的巧辩,蹋顿很高兴的接受了他所有的建议。
两日后。
袁熙的十万大军,抵达辽西郡治所阳乐。
蹋顿亲自迎接,并设宴款待。
席间。
袁熙与蹋顿痛饮三百樽,好的就像是亲哥们儿一样。还定下了许多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矩,粮食和牛羊、马匹的价格等等。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
趁着蹋顿高兴,袁熙提出借阎柔担任蓟县令,专门负责与乌桓、鲜卑的商业往来。蹋顿想着阎柔是自己的人,负责牛羊马匹的买卖是好事啊。
以后在蓟县城中,也算有自己人了,交易更加公平。
还不待阎柔拒绝,蹋顿就替他答应了。。。
次日清早。
天还没放亮,袁熙就把带来的两万石粮食交付蹋顿。蹋顿也信守承诺,在收到粮食后,率领麾下的兵马退出幽州,前往乌桓山。
之后,城里的百姓可高兴了。。。
袁熙趁热打铁,贴出告示,任命田畴为辽西郡太守。百姓们知道田畴的大名,不仅爱戴百姓,还数次抵御过乌桓,都颂袁熙的决策英明。
郡守府中。
袁熙召集麾下的文武开会。
“经过几日的谈判,我们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辽西、玄菟,虽然给了蹋顿两万石粮食,但我觉得值。我们和乌桓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乌桓的牛羊马匹,就会源源不断的送来幽州。蹋顿还答应,组建一万轻骑规模的义从军,常年驻守在辽西郡,由我们支配。。。。”
袁熙简要的总结了战果,继而说道:“现在就剩下公孙度了。公孙度的实力,远比乌桓要强悍。他不仅占有辽东郡、乐浪郡,还东伐高句丽,设中辽郡。南取辽东半岛,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扩充军力,自号辽东王。”
“初平元年时,他越海打到了青州,收东莱诸县,后被我们击破。据我掌握的情况,公孙度的兵马,已经超过了十六万。其中包括最精锐的两万长矛兵,曾在辽东半岛的南部,大败三韩。又多次战胜高句丽铁骑,是我们的劲敌啊。”
“而且,打公孙度和打乌桓不一样。乌桓是我们抵御匈奴的屏障,既要打他,又要议和,顶多是一场包含军事行动的谈判。我们的十万兵马,根本就没派上用场。而攻打公孙度就不一样了,他会奋力抵抗,与我们拼死相搏,我们能取胜,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找你们来,就是商议一下,如何进取辽东。一个月之内,必须结束战事。”说这话时,袁熙的目光落在参军崔琰的身上。
“公子说的极是。”
崔琰是军队的参军,出谋划策,义不容辞。他站起身来,说道:“我们受粮草所限,不能打持久战。所以攻打公孙度的唯一方略,就是不宣而战、不惜一切,直捣他的伪王都襄平。擒杀公孙度,逼迫他的军队投降!”
ps: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QQ阅读),喜欢本书的,请到创世中文网(QQ阅读)收藏,投推荐票,作者感激不尽!本书群号:957505979欢迎友友们加群!
………………………………
第17章 兵贵神速
崔琰不愧是连袁谭、袁尚都要争抢的谋士,机敏睿智,胸负韬略;在短短的一瞬间,指出进军的关键,并献出对策。
“崔先生说的好,末将愿为先锋。”何茂和焦触回应道。
看得出来,他们非常赞同崔琰的策略。
袁熙没有理会何茂和焦触,示意崔琰继续说。
“既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抵达襄平,达到突袭的效果,就必须要轻骑才能做到。我们的轻骑本来有两万,可是现在。。。。”
崔琰的话说到一半,又转移了话题:“还有公孙度的精锐长矛兵,专门克制骑兵。如果我们遇上,会很难取胜。轻骑突袭,孤军深入,既是战机,也是冒险啊。”
骑兵统领焦触出列,说道:“崔先生有所不知。我们的骑兵跟以前不一样了。不仅健壮了许多,速度也快。我有信心率领它们击败公孙度的长矛兵!”
“有信心是好事,可万一失利了呢?”
崔琰不敢保证自己的策略能完美的实施,因为骑兵的数量太少了,到达襄平之后,若不能擒杀公孙度,即刻就会遭到几万、十几万的敌人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咳咳。。。。”
袁熙打开了一份地图,铺在案桌上,说道:“崔先生的策略,我仔细想了想,决定采纳。但是,仅凭我们的骑兵,怕很难取胜。”
“公子的意思是请乌桓相助?”崔琰立刻反应过来:“可是乌桓刚走啊。”
“正因为蹋顿的骑兵刚走,还没有离开幽州,我现在派人去请,才更方便。再说。。。我给了他两万石粮食,他不应该帮我吗?”
袁熙当场写了一封信,交给何茂,说道:“派人送去给蹋顿。”
“诺。”
何茂把信揣了起来。
袁熙道:“待乌桓的骑兵到后,与我们的骑兵一起,杀往襄平城。崔琰先生、何茂将军率领其余的部队跟进,尽快与我会合。”
“诺。。。。”
众人知道袁熙所依仗的不仅仅是骑兵,还有猛犸象和斑斓虎,也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即使被敌人包围了,也能脱险。故而不再劝谏。
两日之后。
蹋顿收到袁熙的求援书信,二话不说,领着五千骑兵返回。
焦触在城外扎营,负责接待蹋顿(之所以在城外,是怕乌桓的骑兵进城后,造成混乱,也让城里的百姓感到不安)。
袁熙来到城外的大营,见到蹋顿,激动的道:“单于能亲率大军来援,本公子感激不尽,待击破了公孙度,定有重谢!”
“不用重谢,我也得来!”
蹋顿的脸上带着怒容:“公孙度这老小子,当年到草原上,屠了我们多少族人,抢了多少战马。我早就想打他了!这一回有公子您带头,我这五千骑,就算是先锋,生死不计。”
“好。没想到你们和公孙度之间,还有这样的恩怨纠葛。”袁熙拍着胸脯道:“单于放心,我向你保证,一定生擒公孙度,交给你们乌桓处置。”
“多谢!”
蹋顿抱拳回道。
休息了一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