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皇帝-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莫森马枪。运回去之后,俄**队又截击了大清的运粮队,运送的其实是买军火的银子。

    因为近期美国的支援,甚至低价出售武器给中国,新军基本上装备的都是美械武器,用的都是后坐力极小的黎意枪。大批租赁的货船在大连、天津、烟台、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港口卸下货物。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大肆定‘购武器,囤积钢材还是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英国公使欧文就曾出面询问李鸿章大肆扩充的企图。不过被李鸿章以新军初编,急需大量武器扩充国防推脱了,而这个时候新疆和蒙古的战报还隔三差五的传回,英国人大概以为中国的目标是俄国吧,为此欧文还热情地提出愿意帮中国代‘购一批英**火,李鸿章于是顺水推舟在英国订‘购了一批马克沁重机枪,这种自动化武器的先祖大清还不能生产。至于英国的亨利-马梯尼步枪,虽然性能不错,但价钱实在太贵,李鸿章还是敬而远之,况且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这种步枪,性能不在英式之下。

    当李鸿章把这些汇报给关绪清的时候,关绪清高兴的大笑起来。等哪天英国人在缅甸的战场上发觉大清的军队拿着他们制造出来的马克沁重机枪对付他们的时候,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感觉。

    “鸿章,赶快发电,用所有能用资源,把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地港口卸下的军火火速运往云南。让各大枪炮局加紧手榴‘弹的制造,定要在开战之前达到前线25万大军人均10个,开战之后每天每人增加2个。”

    “喳,皇上。新军装备齐整之后是否部分北调呢?新疆、蒙古、东北的防御实在是处于真空状态啊。毕竟与俄国的盟约只是暂时的呀!四十万新军全部击中在云南是否太多了?”

    “新军全部在云南待命,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入缅甸作战。大清拖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朕要让新军从云南入缅,左宗棠的西南集团军从越入缅。”关绪清说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计划。

    “皇上,中缅交界处是一片崇山峻岭啊。新军从大山中入缅,恐怕无法携带重武器啊。”

    “这个你不用担心,早就已经解决了。只是朕无法亲眼见到新军装备的迫击炮,相信宗棠已经在云南见过了吧。”关绪清缓缓地说道。

    李鸿章听的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只见关绪清继续说道:“鸿章,你给朕拟旨,让丁世昌、严复帅“长胜”、“不败”、“乘风”、“破浪”、“威远”、“镇远”、“凯旋”、“居因”、“南吉”、“南祥”、“扬帆”及南洋水师全部二十八艘炮舰在越南南部南沙群岛集结,随时准备偷袭新加波。”

    “喳。”

    这次战争的隐蔽性非常的高,大清几乎完美的隐藏了他的战略意图。也是,谁又能想到一年多来在边境线上冲突不断的中俄两国会突然携起手来,甚至订立了军事同盟条约。其实过了十月份,两国在边境线上的冲突就变成了一场“演习”,军报一封封往首都发,只说缴获多少多少,损失多少多少,就是看不见伤亡。

    缅甸人民抗英情绪虽然高涨,但是却无法抵挡日不落帝国的进攻。在抵抗了四个月之后,已经渐渐的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许多民族武装也已经向英国投降。眼看着英缅战争即将结束了,大清终于在此时出手了。

    而缅甸人民努力抵抗的四个月,成为了大清完成装备和训练四十万新军的宝贵时间。这时间是用缅甸人民的鲜血换回来的,关绪清对自己说,也对在缅甸牺牲的子民说这笔血债一定替你们讨回来。

    就在英国公使欧文还兴高采烈的交付了最后一批大清订购的马克沁重机枪时,左宗棠在越南组建的五部人马25万西南集团军已经跨过了越南,悄无声息的进入了缅甸。与此同时,冯子才也已经带着本部五万人马作为新军突前部队率先从云南瑞丽快过了中缅边界。在南沙群岛集结的大清水师西南舰队也悄然无息的向新加波靠拢……

    一场欺骗了整个世界的战前准备,如今将大白于天下。过了今晚,大清将正式向英国宣战,而俄国也会根据盟约同时向土耳其、阿富汗等英国控制的殖民地发起进攻,并向英国开战。

    大战一触即发……
………………………………

第八十四章 歼灭战

    缅甸,孟东。

    左宗棠率领的西南集团军已经从越北省清莱悄然无息的进入了缅甸境内,英国人在两个殖民地师的不断摧残下,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缅甸国土。但是其势力还没有扩展到中缅边界,所以左宗棠率领大军进入孟东英国人并不知情。

