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敢不敢,当不起当不起。”刘瑜拱手道:“阿念承蒙大人提携,小老儿特来拜谢。”他带来的两个小厮抬着礼物站在身后。

    “伯父说哪里话,阿念能得到参将之职,是他军士训练得好。这礼嘛,我可不敢受。”张宁道。

    他倒不怕御史弹劾,而是和刘念关系太铁,不好收他爹的礼。这礼一收,两人就不是铁哥们了。

    刘瑜真心实意送礼,见张宁拒绝,打起感情牌,道:“贤侄若是不收,老夫过意不去。”

    “伯父若没有别的事请回吧。”

    不请我进去喝茶?刘瑜怔了一下,道:“这……”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看来得等阿念回府,让他自己过来送礼。

    张宁看出他心里的疑虑,道:“伯父不必客气,回去吧。”说完转身进府,任高自行把车赶去马廊。

    …………

    神枪营中军大帐,是一座砖木结构的院子,四四方方的院子里,放一张桌子,桌上一个烛台,几支蜡烛的烛火在夜风中摇曳,把顾兴祖的影子晃得老长。

    顾兴祖穿一袭家居常服,有点发胖的身材不像百战沙场的将军,更像一个富家翁。

    他的下首,坐着一脸激动的顾淳。

    上午接了诏书,顾淳就激动得不得了,先出营赶去祠堂上香,把诏书放在列祖列宗的灵牌前,再飞马赶回来。一下午嘴都咧到耳根,训练军士时态度也好得很。

    军士们都知道他和刘念都升为参将,闹哄哄地向他们道贺。两位勋贵子弟高兴之下,各出五十两银子加菜,又宰了十头猪,这会儿才吃完,散了。

    顾淳一回来,就发现祖父在院里纳凉,还没过去请安,祖父已招手让他过去。

    “想好以后的路怎么走了吗?”顾兴祖问。

    “孙儿当然是在战场上立功。”顾淳踌躇满志道。

    有了官职,以后袭爵,叔叔们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杨首辅提议,陛下点头,你和刘念才有官身。可归根结底,还是张宁推荐,你们才进了神枪营的大门。你明白吗?”顾兴祖点了他一句。

    “明白。”顾淳从小耳濡目染,哪会不清楚官场上这些弯弯绕,以后他们就是张宁的人了,就算杨士奇提议,也是卖张宁的面子。如今谁不知道,杨荣作媒,张宁将和杨士奇结亲?看来杨士奇很满意这门亲事啊。

    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像阿宁一样说一门好亲,首辅孙女是不敢想了,阁老孙女就可以嘛。顾淳暗暗嘀咕。

    顾兴祖不理他有什么念头,道:“你明白就好,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是。”顾淳点头。

    他是真明白。再说,他和张宁同为勋贵子弟,听张宁的也应该。

    顾兴祖见他是明白人,放心回房了。

    顾淳兴冲冲去找刘念。两人接诏书后,顾兴祖便拨营中两座相邻的小院给两人居住,两人各占一座。

    刘念壮志满怀,一回来就坐在小院的院墙上,眺望整座军营,自语道:“我迟早能当将军。”袭爵没有他的份,但他将率领军士征战沙场,以军功光宗耀祖。他一定会比大哥强。

    他见顾淳过来,大声打着招呼:“去哪了?”

    顾淳听到声音抬头,见他晃动着两条腿,奇道:“你怎么坐在上面?”

    “凉快。”刘念道。不坐这么高,哪显示出他即将飞黄腾达的志向?只是这话不好告诉顾淳。

    “下来吧,我有话跟你说。”顾淳指指自己院子,示意刘念到他院里说话。

    刘念从一人多高的院墙跳了下来,道:“怎么了?”你知道你打扰我畅想未来吗?

