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公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股暗流,在渔阳城内开始涌动。

    另一边,丘力居回到狐奴以北,乌丸人的聚集地,亦是动作不慢,带着愿意离开的族人往西迁徙,只是他们的目的地更远一些,要到五原,抑或是朔方、上郡,这里有着丰美的水草,适合乌丸人生存。

    至于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匈奴人,丘力居并不畏惧,甚至有着别样的想法。

    黄忠率军西进,并未进入右北平,而是在辽西令支驻扎了下来。而张飞未接到继续进军的命令,就停驻在了无终,拱卫右北平西面。

    在渔阳的各个家族,此时已经打探出张举兄弟举家撤离的原因,本还心惊不已,待得知辽东军并无西进的意思,一个个顿时活泛了起来。

    位于城东的吴家首先发难,威逼周围的小家族投靠于他,接着,携家中的仆役,其实也就是私军。张举兄弟在的时候,以张家的强大实力,威逼其余家族不允许有私军,不过这些家族也不是蠢的,改头换面,以仆役的名头将其进行收纳。对此,张举兄弟虽然恼怒,也只能视而不见。

    吴家的突然袭击,着实占了不小的便宜,但是周家也是在做着准备,所以最后吴家虽胜,但也只是惨胜,无力再攻打城内与之匹敌的另外两家——郑家、王家。

    郑家本也有着吴家的打算,只是晚了一步,让王家有了准备。不同的是,郑家家主知道自己讨不到便宜的情况下,当即熄了攻打的心思。

    另一边王家也是如此。

    于是,两家甚是默契的“罢手言和”。渔阳城顿时陷入了诡异的平静。

    吴家家主也不是傻的,当平静下来之后,就明白家族处于危险的状态之中,当即暗中向郑家、王家表示愿意臣服,相助他们拿下郑家王家。

    随后,王家展开了对郑家的攻击,吴家也顺势加入其中,但郑家家主非是等闲,在吴家的人出现的一刹那,就明白了吴家家主的想法,当即向王家家主表示退出竞争,甚至愿意退出渔阳。

    王家家主自是同意,但要求郑家离开。郑家家主无有二话,仅仅两天时间,就带着族人离开了渔阳。

    “父亲,我们真的就这么离开渔阳?放弃渔阳的所有家业了?”离开渔阳百里之后,郑家家主的长子满是疑惑的问道。

    郑家主瞥了他一眼,道:“没错!”

    “可是,孩儿不相信我们离开后王家和吴家能安然相处,待其相争,无论哪一方获胜,最后必然实力大损,若是趁机返回渔阳,到时候渔阳就会落到我们手中。我们郑家不就会像张家那样了吗?”

    “张家?呵呵!”

    郑家主冷笑两声,反问道:“你觉得张家为什么会离开?”

    长子知道是因为辽东军,但是辽东军不是没有再西进吗,于是眼里充满了倔强的看着郑家主。

    郑家主不由有些恼怒,但是其他儿子更不成器,只能压下怒火,解释道——

    “张家之所以离开,那是因为辽东军要来了,即便现在不来,但也等不了多久,要不然张举、张纯绝不会离开。”

    长子眼里的倔强稍减,但依旧梗着脖子。

    郑家主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张家能发展到如今地步,用了多少时间?十年以上,辽东军会给我们十年时间?”

    顿了顿,郑家主看也不看长子,又道:“再说了,家族这些年在张家的打压下,还有多少家业?不过是勉强维持罢了。”

    末了,叹了口气,目光变得幽深,似是呓语——

    “家族要想维持,最重要的其实是稳定!只有稳定的局面,才能让家族的生活稳定,哪怕苦一点儿,但没有毁家灭族之危。就像如今的渔阳,吴家灭了周家,王家最后也许会灭了吴家,难道最后王家就能安稳生活下去,没有被其余家族,或者辽东军灭杀的可能?要是这样,张家为何要离开?”

    长子眼里的疑惑尽去,倔强也都被佩服所击溃。

    “那我们现在去哪儿?”

    “要论稳定,哪里比得上辽东!近数十年,北疆不宁,为鲜卑侵扰甚深,然而,辽东一地,却始终保持稳定,哪怕当初鲜卑拿下冀幽并等州大部的时候,辽东仍是屹立不倒。所以,辽东便是我们的上选。”

    “但是,眼下乱象已生,我郑家绝对不能参与到其中,否则,即便今天逃过一劫,明天也是毁家灭族的下场。而以辽东的稳定,相信只要我们安安心心的做那普通百姓,便能让家族顺利传承下去。”

    由此,郑家直往辽东,并在昌黎安顿了下来。由此,在大彻大悟后的郑家主的带领下,继续开枝散叶,后来竟成了后来的昌黎郡的第一大家族。哪怕是数百年后郑家因为参与谋反,被夷灭,但依然有分出去的郑家旁支存在,延续着郑家的血脉。

