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贾小四行礼:“见过郡主。”

    “免礼。”悠悠道。

    郑王又瞪了张宁一眼,才道“去慈寿宫拜见你皇祖母。”

    郑王不知,悠悠却清楚,太皇太后昨天等了一天,没有等到郑王,昨晚和悠悠说了好一会儿郑王小时候的趣事,睡得晚了,半夜里又着了凉,今早便有些不舒服。胡太医开了药,劝她歇一歇,因而没有宣郑王进宫。

    “女儿陪你一块儿去吧。”悠悠说着朝张宁使了一个眼色。

    张宁会意,道:“王爷,下官还有事,这就告辞了。”

    真是女生外向。郑王感慨,道:“你小子敢辜负悠悠,孤一定饶不了你。”

    张宁干笑道:“不敢不敢。”这事,我说了不算好吗?

    “悠悠,我们走。”郑王转头对女儿,笑得跟朵花似的,看得张宁毛骨悚然。

    贾小四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这时深深看了张宁一眼,对郑王道:“王爷,这边请。”

    本来有悠悠带路,已经不用他引郑王过去,但他还是一如先前,走在斜前方。

    这么看我,是有话和我说,还是杨士奇那边有消息?张宁有些拿不准。大概只有他知道贾小四是杨士奇埋在宫中的一枚棋子。郑王和杨士奇互扭衣襟进宫,贾小四向着谁不言而喻,却不知他这时候暗示自己,是什么意思?

    张宁心思转动间,目送郑王父女朝慈寿宫方向去,他侧转身去了乾清宫。

    …………

    郑王出昭仁殿后,杨士奇告罪整理官帽官袍,道:“郑王冲动不听劝,臣无奈得很。”

    郑王什么脾气,朱祁镇哪会不知?他微微一笑,道:“朕不怪卿就是。”

    “谢陛下。儿女私事实属小事,惊动陛下,臣罪该万死。臣听说张宁派刘念和顾淳训练神枪营,不知是否属实?”

    这件事没有对外宣扬,却不知杨士奇如何得知?他既问起,朱祁镇没有隐瞒,道:“正是。”

    “臣以为,该让他们住在神枪营中,以防走漏消息。”杨士奇郑重道:“不妨给予官职,把他们编进神枪营。”

    “妙啊。”朱祁镇一下子明白杨士奇的意思,笑道:“朕准了。”

    “臣这就去拟旨。臣告退。”杨士奇起身告辞。

    不再提赐婚之事?朱祁镇奇道:“杨卿不是为令孙女而来么?”

    “臣在内阁看奏章,郑王突然冲进来揪住臣的衣襟,一路扭臣到这里,惊扰了陛下。”杨士奇道:“臣孙女已许张宁为妻,这是事实,何必再提?”

    有媒妁之言,又有父母之命,再和郑王争辩就是傻了。他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

    朱祁镇没想到他会这样说,怔了一秒,道:“那卿为何求朕赐婚?”难不成连朕都算计在内?

    就在这时,张宁来了,行礼参见毕在旁坐下。

    杨士奇则苦笑道:“郑王在陛下跟前还收敛一些,臣不求陛下赐婚,能怎么办?”

    皇帝赐婚是荣耀,一般臣子求不来,只有近臣权臣才能享受这项殊荣。赐婚的诏书一下,断无更改的道理。杨士奇这是拿皇帝当挡箭牌啊。

    朱祁镇脸一沉,道:“岂有此理,朕岂能被你们利用?”

    “臣该死。”杨士奇行礼请罪,语气却没有一点惊恐慌张。

    “罢了。”朱祁镇不会真的治他的罪,摆了摆手,示意他离去。

    杨士奇问明张宁没有吃亏才出殿。

    “卿有什么事么?”朱祁镇道,要不然不会去而复返。

    张宁道:“郑王对臣是真打,臣不得已,只好跑了。刚才在乾清宫门口遇到他,说要去向太皇太后请安,臣便过来。”

    朱祁镇也明白他刚才跑,完全是躲着郑王,当下把准备封刘念和顾淳官职的事说了,至于封何官职,由杨士奇拟了奏上来就是。

    “臣替他俩谢过陛下。”张宁心里明白,杨士奇爱屋及乌,才替两人请封。

    “你告诉他们,好好干,朕自有封赏。”

    “是。”张宁又提及锦衣卫密探从瓦剌送来的情报:“瓦剌大汗脱脱不花和太师也先成见日深,脱脱不花几次想夺权,都因不密而事败,如今形同软禁。”

    朱祁镇喜道:“消息属实么?”

