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话,先锋的位置就空了下来,对此,李序然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过段时间他要给皇上上道折子,只是,现在还不到时间。

    朝廷大军占领太古城后,李序然迅速的部署,很快占领了太古城的其他县城,乌金吃了败仗,现在也无暇顾及,而留在太古的敌军总共不到五万兵力,所以,李序然他们很快就占领了要地。

    至此,现在等于是朝廷大军占领了两个府,而且是两个比较大的府,其他的府所管辖的范围大部分为七八个县,有的府甚至只有三四个县,小沙国不比大清,二十个府加起来,也就是大清的一个省,当然,是一个大省。

    只是这里的地形特殊,同时,他们这些人尚武,所以,朝廷大军剿灭起来困难重重,这也是李序然决定要做持久战的原因。

    占领了太古府之后,李序然重新部署了兵力:南沙城留下五万兵马,由于钦差大臣的五万兵力是奉旨镇守南沙,所以实际上等于南沙的兵力现在是十万,当然其中还不包括三万自护队队员。

    而三十万大军抛去南沙的五万兵力,剩下的二十五万兵力全部部署在太古府。其中十五万大军驻守在太古城,李序然已经下令对这里进行了修补,府城自然是最大的。而剩下的十万大军,有五万分散在太古府的各县,另外五万流动巡逻。那里需要就去那里。

    而关于五十门火炮,李序然也进行了分配,自己的恩师杨峰那里继续还是五门,李序然给南沙的五万驻军也留了五门,剩下的四十门火炮全部到了太古,除了留下五门专门镇守太古城外,剩下的全部跟随李序然的大军作战。

    李序然知道,在这个地形陌生和复杂的地方,这些火炮是他们最得力的武器,关键时刻。能起到大作用。因为,小沙国目前还没有这些武器。

    这天,杜唐和安刚回来了,他们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对南沙的各个县,乃至村庄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结果令杜唐非常惊喜,同时,他也更加佩服李序然的眼光和谋略。

    “大哥。我现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小沙国当地的百姓,很多都是受到了他们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的欺骗,说是大清的朝廷攻打小沙国就是为了消灭他们。要把他们全部杀死或者让他们终生为奴,所以,这些百姓才对朝廷大军这么排斥”,进屋后。杜唐着急的说道,李序然急忙给他递过去一杯茶,一向粗鲁的尘远也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

    喝了几口茶。杜唐接着说道:“好在,我们的朝廷大军对当地的百姓秋毫无犯,同时,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他们只对武士重视,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又是收租又是收马,百姓们怨声四起。

    至于当地的收成呢,百姓们主要靠种地和养殖为生,其中养马养牛和牧羊的居多,而种地的主要是种一些耐寒的作物,这里的人主要以吃肉为主,所以,他们的体格很好,同时,牛羊马匹这些对他们很重要”。

    这时,李序然也显得很激动,按照杜唐说的,他们只要对当地的百姓好一点,他们就不会反对,相反甚至还会帮助朝廷大军,到时,其他府县的百姓知道后,就会消除对朝廷大军的误会,就这一点,胜过消灭百万敌军。

    于是,李序然让杜唐拟一份告示,大意如下:

    小沙国本为朝廷的属地,即小沙国的百姓就是大清的百姓,朝廷是不会对自己的子民举起刀的,小沙国的当权者贪婪残暴,想要独立为王,自封为国,一直推崇武功,却忽略了百姓的生活。

    朝廷此次北征只是为了解决小沙国之患,也是为了解救小沙国的百姓,朝廷到时会在小沙国设立北沙省,百姓照样可以在当地生活,想种庄稼的继续种庄稼,想牧马放羊的继续老本行,朝廷还会教他们开塘养鱼、养蚕织布,甚至烧制陶瓷、开设书院。冬天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发放棉衣棉被,夏天的时候可以帮他们开建水渠。

    朝廷可以给他们减免税赋,同时也会派驻军保护他们的安全,只要他们愿意好好的过日子,朝廷都会给予支持。

    由于是给百姓们的告示,所以,李序然还是尽可能用了不少口头语,杜唐写过不少这种告示,自然知道该怎么写。

    但这个告示现在还不能写,这里牵扯到的事情比较大,而有些必须也要皇上批准才行,所以,这只是他们的思路,最后还要等皇上朝廷批准。

    与此同时,尘远也了解到朝廷大军的将士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他们现在心里没底,同时,加上上次的毒蛇和尖刀机关暗算,他们对这个小沙国还是有些疑虑。

    对此,李序然还是等皇上的旨意,要是皇上同意他的政治加军事结合的策略的话,到时就可以向将士们说了,这仗慢慢的打,小沙国是大清的地方,不是别的国家,边打边建设,慢慢的就习惯了。

    现在这些都准备好了,李序然打算上折子,这是他政治策略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件事情的成败。

