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126章 封赏

    章少同按照张宁说的办法处理,让兽医检查,只收下没有生病的牛羊,太老的也不要,最后留下四成,其余的让格斯尔带回去。

    格斯尔欲哭无泪,兽医们慢吞吞检查的当口,又死了一百多只牛两百多只羊,这些病死的牛羊在神枪营火铳的威逼下,由他们自行运到城外挖坑埋了。每挖一个坑,就跟在格斯尔身上割一道伤口似的。

    痛,很痛。

    待到确定赏赐,又让格斯尔有想死的冲动。他提要求要粮食,可是得到的却是一些盐巴和日用品,粮食半点没有。

    他们需要盐巴,烤牛羊时撒些盐巴,肉质美味很多。可他这次接到的命令是多要粮食,为寒冬做准备,盐巴虽好,却不能饱腹。

    他上奏章,却得到三天内离开京城的口谕。皇帝不仅无视他的要求,更驱逐他。他再上奏章,要求带巴图等人离开,却如泥牛入海。

    他不知道的是,巴图和千夫长等人一一招供,张宁拿到供词后,互相印证确定供词真伪,已把瓦剌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

    …………

    昭仁殿中,朱祁镇面前放一把遂发枪,他拿在手中把玩一会儿,递给张宁,道:“今早将作匠呈上来的,卿看看做得怎么样?”

    将作匠的匠人手艺当然是好的,再繁复的首饰都做得栩栩如生,何况只要求所有零部件能够组装的遂发枪?

    张宁接过遂发枪,用手轻轻抚摸枪身,道:“陛下,枪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射击的。不知道弹丸制作出来没有?”

    他一刻钟前奉召进宫,参见毕便见御案上有一个精美的雕花檀木盒子,除了这檀子盒,便是两摞摞得很高的奏章,才有这一问。

    光有枪,没有子弹有什么用?

    子弹的制作方法,张宁在给遂发枪的图纸时便一并给了,不知比现有火铳的弹丸强多少,最起码火药的量刚刚好,绝对不会在发射时因为火药太多而出现意外。就是不知道匠人们没有玩过火药,能不能做出来。

    “在这里。”朱祁镇打开那个雕花檀木盒子,盒子分为六格,每一格各有一颗弹丸。

    用这么精美的盒子装子弹?奢侈得过分了。张宁怔了一下,道:“臣请陛下宣顾侯爷进宫试射。”

    如果不是他活了两世没有摸过枪,这时立马让小太监们放好靶子,先射为快了。

    朱祁镇笑道:“已经去宣了,估计顾卿正在来宫的路上。”

    话音未落,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顾侯爷到。”

    顾兴祖不知皇帝宣他进宫有什么事,行礼毕见张宁在座,便用眼神询问他。因为顾淳和刘念的关系,两家正迈在通家之好的道路上。

    张宁起身见礼,道:“不知侯爷枪法怎么样?”

    你执掌神枪营几年,要说不会枪法,那就是笑话了。不过,难说得很,顾兴祖一柄长枪使得出神入化,说不定人就喜欢冷兵器,不喜欢热兵器呢。

    顾兴祖诧异道:“枪法?”你指的是哪样枪法?

    张宁把遂发枪递过去,道:“将作匠造出改良的火铳,陛下宣侯爷进宫,大概有试枪的意思。”

    “不错。”朱祁镇道。

    “臣领旨。”顾兴祖行礼道,接过遂发枪,从盒子里取出一颗弹丸。

    张宁吩咐小太监取来靶子。很快小太监抬来铁制的靶子,放在院子中央。

    “再抬远些。你们不要站在靶子后面。”顾兴祖看了距离道。不用他交待,小太监们都躲得远远的。

    “臣请试遂发枪。”顾兴祖向朱祁镇请示道。这是臣子应该行的礼节,要是不说清楚,万一皇帝以为你要弑君,那就糟糕了。

    朱祁镇面露微笑,双手负在背后,道:“卿尽管试。”

