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公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族人被掳,又吃了这么多天的灰,这一万骑兵看到黄忠那就跟看到杀父仇人一样,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冲了上去。

    黄忠见此大怒,一群手下败将,想要闹哪样?

    暴怒的黄忠自然不是这些空有怒火,却因为连续赶路疲惫不已的鲜卑骑兵所能敌的,只是依靠人数的优势暂时压制着黄忠。

    这时,徐荣领兵自左右两翼杀出,一万鲜卑骑兵顿时大乱。

    被压制得十分憋屈的黄忠连声叫好,振奋精神狂突,一时间令鲜卑骑兵血洒疆场在,再无……

    仅仅半个时辰,一万骑兵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也正是这个时候黄忠才知道徐荣是故意降低速度让鲜卑大军追上来的,在此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布置,就等敌人追上来了。

    也正是这样,才更让黄忠明白徐荣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是以在今后的战事之中他坚决的支持徐荣,尤其是一些新来的将领反对的时候,他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徐荣这边,对此,这些知晓黄忠武艺的新来的将领们只能妥协。

    对此,公孙度有时候甚至都有种徐荣要是选择自立,黄忠也会选择支持的错觉,好在他也知道这只是错觉。

    徐荣加快行军速度后,又是数天过去,赶到了辽隊。

    凯旋的徐荣等人受到了公孙度亲自出城相迎的礼遇,令其感动不已。

    随后,早已做好准备的魏攸和糜竺接手俘虏,开始了辽隊城镇规划的工作……

    自此,辽东的城镇规划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以辽隊、襄平、高句骊、鲜朝四座城池为第一步,更以番薯、马铃薯、玉米等物为诱饵,逐渐向四周扩散。

    在这个时候,去年公孙度布下的番薯叶、烤番薯等暗手就有了作用,在众口相传的情况下,各个都对这东西充满了喜爱,无有不从。

    不过败笔便是缺了马铃薯和玉米,导致很多人选择了番薯,却不想要马铃薯和玉米,好在魏攸和糜竺的能力不差,公孙度的威望也着实够高,在他们先后亲自保证的情况下,也将这两样放了出去,让城镇规划进行得十分顺利。

    其后四年时间。

    头两年,徐荣和黄忠不时到鲜卑抓俘虏,以为城镇规划提供苦力,其中半数会遭遇檀石槐先一步派出的人马,嗯,大都集中在后一年。幸有徐荣,每次都能得以全身而退,并抓了不少人。

    檀石槐对此自是愤怒不已,几欲兴兵,但朝廷、乌孙、丁零似是得到了消息,陈兵鲜卑西南北三面,令其不敢大动,而小动,却又不是辽东的对手。

    于是后两年,檀石槐干脆将东部草原让出一半,这才让徐荣和黄忠消停了许多。不过也仅仅是许多,而不是全部,因为距离增加的缘故,徐荣和黄忠必须下手够快,离开的也够快,不然恐会无功而返。前两年的经历,让檀石槐也学精了,知道暂时奈何不得二人,不仅让出地盘,也不再一味找二人拼斗,只是将被俘的族人冲散,让他们自己逃命,然后便撤。

    这样一来,徐荣和黄忠后两年抓到的人,还不如第一年的一半,事倍功半的典型啊!

    四年过去,辽东却是一天一个样,一个个村镇建立,也有着和城池一样宽广而又整齐的街巷。

    小镇,根据规模大小,有一条主街,十余至五十余小巷,房屋也是错落有致,看起来比城池也是不差,其周围也有着一丈五尺高的围墙,只是厚度不过三五尺,比不得城墙,但即便是这样,寻常的三百人恐怕是难以攻破这样的小镇的。

    村子,也有一条主街,不过比小镇的主街明显要窄许多,其实小镇的主街也是一样比城池内的主街窄了好几尺。其余倒是和小镇一样,只是围墙要低,只有一丈,厚度倒也都是三五尺,但小镇的围墙是土石,村子的却是土木。因为小镇虽多,但也比村子少,一个小镇,就会有十余村子,没有那么多石块不说,关键是太重,太耗费人力,木头就轻多了,也就简单多了。