    左宗棠拿着一张从破旧的缅甸地图认真的看着,由于从前方败退下来不少缅甸军队。对于英国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还是相当清楚的。此次入缅的两个殖民地师是由英国皇家陆军远东集团军第一野战师和印度殖民地附庸军第十八集团军组成。总人数将近五万人,这几个月来英国人也收编了不少缅甸的乱匪组建了另一支殖民地师。所以在缅甸境内,现有的英国兵力已经达到将近八万人。但是除了其皇家陆军一个整编野战师的战斗力较为强悍之外,主要由印度人组成的十八集团军战斗力恐怕与大清新组建的那四十万部队战斗力不分上下,而由缅甸乱匪组成的那一个殖民地师战斗力恐怕连二流都算不上,虽然装备了英国人的武器,可是缺乏训练、纪律性差的特点注定了是一只人见人欺的软柿子。

    “刘永福,你作为集团军先锋由孟东朝仰光进攻。英国人的补给都是从仰光上岸,我们从东南朝西北迂回,新军会从瑞丽入缅由东北朝西南迂回,把英国人全部困在缅甸境内,切断其补给线!”左宗棠指着地图悠悠的说道。

    聂士诚皱着眉头说道:“大帅,仰光港口炮台陈旧。就算我们攻占此地,也无法抵挡英国舰队的炮轰,守不住暂且不说恐怕伤亡也会很大啊。当初英国进攻缅甸之时,缅甸军队只守了四个小时就宣告失守了。”

    “缅甸内陆的纵深足可使我大军远离英**舰的射程,他运上来的物资也总得通过我们的包围圈才能送的进去吧。你们如果连英国的运输队都栏不住,那迟早回家抱孩子去,别在这里给我丢人现眼。”左宗棠摸了摸长长的胡须继续说道:“再说,我大清水师也已经南下准备打通南海与印度洋的生命通道。如果在仰光见到了咱们大清的军舰,那么战争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

    刘永福的黑棋军自从被朝廷收编之后,便一直得到系统、正规的训练。战斗力虽不及集团军其余各部,但比起之前也有较大的提升,而且这支部队遇到特殊情况反应较快,毕竟其主要将领都是从血水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往往这种战斗经验在战场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左宗棠决定让刘永福担任全军的先锋。

    另一方面,新军冯子才部从瑞丽进入了缅甸境内。这里几乎和云贵高原地形如出一辙,都是崇山峻岭,间或有一些被称作“坝子”的盆地。便是人民居住的地方。

    冯子才入缅之时,国内本已联络了缅甸抗英义军担任大军的向导。可是最近英军加大了对缅甸境内的抗英义军,几支义军被打的七零八落。等待冯子才翻过大山之时,已经与他们失去了联络。在深入缅甸境内三天后,冯子才仍然在枯门岭山区里转悠,缅甸的深山老林还是有很多无人迹的地方。入缅之时为了大军的隐蔽性专挑你袅无人烟的地方走,而如今想找个村子确立坐标都困难。虽然这次入缅冯子才部带了十多天的随军粮草和每人随身带的七天干粮,弹药也可以支持连续三至五天的战斗。但是连着三天都没有兜出这个深山老林也让冯子才怒火冲天。

    “军门,这是什么鸟不拉屎的鬼地方啊?一个人都没有,整整三天了怎么还是在原地打转啊?”一名亲兵擦这满头的大汉,发着牢骚。

    “他娘的,现在跟国内也失去联系了。这鬼地方电台都架不起来,短时间内是不要指望国内的补给了,现在当务之急是寻找一个有人烟的地方,确定自己的位置,把周围的环境搞清楚了,再和国内取得联系。”冯子才毕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虽然心中烦躁,但还是能及时的调整自己做出最何时的选择。

    就在大清两路大军分别入缅的同时,英国上下正洋溢着一股乐观的气愤。伦敦《泰士报》的社论写道:“只要在中缅边境不发生意外事件,这场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在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想法的驱使下,英国远征军部已经把精力用在了怎样避免缅甸军用物资积压的问题上。远征军司令华莱士中将在他曼德勒王宫的司令部中发表了“取消一切限制”,“全力发动最后一次进攻”的命令,远征军司令部也开始“对战事减少后的行动步骤做了安排,以便让英籍士兵先行撤出缅甸”,在他们看来,缅甸只剩下维持治安的活,这些殖民地士兵做就可以了。印度殖民政府也通知巴克莱中将,他们将停止向缅甸运送补充人员,对此华莱士中将没有提出异议。

    印度殖民地十八集团军少将玛索告诉华莱士中将,他的弹药绰绰有余。把所有从印度运来的弹药、装备可以运回印度了。把英国国内的弹药订单可以全部停掉了,因为战争就要结束了。

    而当英国远征军的后勤人员向在缅甸的英籍士兵发放圣诞节礼品价格单的时候,很多士兵把这份价格单扔了,他们认为圣诞节在缅甸过是荒诞的。

    一百多年未遭遇大的败绩让英军狂傲到了天上,他们对中国介入战事的可能压根就不担心,“那种不开化的国家怎么敢挑战大英帝国”。英国人那种固执的傲慢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上下根本没想到中国就这样介入了战事,事后英国远征军司令巴克莱中将道:“虽然国内一直提醒着我,中国可能会介入战事,但是我们认为我们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然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

