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公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法甚好,不说别的,以后就算是大雪天想要出门行商,也不是不行。如此……那就发了啊!有道是人有吾有,人无吾亦有,赚钱不过是……不过这东西就是太简单了点,只要被人瞧见,轻易就能仿造,看来还得另想他法以作遮掩才是。哪怕不能瞒住一辈子,瞒住一时也是好的。”

    ……

    “杀!”

    一声怒号伴随而来的是暴虐的杀机。

    呼、呼、呼……

    不是呼啸的狂风,而是兵刃划过空气留下的唯一痕迹。

    “杀!”

    ……

    首山之中某地,哪怕已是银装素裹,却也没有断了已经有近两月的呼喝、冷冽。公孙度看了眼一如昨日训练的士兵们,已经有了丝丝精悍的气息,不由点了点头,然后在亲兵的护卫下往首山之中某处行去。

    “动作都快点,还想不想吃饭了?都麻利点!”

    不同于先前的杀机凛凛,此地充满了怨愤、死气……

    只见一个个衣衫褴褛,看不出是男是女之人,在全副武装的汉军士兵的吆喝下或挥动器械挖着什么,或搬着石块走向某处,或……

    这是奴役!

    没错,是的,他们都是公孙度抓到的异族,此时正在开采首山的矿藏。

    首山,看到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便是传说中太清老子曾炼首山之铜以作灵宝。虽然这个仅仅是传说,难以考究,但是首先确实含有丰富的铜矿、铁矿,以及其他的伴生矿,只是数量要少很多。

    如今留给公孙度的时间已然不足一年,若想与鲜卑抗争,除了训练精锐军士以外,还得有精良的器械才行。

    若比精锐,一年都吃不上多少肉的汉军如何能与时常享用肉食的鲜卑大军比,唯有精良的兵刃盔甲才能弥补差距。

    无论是兵刃也好,还是盔甲也好,终归都需要金属。

    买?公孙度虽然因为卖了不少缴获的伤马获取了不少的钱财,但是盐铁买卖不是那么简单,就算你想买也得有人卖才是。以眼下公孙度所需要的数量来看,靠买非是五六年不能办到,这还是朝廷允许的情况下。

    如此,想要获得足够的铁以作兵刃盔甲,唯有自己挖。

    而恰好,首山恰好便是这样一个地方,依照公孙度的计算,凭着眼下的万余俘虏每日开采超过七个时辰也得数十年才能开采完毕。

    首山的矿藏自然丰富,不到一年的开采,只要冶炼的速度跟得上,足以打造出足够的兵甲装备所有军士。

    此时的冶炼技术虽然较之先秦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公孙度眼中依旧不怎样,跟不上万余俘虏的开采速度。因此,他拿出了新式的冶炼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冶炼速度,十倍都不止。

    公孙度行了数里,转过山角,看着那冲天而起,与地上的雪白遥相对应的黑色烟柱,叹道:“好!不枉某拿出的高炉冶炼技术,当真是不错。就是不知某的展翅大鹏刀何时才能铸成!”

    自莫高刀柄破碎,公孙度便没了趁手的马战兵刃,至于重新打造刀柄,却是没有半点想法,只是严令手下手艺最好的铁匠开始锻造百炼铁。希望在明年鲜卑来临之前,能打造出一柄似是而非的展翅大鹏刀。

    即便是不能如图纸那般的展翅大鹏刀,至少也是百炼铁所铸,想来也是差不了太多,至少是够用了。

    杀鲜卑来敌,足够了!

