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公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哪里知道番薯叶的美味,哼哼!”

    公孙度心里很得意,但没有说出来,他打算先试试,品尝一下近乎忘却的味道。


………………………………

第286章 可能流行的番薯叶

    “老爷!”

    “父亲!”

    张芷和黄晴、小环相继带着孩子到来,公孙度满脸笑意的说道:“嗯,来了?都坐!”

    “是,老爷!”

    “是,父亲!”

    公孙度笑眯眯的看着妻儿入座,方才举筷,道:“都尝尝新菜,看味道如何!”

    “新菜?”黄晴眼睛一亮,扫向桌上,几乎是第一眼,就看到了那盘未曾见过新菜——炒番薯叶。

    说起这个炒,就不得不提到铁锅和猪油了。

    要打口铁锅不难,在公孙度的提点下,匠作坊的铁匠很容易就打了几口出来,然后带回了度辽将军府。

    倒是这个猪油,相比两千年后,难得多了,这个时代的猪叫做豚,这也就罢了,个头还小,个头小也就算了,肚里还没啥油水,想要熬点猪油出来那真是难得很呐!不过,想想也是,此时人都难以吃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更别说猪了。

    番薯带回来,可谓是让公孙度喜不自禁,有了这东西,不仅养人,还能养猪,到时候或许猪油就要相对容易获得许多了。

    公孙度将此事记在心里,决定将养猪进行发展壮大,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猪油,还能提供更多的肉食,丰富百姓的饮食。

    张芷和小环没有黄晴的跳脱,却也将目光转了过去。两个孩子虽然还小,但这个时候反倒装作一本正经,只是他们眼底闪烁的光芒却深深的出卖了他们(还有个太小,不上桌)。

    公孙度见大家虽然渴望,却没有谁先动手,明白这是因为他这个一家之主还未动筷,他们就不会动。这事儿他都说过好多遍了,仍是无济于事,公孙度心底无奈一笑,伸手夹一筷子。

    “嗯,这个味道真的很像当年的味道啊!”公孙度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点了点头,表示不错。

    “能有这个味道,或许是新盐的缘故,若是以前的盐,恐怕也不会有这个味道。”新盐,是在沓渚等城晒出的新盐,与以往的盐在颜色上就有明显的区别,以前那盐,不是不能用,而是眼色太古怪了些,完全和白色搭不上边。

    这些年,新盐也差不多遍布辽东的各个城池了,公孙度却没有向外扩张的意思,因为财物动人心,尤其是当今的皇帝陛下,若是要他交出制作方法,怎么办?

    难、难、难啊!

    食不言寝不语!

    对于这个规矩,公孙度倒是没有什么别的想说的,也没有要破坏的意思。

    待用过饭,公孙度才问道:“觉得味道如何?”

    张芷作为正妻,自然是首先回道:“回老爷,妾身觉得味道不错,而且比其他菜都要软一些,不是那么耐嚼,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应该十分合适。”

    公孙度点点头,又看向黄晴和小环。

    小环自小就是张芷的丫鬟,哪怕现在成了妾室,仍是以张芷为主,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没有说话。

    黄晴则不同,虽然亦是点头表示赞同,但是更多的是好奇,道:“挺好吃的,不过这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以前没有见过?”

    公孙度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向一双儿女。

    公孙芸要小一些,加上又是女孩子,虽然也有五六岁了,但是没有啥主见,只是点着小脑袋回道:“娘说得对。”

    这里的娘,说得就是张芷了,而生母黄晴则是称母亲。

    公孙毅因为自懂事起就培养其主见,以及学识,包括年初开始了习武,所以倒是有了些不同的看法:“还是肉好吃!”

    额~

    “哈哈哈!”

    公孙度等人闻言俱是大笑了起来,公孙毅到底还小,面色一红,兀自低声辩解道:“本来啊,菜哪有肉好吃。”

    “来人!”

    “老爷!”

    “待少爷和小姐下去吧!”

    “是,老爷。”

    公孙毅和公孙芸没有吵闹,跟着下人离开。

    公孙度却是想到:到底是生活差了些,就像当年,我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行,多是吃素,以至于对肉有着特别的感情,长大后对肉那叫一个喜欢,每顿都不能少。

    “老爷!”

    孩子离开了,只有自己夫妻几人,黄晴没了估计,着急道:“那到底是什么?”

    公孙度也没有打哑谜的意思,径直说道:“番薯叶!”

    “那是什么?”

    不止黄晴不解,张芷和小环也是定定的看着公孙度。

    “前段时间某不是在忙种地吗?其中一样就是番薯。”公孙度不急不缓的解释道,“现在番薯叶还比较嫩,若是喜欢吃,每天让人去摘就是了,待时间长些,想吃可就不行了,到时候就老了,只能喂猪了。”

    “啊?”