    顾兴祖随即走到廊下。

    要观看只能出殿。张宁和朱祁镇离座出殿,站在顾兴祖身后不远。张宁站在朱祁镇身侧,那是一个闪身就能挡在他身前的位置。一旦顾兴祖有异动,他便以身体挡子弹,救下朱祁镇。

    朱祁镇明白他的意思,心头微暖。

    “呯!”顾兴祖打出了第一枪,铁制的靶子的红心被射穿,可见火力很猛。

    张宁赞道:“好枪法。”

    没想到顾兴祖长枪耍得好,枪法也不错,这就很难得了。

    顾兴祖一阵汗颜,他虽为神枪营指挥使,却一直对火铳兴趣不大,还是刘念和顾淳进军营训练军士后,政治敏感的直觉告诉他,皇帝重视火铳,他必须练好枪法,或许有朝一日用得上。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幸亏了练了几天,要不然今天就出乖露丑啦。

    朱祁镇道:“卿多试几次,不用心疼弹丸。”他以为顾兴祖见只有一盒弹丸,不敢浪费,所以这么说。

    “是。”顾兴祖道。

    贾小四进殿将整盒弹丸拿来,顾兴祖不客气,“呯呯呯”声连响,剩下五颗全打光。连射六颗只有一颗在第十环,其余全中红心。

    “好枪法。”朱祁镇赞道。

    “谢陛下夸奖。”顾兴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刚才紧张得他连抹下汗都不敢,幸好成绩还不错。真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有被考枪法的时候。他暗叹。

    张宁道:“陛下,这枪是火铳改良的,不如叫遂发枪,以免和老式火铳混淆。”

    “也好。只是为什么叫遂发枪?”朱祁镇奇怪道,这名字太普通了,不如取一个威武霸气的。

    张宁想了几息,道:“臣在古书上看到的便是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它能不间断地发射?”

    朱祁镇没再纠结新枪支的名字,而是道:“张卿献图有功,封为遂发伯,其余人等,各有封赏。”

    “遂发伯?!”张宁只觉一道雷劈在头上,震得他站都站不稳,你封我什么不好,非封我遂发伯?就不能改一个名字吗?

    “怎么?”朱祁镇见张宁神色有异,随口问了一句。

    “请陛下换一个名字。”张宁苦笑道:“以后军士们使用遂发枪……”

    朱祁镇想了想,好脾气地道:“那改为兴昌伯吧。”

    兴昌伯总比遂发伯好听,张宁谢恩。


………………………………

第127章 欢喜

    慈寿宫寝室里放很多冰盆,室中气温比外面低很多,就这样,还有两个宫女站在锦榻边,为太皇太后扇扇。

    太皇太后背靠玉垫而坐,喝了口加冰的酸梅汤,把玉碗递给悠悠,拿起锦帕拭了拭唇角,道:“陛下加封他为兴昌伯了?”

    在胡太医精心诊治下,太皇太后的病情日渐好转,右手已经能动,拿一些不太重,诸如碗筷、帕子的东西。左手还动不了,不过坐的时间比以前长,半个时辰没问题。

    这就不错了。

    悠悠放下玉碗,稍一犹豫,道:“是。”

    接到张宁封伯爵的消息,她自然开心,只是不敢告诉太皇太后。老人家对张宁成见太深,又生不得气,万一一气之下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没想到不知哪个宫女嘴快,透了消息。

    太皇太后冷笑道:“他是怎么蛊惑陛下的?”

    悠悠道:“不是蛊惑。他献遂发枪和新式弹丸的图纸,将作匠根据他献的图纸把东西做出来了。陛下论功行赏,封他兴昌伯。”

    “哼,他不是说从古籍中看到的图纸吗?既然要封,也应该封写书那个人,怎么封他?”太皇太后的不高兴全挂在脸上。

    旁边扇扇子的宫女想笑又不敢笑,都说古籍了,写的人恐怕早成白骨,难不成为这个追封人家?太皇太后这是极力想撇开张大人的功劳啊。

    悠悠暗暗汗了一下,道:“他要敝帚自珍,将作作匠哪做得出来?陛下封赏他,不过看他忠心。”