    收束心神,公孙度抖了抖肩上的雪花,没有理会重新飘起的轻盈雪花,望烟柱所在走去。

    在冶炼铁矿的高炉巡视了一圈,见一如之前,无有半分疏漏之后,公孙度又折道前往俘虏挖矿之地。

    及至见过上百矿洞,万余俘虏,数千镇守的军士,公孙度便踏上了回返首山营的路途。

    临近天黑刚好回到营中,时间上可谓是刚刚好。

    刚入营,就见营门处立着一亲兵,似是在等候他。

    “主公,糜家家主来了。”

    公孙度脚下一顿,道:“嗯。带他到某房中一叙。”

    “是,主公。”

    公孙度回到房中正在脱盔甲,亲兵便禀报糜度已经到了。公孙度手上一停,冲阳仪使了个眼色。

    阳仪会意,然后退了出去,赶走了其他亲兵,亲自守在了门口。

    “主公。”

    哐~

    挂上盔甲,公孙度才转身说道:“坐。”

    “谢主公。”

    “路上可还安全?”

    糜度恭敬道:“鲜卑已经退去,反倒连土匪一类都没有碰上一个。”

    “朝廷出兵了?”公孙度有些诧异。

    “是的,由太常大人张奂领兵,依旧为护匈奴中郎将。”糜度点头道。

    公孙度沉吟了一下,道:“可有家父与张纮的消息?”

    糜度一愣,暗道:这有什么关系吗?

    嘴上却回道:“并未听闻老大人和子纲的消息。”

    公孙度眉头一皱,这洛阳就像一个吞人巨兽,公孙延一直在那也就罢了,秦武一去便没了消息,现在张纮也是一样,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糜度见此,说道:“是否需要属下暗中打探?”

    公孙度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反倒是说道:“鲜卑既退,不知各郡情况如何?”

    糜度面色难看的摇了摇头,说道:“十不存一。”

    “哎!”虽然早有所料,但公孙度心底还是忍不住一声长叹,感到十分的心酸,为边郡的百姓感到心酸。

    边郡本就不比中原,生活穷困,再有异族侵扰,若是朝廷强盛,倒也还好,只是眼下乱世将至,除了心酸,也只能是心酸!

    但是他也爱莫能助!

    弱小便是原罪啊!


………………………………

第158章 乔杨楼

    糜度知道公孙度为何沉默,是以也不打扰,紧闭双唇。

    屋内,就此沉寂了下来,似乎是要以此结束。

    但糜度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最重要的事情尚未谈到。

    果然,过了没多久,公孙度说道:“乔杨楼如何了?”

    糜度神色不变,却起身跪倒:“属下惭愧,至今仅有司并冀青徐兖豫扬荆凉十州,开设了乔杨楼,各州从一城到十余城不等,其中徐州最多,共计二十,荆州、司州最少,只有襄阳、洛阳一地。至于益州,路程遥远,又时间太短,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尚未所涉及。”

    “起来吧!”公孙度眉头一皱,倒不是因为数量少,这个数量算起来已经是极多的了,换做是他或者手下的其他人来办,肯定是远远不如,别说十州,就算是左近的冀州、并州都不一定能涉及多少。只是糜度这动不动就跪的习惯,让他很是不习惯。

    “谢主公。”糜度虽然说这惭愧,却也不着痕迹的观察这公孙度的神色,见其皱眉,却是以为这是对他的不满,盖因他糜家作为四大商家之一,若是只有这点儿能耐的话,怎么看都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

    好在,公孙度接下来的话,让他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做得不错,现在时间还很多,不用着急。有道是过犹不及,慢慢来就是了,维稳是当前第一要务,若不然要是有半点差错,难保不会前功尽弃。即便是某以不同的名字进行区别,也难保不会有人想到其中的联系。”

    言毕,公孙度不等糜度回话,又道:“好了,把名册拿来某看看。”

    “是,主公。”糜度从怀中取出一物,恭敬交到公孙度手中,然后回座静候。

    公孙度点点头,将其展开。

    青州——银杏楼:平原、高唐……黄县……牟平,共计八城(不会一一列举,免得说凑字数)