    公孙度还是使了个坏,让张芷和黄晴,还有小坏都惊呼了起来。

    尤其是黄晴,嘴巴一噘,不满道:“老爷,你这喂猪的,也拿来让我们吃,这是不是太……”

    张芷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里也是多有不悦。她虽出身商贾世家,但由于张泽的培养,也算得上是大家闺秀了,对于这类事务看得比较重。

    公孙度却没有解释,而是又说道:“番薯叶只是比较好吃,最好吃的,却不是它,而是长在土里的番薯,无论是煮到饭里,还是用蒸笼蒸,抑或是放到火里烤熟,都是十分的美味,尤其是烤红薯,吃了一个就让人想第二个。”

    “真的?”

    新鲜的事物,到底更能引人注意,黄晴等人当即就被转移了注意力,暂时忘了和猪吃一样的食物的问题了。

    公孙度点点头,道:“待再过两三个月,番薯成熟之后,若是产量足够,到时候让你们见识见识,也让你们明白某所言不虚。”

    “老爷自然是一言九鼎,不会欺骗妾身和两位妹妹。”张芷不愧是大家闺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没忘了维护自家夫君。

    公孙度等人又聊了会,耐不住黄晴好奇,磨着公孙度想要去看看。

    然而此时天色已是不早,公孙度没有同意,却也答应了第二天一道去看看。就连好奇的张芷和小环,也没忘了表示要一起去,还打算带着公孙毅和公孙芸等三个孩子。

    次日。

    用过早饭,黄晴似乎是担心公孙度忘了,又提起了此事。

    公孙度哑然一笑,便决定立即出发。

    这次不同于之前几次,有女人和孩子,便准备了马车,就连公孙度也干脆没有骑马,和张芷等人一道乘坐马车前往。

    马车的速度就比不上骑马了,这还是襄平周边的道路已经被高句丽的俘虏们优先平整了一番,才在小半天时间里赶到了地方。

    公孙度此来。自然不会真的就只是带妻儿见识番薯、马铃薯和玉米,还有别的事情。

    尝过炒的番薯叶之后,公孙度觉得这东西也可以作为一定时节的部分粮草,所以便和屯田校尉提了提,让他每日弄一些,一部分用作自己食用,算是解决部分屯田兵的吃食,一部分送到城内各个文武家中,当然,也不能忘了度辽将军府。

    屯田校尉对此事自然是将信将疑,不过以往没有吃的的时候,连树皮草根都吃过,番薯叶比这都还要好,自然也就同意了下来。

    而公孙度想的却是,若是吃番薯叶能“流行”开来,传入百姓耳中,那么明年种子足够了,想要进一步推广到他们家中的时候,或许就会少些滞碍。

    不得不说,公孙度想得很远。

    待当天晚上,魏攸尝过屯田校尉送来的番薯叶之后,就连夜找上了门。

    “主公!番薯叶的数量是否足够?如果足够多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其当做粮饷来发放?”

    面对魏攸的想法,公孙度沉思了半晌,摇了摇头,道:“想法倒是不错,但是恐怕很难,一来番薯叶保存不易,顶多两三天便会坏掉,不便运输;二来,番薯叶只有在每年的今天之后的一两个月有,其余时间都不行。”

    “这……”魏攸闻言顿时明白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不由苦笑一声,跟着摇了摇头。

    公孙度却突然眼底闪过一道精光,道:“不过,这或许也不是不行。”

    “啊?主公有何良策?”

    “如果,明年能让更多的人种上番薯,那是不是就有更多的人能吃上?”

    听到公孙度这话,魏攸点了点头,但仍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样一来,在这段时间里,大家要是想吃自己到自家地里去摘不就行了?”

    “哈哈,主公所言极是,所言极是!”魏攸不由大喜。

    公孙度顺势提到:“所以,番薯叶可以吃,好吃,这事儿可不能就我们知道,得让大家知道。”

    “是,主公,属下明白了。”魏攸眼眸一闪,就明白了过来。

    魏攸前脚刚离开,后脚公孙度的泰山大人,张泽又找上门来了。

    “升济,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可容易保存?如果可以,能否给老夫几分薄面,让老夫的商队参合一把?”

    张泽到底是商人,看待事情也就要从买卖的角度去看待。

    公孙度……

    没过多久,张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第两百八十七章 鲜卑的计划

    番薯叶的风声,悄然在襄平,以及辽东十余城开始吹荡了起来。

    及至盛夏,愈演愈烈,引得不少百姓竞相到衙门进行询问……

    鲜卑等草原各族与辽东秋毫无犯,得以休养生息。

    去年檀石槐中计受伤,如此大的仇,如此大的冤,去年或许要养伤,没法来攻,但是今年仍旧没有半点动作,公孙度就不解了,大大的不解。为此,公孙度琢磨着是不是把幽冥放出去探查一下。

    然而,就在此时,扶余突然来使。

    “鲜卑该不会是找扶余的麻烦去了吧?”

    公孙度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就是不知是因为知道了扶余和辽东结盟的消息,还是因为出于战略考虑。

    度辽将军府中,扶余来使甚是真诚的拜道:“拜见大王!”

    “嗯?”