    除此之外,有些老旧的城池也得以翻修,其坚固已经不比襄平、高句骊这样的大城差多少了。

    当然,变化最大的要数辽隊。

    原本的辽隊城也进行了翻修,同时也利用抓来的俘虏,以原来的辽隊城为内城,在外围修建了一个更大的外城,如今的辽隊已是辽东第一大城,无论是人口还是城池大小,都是如此。

    公孙度也再次从襄平搬到了辽隊,对此徐荣等人自然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公孙度坚持如此,于是,已经猜到原因的魏攸出面说服了众人。

    ()

    。


………………………………

第三百零五章 前兆之瘟疫(上)

    鲜卑起于草原,盛于草原,比之匈奴更胜!

    刘宏初即位,檀石槐兴兵南下,强占冀幽并等州郡百余城池,令朝廷颜面大失。然,多次兴兵、阻拦、讨伐,均被打败。

    打败,还是说的好听了一些才叫打败。

    不好听的话,叫惨败!叫大败!

    两年前,鲜卑遭到袭击,内部不宁的消息在中原传开,朝中大臣纷纷大喜,进言派人到鲜卑打探消息,一旦是真的,便出兵牵制,总之一句话,绝不能让鲜卑好过了。

    刘宏自小登基,要说这小孩子最容易忘事儿,但也最记仇了,尤其是作为皇帝的小孩子,在初登基就被鲜卑弄得下不来台,心底的恨可谓是突破了天际。于是得了大臣的谏言,大手一挥,咳咳,这么多年过去,总要长大不是,所以一挥手,直接该城出兵两万,前往壶关,威胁并州南部的鲜卑。

    这消息,谁也不知道,其实是公孙度下令,让糜度悄悄散出去的,也是为了看看朝廷的那些大臣是不是都是傻的,现在这么看来,还算是有点能耐,并不全是傻的。

    令公孙度惊喜的是,西边的乌孙和北面的丁零竟然也是同样的做法,看来他们也是对鲜卑有着极深的仇恨,只是碍于檀石槐的神威,一直不敢有所动作罢了。嗯,就像如今,也只敢陈兵牵制,不敢真的动手。

    两年的牵制,让又长大了两岁的刘宏感到了不满,尤其是想到刚登基,鲜卑就出来扫他的面子,更是不爽。

    不过,刘宏是真的长大了,将不满掩藏下去,只是在一天早朝的时候,对众大臣说道——

    “本朝自高祖以来,四海皆服,百族来归,万邦来朝,乃国上之国!”

    “然而,传至宏,却为塞外蛮夷所欺,实在是有辱列祖列宗的威严!朕愧对列祖列宗啊!”

    说着刘宏洒泪望南跪倒。

    “臣等有罪!”

    众大臣慌忙跟着跪下,满脸的愧疚之色,只是有的心底却在想当年高祖的城下之盟是什么?难道给忘了?真是会往脸上贴金!

    不管是贴金,还是贴啥,还是啥都不贴,刘宏的意思众位大臣是听出来了,只是他们鲜卑这两年虽然的确内部不宁,但是仍是不可小觑,谁要是因此出头,然后导致大败,呵呵,等着人头落地吧,至不济也是丢官、入狱。

    刘宏差不多能猜到众大臣的意思,心底冷笑一声,不给他们拖延的意思,长身而起重新坐到那把专属的金椅上,也不请他们起来,嘴里说道“鲜卑占我大汉州郡,共计百余城,已有十余年,众位臣工,难道就没人愿意为朕收复失地,保住朕的颜面吗?”

    这话可就有些重了,众位大臣俱是身子一颤,忙道“臣等无能,还请陛下息怒!”

    “息怒?息怒有什么?难道能让朕死后有颜面对列祖列宗吗?”