    “应该属实。密探冒死深入王庭,用我大明的民间首饰交好脱脱不花宠妃的侍婢,据那侍婢说,脱脱不花已无法出大汗王帐。”

    密探扮作走私的卖货郎,要取信脱脱不花的宠妃并不难,大明女子的首饰何其精巧,草原女子见猎心喜,有什么话套不出来?

    那些银饰小巧精致,并不值多少银子。

    “卿的意思,是利用脱脱不花除掉也先太师么?”朱祁镇沉吟着问。也先是军事天才,为太师后,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立下赦赦战功,迟早是朝廷心腹大患。


………………………………

第106章 叹气

    一大群浑身发散异味的瓦剌人出现在京郊,无数百姓远远捂鼻而逃。这些人大概两千人,一边大喇喇地走着,一边四处乱瞄。

    他们后面跟着无数的牛羊,牛羊边走边拉,牛粪羊粪更增臭气。

    他们是瓦剌来京朝贡的使者,入关时有两千多人,入关后一些人离开队伍,不知去了哪里,只有将近两千人来到京城。

    他们走过去很久,臭气还没消散,百姓中有人叹气:“这是今年第三拨了吧?怎么一年来几次?”

    有人道:“朝廷让他们来,我们有什么办法?”

    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再难以忍受,又能怎么样?无数人长叹一声,各自忙碌去了。

    天快黑时,两千人的使者队伍来到城门口,为首者是一个络绎胡子,肤色古铜,鼻梁很高的大汉,名叫巴图。他是也先的心腹亲信,这次奉命到京城,也先叮嘱他一定多弄些粮食回去。

    现在是盛夏,再过两个月便是深秋,草木枯黄,天气日渐寒冷,要是粮食不够,部落会冻死很多人。

    巴图定定望了高大巍峨的城门几息,道:“走吧。”

    这次他们带来的是体弱有病的牛羊,这些牛羊不够强壮,肯定挨不过冬天,不如趁机赶到明廷换粮食。

    他身后,很多人欢呼出声,只要进了城门,找到胪鸿寺,便有吃喝不尽的珍馐。他们盼这一天,可是盼很久了。

    …………

    昭仁殿里。

    张宁摇头道:“脱脱不花空有野心,没有能力,除不掉也先。不过,他占了汗位,倒是可以利用他牵制他。”

    朱祁镇想了想,道:“朕加封他,如何?”

    这是分化脱脱不花和也先的手段,能加大他们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只需要派使者去宣诏,除了一纸诏书,加上使者的路费,几乎不花什么银子。

    太划算了。

    张宁道:“脱脱不花手里没有兵,陛下加封作用不大,不如积极备战,一举灭了也先。”

    若是两人势均力敌,加封能起到坐山观虎斗的效果;若是脱脱不花稍弱,加封能助他一臂之力,让他有和也先明争暗斗的资本,现在的情况是,脱脱不花已经被软禁,加封不仅没用,反而会激起也先的过激反应。历史上,八年后,不就因为王振扣留他朝贡的牛羊而起四路大军杀来吗?