    “忠心?我看他比王振那奴才更奸诈。”

    “皇祖母,王振是阉人。”悠悠一脸无奈,道:“王振为一已之私谋害陛下,张宁世代忠良,他的父亲安乡伯为大同副总兵好几年了。”

    太皇太后担心地看她,道:“你是不是觉得他很快封侯?哀家告诉你,差得远呢。”

    “还有两年多,或者奇迹出现也未可知。”悠悠小声嘀咕。她担心的不是张宁不能封侯,而是他的亲事由不得他做主,杨士奇和张勇这两个老头子太不让人省心了。

    太皇太后横了她一眼,吩咐宫女:“宣郑王进宫。”

    …………

    郑王到京后忙得很,天天外出饮宴,时常半夜三更才回来。宴饮自然少不了酒,他又易醉,一醉便躺尸,不到第二天午后起不了床。

    这才上午,他酣睡未醒。

    小太监接到宣见的旨意不敢怠慢,又摇又唤,好不容易把他叫醒。

    “母后宣孤有什么事?”郑王只觉头痛欲裂,打着呵欠问。

    小太监道:“奴才不知。”

    “母后也真是的,悠悠进府侍候还要宣孤进宫做什么?”郑王不满道。

    他本来以为母后命将不久,担心见不到最后一面,昼夜赶路。得到悠悠的密信后稍微缓了些,但还是加紧赶路。到京城后见母后虽然离不开床榻,但精神还好,问过胡太医,确定她正在康复中。这心啊,就彻底放下了。

    母后性命无虞,他又难得进京一趟,当然要旧地重游,和故人重聚。

    按理说,他一个就藩的藩王,很多年才有机会进京一次。换句话说,他是远离权力中心的闲散王爷,大家伙不愿意得罪,也没想巴结,大面上过得去就行。现在却有些不同,他有一个深得太皇太后和皇帝宠爱的女儿。

    这就够了。

    大家伙背地里嘲笑他有眼不识金襄玉,错过张宁这个乘龙快婿,当面又对他亲热无比。他在京城很快如鱼得水。

    小太监赶紧道:“王爷小声点,宣旨的公公还在外头呢。”

    这是要等他一起进宫了。

    郑王不情不愿起身,多喝了两碗醒酒汤后才和慈寿宫的小太监一起上马车。

    太皇太后找他,没有别的事,只为了一件:“张宁封兴昌伯,不准你把悠悠许配他。”

    “母后,现在不是儿子想不想,而是儿子能不能。杨东里那老货……”郑王说到一半打住了,小心翼翼地看母亲的脸色,担心母亲生气。胡太医可说了,她不能生气。

    “杨东里要把孙女许配他,由得他去,你不许掺和。”太皇太后脸色稍霁,道:“我仔细看了,状元彭时不错,人也稳重。”

    彭时今年二十八岁,今科春闱殿试时由朱祁镇钦点为状元。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殊为难得的是,为人不骄不躁。如今在翰林院当编修,前程远大。

    悠悠这才明白,前两天太皇太后宣彭时进宫的用意。当时她不以为意,没怎么注意这位新科状元。

    郑王道:“母后的眼光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彭时纵然能进内阁,最少也得二十年后,哪及有张宁飞黄腾达?”

    太势利了。悠悠无语看父亲,她和张宁的感情是官阶能衡量的吗?

    太皇太后被噎住了,儿子说得没错,一甲只是拿到进内阁的资格,还不一定能进呢,再说真能进,这条路也长得很。

    “母后,你以前觉得张宁出身低微,配不起悠悠,儿子也这么觉得。现在情况不同了,张宁能力出众,圣眷隆重,最重要的是,他升得快啊。”郑王真心实意地劝,道:“难得的是,他对悠悠一片真心。”

    “什么一片真心,他就快和杨东里的孙女成亲了。”太皇太后斥道。

    “那是杨东里不要脸非往上凑,张宁不是一直拖着吗?只要母后允了这门亲事,他的父亲安乡伯会选悠悠还是那个杨容儿,不是显而易见吗?”