    “能吗?你们告诉朕,能吗?”

    刘宏好一阵发泄,众大臣虽然不想同意,但到了这个时候还能说什么,只能同意。

    然后,自然就是众大臣排好队,一个个开始贡献钱粮了……

    是以。

    年春,兴兵五万北上壶关,欲要首先击破并州之地,因为这里离洛阳最近,要是先收复冀幽二州的失地,难保鲜卑不会狗急跳墙,集中攻打壶关,进入司隶。

    朝中大臣除了真正忠于汉室的大臣,其余大臣心里都在滴血,这五万大军可都是用他们的钱粮招募而来啊!只是这些大臣都不知道的是,五万大军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和提供材料罢了。

    这些年以来,刘宏从张让、赵忠口中得到一个既能收复失地,又不会花费太多钱财的办法,那就是……

    大军抵达壶关之时,远在辽东的公孙度得到了消息。

    “朝廷在这个时候兴兵北上,意欲何为?”

    公孙度看着糜度传回的消息,心中满是疑惑。

    思索半晌,公孙度却是面色大变,直呼“不好”,惊得黄晴等人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情,好一通安慰才算是将黄晴等人劝离。

    只是公孙度的心却是静不下来了,现在已是180年,按照历史,明年就是檀石槐和格日多罗的死期。

    他们是怎么死的呢?

    瘟疫!

    瘟疫怎么来的呢?

    自然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也就是说有人在背后操控。

    那是谁呢?

    不言而喻,只能是朝廷,也只可能是朝廷,其他人谁有这能耐!

    “蝴蝶效应啊!蝴蝶效应!”

    公孙度满脸的苦涩,嘴里不住的说着,幸亏他将黄晴也劝离了书房,要不然……会不会以为他发疯了呢?

    “我该怎么办?救?还是不救?”

    要是意外爆发的瘟疫,公孙度就不会这样纠结了,铁定要救,但是这场瘟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没有这场瘟疫,鲜卑不会被赶出去,陷落在冀幽并等百余座城池的汉人也不会脱离苦海,似乎袖手旁观才是正确的决断。

    毕竟朝廷也是想收复失地,而不是死地,铁定不会让瘟疫无休止的蔓延。

    只是,这场瘟疫提前一年,难保不会出现意外!

    而提前的这一年,便是因为他公孙度,要是不做理会,总觉得不妥,良心难安呐。

    公孙度首次遇到这样难以抉择的事情,想了许久,决定先静观其变。

    不过,公孙度没有打算让糜度去办此事,因为危险太高,传递消息也太慢,远比不上幽冥。

    在草原游荡的幽冥接到消息,很快分出一半人南下,前往壶关,剩下的人继续监视檀石槐的动向。

    这个时候,公孙度忽略一件事,正是由于他的忽略,差点导致一个名留青史的神医殒命,但也提前催生出了神医!

    五万汉军北上动静很大,或者说因为他们的目的,刻意将动静闹得很大,檀石槐想不提前得到消息都难。三万鲜卑大军几乎和汉军在同样的时间抵达壶关,倒不是檀石槐不想多派人马,只是乌孙和丁零的大军依旧未曾撤退不说,就连辽东的公孙度也兴兵五万前出昌黎,虎视右北平,极大的牵制了他的精力,不敢大举南下,只能让格日多罗领三万人前去应战。

    檀石槐并未觉得有异,反而认为这是一次重新提高格日多罗威信的机会,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派出。

    真是用心良苦啊!只可惜……

    此次领兵的汉将姓赵,名威,字子忠,是十常侍之一赵忠的养子。赵威的领兵才能没有知晓,不是好到没人知道,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都没人知道。

    格日多罗领兵而来,赵威谨记得到的密令,以及赵忠的吩咐,头一个月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哪怕格日多罗屡次挑衅,屡次试探也是一样。直到天气开始热起来,才派出数千人马前去应战。

    数千人?

    与送死何异!

    没错,就是送死!