    朝廷不怕他,但不打无准备的仗。

    朱祁镇道:“不能坐视不管。”

    也先为太师,瓦剌事实上的掌权者。他军事能力太强,让远在京城的朱祁镇都感觉到他的锋芒,如芒在背。

    “我们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征伐。”张宁道。

    朱祁镇更觉得杨士奇的提议好,很有必要授予刘念和顾淳官职。

    “三段式阵法对敌效果好,但有一个缺憾,必须事先排好阵,缺乏机动性。”张宁道:“臣以为,除了这个阵法,火铳的射程也很重要,臣拟改良火铳,以达到发射更加快速,射程更远,最好守城军士在城头上便能射击。”

    在城头上射击?朱祁镇想像军士居高临下发射火铳,来犯的敌军还没到城下便被射翻的情景,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道:“卿赶紧改。”

    “是。”其实张宁已经改得差不多了。男人没有一个不喜欢热武器的,他前世在网络上看到一篇详细描述火铳和遂发枪区别的文章,根据记忆中的文章改进,并不费事。只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毕竟前世没有机会实验。

    朱祁镇心情大好,一心想赏赐张宁,道:“郡主和杨家姑娘,卿属意谁?”

    我能说两个都要吗?张宁无声嘀咕,微微一笑,道:“臣要是说了算,也不会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他一见悠悠便求亲,又写信给张勇,张勇接信后大赞儿子有眼光,马上修书一封向郑王求亲。要是郑王答应亲事,哪有杨士奇什么事?

    朱祁镇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叹道:“要是皇祖母同意,朕赐婚也无妨。”

    …………

    慈寿宫里,郑王抱住太皇太后的腿放声大哭。

    太皇太后张氏是他生母,自他十六岁就藩出京后,母子很多年不得见。他出宫时,母后风华正茂,如今却是头发灰白,皮肤松驰,加上最近病重,更加苍老。郑王心酸不已,痛哭出声,一点没作假。

    太皇太后抚摸儿子的头发,泪水滴落衣襟。当年意气风发辞别她出京而去的少年郎,转眼成了身材发胖的中年男子,墨发已夹杂白丝,叫她如何不心痛?

    悠悠在旁边陪着落泪,边劝:“父王,快别哭了,胡太医说,皇祖母不能大喜大悲,你这样,于她老人家身体不好。”

    又劝太皇太后:“皇祖母快别伤心了,父王对你老人家日思夜想,如今总算得见,应该欢喜才是。”

    太皇太后用锦帕擦拭泪水,道:“这一去近三十年,叫哀家如何不伤心?”

    “孩儿不能在母后跟前尽孝,幸好有悠悠这孩子替孩儿承欢膝下。”郑王抹了把泪,道:“孩儿听说母后病了,惊得魂都没了,天佑母后才得以日渐痊愈。”

    太皇太后想起当日,朱祁镇为保王振说出不要皇位的话,那种眼前发黑的感觉再次袭来,她轻抚郑王的头发,叹道:“没有王振,又来一个张宁,陛下总是不肯亲近贤臣哪。”

    郑王本想求太皇太皇同意这门亲事,闻言心头微惊,道:“张宁怎么了?”

    “这孩子心思灵巧,若走正道还好,要是动妄念,危害比王振大多了。”

    悠悠道:“张宁并没有劣迹,皇祖母为何对他不放心?”

    她一直想不透,纵然张宁际遇奇特,皇祖母也不应该对他偏见这么深。

    太皇太后叹道:“你懂什么。哀家总觉得他身上有诡异的地方,再想他突然变了性子,从街头混混一举通过校阅的奇异之处,如何能不防着他点?”

    “皇祖母,他性子耿直,怎么诡异了?”悠悠更加的不明白。

    太皇太后叹道:“你纵然聪明,还是年少,等你到哀家这岁数,自然就明白了。”


………………………………

第107章 成见

    觉得张宁诡异?你老人家就不能找个好点的借口吗?悠悠腹诽,道:“皇祖母多虑了,他年少任性是有的,只要改过自新,何事不成?何况他原无大恶,只是被几个勋贵子弟带坏了,喜欢做些恶作剧而已。”

    这些天,她早就将张宁了解得很清楚了。

    太皇太后摇头道:“你不懂。”

    这个少年身上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性,悠悠还年轻看不透,她绝对不能将悠悠托付给他。

    郑王听了半天,总算反应过来,道:“母后不同意这门亲事么?”

