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公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叩木鸥隹ぃ⑶疑焙β奥庸倮舭傩眨谑嵌撼⑴烧袍冀ハ时埃时叭苏獠懦霰呷肴ァ

    然而,今年夏天,鲜卑却没有动静,是以,公孙度也就忘了这茬。现在咋闻得鲜卑起兵劫掠大汉边郡,不由手脚冰凉。

    因为,按照记忆来看,这次鲜卑虽然暂时退了,但是朝廷对鲜卑的长期侵犯感到忧虑,但又无法控制,于是派使者带着印绶,打算封檀石槐为王,并且与他和亲。可是檀石槐不但不肯接受,反而对东汉缘边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为厉害。檀石槐将管辖地区分为三部:从右北平郡以东,直至辽东郡,连接扶余、濊貊等二十多个城邑,为东部;从右北平郡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个城邑,为中部;从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乌孙等二十多个城邑,为西部。每一部设置一名首领管辖。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的分三部!

    从时间上看,鲜卑的袭击虽然延后了数月,但既然只能延后,想必其他的事情也顶多是延后。

    本来延后倒也没什么,可问题是檀石槐设置的三部中的东部包含了辽东郡,玄菟郡。

    包含了辽东郡、玄菟郡?

    这不要公孙度的命吗!

    不说他是刘宏下旨任命的辽东郡太守,就算不是,他也舍不得就这么丢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

    公孙度眼中泛起了红光,这让原本听到他的话打算顽抗的鲜卑士兵心底猛地一颤,忙回道:“没错,可汗下令让十余万大军南下,到汉庭境内劫掠……不是,那个……是,额……”

    “十多万?”公孙度大吃一惊。

    先前说过鲜卑骑兵不是扶余、娄挹等族的骑兵能比的。十多万,至少比得上扶余、娄挹等族的五六十万大军,而且比公孙度记忆中的数万可是多了许多。

    如此一来,张奂还能击退鲜卑吗?

    公孙度不敢肯定了。而且,就算张奂能打退犯边的鲜卑骑兵,那也得一两个月之后。因为现在檀石槐才动手,洛阳要得到消息就需要不短的时间,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得好几天吧。再要朝中大臣讨论出个办法来,以及调遣大军,又得花上不少时间。然后发兵北上,又是不短的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怎么也有一两个月的时间。

    等这么长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当务之急,只能靠自己了,靠别人是不行。

    咔嚓~

    公孙度眼中厉色一闪而过,还在思考应该怎么说的鲜卑士兵立时被扭断了脖子。

    “全杀了!”公孙度不理会周围惊讶的亲兵,接着又下达了更加令人吃惊的命令。

    杀俘,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什么好名声。毕竟人家都投降了,你还要将人家杀了,那不是没人性吗!

    好在这些人是公孙度的亲兵,忠诚上自是没得说,加之这些人是令他们痛恨的鲜卑人,杀了也就杀了。

    公孙度的命令,这些俘虏也听到了,有心反抗,奈何亲兵们的反应太快,加上他们又被绑了起来,只是动弹了一下,就都被斩下了脑袋。

    公孙度见鲜卑骑兵尽皆被斩杀,面上没有丝毫的心思,依旧满是阴沉。

    “薛六!”

    “属下在!”

    公孙度沉声道:“你速去通知徐都尉,命他加快速度,务必以尽快完成迁移。另,带三人通知其余各路迁移的百姓加快速度,尽快完成迁徙。”

    “是,主公。”

    “王九!”

    “属下在!”

    “你带四人,速去高句骊、候城、辽阳、襄平、辽隊五城传令,加强戒备,若是有鲜卑大军来袭,让他们务必坚持到某率援军到来。”

    “是,主公!”

    “胡十一!”

    “属下在!”