    公孙度眼睛一眯,面上一片肃然。

    眼看着气氛沉闷,扶余来使就要再次开口,不妨,公孙度先一步,道:“来人,此人乃扶余奸细,拉下去好生审问,务必要得知其来意。”

    “误会、误会!”

    扶余来使面色一变,急忙道:“将军大人,都是口误,都是口误啊!”

    “口误?骗鬼呢?”

    公孙度心底一阵嘲讽,但还是伸手制止了黄叙,接着就这么看着扶余来使。

    扶余来使被看得浑身不自在,但明显是他理亏,只能又开口道:“见过度辽将军、辽东太守!”

    重新正式拜见过后,来使又道:“此次奉我王之命前来,是向将军求援的,还请将军看在双方乃是盟友的份上出兵救援。”

    来使道出了来意,便说起了具体的事情——

    “数日之前,鲜卑突然起兵来攻,我王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了近是个大小部落,才在王都左近,将其拦住。然而,鲜卑势大,又分兵袭击其他部落,我王担心被鲜卑分而化之,各个击破,无法出兵,只能将各个部落召集起来。只是这样做治标不治本,反而有可能被鲜卑一锅端。”

    “为此,我王派小人特向将军求援,希望将军能伸手拉扶余一把!”

    扶余来使说完,跪地叩首。

    公孙度却理也不理,虽然先前扶余来使都仅仅是鞠躬,现在这么做可谓是道尽了诚意,但是他却不想答应。

    唇亡齿寒?

    那也要真的是盟友才行,不说先前的结盟只是暂时,就说结盟本身,公孙度是不愿意,只是不想再另起战端才选择了妥协罢了。

    况且,扶余和娄挹之前可是也参与到了围攻辽东的行径之中,可想而知,一旦情形有变,或许还会再次成为敌人,如此坐视人家去死,那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了。

    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有句话讲得好,地盘大了,管理就难了!

    这问题,落到鲜卑头上更是特别的明显。鲜卑人少,原本就因为大肆扩张,侵占冀幽并三州大部城池,分去了不少兵马镇守,现在若是还要灭杀扶余,那岂不是还要分散一部分兵力?

    即便是只是檀石槐得知了尉仇台等人背弃他的缘故,起兵扬威,才要灭了他们,那灭了就是灭了,即便是没有灭,恐怕扶余也没有多少能耐再在后边捣乱了,相对辽东来讲,这可是好事儿。

    心里虽然这样想,但是直接拒绝也是不成的,公孙度脑子一转,有了计较。

    “来使之意,本将已然知晓,只是,有一件事,或许扶余大王和使者并不知晓。”

    “几年前,朝廷便遣人来过辽东,也正是因此本将才有了度辽将军的官职,想必使者也是知晓的。”

    来使虽然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因为此事他是真听说过,好像还是从鲜卑那边传过来的。

    “后来朝廷的使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出现了意外,以至于,与朝廷的联系一度中断。但是年初的时候,朝廷又来人了,只不过这次就不是加官进爵了,反倒是因为辽东众多的兵马,引来了朝廷的斥责。想来若不是辽东地处偏远,又有鲜卑从中隔断,恐怕本将都会落不得好,即便是这样,本将也不得不依令削减兵马。所以——”

    公孙度摇了摇头,颇是苦涩的说道:“如今辽东拢共不过两万余兵马,勉强能够镇守辽东罢了,若是轻易出兵,不说朝廷是否会问责,就说出兵之后,鲜卑突然杀来,那该如何应对?”

    “指不定鲜卑就是得到了消息,故意让使者前来,待本将出兵救援之际,领兵突然来攻啊!”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扶余来使张了张嘴,虽然明知道公孙度这是在瞎扯,但还是没能吐出半个再相求的话来。毕竟你总不能指着公孙度大骂道——“嘿,扯什么王八犊子呢?”

    那不是找死吗!

    公孙度见此心底一笑,然后颇是仗义,却又满含不舍的说道:“不过,虽然不能出兵相救,但是毕竟双方乃是盟友,也不能不出力,这样,本将出两千石粮草,八百副精良皮甲,聊作支援,不管是使者带回去供自己使用,还是让准备支援的娄挹绕道前来,装备好以后,再从背后支援,都行,单凭使者意愿。如何?”

    使者闻言大松了一口气,方才他都以为这次要无功而返了,没想到最后还能捞着这样的好东西。那两千石粮草也就算了,几万人能吃几顿?关键是那八百副精良的皮甲,那绝对是好东西。

    殊不知,公孙度心底是真在心痛。

    “小人代大王谢过将军大恩,待本次击退鲜卑,必会报答将军的大恩!”

    好话谁都会说,尤其是这些使者,嘴皮子是真的厉害。

    “小人想要尽快返回王都,将消息传给大王,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看似在说想要尽快回去,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公孙度,东西我带回去大王就行。

    “使者果然忠心有嘉!尉仇台大王能有你这样的下属实在是幸运!”

    “不敢!将军谬赞了。”使者并未被夸晕头,很是肃然的回道。

    如此一来,公孙度再心痛也只能点头道:“既如此,使者且先休息一晚,待本将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