    冀州——白杨楼:邺县、信都……南皮,共计九城

    徐州——樱花楼:阳都、临沂,朐县(东海郡全郡)……下邳、广陵、曲阳、彭城,共计二十城

    兖州——桂花楼:陈留、濮阳……白马、东阿,共计七城

    豫州——叶蓉楼:杨迪、汝阴、平舆……许昌,共计八城

    扬州——雪松楼:寿春、舒县……宛陵、吴县,共计七城

    荆州——桐楼:襄阳,仅一城

    凉州——栾树楼:临泾、狄道、陇县、姑臧,共四城

    并州——垂柳楼:长子、晋阳、九原,共三城

    司隶——槐楼:洛阳,仅一城

    益州——黄桷楼:暂无

    至此,公孙度手下的情报机构算是初步完善了。

    益州虽然暂时没有,但名号已经定下,只是迟早的事情。幽州虽未提到,但是公孙度岂能置之不理,早已布下暗子,其名榆楼。交州……不说也罢!香樟楼的名头已在,就是不知何时才能用得上。

    各个楼的名字皆是以树木命名,属乔木。糜度虽然不知何为乔木,但这些树他还是知道的,就是不知为何要以树木命名。

    公孙度没说,他也不敢问。

    实际上,这有一点mixin的说法在其中。

    相传秦朝五行属水,而汉朝五行属土,是以能取而代之。他若想取代汉,以五行相生相克来看,就得属木才行。

    原本公孙度也是不信这些的,但是经历了两次穿越时空之后,不得不信。他这两次穿越若是偶然的天地伟力还好,若是人为,那会不会被那啥又那啥呢?

    所以吧,一个名字而已,就这样干了,而且似乎也挺不错的。

    公孙度看完后便将其放下,然后问道:“某让你打探的消息如何了?”根据刚才看到的,公孙度发现糜度是上了心的,因为那几个地方都在其中。

    “诸葛在琅琊阳都也算是大姓,根据主公提供的消息,并未找到有诸葛珪和诸葛玄二人的诸葛家。不过倒是有一家有个诸葛玄,但他没有哥哥,弟弟倒是有一个,叫诸葛敬。”糜度有些忐忑的说道。

    对于诸葛亮,公孙度的内心其实是复杂的。要说诸葛亮是汉末三国第一的谋士,那除了演义,大抵没有多少人这么觉得。不过也不差,算是最顶尖的那几人。只是诸葛亮有个坏毛病,那就是掌权心很重。

    诸葛亮为何死得那么早?仅仅五十三便亡了?

    就因为事必躬亲,往好了说,叫勤勉谨慎,但往坏了说,那就是舍不得放权。劳心劳力过度,能不早亡吗?

    若是有这样人在麾下,虽然很多东西都不用担心,但公孙度怕他死后,就因为这个,使得没人压得住他,走上蜀汉的老路。毕竟他的年纪要比之大许多许多。

    现在没找到反倒让他松了口,是以,沉默半晌,公孙度便说道:“诸葛家先就这样吧!”然后是以糜度继续。

    “东阿程昱也没有找到,倒是有一人姓程名立,字仲德,其人颇有才学,在郡中颇有声望,与主公所言很是相像。”

    公孙度闻言便想起一个关于程昱的传说,据传程昱早年名立,只是后来某日梦见泰山捧日,方才改名程昱。如今看来这个传说倒是真的,至少现在看来是的,还未到程立改名的时间。

    “应该就是他了。”公孙度点点头,道,“其人何在?”

    糜度面现苦色,道:“因为担心搞错了人,是以属下并未与之见面。”

    “嗯!”公孙度摆摆手道,“谨慎是应该的,这次你回去之后就派人与之接触,尽量将其征辟到辽东。”

    糜度闻言面色愈苦:“主公,此事恐怕很难。”

    “嗯?为何?”公孙度颇觉诧异。

    “据了解,程立此人因其才学多次为郡中征辟,均以家中老母无人照应而拒绝。”糜度解释道。

    “这倒是正常,大汉对于孝道是极为看重的。”公孙度点点头。

    糜度苦笑一声,道:“可问题是程家乃是东阿大家,要说照顾其老母哪会没人。”