    渔阳的王家,在确定郑家真的离开以后,就对吴家下手了。

    吴家家主也不是好惹的,与王家一时半会竟拼了个不相上下。直到数月后,王家才彻底击败吴家,成了渔阳之主。不过,也只是惨胜。

    《三国之公孙大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初识瀛州

    波涛滚滚天际宽,

    烟云慕慕沧海远。

    舰首狰狞破浪行,

    帆桨鼓荡征程启。

    鲲鹏三号,那如山一般巨大的船身,在浩渺的大海不断破浪前行。

    舰首的甲板上,一袭青衫稳稳的立于其上,丝毫不受因为汹涌的海浪而起伏的船身的影响。

    哗~

    舰首划破一道巨浪,水花飞溅。

    点点水星落到青衫下摆,将其浸湿。

    青衫的主人却丝毫不在意,眼眸只是一瞬不瞬的望着远方的大海。

    良久。

    一声叹息自青衫的主人口中发出。

    “哎!按照地图,昨天就应该已经发现了瀛州的土地才是,为何这都快中午,多了半天的时间,却仍是不见半点土地的踪迹呢?”

    此人非是别人,正是周瑜。

    此行的目的不是别处,而是先前公孙毅放弃的瀛州。瀛州在公孙度的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以,让周瑜抽调精锐水军,再进行磨练,提高默契后,便组成了远征军南下。

    蓦地,远方一个黑点突然出现在视线之中。

    周瑜身子一抖,赶紧自怀中取出望远镜。

    “是了、是了、是了!”

    周瑜看着入目的小山,面上充满了惊喜:“虽然晚了些,但是终归是到了。”

    “来人!”

    周瑜疾步走向船舱,同时口中呼道。

    “校尉大人!”

    “传令,所有人加快行船速度,在天黑以前,要尽可能的靠近目的地。今夜,务必上岸。”

    望山跑死马,在大海中也是适用的。入目的陆地,实际上却还隔着很远很远,即便这新式的战舰是以风力和人力联合驱动,但是一下午的时间,也只能走完大半,想要直接靠岸,非得夜晚行船才行。

    不过,大海虽然凶险,但是只要不碰上风暴,却是比陆地安全得多,尤其是新式战舰作为座驾,防御力高了太多太多。

    风力、人力,往一个方向使,战舰的行进速度变快了倍余。及至傍晚,十余艘战舰,以及数十艘用作运输的运输舰,距离先前发现的陆地已经不足十里。

    又行了数里,夜幕即将落下。借着最后一抹余晖,周瑜下达了新的命令——

    “放下小船,前行探路。”

    船将靠岸,海底的情况就变得复杂,这是程普远征海外用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当初远征的战舰在靠岸的时候就有两个撞上礁石,差点沉没,幸好携带的木板足够,抢修及时,才得以保住。

    小船虽小,不足以在大海上长时间、远距离行驶,但在探查水域地形上,尤其是近海区域,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夜幕落下不到一个时辰,所有战舰都到了最靠近陆地的水面,要是再前进,就会搁浅。

    “哎,天然的优良港口实在太少了!”

    周瑜暗叹了一声,却还是毫不犹豫下令让人登岸,探查附近十里以内的情况。

    次日,天色尚早,周瑜还未起,就被人叫醒。

    “校尉大人,有敌人围住了我们在岸上的人马。”

    “嗯?”

    周瑜一个挺身,就站了起来,一面快速着甲,一面说道:“速速叫醒所有人。”

    待出了房间,周瑜又问道:“敌人有多少?从何而来,为何早先之前没有发现他们?”

    前一点很重要,但后一点,却让周瑜十分生气。辽东军,尤其是水军,长久以来依靠战舰之利,无有敌手,渐渐的就有了一股子傲气,将一些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放在眼里,就像这十分重要的夜间防守,也是被忽视了不少。

    对此,周瑜自是颇有不满,但是他的资历太浅,坐上如今的位置,其实都有很多人心底不满,只是因为师父公孙度的威名太甚,才没人敢出言反驳。但也正是因此,才会有周瑜率军南下攻打瀛州。

    功绩,是比资历更加重要的东西。

    只要拿下瀛州,到时候便有足够的功绩,那时哪怕周瑜年纪轻,资历浅,也不会再有人心生不满。

    “敌人只有不到三千。”

    “不到三千?”

    周瑜闻言脚下不由一顿,旋即就继续向前,心下却诽腹道:就这么点儿人,也敢围了营寨?虽然上岸的士兵不多,但也有千人,差距并不大啊!

    怀着这样的疑惑,周瑜快速登上小船,向岸边行去。

    “这……”

    到了岸上,见到敌人,周瑜都差点儿傻眼了。

    长矛?这个可以有,可是纯木制的长矛?搞笑的吗?

    盾牌?同样可以有,可是还没有磨盘大的盾牌,有啥用?抵挡的时候蹲着吗?那不是等死吗?

    还有这弓箭怎么看都像粗制滥造之物,真怀疑能不能擦破皮,至于杀人就算了,搞笑来的吗?

    “这就是你说的敌人?”周瑜扫了眼地上那数百敌人尸体,满是不可置信的对身边的士兵问道。

    士兵眼里也满是不可置信,到现在都没能回过神来。

    “啊?”