    “砰、砰……”震耳的枪声和厮杀声在深山中回荡。

    “哪里打枪?哪里打枪?”冯子才大声问道。

    “军门,听声音应该是李标统部队的方向有枪声。”一名亲兵思索后回答道。

    “快,让通讯兵去把情况弄清楚向我回报。”

    “喳。”

    在枯门岭的一个小山谷中,一支手拿着弓箭、弯刀的缅人军队在跟清一色马尔步枪的英军交战。那红色的军服显得格外刺眼,虽然缅人军队的人数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形势似乎对他们非常不利,英军已经从山谷两头的包围了缅人。

    只见缅人非常勇猛的朝包围着他们的英军冲了过去,妄想突破英军的包围圈。

    英军分成两排,前排单膝跪在地上,后排则平托着步枪。缅人竭力想冲过去,可是英军整齐的步兵准确的射击令缅人只能空付出伤亡,谷口前100米处已经层层叠叠倒下了好多缅人。

    “报告军门,李标统回报。是一直英军小部队跟缅人对上火了,不过缅人使用的冷兵器无法抵抗英军。李标统询问是否增援一下。”

    “好,告诉李宽,大军入缅极其隐蔽。不能提前泄露,把英国的这支小部队全部给歼灭了,不能放走一个,不然老子要了他的脑袋。”冯子才大声的厚道。

    “喳。”

    整整一个下午激烈的战斗后,那些缅人终于在李宽的出兵解围下得到重生。也因为这些缅人,冯子才的大军终于得以离开了那可恶的深山老林。

    但是这支英国小部队的全体失踪却引发了英国人的猜忌。

    “什么?三营还没有回来?这是怎么回事?你派人到他们负责的清扫战区去查看过了没有?”英国皇家远东集团军第一野战师第二旅三八六团团长莫森上校诧异的看着他的情报参谋。

    我已经派人去过了,在萨万山区一代找到了激烈战斗的痕迹。我相信他们应该是在那里失踪地。我们在附近没有发现士兵的尸体,不过却找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就是这个。”情报参谋亨利少校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几个弹壳,“这是美国黎意枪的子弹,比马尔的子弹要轻一些。”

    莫森上校皱着眉从亨利少校手中接过弹壳,站起身道:“这些土著怎么会有美国人的步枪,难道美国人在暗中支持这些土著与大英帝国作对?”

    亨利少校让过莫森上校,然后道:“我们之前从没见过这里的土著使用过,他们只有一些从我们手里夺过去的马尔。其实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国人使用黎意枪。中国人同样有这种步枪。”

    莫森闻言猛地回头,看向亨利少校道:“你是说中国人出兵了?”

    亨利少校面无表情道:“不排除有这样地可能性。”

    “这太荒谬了,现在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参战时机,如果他们在蒲甘战役之前出兵。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拿下曼德勒。而且中国人正在北面和俄国人对峙,他们哪来的胆量同时挑战两个世界大国。”莫森上校将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亨利少校此时建议道:“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件事报告给司令部。”

    莫森摇了摇手指,道:“就凭这几粒弹壳吗?或许是中国支援给那些土著的呢?就这么报告上去,我们会被嘲笑无知地。还是掌握详细情报后再上报的好。”

    “是。”亨利手心向外,一个标准的立正。

    莫森这时看了看亨利,觉得也不能太不给他面子,而且那些土著竟然能消灭三营。战斗力也非同小可,现在又多了三营那些武器,是个不小的威胁。“传令让一营、二营返回密支那。帮助防御。”
………………………………

第八十五章 正式宣战

    冯子才部进入群山环保地一片坝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座绣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绣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地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绣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地多少而定。

    这一片坝子虽然面积巨大,但是也无法囤积五万大军。冯子才把大部队还是留在了枯门岭的山谷中,自己带着一标人马前往驻防。

    此时,冯子才正坐在一座宽敞地竹楼中。对面是一位面色慈祥又颇具威严的老人,他此时拉着一个上身赤膊,下身穿长管裤,用红布包着头的青年道:“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儿子,那些洋鬼子的火器十分厉害,我们的族人已经几次败在了他们的手里,现在你们来了就好了。”

    冯子才原本以为是缅甸的军队,原来是个小山村的民兵啊!

    冯子才寒暄了几句后问道:“如今当务之急是收集密支那的消息,看看那里有多少英军,布防如何?只有拿下那里,才能让英军不敢深入这里,背面的寨子也能保住了。”冯子才拿出一张地图,指着给那老人看到。

    那老人看清了位置道:“没有问题,那里有不少阿拉都去过,三天之内准有消息。”

    三天后,在萨万寨子驻防的冯子才果然收到了密支那的详细情报,密支那就位于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