    这天晚饭后,李序然打算写折子,但尘远进来告诉他,钦差大臣来了。

    当了元帅后,李序然只见过杨峰一面,后来,听说钦差大臣身边的几个奸细让他给收拾了,李序然这段时间忙的还没去看他,现在正好,可以和自己的恩师聊聊。

    “学生见过恩师,不知恩师要来,有失远迎”,李序然急忙行礼。

    那知杨峰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也急忙走上前来说道:“序然啊,你,你看你现在是大元帅了,以后就不用行礼了,现在你比为师的权力大,你这样,为师有愧啊”。

    李序然急忙说道:“学生无论到了什么位置,永远都不会忘记恩师,永远是恩师的学生”。

    李序然那里知道,杨峰这次来,是掐准了他打了胜仗,要给皇上上折子,他想让李序然给皇上说说,让他把这个钦差大臣撤回去,他就可以回京城了,这里的条件实在是不比京城,他一大把年纪了,享受惯了四平八稳的生活,原先的话好歹是大将军,受累也值得,现在成了这个闲职的钦差大臣,他实在是不想呆了。

    果然,杨峰先是恭贺大军打了胜仗,然后说了谢谢李序然协助他处理了奸细的事情,最后果然说道了上折子的事。

    这可为难了李序然,按理说,他的实权现在确实比杨峰的大,但论品阶都是正一品,杨峰自己也可以单独给自己上折子,为什么要通过自己呢?

    说句实话,说起这一点,李序然也对自己的恩师有点意见,自从他当了钦差大臣后,整天几乎连门都不迈出,皇上设立钦差大臣的意思一方面是为了牵制大将军, 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显然,这一点来说,杨峰很不合格。

    李序然只好答应了自己的恩师,毕竟是师生关系,他也没办法拒绝,同时,李序然向杨峰提了很多意见,希望能够提醒或者激励他。

    但杨峰表面答应着 ,显然心不在焉的,李序然隐隐的感觉到:自己的恩师怎么变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时,自己甚至都不认识了。

    恩师啊,你可千万不能出什么意外,为官一辈子了,不容易啊。(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道奏折

    送走杨峰后,李序然也不想到帅营了,他打算去找梦盈说说话。这早已成了他多年的一个习惯。

    他将自己写奏折的想法以及自己和杨峰刚才的谈话告诉了梦盈,梦盈思考了一会,对李序然说道:“现在这个时候,你必须要上折子了,但是,有几件事,你必须要注意”。

    李序然认真听着,他知道梦盈的话一定对他来说很重要。

    梦盈继续说道:“你不要在奏折里说出北江省三个字;不要说政治和军事结合的策略;不要说持久战;不要提撤走钦差大臣几个字”。

    看着李序然看着自己,梦盈补充到:“把这些具体的全部变成问题,上面的那些具体的计划要从皇上的口里说出来,你为臣,皇上为君,你说呢,李大元帅”。

    这下李序然才想起了自己仙师给他说过的话:“和皇上相处,既要懂得将有些事情扛在自己身上,也要学会将一些事情交给皇上处理,但目标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

    这些方案已经很成熟了,剩下的自然要皇上来出面了,而关于钦差大臣的事,因为杨峰要牵制元帅,万一元帅不听皇上的号令,起码杨峰可以立马就可以控制一下。

    同时,皇上这次向李序然派了这么多满族的将领,他们好多人都是一品大员,李序然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单独上折子的权力,这一点,李序然通过王军师那里已经知道了。

    这时皇帝的御人之术,李序然自然能够理解,他更明白:只要自己一心为了朝廷,一心为了社稷,这些御人之术就对他来说没有用,梦盈考虑的很有道理。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能奏请皇上撤了钦差大臣,其他的他也考虑不了这么多了,只要办好差就行了。

    有时候,李序然感觉梦盈更像是仙师,她的好多想法和谋略是他这个自己一路官场过来的人也想不到的,不敢想象,梦盈要是个男子的话,该是什么结果。

    不过,好多事情是不能够如果的。其他的不说,如果梦盈能够嫁给他那该多好,可是,这个如果就是典型的不能都如果的那种。

    听了梦盈的话后,李序然明朗多了,他们也不再继续这个奏折的话题,而是聊起了其他的。

    窗外的月光真美,大漠的寒冷和宁静更加的衬托出屋内的温暖和舒适,而身边的梦盈更是令李序然觉得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思议。

    穿越之前。李序然还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兼室友的马雷争论,说是自己给个县长市长也能干,不过那是酒后的胡话。

    没想到穿越过来后,自己刚开始就是知府。等于刚过来就是市长了,后来做了按察使、巡抚、总督,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能做到这个征北大元帅,亲自带着三十多万将士参与到了一场战争中去。

    要是他能穿越回去。把自己当元帅的事情告诉了马雷,或者其他亲友,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

