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进城去调兵,把所有军队都召集起来,与我守城。。。。”
“诺。”
他连续下达了数道命令。
亲自带着士兵们下去,迎战城门处的敌兵。
“杀啊。。。。”士兵们冲过去,拼命的战斗。
如果给他们半刻钟时间,一定能完成这项任务。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老狐狸贾诩,贾诩早已经算好时间,就算左髯丈八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分钟内,解决敌人。
经过一番拼杀。。。
左髯丈八眼看快要取胜,那轻装简行的一千人赶到,重新攻了进去。
“不好!”
左髯丈八焦急万分,吼道:“把他们杀出去!杀出去!”
噗噗噗。。。
上千士兵聚集在城门处,来回争夺,战事激烈。
贾诩赶到时,战斗正处于白热化阶段。
贾诩士兵虽多,攻杀的也很猛,但是壶关守军却是寸步不让,以身体和鲜血,捍卫城池。短时间内,曹军很难突破。
“先生,再等下去,敌人城内的军队就要赶到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出手啊?”站在贾诩身旁的将领道。
“确实,在这里等着不是办法。”贾诩道:“赶紧准备云梯,强攻壶关。另外再调一些精锐去城门处,尽快攻杀进去。”
“诺。”
贾诩什么都算到了,却没有算到壶关守军如此凶悍,在城门被攻破后,还能士气高昂的战斗。要知道攻防战,只要一方城门被攻破,基本丧失战斗力,哪里还能像这样抵抗。
十分钟后。
左髯丈八的增援部队赶到。
足有四千余,前来参加战斗。
其中一半堵住城门,剩余的一半上城据守。
“杀啊。。。。”贾诩也临时打造好了云梯,开始全面进攻。
本来贾诩是有十足的把握,取下壶关。
谁料壶关守军悍勇,打乱了他的计划。
而强攻壶关,又无大型攻城器械,着实艰难。
在攻城战开始后,贾诩意识到,凭着那些云梯,要攻上城楼,很难做到。估计数个时辰都无法成功。
破城的关键,还是在城门处。
他往前走了一段,看到左髯丈八已是身中两刀,却还在坚持战斗。堵在那里的守军,也像是着了魔一样,拼着一死也要挡住敌军。
这样下去,于他不利。
贾诩叫来麾下的一员将领:“你去准备五百弓弩手,将我们带来的火油都用上。待攻打城门的士兵阵亡之后,立即放箭,射杀城内的敌军,顺便将城门的尸体引燃。另外,再去准备一千精锐,先跳进护城河,将身上都打湿,再冲进城去。”
“遵命。”
那将领前去准备。
没多久。
一切准备妥当。
嗖嗖嗖。。。
一阵火箭射往城门处,瞬间引燃了地上的尸首,燃起熊熊火焰。堵在那里的左髯丈八,率军往城里面撤。
箭矢射完后。
一千曹军精锐,再一次强攻。
这回顺利的突破了进去。
“好!”
贾诩说道:“告诉进城的部队,去一半的人马,将城楼上的敌军都解决了。”
进城的曹军越来越多,并且分出一半的兵力,上城作战。
这样一来,守城将士两面受敌,再难以坚守。
很快城楼也被突破。
大批的曹军爬上城楼,朝城内冲去。
在这种情况下,左髯丈八已经无法再坚守。
他想过撤往上党,调兵再战。
但是他已经身受重伤,胸前两道血口子,鲜血不住的流,已经感觉到头脑发晕,快不行了。他一咬牙,吼道:“弟兄们,跟敌人拼了!”
城内所有的守军都与左髯丈八一起,做最后的挣扎。
所谓困兽犹斗,便是指此时。
贾诩随大部队进城,看见守军如此顽强,着实震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城门和城楼都被攻克,守军还能战斗。”
“先生快看。。。。”就在这时,贾诩副将指着天际。
只见一个火红色的点,越来越大,朝这里接近。
贾诩瞪眼瞧去,惊道:“不好,是袁熙来了。快,迅速解决残敌,将城门关上。”
嗷嗷。。。
袁熙骑着四不相赶到。
可惜他没有带来军队,连巨兽也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左髯丈八被消灭,看着壶关落入贾诩手中。
“可恨!”在天上盘旋了一阵,袁熙最终飞往上党。
上党有守军五千,虽算不得精锐,却是夺回壶关的希望。
上党郡守周祥、郡尉胡振强,见到袁熙的四不相,都赶紧出营。
………………………………
第560章 灭曹之战(22)
袁熙径直飞往军营。
两人赶快前去。
“主公,不知有何吩咐?”周祥问。
“壶关丟了。”
“啊?!”两人震惊:“壶关有六千守军,由左髯将军镇守,不知是何时丟的,我们一点消息也没收到啊。”
袁熙坐到上位:“此事发生在半刻钟前,你们当然收不到消息。”
“壶关既失,上党危矣。”
“不知敌军有多少?统兵将军是谁啊?”郡尉胡振强问。
“敌军约三万余,统兵将军是贾诩。”提到这个名字,他们的脸色都是一变。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冀州各郡传闻颇多。贾诩连续屠杀数万百姓,其势不可挡。
以他们手中的兵力,哪里是曹军精锐的对手。
周祥拱手问:“主公预备如何退敌?”