    “你的意思是说,他不想为官?”公孙度不由皱眉道。据他了解,程昱好像并没有这种高洁的情操啊,要不然后来也不会在……

    “咦,后来?难道是那个时候其母已经去了?”公孙度暗自琢磨。程昱出生极早,现在应该已经有二十五了。但却在黄巾之时才在历史上崭露头角,却是很有可能是这样啊!那这就麻烦了,此时人才本就不多,找到一个还偏偏非要等老母去了才愿意出来为官,这若是硬要绑了人家,且不说能不能绑走,就说绑了之后,该怎么办?

    阻止人家尽孝?

    如此名声就坏了,谁还愿意跟着你!

    “呵呵!”公孙度也是苦笑一声,道,“好吧,尽人事听天命吧,他若是不愿就算了。不过你告诉他,若是他愿意,可以带着老母一起过来。”

    糜度不知道公孙度为何对这个程立如此看重,虽然其才学不差,声望也不低,但要说大才,恐怕也谈不上吧?

    不过,糜度还是应道:“是,主公,属下必会尽力劝他带着老母来辽东。”

    “嗯,尽力就行。”公孙度似是放下了,面上一片淡然。

    糜度见此只好继续说道:“凉州姑臧贾诩这人倒是找到了,只是人没不知去哪了。”

    “额?什么叫找到了却又不知道去哪了?”

    糜度轻轻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才又说道:“主公恕罪,这都怪属下没说清楚。”

    “贾诩此人属下是打探到了,就是姑臧贾家之人。只是人并没有在姑臧,听说被阎忠征辟为县吏,但某派人到信都却又听说他辞官了,然后就没了踪迹。”

    公孙度面上不由一黑,因为他想起一事,贾诩当时因为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只有阎忠认为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便察举他为孝廉,又征为手下,只是贾诩没多久就病了,于是又辞了官职。本来是要回家的,只是这人运气不好,路上遇到了羌族叛乱,被抓了。

    时间呢,刚好今年。

    这……

    “在贾家等着,某相信他会回去的。”公孙度虎着脸说道。

    糜度倒是真有点被唬住了,忙道:“是,主公。”

    “平舆许靖倒是颇具声名,只要在郡里找人一问便知。只是此人为其从弟所嫉,离了平舆,游历天下去了,暂时找不到人。”

    公孙度似是坏消息听多了,只是说道:“候着吧,人家回来了再说吧。”

    “其余颜良、文丑、李儒等人寻不到踪迹,唯有太史慈被寻到。”

    说到这里,糜度看公孙度的眼神有些怪,因为找到太史慈的时候,太史慈才出声不到三月的时间,取名也才不过月余。若是再早一点,若不是太史这个姓在黄县真的很少很少的话,铁定是找不到。

    就这样一个奶娃子,公孙度都能知道,这让糜度如何不感到奇怪,惊诧,还有——惊悚!

    公孙度没有理会糜度的眼神,他也清楚现在太史慈的年纪肯定不会大,所以回道:“既然找到了人,想办法带到辽东来。”

    “是,主公。”糜度回得倒是挺快,丝毫不受脑中杂七杂八的想法影响。

    “嗯。”公孙度顿了顿,道,“你过两天大雪稍歇便回中原去吧!然后在明年大雪融化以前就不要来辽东了。”

    “待明年鲜卑再次南下阻断了中原与辽东联系也不要慌,按部就班的做着某吩咐你的事情就是。”

    “若是有需要,某自会遣人到东莱牟平去寻你。”

    “至于人口的问题,明年秋收后,某会遣人至牟平接人。”

    糜度是知道牟平的,离黄县并不是太远,临近大海的一个小县,人口并不多。原本他还疑惑为何一定要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县安置人手,现在看来更多的是用于消息传递,物资人口接送。

    只是,如何联系,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