    不过。有时,自己想想,他自己也不会相信,要不是发生在眼前的话。

    和梦盈聊了一会,这时,天色已晚,李序然必须要离开梦盈的房里,他要回自己的房了。

    来到院子里,李序然立刻感到了一阵寒冷,记得穿越过来之前,有一年冬天去了北方的一个城市,那里也是特别冷,不懂得御寒的他,被寒风吹了几次后,肩膀就落下个毛病,一遇寒风就会肩膀痛,所以,到了冬天的时候,他就穿的厚厚的,他不知道这个北征什么时候能结束。

    只是,他不知道,这次小沙国之战要耗他十年之久的时间,那个时候,他再也不是最年轻的一品大员,而是两鬓有了白发的人了。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命运吧。

    这时,李序然望着天空的月色,突然,他抖了抖肩上的披风,快步的走到房间里,取出笔墨,他要开始上折子了,其奏折的大意如下:

    臣,征北元帅李序然恭请圣安,自任征北元帅以来,臣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今已攻下敌军太古府及府下诸县,歼敌十万有余,暂时压制了敌军,我军在南沙府驻军十万人马,剩下的二十五万兵力均驻在太古府,占据了有利地形,近期,臣不想强攻。

    臣闻古之贤者,皆以文治武功治国,小沙国本为朝廷之属地,当权者贪婪残暴,自封为国。但小沙之百姓亦为我大清之百姓,故臣想安抚百姓与攻打当权者并举,据臣深入了解,当地百姓对朝廷有不少误解,我军亟需澄清。

    臣斗胆建议,将小沙国该为一个省,这样,百姓们就不会两国之想,自然会亲近朝廷,因为有了归属感。即为朝廷之一省,朝廷理当有效治理,给予百姓恩泽,诸如减免税赋、开设学堂,以扶持发展。

    《孙子兵法》曰: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取得粮草,吃掉敌国一钟的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国一石饲草,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的饲草),故,我军只要善待当地的百姓,他们就会主动为我们提供粮草,如此,朝廷即可节省巨大的开支,同时,亦可使百姓和军队的关系更加密切。

    同时,军中将士对此次北征还存些许忧虑,据臣了解,其核心在于不知北征何时能结束,望圣上能给予旨意。

    小沙之患,首当其冲在于赫利及乌金等,但该地全民皆兵,顾臣以为更大阻力来自百姓,但百姓不同于叛军,于此,臣才有了上述建议。

    钦差大臣杨峰亦为臣之恩师,边关寒冷难耐,杨峰年事已高,顾臣斗胆建议钦差大臣能否派他人来,此乃臣之私请,不当之处还请圣上降罪。

    令,先锋将军候明钧身负重伤,臣打算择一良将担任先锋一职,但还无具体人选,臣已将此次立有战功着名单附上,还请圣裁。

    现在只是占领南沙和太古两府,恐日后事务繁杂,需有一专人来管理小沙境内百姓事宜,望朝廷能派一文官来负责该事务。

    写完信后,已是深夜,李序然连连看了几遍,梦盈提示的他都照做了,能不能批准,就看皇上了。

    这时,李序然觉得有些困意了,这几天都没睡个好觉,现在折子也上了,就等消息吧。

    就在李序然这边准备从长计议时,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也在准备着他们的部署。

    这次,乌金元帅吃了败仗,很是不服,赫利大王没有责怪他们,反而鼓励他们继续招兵买马,以求再战,同时,赫利大王将乌金元帅和十大将送往云雾峰进行修炼一年,进一步提高武功。

    而这个云雾山里,正是李序然的仙师告诉他的邪神。

    邪神不仅要教乌金和十大将绝世武功,还会教他们飞刀等暗器,同时还会教他们阵法,这种十万甚至二十万人的大阵,有生死之门,一旦进入迷阵,如果找不到出门,就必死无疑。

    而在这边等着安抚百姓的李序然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危机,下一步的战局该如何部署,这些问题,都在困惑着他,而目前,他还没有具体的打算。

    因为,他不像乌金元帅那样,可以随时找到自己师父,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能做的,哪怕是修炼和悟道,那也是靠自己,自己的仙师和师姐,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出现。(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练兵秣马

    几天后,李序然收到皇上批复的旨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基本上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正如他所想,皇上同意将小沙国改为一个省,名字正是北沙省,同时任命一驰为北沙的布政使,这一点李序然也没有想到。北沙暂不设巡抚,军政大权均由李序然掌握。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北沙省减灭税负,扶持百姓之事全部由李序然负责,他在北沙省有最高的权力。

    这也包括先锋将军直接由李序然任命,不需要请示朝廷,这次尘远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李序然决定提拔他。

    但是,关于钦差大臣的事,皇上没有提,李序然知道,没有提就是不同意,这就是皇上的另外一种旨意。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除了钦差大臣的事,其他的都同意了,其实,仔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