    顾淳转身就走,刘念不知道他有什么事,只好跟了进去。两人在院里坐下,顾淳道:“你和张大人是从小的交情,以后还请你在他面前多多为我美言。”

    刘念道:“你是说阿宁?他说只要我们把军士训练好了就行,别的不用多想。”

    他一向鬼精灵,立即抓住顾淳话中未尽之意,两人以后得在张宁手下讨生活。他和张宁的感情,顾淳怎么能比?不说他们打过多少架,就是张宁通过校阅那天,顾淳还跳出来为难他呢。

    哼,现在你知道怕了吗?

    顾淳苦笑道:“我和你不同。你只要训练好军士就行,我还得向张大人投诚。休沐时,你能不能去一趟安乡伯府,替我问问张大人,我要怎么做?”

    以后,只要休沐,他们才能出神枪营。

    “没问题。”刘念拿眼睛看着顾淳。

    顾淳会意,道:“就当我欠你一个人情。”

    “嗯哼。”刘念得意。

    …………

    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马车悄悄驶到定安郡主府的后巷,车夫下车,屈指敲门,三长两短的敲门声过后,角门无声打开,露出老妇沧桑的脸。

    老妇看了马车一眼,闪身让开。

    马车驶了进去,在一堵僻静的院墙旁停下,车上下来一个手提食盒的俊朗少年。

    老妇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马车旁,朝俊朗少年福了福,朝东南方走去。俊朗少年跟在身后,转过亭台楼阁,来到一个院子。

    俊朗少年正是朝中闻之色变的锦衣卫指挥使张宁,他随同安定郡主府的仆妇柳婆婆来到悠悠居住的院子,微笑着把手里的食盒放在桌上,道:“滴酥泡螺。快趁热吃。”

    悠悠一袭白裙,如同盛放的白莲花,笑靥如花道:“你真带来啦?”

    她就随口一说。

    “当然。你就是要天边的月亮,我也给你摘来。”张宁说着打开食盒,滴酥泡螺的香气扑鼻而来。


………………………………

第111章 另有要事

    喝着西湖龙井,吃着滴酥泡螺,悠悠舒服地叹气,道:“这还是我第一次觉得滴酥泡螺好吃。”

    张宁厚着脸道:“因为这是我带来的。”

    悠悠轻笑一声,道:“自从你把三十八位官员下诏狱后,外头都传你比马顺凶狠。要是让他们知道,你也有这么温柔的一面,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可惜不能传扬出去。他们肯定很吃惊,很想看他们吃惊的表情啊。

    张宁道:“我对谁都这么好吗?那是对你,不是对别人。也只有你才值得我温柔相待。”

    这话太甜,悠悠极有神采的眼眸一下迷离了,痴痴地凝视张宁,轻声道:“你会一直对我好吗?”

    “当然。”张宁应得那叫一个快。

    悠悠温柔地依偎在张宁身边。

    三更,张宁的马车才悄悄出角门,驶向安乡伯府。

    …………

    杨荣早朝时在宫门前作媒,杨士奇当场答应。这本就是两人商量好,借此将消息散播出去。

    亲事已成,当然要告知男方。张勇远在大同,只能书信告知。杨荣写好信,便看到张勇请求休沐回京城的奏章。

    他要回来?是为儿子的亲事,还是有别的什么事?杨荣稍一沉吟,便把写好的信收起,这类奏章一般交由皇帝批红,如今大同没什么战事,以皇帝和张宁的交情,自然是同意的。

    他把这封奏章放在一摞奏章最上面。

    午膳间隙,杨荣踱到杨士奇公庑,闲聊几句,状似无意道:“安乡伯请旨回京。”

    杨士奇眼眸微动,道:“他请旨回京?”

    “可不是。想必为了张大人的婚事。”杨荣含笑道,就差道一声恭喜了。

    杨士奇道:“大同距京城遥远,书信来往不便,还是回京城商议的好。”算是肯定张勇为儿子的婚事回京。

    杨荣深有同感,只是言语中留有余地,他受托作媒,虽对两家亲事乐见其成,言语间还是留有很大余地。

    他道:“我本要写信跟他说一声,这下倒省了一番功夫。”

    有个出色儿子就是好,首辅上赶着嫁孙女,阁老不仅为月老,还写亲笔信报喜。杨荣想想自己写那封收起来的信时的筹词,便感概不已。

    这时文官勋贵的地位基本对等,但张勇只是安乡伯、副总兵,杨荣却贵为阁老,两人的品级差很多,要不是张宁出息,他有公事给张勇文书,多半会由书吏写好,他过目而已。

    只是多等几天,杨士奇不会表现得很迫切,道:“待他到京再说吧。”

    杨荣又问起张宁:“可曾过府?”