“召集城内所有守军,随我赶往九杨山,只要守住那里,贾诩便不能进入上党。”袁熙早就勘察好了地形。
九杨山位于太行山脉出口,地形十分险要。
只需很少的兵马,便可以坚守。
“九杨山倒是一个好地方,末将这便去安排。一个时辰后,占领那里。”胡振强道。
“好。你务必坚守九杨山两日。我前去调兵,反攻壶关。”袁熙道。
“遵命。”
嘱咐胡振强后,袁熙径直朝西面飞去。
从上党到河西郡,有六百多里,即使是骑兵,也要一两日才能赶到。但是袁熙骑乘四不相,飞过一段太行山脉,直接就到了。
曹军已退往板浦金。
郝昭、张颌等,守在河西郡。
袁熙给他们说了壶关失陷的消息,然后道:“壶关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万万不能失去。我决心夺回壶关。诸位将军,速速整军,随我杀回壶关。”
“主公。。。。”
郝昭道:“末将认为。。。我们现在兵力严重不足啊。壶关乃天下九大险关之一,易守难攻。贾诩带去的三万余人,皆是曹军精锐,我们至少要数万人,拼尽全力,才有可能夺取。而在上党方面,我们又并无主力,贾诩随便派出一万人,便能轻易夺取上党,甚至前往太原。这样我们多面受敌,实在有些艰难。”
张颌道:“最重要的是河西郡。如果此时我们分兵前去打壶关,曹仁必定卷土重来,再攻河西。一旦河西失陷,曹仁便可以从并州西部,进入并州,直接前往太原。”
“照你们说,我是不能把河西郡的兵力调走了?”
袁熙想想也是了。
贾诩再厉害,也不过三万余兵,如果让曹仁通过这里,将要面对十几万曹军,形势更加危险。
“郝昭将军的驻军,万万不能调走。末将愿率领先锋营,随主公去壶关。”张颌道。
“你部是骑兵,如何能攻城?”
袁熙想了想道:“还是先锋营留下,我只把禁军调走。另外。。。我去一趟前线,回调五万步军。”
“主公还是要调前线的军队?”关于这个问题,郝昭曾劝过袁熙。
但是现在他不劝了。
因为河北已经面临大敌,各处都需要守军。
只有从前线回调精锐,才能击退贾诩。
“现在这种情况,不回调不行啊。你们也知道,河西郡必须守住,壶关必须夺回来。还得坚守上党,不被贾诩偷袭。这三处地方,需要近十万兵力,才能确保无虞。而我们兵力着实太少。”袁熙苦笑了声,摆手道:“关于这个问题,你们就不要劝我了,河北各郡的安危第一,先击退贾诩,再做其他打算。”
“诺。。。。”
当日正午,袁熙调走了一万禁军,赶往壶关驻守。
之后他去了九杨山,看那里的守备情况如何。
这一看不要紧,九杨山已经被贾诩攻下,他的军队势如破竹,杀到了上党郡城,郡守周祥、郡尉胡振强,都已经阵亡。
而且袁熙在壶关、及上党之间,只发现了两万曹军,还有一万多不见了。
“难道去了山里吗?”袁熙下意识的想到。
并州的地形到处险峻,从上党到太原,全是山脉。
如果走大路去太原,可能会遭到地方军的拦截、伏击。而进入太行山,虽然路不好走,却可以悄无声息的抵达太原。
“算你狠!”