    什么邪性?八成是你老眼昏花,看什么都不顺眼。只是这话不敢说出口,郑王努力挤出笑容,道:“母后可知,杨东里那老东西非要把孙女许配给他?要是他有邪性,杨东里怎会看不出来?”

    太皇太后诧异道:“真的么?”

    “可不是。先前儿子看不上张宁只是小小伯爵之子,如今他贵为锦衣卫指挥使,又和母后有三年封侯之约,儿子想把悠悠许他。”郑王道。

    杨士奇看中的人,你凭什么说他不好?再不出手,女婿就被抢走啦。

    太皇太后道:“我帮悠悠留意呢,你急什么?”

    “母后,不急不行啊。京城才俊虽多,却没一个比张宁强。杨东里眼睛毒得很,一眼就挑中他。”

    “儿啊,杨东里的孙女怎能跟悠悠比?”太皇太后握住悠悠的手,道:“悠悠,祖母一定为你找一个好夫婿。”

    悠悠道:“皇祖母,孙女觉得,张宁很好。”

    “你喜欢他?喜欢他也不成,祖母不同意。”太皇太后道:“他三年内肯定没办法封侯,三年时间,足够祖母为你挑选一个好夫婿了。”

    “孙女只要张宁。”悠悠声音虽低,语气却坚决,道:“孙女和他很谈得来。”

    太皇太后放开悠悠的手,道:“他让你帮他求情?”果然女生外向,这就上赶着帮这小子说话了。

    “没有。”悠悠摇头,道:“婚姻大事岂是儿戏?孙女若不露台他,怎会……”

    “母后,若是被杨东里抢了先,皇家脸面何存?这面子,我们丢不起啊。”郑王晓以大义,劝道:“你老人家说他有邪性,儿子半点看不出来也就罢了,京城中那么多聪慧之士为何没一个看出来?可见母后看走眼了。悠悠既然愿意,你老人家不如赐婚,一来圆了悠悠的心愿,二来保住皇家脸面。”

    太皇太后脸一沉,道:“这些话谁教你的?杨东里若求哀家赐婚,哀家定然允了。他也就配和杨东里的孙女过日子。那孩子哀家见过,原也不错,只是比不上悠悠。”

    悠悠身为郡主,身份尊贵,杨容儿纵然是京城闻名的才女,出身却差了。话说回来,天下间又有谁出身比悠悠尊贵?

    “母后!”你太固执了。郑王在心里默默补完最后一句,叹气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家店了,不能误了悠悠的终身啊。”

    太皇太后一脸不以为然:“你懂什么?”

    郑王还要再说,悠悠道:“父王,皇祖母玉体有恙,不要惹皇祖母生气。”

    郑王哪会不明白女儿的意思,这件事只能另想办法,不能惹怒母后,她受不得气,万一惹怒她,她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母后,儿子带了些当地出产的东西给你尝尝鲜。”郑王岔开话题,说起封地的风土人情特产,又让小太监即刻去安定郡主府取来。

    他这次进来,除了带众多侍卫,还带几十车土特产,其中预备送给太皇太后的便有十车,另外一些则是送给皇帝和带给悠悠的。他是藩王,一般人哪当得起他的礼?

    太皇太面露笑容,道:“亏你想着哀家。”

    …………

    张宁出宫回到东院,便让人去找刘念和顾淳,顾淳要训练,走不开,刘念一下子便到了。听说皇帝要把他俩编进神枪营,专事训练之职,喜不自胜,连声道:“多谢阿宁。”

    “谢我做什么?这件事真不是我帮忙。”

    “你要不让我俩训练神枪营的军士,我俩哪来的机会进神枪营?”刘念道。以他们的身份要进神枪营并不难,但要有官职就不容易了,能升官,真得感谢张宁。

    张宁笑问:“你还准备读书参加明年的校阅吗?”

    “有官身还参加什么校阅呀。”刘念嘴快咧到耳根了,道:“我不是读书的料,一拿起书本眼睛就睁不开,只想睡大觉,还是训练军士好,军士要做得不好,那是相当不客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