    公孙度这次没有立即开口,反而有些迟疑。胡十一等一众亲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一个个都是满脸的肃然,不敢发出半点动静,生怕打扰到了公孙度。

    半晌,公孙度忽的面色一狠,接着又变得柔和,道:“你挑选十名身手最好的弟兄,到扶余、娄挹、高句丽三族散布鲜卑要攻打三族的消息。”

    “是,主公。”

    胡十一应声就要转身去挑选人手,但公孙度又拦住了他,抓着他的肩膀说道:“记住,以自身安全为要,若事不可为,就立刻退回来。以这三族对鲜卑的畏惧,顶多是做出防备,能牵制鲜卑些许精力罢了,对我们助益不大。”

    胡十一心中一暖,感动道:“是,主公,若事不可为,便会立刻退回来。”

    公孙度见他如此回答,这才拍了拍胡十一的肩膀,任他离去。只是公孙度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番话,让胡十一,还有其挑选出来的十名亲兵,为他以及辽东带来了一丝生机。

    公孙度在胡十一带人离开之后,也带着鲜卑战马等战利品迅速向阳仪等人靠近。然后下令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同时延长了每天赶路的时间。

    因此,仅仅用了三天多的时间,就赶到了高句骊城。同时将发现不对,前来查探的另外一股鲜卑骑兵暂时甩掉了。


………………………………

第130章 公孙驱纮,乃拜主

    回到高句骊城,公孙度一面让阳仪尽快按照既定的迁徙计划,去安置迁徙的百姓,以及做好准备,稍事休息之后明日继续迁徙,去往襄平。另一面直往郡守府,并遣人将张纮寻来。

    张纮未曾迎接,倒不是不敬。实际上是公孙度赶得很急,提前到了不说,又尚未很早就遣人报信,加之公孙度先前的命令,这会儿正忙得不可开交。

    是以,等张纮得到消息赶往城门处的时候,却又在半道碰上了公孙度派来寻他的亲兵,又转道赶往郡守府。

    回到郡守府,张纮从下人口中得知公孙度正在书房等自己,慌忙赶往书房。

    书房外的亲兵早得了公孙度吩咐,见张纮到来,忙道:“主公吩咐了,张大人直接进去即可。”

    “多谢!”张纮拱手称谢,随即迈步进了书房。

    书房内。

    公孙度正磨好墨,准备提笔写信便听到门外的声音,于是又停了下来。

    张纮正好瞧见这一幕,忙道:“大人!”

    公孙度点头道:“子纲来了!快请坐!”

    言毕,就要起身倒茶。

    “大人,纮来就是了。”张纮眼疾手快,拿起茶壶先给公孙度倒了一杯,然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

    公孙度没有多说,轻轻啜了口温热的茶水,方才缓缓道:“子纲,来辽东有多久了?”

    张纮先前得了命令,心中疑惑不已,本想借机询问,不想竟有此问,顿时疑惑不已,但还是回道:“回大人,纮至此已有半年。”

    “半年?”公孙度状似回忆道,“时间过得真快啊!”

    “尤记得当初某得问子纲出游,惶急追赶……最后,子纲与某同归辽东,没想到转眼间便是半年了。”

    张纮也是陷入回忆之中,随着公孙度的话,眼中渐渐多了一分感动。

    二人从回忆中醒来,相视一笑。

    接着,公孙度又道:“半年前子纲出游,为某所断,今日不知子纲可有继续游历天下的打算?”

    “某虽然官低人微,但家父却是在洛阳尚有几分薄面,若是子纲有意,某书信一封,拜在胡太傅门下也不是不可能!”