    周瑜目光一转,喝道:“所有人立即出击,拿下他们。”

    “是!”

    同来的三百士兵立即急冲而去,虽然他们是水军,但是该有的衣甲兵刃一个不少,就是用于攻城的器械,也有不少,只是需要时间进行组装罢了。

    “杀~”

    呼啸的喊杀声,在海边响起。

    营内的水军士兵听到动静,也嚎叫着杀了出来。

    拿着劣质装备的敌人竟也不惧,呼喊着听不懂的话语迎了上来,似是还没有搞清楚双方本质上的差距。

    碾压!

    绝对的碾压,甫一交手,周瑜手下的水军士兵就占据绝对的上风,压着敌人打。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敌军便溃败而逃。水军士兵仍不放弃,急追而上,抓捕一个又一个俘虏。

    短短半个时辰,战事便已结束。

    水军士兵不过三百多人受伤,而且都还是轻伤,无一人战死。不过也是,就那长矛、小木弓的,哪能杀死装备精良的水军士兵。

    敌人却是杀了上千,被抓的也有千人,逃走的仅有数百人,还都是凭借熟悉地形,逃到山林之中,追击的水军士兵担心有诈,不敢追得太远,才让他们逃走了这么多人。

    由于语言不通,哪怕抓了不少俘虏,但还是经过一天时间的审讯,才从一个勉强懂一些汉语的俘虏口中得知了些许情报。

    根据俘虏所言,他们是属于对马国,一个靠近海边的大部落,部落人口约莫万人,在国内有着极高的话语权。

    在对马国的南边还有着许多其他的国家,是的,很多。而且,听说更远的地方,国家的数量还有更多,不知是数十,还是数百,甚至上千……

    最后的这些话,周瑜是不信的,就算一个国家只有三五个部落,人口总共只有五六万,但是一百个国家的话,那可就有五六百万了,上千个的话,可就是数千万了。

    “瀛州不过两三个郡这么大,会有这么多人?想吓唬人不成?”

    《三国之公孙大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下瀛州(上)

    根据俘虏口中的消息,周瑜下令所有水军士兵上岸,兵分数路,对对马北岛进行清理。

    历时近时日,两万水军士兵,将对马北岛搜了个遍,共计击破部落十八个,击杀三千余人,俘虏近万。与先前俘虏所言,相去甚远。

    再次进行审讯之后,得知,先前碰上部落会武,所有部落的武士正好齐聚一堂,方才有那么多人,对岸上的水军营寨进行围困。才有了之前的俘虏借机恫吓。

    对此,周瑜倒是不在意,毕竟份属敌对,有些小心思也是正常。

    只是依据对马北岛的情形来看,一个小小的对马北岛便有约两万人,与西海道联系更加紧密的对马南岛恐怕也约莫在这个数。如此,仅对马一国,便有四万人。

    且不论对马国如何偏僻,又处于岛上,并非大陆,就说其他的七十余国家,若是也是这么多人,那瀛州的总人口至少也在三百万。

    两万大军对三百万?

    周瑜虽然已经知晓瀛州人武器装备差得过分,一曲便能击破一校之数,甚至更多,但是三百万人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就算是人家站着让你杀,也要一个人杀一百五十人,更遑论这根本就不可能。人家只需要发挥出悍不畏死的精神,数十人拼死一个不成问题,届时,当如何拿下瀛州?

    拿下北岛,已经损失三十人,看似不多,但此次远征的大军,拢共不过两万出头。拿下北岛损失三十,南下南岛再损失三十,区区一个对马国,就损失了近百人,七十余国下来,岂不是要损失好几千人?

    再有若是其他国听闻消息,先一步做好准备,损失铁定还要增加。

    周瑜思虑良久,决定再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按照计划,周瑜首先将俘虏聚集起来,然后将大军分作两路,一路两千人,留在北岛,根据俘虏口中的消息,在岛上探查银矿;另一路,一万八千余人,乘船南下,前往南岛。

    随后,又用时八日,赶路一日,清理南岛则用了不到七天,因为南岛比北岛小。不过,南岛的人数却是超过了北岛,有二十个部落,共计近三万人。其中半数被杀,剩下的一半被俘。

    这次的损失更甚北岛,足足有五十余人战死。,因为南岛有了准备,提前布置了陷阱,并收缩了防御,

    周瑜果断的下达了暂停进军的命令,然后便将对马岛所有的女人,包括女孩、女婴,全部聚集到了一起,留下五百,充作营妓,其余尽数登舰,送返辽东。

    此乃绝户计是也!

    周瑜不知道公孙度为何对瀛州人有这么大的恨意,竟要让其断绝,但他还是认真的执行了下去。

    君不见始皇为了一统天下,灭了多少族,又杀了多少人。

    舰船回返辽东的时间里,周瑜也没有歇着,在舰船再次到来之前,就已经探查到了十余处银矿,并以瀛州人为矿工,开始了挖矿(实际的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