    军中的将领对此甚是不满,但赵威才是主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是这些人还是暗中将消息传回了洛阳,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番波折,却被刘宏无视了。

    此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有数千汉军出关迎战,说是送死也是可以的。格日多罗虽然不解,但有白捡的功劳哪有放过的道理呢!自是乐呵呵的举起屠刀笑纳了。

    这场诡异而又幼稚的战事就这样进行着,等到到了盛夏时节,五万汉军已经只剩下一万出头,而鲜卑的三万人却是损失不过万。这还是一些士兵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加上赵威承诺会给他们家人抚恤,拼命厮杀的缘故,要不然,恐怕会造成史上第一惨败,敌我伤亡悬殊达至上万的丑陋行径诞生!

    这天,赵威正在琢磨着只剩下万把人了,心生忧虑之际,心腹来报“事情成了”。

    赵威顿时打起精神,再次下令让数千人出关与鲜卑一战。

    接到消息,被选中的士兵出关的时候充满了悲壮,却没人知道在他们大军集结的时候就有十几个陌生的,面色惨白的士兵混了进来,与他们一道出了关。

    这一战过后,赵威下令紧守关隘,无论任何人想要进关都不得行,违者立斩!让大家心底都泛起了嘀咕早干嘛去了?

    格日多罗又斩了数千人,见壶关又没了动静,也没有在意,按照之前的情形,大抵要等十天半月才会有人来送功劳。

    只是,格日多罗还没等到那一天突然就病了,病得很莫名其妙。但是这个莫名其妙只是相对鲜卑人而言,对有些人……

    鲜卑虽然极力封锁消息,但是还是被赵威得到消息,当即派心腹向洛阳传递消息,消息仅有两个字——

    “成了!”

    刘宏,以及真正出谋划策的张让和赵忠俱是大喜,于是不久之后又一道命令飞出洛阳,直往城郊某处。

    计划达成,一些计划外的人,那……

    ()

    。
………………………………

第三百零六章 前兆之瘟疫(下)

    五千援兵星夜兼程,不过三天,便赶至壶关。

    赵威也得了新的命令,驻守壶关,不允许任何人南下,直至瘟疫消失。这个命令似乎毫无违和感,十分的贴合当下的情况,是以,赵威并未觉得有何不可,欣然应命,并因为担心自己也染上瘟疫,不仅将“那些人”全部斩杀,更是时不时就到关上巡视,不让一人一鸟过关。

    却没有察觉到新来的援军已经逐渐控制住了关中的几个要地,一旦有变,那……

    于此同时,远在辽东的公孙度也接到了瘟疫出现的消息。相较于赵威,幽冥因为在关外,而且有一半人一直将注意力放在鲜卑大军身上,他们还要先一步得到消息,约莫三五天的样子。

    前出昌黎的黄忠突然之间就莫名其妙成了粮草官,哦,应该说是药材官,到此数月,每天除了操练,什么事情也没有,原本期待的鲜卑来军也是化为了乌有,所以操练得有些狠,让同来的士兵感觉每天不是在上刀山,就是在下火海,关键还没刀山火海那么爽利一次就完了,这个还要天天享受,真是……

    黄忠对此虽然不解其意,但相信公孙度这么做自然有这样做的道理,所以操练之余,也没忘了加强看守,然后每到轮换看守药材的时候,被轮到的士兵总是开心得要命,活像娶了妻,纳了妾。

    一个字,怎一个爽字了得。

    这天一大早,黄忠演练完一套九阳烈凤刀,正准备洗漱,新的命令突然到来。只是看完命令之后,黄忠皱起了眉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执行命令。

    前来送信的亲卫不由催促道“黄都尉,主公有令,若是黄都尉有什么疑惑,待他日回返辽隊之日主公会亲自向黄都尉解释,但现在黄都尉需要立即执行命令!”

    黄忠闻言心头一凛,抛去了脑中的无数杂念,应道“是!”

    随即语气一缓,道“还请回禀主公,属下一定尽全力完成任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