    张纮闻言不由呼吸一滞,只因公孙度口中的胡太傅,名广,字伯始,是现存大儒中年纪最高,已逾古稀,学问最高之人之一,就连蔡邕也是他的学生,由此可想而知,不说拜在其门下,能听起教诲那也必是收获不小。

    不过,张纮虽然心动,但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他觉得公孙度今日的举动很是诡异,往日里公孙度虽然没有明说要将其收归麾下,但那意思早已不言而喻。只是他心中尚有顾虑,才未拜主罢了,但是若不是他有意的话,也不会在此帮公孙度管理郡县,对此,二人之间可谓是心知肚明。

    现在,公孙度明着是说为他介绍一个好老师,但是未尝不是赶他离开。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纮心中充满了疑惑。

    公孙度感受张纮的目光,心中苦笑不已,暗道:难道我还能告诉你,不久之后辽东很可能挡不住鲜卑的大军,落到鲜卑手中吗?

    一人,一郡,与一国相抗,虽然鲜卑人口稀少,也几乎全是骑军,于攻城不利,但是公孙度依旧无有半分把握,哪怕他自认为有着超越两千年的见识,三世的经历,亦是如此。倘若鲜卑攻汉,能早个一两年,公孙度便不会选择此地起家,抑或是晚上一两年,公孙度也自认会有三五成胜算。

    甚至有着朝廷的鼎力相助的话,未尝没有一举击退檀石槐的大军的可能。

    但是现在公孙度羽翼未丰,手下仅仅万余军士,朝廷又刚刚经历了帝位更替,难、难、难!

    这算是一时疏忽,便会满盘皆输吗?

    不管是不是,公孙度都不希望张纮因此身死。多活他张纮一个,便是为汉人增加一份底蕴,若是死了,或者被鲜卑活捉了,那就是削弱底蕴。一旦公孙度躲不过这次鲜卑来袭的打劫,身死沙场,那今后的五胡乱华,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这话或许重了点,但要知道不仅是张纮,还有徐荣、柳毅、魏攸等人,还有糜竺,这影响绝对不小。

    蝴蝶振翅都能海啸生,数人身死,未必不能引起大变动。

    “数月前,某遣秦枪前往洛阳,但是至今未归,某担心出了意外,所以子纲此去不仅仅是游学,尚有代某查探其中详情的重任。”

    公孙度寻了借口说道:“如此。还请子纲明日一早便动身前往洛阳。”

    若是公孙度只是找借口,没有后边的这句话,张纮或许就信了。

    “大人,对于查探消息纮并不擅长,不若另寻他人前往。”张纮摇摇头,也学着公孙度找了个借口拒绝了。

    公孙度此时心里就像踩了狗屎一般恶心,但偏偏又不能说什么你胡说之类的,谁让他先找借口的呢,只能吞下苦果。

    不过公孙度也没有放弃,苦思应该如何让张纮离去。

    张纮也思索起了其中缘由。这好端端的,为何就非得要他离开呢?

    公孙度此时还不知自己的做法引起了张纮的思索,他正沉寂在自己的苦思冥想中。

    书房一时间就此沉寂下来,只剩下两道淡不可闻的呼吸声。

    突的。

    张纮开口道:“大人,正如大人所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半年以来,纮自认所学到的东西比以往一二十年都要多得多。”

    “所以,若是大人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的话,纮是不可能离开的。”

    公孙度闻言心底一惊,接着就是苦笑起来:“子纲,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某怎么会有赶你离开之意。”

    随即,公孙度却是想明白了,之前的一番言语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现在唯有实言相告。

    君子何以欺之以方!

    公孙度遂道出了鲜卑南下,侵扰大汉边郡一事。

    听得张纮心头大震。

    言毕,公孙度不待张纮开口,又道:“所以,某希望子纲能暂离辽东,一来可以暂离危险之地;二来,某担心朝廷一时半会不能得到消息,希望子纲能代为传信;三来,若是朝廷一时间不能下定决心,还请子纲能将此事告知家父,请他向陛下进言。”

    “最后。”公孙度深吸一口气,方才缓缓道,“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此次鲜卑起兵十余万,哪怕杀至玄菟的仅有一两万人,也非是某所能抵挡的,若要解辽东、玄菟之危,唯有从外部着力。”