    他其实很想问,有个锦衣卫指挥使孙女婿是什么感觉。阁老也是人,也有一颗八卦之心。

    “没有。”杨士奇摇了摇头。

    他让孙女主动邀张宁过府赏花,杨容儿却道:“上次偶遇,约他去柘潭寺礼佛,他不去。这次再约,他要是再拒绝,容儿的面子往哪搁?”

    杨士奇只好作罢。

    杨荣笑道:“少年郎一点不着急,倒是我们心急了。”

    谁不知道张宁属意安定郡主,论起姿色,安定郡主略胜杨容儿一筹,可惜太皇太后不满意这门亲事,要不然两人倒是一对佳偶。

    这话,杨荣自是不会在杨士奇面前说的。

    …………

    应募帐房的人并不多,只有十几人。交税的商贾乘坐的马车天天把应天府门前的空地堵得满满当当的,银子流水也似地进了国库,只是苦了周平等几个户部官员。

    张宁向朱祁镇献言向商贾收税,并没有建议从什么时候开始收税。杨荣接诏后,便自作主张收取三年内的税。这样一来,周平等户部官员需要审核商铺三年内的帐本,核实了,才好厘税。

    每位官员一天未必能核实一家商铺,这就导致很多人天天来,天天没能排上。应天府随时抓人的压力始终存在,万一没排到自己,就被关进大牢,岂不冤枉?

    这天午后,商贾们闹将起来,要求周平给承诺,只要他们在这儿等,就不抓人。

    抓人这事,哪是周平能做主的?他只好层层报了上去,最后杨荣命人把赵贞找去。赵贞苦着脸道:“阁老大人,下官只是听命行事。这事,你还是去问问张大人吧。”

    本来户部、应天府、锦衣卫各司其职,没想到收税这件事,把三方凑到一起了。赵贞既不肯也不敢得罪张宁,要不然不会吩咐衙役们配合行动,是不是抓人,什么时候抓人,自是由张宁说了算。

    杨荣想了想,亲自来找张宁。

    …………

    张宁昨天和悠悠卿卿我我,有如回到大学时代,巴不得天快点黑,悄悄去安定郡主府,哪有心思处理公务?

    见杨荣来,只好请他进去,行礼毕,道:“阁老有事?”

    本来交税这点事不用杨荣亲自过来,但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做了大媒,杨士奇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高调答应,两人给足了张宁面子。

    可张宁一点反应没有,不说去杨士奇府上拜见岳祖父,就连对他这个月老也没半点表示。

    年轻人太不通情理了。

    他觉得很有必要说说张宁。偏偏张宁不是他的子侄辈,又身居高位,手握大权,怎么说,就很有讲究了。以后他成为杨士奇的孙女婿,又有作媒这一节,说话就会方便些。

    刚好借替商贾求情的机会,教导他。

    杨荣落座,道:“张大人可知令尊请旨来京?”

    “家父要回京城?是调回来吗?”张宁先是一惊,接着欢喜。惊是担心张勇识破自己的举止和原来的张宁不同,喜则是有个爹在京城,有事有人挡着,不用什么都自己来。

    “你不知道?奏章今早刚到,想必陛下会恩准。”杨荣说着自己的猜测。

    张宁喜道:“那就好。”

    “亲事既成,你不去首辅府上走动吗?”杨荣开始转入正题。

    我最近忙着约会呢,哪有空啊。张宁无声嘀咕,一脸惭愧道:“最近事情多,抽不出时间,过两天就去。”

    杨荣哪敢问他忙什么事,这是绝对机密。张宁算准了杨荣的心思,说得没有一点心里负担。


………………………………

第112章 见色起意

    住进胪鸿寺后,巴图递了国书,等待皇帝召见。在等的间隙,吃饱喝足后,便在京城乱逛。

    他带几个人正东逛西逛,感叹这么繁华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归瓦剌所有,一个千夫长突然发自肺腑地道:“那女子好看!”