袁熙已经感觉到威胁了。因为太原一旦失陷,贾诩就等于控制了半个并州。到时他把地盘连成一线,全力守住壶关,即使袁熙再调兵回来,也难以夺取。
次日。
袁熙飞往太原郡,晋阳城。
并州都督马恒,正在调集军队,准备赶往上党参战。因为他已经接到消息,贾诩的数万军,已经夺取了上党。
作为并州都督,需要站出来抵御外敌。
“马恒,你手里有多少军队?”袁熙飞到军营与马恒见面。
“回主公,末将手里,尚有骑兵两千,战车一千,步军一万。除去守城的三千人,都可以去上党参战。”马恒回道。
之前在上党一战,袁熙小瞧了贾诩,竟让让周祥、胡振强,率领区区几千人,前去阻挡。结果在一夜之间,被攻破防线。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了上党。
现在这种情况,他不能再犯同样的错。
于是袁熙道:“你不必再去上党了,全力守住晋阳。另外,你替我传令驻守于雁门关的高干,令他率领一半的兵力,到太原参战。令田豫接管雁门关城防。”
“诺。”
马恒应下。
为了尽快收复壶关,剿灭贾诩。
袁熙一刻也不敢停息,在祝福完马恒后,飞往中原。
此时此刻,他在心中庆幸,好在有四不相相助,使他在数日之内,往返千里。不然河北真有大麻烦了。
。。。。。。。。。
中原的战斗,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
曹操、司马懿退往许都,抵抗袁军。
而在审配的调度下,数十万袁军,已经把许都重重包围。此外,还分出十万兵力,分别前往陈留郡、淮南,与颜良、于禁夹击那里的曹军。
如果不出意外,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兖州和淮南便会落入袁熙的手中。连曹操也有可能被生擒活捉。
这是多好的机会。
可惜在这关键的时候,袁熙却不得不将军队调走五万,以应对并州的战局。
………………………………
第561章 灭曹之战(23)
“主公是说。。。贾诩已经打进并州了?”审配惊疑的问。
对于这个消息,他是有点不信的。
壶关乃天下九大险关之一,只需数千兵马坚守,便稳如泰山。不管敌人来多少,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克。
再说袁熙与张颌回了河北,怎么还会丢城。
帐中众将都议论纷纷。
袁熙有些无语的道:“正南,你看我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
“贾诩此人,你应该很清楚,他诡计多端,心狠手辣,手上又有数万兵士,皆为曹军精锐。他使计骗开壶关,之后攻下了上党。我和张颌都没来得急阻止。”
“此行回来就是调兵的,我需要五万精锐,夺回壶关。”
袁熙话音落下。
在场好些将领起身:“主公,末将愿往!”
“我只需要五万精兵,哪要得了这么多,都坐下吧。”袁熙看向高览:“就高览将军率领本部,与我回河北,如何?”
“遵命。”
高览麾下刚好五万,且前几个月的战斗,他几乎没有伤亡。
留在兖州也难有立功机会,倒不如跟着袁熙去并州。
如能剿灭贾诩、曹仁,也算功劳一件。
高览早已想好这一点,此时没有任何犹豫。
审配出列道:“臣倒是有个建议,可以消灭贾诩。”
“正南先生请说。”
审配道:“贾诩狡猾如狐,又善于耍阴谋诡计,如今壶关、上党,皆在他手上,主公若是强攻,即使五万军,也未必能攻下。倒不如将他引到一处,伏而杀之。”
“如何引?”
“攻敌所必救!”审配指着旁边的地图:“将曹仁所部放进并州,于西平郡内决战。西平郡距离上党不远,贾诩若得知,担心曹仁战败,一定会赶去救援。到时主公在半路设伏,将他彻底剿灭。”
“倒是个好办法。”
袁熙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好,将曹仁放进并州,他和贾诩都不会轻易逃脱了。”
审配拱手道:“如果主公真能消灭曹仁、贾诩,曹操必定撤往关中。到时我们就能一鼓足气,收取兖州、豫州、南阳等地。中原可定啊。”
调兵的事情解决。
袁熙拉回话题:“最近战事怎么样?”
审配回道:“自从主公与张颌将军回了河北,我军越过官渡,进入兖州。曹操已连战连败,非我军之敌。他退守许昌,正做困兽之斗。想必。。。他也在等并州的战局吧。”
“臣分出十万人,前往陈留和淮南,相助颜良、于禁将军。料想半月之内,必有消息传来。现在。。。除了镇守各地的,我们营中还有十六万人。主公再调走五万。。。。”
说到这时,审配叹道:“曹操在许昌城中,也有六万兵,如果我军兵力锐减,怕是不能再攻城了,只可围堵许昌,防止曹操突围。”
“咳咳。。。。”
袁熙轻咳道:“看来曹操的战略是正确的,他以攻代守,逼迫我不得不回师并州,以减轻兖州的压力。不过,你可以转告曹操,他的阴谋不会得逞。我会在最短时间内,消灭贾诩、曹仁,回来取他性命。”
“是。”
袁熙带着高览去了军营。
将高览的五万人调查,检阅了一遍。
这些军队都是常年驻守在濮阳的,经高览训练久矣,可称得上精锐。而且,高览专门训练过他们攻城的技巧,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袁熙看过后非常满意,决定次日启程回河北。
此时。
在长安的西边。
渭河之畔。
姜维和刘备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
事实上,自从上次野战之后,他们就没有过正面的交锋。
刘备忌惮姜维的铁骑,不敢贸然过河,便派人打造战船,想派兵将姜维拖住,掩护大部队渡河。可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姜维掌握清楚。每次要渡河时,姜维都隐藏起来,等到他真正渡河时,便立刻杀出,从后偷袭。
刘备两次渡河,都未能成功。
“一个小小的姜维,竟阻挡我军一月有余。这样下去,如何能去往中原?”帐中,刘备大发雷霆。
陈到抱拳道:“待姜维再来,末将愿率白毛兵将他拖住,主公趁机渡河。”
“你之前不是试过吗,姜维的数万北骑军,战斗力极强,而白毛兵是步兵,刚好被骑兵克制。。。。”刘备没有同意。
在益州数十万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