    悠悠哀怨地看父王和太皇太后,你们就是太势利,计较太多,要不然有杨容儿什么事?想到张宁每晚悄悄通过后门进府,每次都拎一些口味独特的点心,她心里又是甜蜜又是酸楚。要不是长辈们横生阻隔,他怎么用得着这么辛苦?

    太皇太后沉默良久,道:“这事哀家不管了。”

    郑王道:“母后安心养病比什么都强,悠悠的婚事,由儿子费心劳神就是。”

    太皇太后总算想通了。悠悠惊喜,瞥她一眼,含笑低头。还是父王有本事,几句话说服了她。嗯,也是张宁能力好,凭自己能力封了伯爵,安乡伯府一府两爵,殊为难得。

    晚上得把这事告诉他。


………………………………

第128章 得庆祝

    “你已经封兴昌伯了,得有自己的府邸啊。”刘念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出营赶来贺喜,话没说三句,便让张宁自己建府。

    张宁喝着茶,淡淡道:“建什么府啊?住这里挺好的。”安乡伯府是福地,要不然他不会穿到这儿,也不可能短短三四个月便封官封爵。

    嗯,他是绝对不会说有玉佩的作用在里头的。虽然顾兴祖试遂发枪时,他趁出殿之机悄悄把玉佩戴上,这才敢站在朱祁镇身侧,一旦有意外发生,一个侧身便能为朱祁镇挡子弹,要不然他怎么会这样做?

    顾兴祖真有二心,在救驾之前,他肯定会先确保自身安全。

    也有可能戴上玉佩,朱祁镇才会在感动之余封他兴昌伯。这件事张宁已经想了几次,他献图有功没错,功劳大到封伯爵却是有点过了。造出遂发枪和子弹的将作匠少监只赏五十匹丝绸。

    刘念兴冲冲道:“这里是安乡伯府啊。你凭能力赢得的爵位,为什么不重新建府?”

    言外之意张宁明白。在外人看来,他们这些勋贵子弟一出世就含着金钥匙,衣食无忧不说,还有婢仆侍候,能读书学骑射,是很多百姓不能企及的。可同时,他们的身上也贴着“废物”的标签,人们会认为他们只是会投胎,没有一点谋生的本事,简称“米虫”。

    勋贵子弟们努力是用实力证明自己强爷胜祖,不靠余荫,而是光宗耀祖。张宁小小年纪便做到先祖尽其一生才做的事,怎么能不让“兴昌伯府”的牌匾亮瞎世人的眼?就像但凡通校阅的勋贵子弟,都会不时把御赐的金腰带示于人前是一样的道理。

    他道:“我父亲常年不在京中,我又没有兄弟,另外建府,这所府邸怎么办?难道留仆役们打扫?”

    “有什么不可以?”刘念一脸憧憬地道:“要是我能得爵位,肯定另外建府,决不在诚意伯府住。”

    “袭爵的是你大哥刘世延吧?”张宁一脸无奈地道。你兄弟四五人,我是独子,你好意思跟我相提并论吗?

    刘念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加强语气道:“总之一定要建府。”

    张宁失笑,打趣道:“要不,在安乡伯府的牌匾下面再加一块兴昌伯府?成什么样子嘛。”

    “这样很好啊,让人知道,府上一门两伯爵。”刘念羡慕地道。

    “算了。”张宁不为所动,倒不是他不想重新建府,而是府上除了他只有仆役,没必要闹腾。

    …………

    刘念回去没一会儿,顾淳来了。不是他不想和刘念一起来,而是两人担着训练军士的责任,不能一起离开神枪营。

    “必须大肆庆贺。”顾淳站在花厅正中间,抬头挺你,用力挥拳右手,大声道。

    张宁笑看他,道:“这是做什么?”你以为你在演讲吗?

    “我已经派人去醉仙楼订了座,出营时又请了假,待阿念回来,我们便去醉仙楼庆贺。哦,令尊不在京中,你让府上的宗亲料理一下,在府门口搭戏台子,唱上三天大戏,再撒三天铜钱,做上三天流水席……”

    张宁越听越觉得熟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