    “某已让人到扶余、娄挹、高句丽三族散布鲜卑要攻打他们的消息。到时就算他们不出兵,只是警惕,也能牵扯鲜卑一二精力。”

    “现在最关键的是,某担心朝廷不能派出足够的人马,所以希望子纲在必要的时候能为此次朝廷选派的大将出谋划策,以吸引鲜卑的注意力。”

    此时鲜卑大举来攻,以现在辽东的万余人马要想守住六座城池,不异于痴心妄想,唯有依公孙度所言,方才有一线生机,却是一点不假。

    只是公孙度说这么多,都逃不了一点,那就是让他离开,好有活命的机会。是以,张纮的眼神突的一定,起身拜倒:“纮,拜见主公!”

    公孙度闻言不由一怔,若是往昔他是巴不得如此,但是现在他不敢应下了。

    张纮却道:“主公若是不应,纮绝对不会去往洛阳。”

    言已至此,公孙度还能说什么,只要张纮能离开就是,不过能得其拜主,亦是欣喜不已,伸手扶起张纮道:“哈哈哈,某得子纲如鱼得水,文王得太公,高祖得留侯,何愁大事不成也!”

    “主公谬赞了!”张纮谦虚道。

    公孙度摆摆手,道:“既如此,未免出现意外,子纲明日便出发吧。”

    说完,公孙度回到书桌后,提笔写起了书信。

    “是,主公。”张纮应了句,便等在一旁。

    待公孙度写完,将其放在一边晾干之际。张纮说道:“主公,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事不可为,可退往乐浪、带方,待朝廷大军击退鲜卑大军,再回来不迟。”

    “嗯,某知道了。”公孙度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另外,注意打探一下秦枪的消息,看到底是出了什么意外。”

    “是,主公。”张纮却以为公孙度是将他的建议听到耳中了,不由松了口气。


………………………………

第131章 迁移完成,鲜卑骑兵至

    转眼间,四五天时间过去。

    西盖马、高显二城的迁移已经全部完成,公孙度在留下魏攸稳定民心,柳毅率三千人马镇压襄平之后,就带着阳仪等一众亲兵急急忙忙赶往了候城。

    迁移虽然完成,但与原计划却是略有不同。

    自收降胡梓,公孙度治下便有了八万多户,共计三十余万人口。其中原高句丽人,约有十万。本应有三万分散高句骊等城,剩下的居于襄平。

    檀石槐的鲜卑大军突然乱入,就打乱了公孙度的计划。若是继续迁往候城,不说会不会碰上鲜卑骑兵,就说候城处在玄菟郡最西侧,是最贴近鲜卑草原的城池,一旦战起,必然首先被攻。以鲜卑大军的实力,候城守住的几率极低,若是继续迁徙过去,不异于将其推入火坑。

    是以,候城除了迁移走了数千人,便没有人填补。

    方今候城除了三万百姓,尚有四千军士,由徐荣亲自镇守此处,只不过其中有两千都是新进招募,训练不过数天,难以派上什么大用场。

    辽阳亦是差不多,只是人口稍多,仍有近五万,人马三千,同样有一半是新进招募,训练日短,由涂易坐镇此城。

    辽隊作为公孙度先前的老巢,又紧邻昌黎,一旦昌黎被拿下,很可能会东进辽东,是以军士不少,共计五千,而且其中仅有两千乃是新进招募,由焦路坐镇此城。看似此城实力比之以前降低了许多,但尚有数百水军不说,更有五万人口,其中屯田兵不少,又平素里每旬都有训练。所以不仅新招的士兵实力比其他各城的新兵都要强不说,一旦又必要,还能招募数千,乃至上万有底子的新兵。

    这倒不是公孙度的偏爱,一来,辽隊原本就是公孙度的老巢,自然需要重兵守御;二来,一旦无法抵御鲜卑之锋芒,辽隊的水军或许将是他唯一的退路。

    何解?

    鲜卑马战堪居此时的天下第一,无人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