    巴图顺着流喇利子的千夫长目光望去,只见人群中一个身段苗条,让男人一见就兽性大发的年轻妇人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童迎面走来。

    巴图当即上前拦住,几个手下,包括最先发现这个妇人的千夫长,把妇人围在中间。

    妇人尖声大叫,男童挡在母亲身前,要保护母亲,却被千夫长抓起来扔了出去,摔在地上,不知死活。

    路边的百姓议论纷纷,却因为是瓦剌使者,没有人敢出来指责,为年轻妇人主持公道。

    巴图捏起年轻妇人的下巴,啧啧赞了两声,道:“明女多丽色,这妇人长得真心不错。”

    “住手。”一声娇叱自外头传来。

    巴图和几个手下转头望去,人群外围停一辆马车,一个十三四岁的俏婢挑起绘有莲花图案的细竹帘。一个十五六岁,身段高挑,一身书卷气,比年轻妇人更美的少女从马车里出来,站在车辕上,居高临下怒斥道:“那瓦剌使者,竟敢在京城行凶,不怕朝廷治罪吗?”

    巴图口水流得老长,双眼放光,道:“这个更美。”

    少女正是杨容儿。她进宫为太皇太后弹琴回府,路过这儿,马车被阻,车夫问了路人,得知瓦剌使者行凶,便出声训斥。

    俏婢见丑陋不堪的瓦剌人色迷迷地看小姐,怒对车夫道:“给我打。”

    车夫也想狠狠揍这个胆大包天的鞑子,二话不说,手腕一抖,马鞭如毒蛇吐信,越过黑压压的人头,直奔人群中央的巴图而去。

    不就是一个驾车的吗?巴图原没怎么在意,待见马鞭如从天而降的毒蛇,要闪避已来不及,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他脑袋火辣辣的疼,整个人立足不稳,摔倒在地。

    千夫长大惊之下,怒指杨容儿:“你这女人好大胆,连使者也敢打。”

    “给我打。狠狠地打。”这次是杨容儿亲自下令,声音虽然如常,语气却冰冷无比。

    车夫的手腕又抖了一下,马鞭再次如蛇般扬了起来。

    千夫长来不及指责杨容儿,慌忙拖着倒在地上不知死活的巴图逃开,另外几人则作鸟兽散。

    他们跑得再快,也没车夫的马鞭快。他站在车辕上,居高临下鸟瞰全场,场中央巴图几人的举动,哪逃得过他的眼睛?他只是抖抖手腕,可比千夫长快得多了。

    马鞭如期而至,再次击在巴图身上。

    巴图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

    “三小姐,还打吗?”车夫请示。

    “另外几个别放过。”杨容儿语气平淡很多,想必心中怒火稍解。

    “哎。”车夫应了一声,手腕连抖,马鞭如一条黑色的长蛇,接连在几个瓦剌使者身上头上跳动,“啪啪”声中,几人倒地,身上出现多道伤痕,皮开肉绽,血流如注。

    俏婢抱起被扔出去的男童,黯然道:“没救了。”

    千夫长拉得动百石弓,一掼之力何其大,随手一扔,男童脚上头下摔在地上,脑浆都出来了,哪里活得了?

    出人命了!杨容儿杏眼圆瞪,娇叱道:“拿下。”

    车夫向围观百姓讨要绳子,有早就看不惯瓦剌使者骄横跋扈的男子解下束裤子的腰带,大家一看,这主意好,于是纷纷解下腰带,更有热心的帮着打结。

    大家七手八脚把几个使者捆得结结实实。

    巴图挨了几鞭,晕了过去,醒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