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王等到三更,张宁还没来。他一路劳顿,实在睏得不行,只好吩咐门子,若是张宁来了,赶紧请到书房,再过来叫他,然后去卧房睡觉。

    …………

    张宁从杨荣府上回来,门子立刻将安定郡主府小厮的话禀上。

    这都什么时候了?什么话不能明天再说?张宁一看时辰,快三更了,料想郑王已经睡下,决定明早再过去,于是回院里洗澡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

    郑王睡到自然醒,窗纸透出白蒙蒙的光,一问侍候的小太监,已是辰时,不由大怒,道:“这小子太目中无人了。”女儿没嫁他便这样,要是把女儿嫁他,那还得了?

    “哼,要不分我一些税银,本王定然好好为难你一番。”郑王自言自语。

    他先派人递请见奏子进宫,求见母亲和皇帝侄儿,想必母亲后会立刻宣他觐见,皇帝得上朝,国事又繁忙,恐怕不一定今天就见他。

    他寻思,先不用廖先生的计策,见了母亲,先哭穷,说不定母亲一心软,把皇帝叫来,在病榻前把封地的商锐收入赏他呢。这样,他也不白来一次京城不是。

    他想到高兴处,恼怒张宁的心思便淡了一些。悠悠来请安,父女谈谈说说,一起用完早膳,悠悠先行进宫。她还得在太皇太后跟前侍候呢。

    郑王正等宫里的消息,门子飞奔进来禀报:“王爷,张大人来了。”

    “张宁来了?”郑王意外,难不成自己错怪他了?他这时候才回府,门子一禀报马上往这儿赶?

    “请他进来。”郑王道,随即想起昨晚的吩咐,踢了门子一脚,骂道:“本王是怎么吩咐你的?”

    张宁没来让他恼怒不假,门子不听话更让他怒不可遏。

    门子被踢得跪倒在地,道:“王爷,昨晚张大人不是没来么?小的不知道今天你让不让他进府。”

    能充当门子的都是机灵之辈,怎会不明白郑王那点心思?要是把人领进来,郑王恼怒之下不见,怎么收场?

    “滚。”郑王道。

    门子连滚带爬去请张宁。

    张宁边走边道:“郡主呢?”

    好几天没见悠悠了,不知道她在府里陪老爹,还是进宫陪祖母?她也够难的,两边都要照顾到。

    门子陪笑道:“郡主一早进宫去了。”

    想来也是,还是有权有势的祖母更重要一点。张宁不说话了。

    来到书房门口,门子推开门神态恭敬道:“张大人里面请,小的这就去请王爷。”

    “去吧。”张宁迈步入内。

    正堂比悠悠所居院子大气得多,只是中规中矩,没有悠悠那个院子有情调。少女情怀,更喜欢东南角那个小院子完全可以理解。张宁站在书房门口观看一番,再望向书房,只见两排靠墙的书柜,却空荡荡的没有一本书,黑檀木的桌子上,只有文房四宝,却一个手书的字都没有。

    敢情郑王还没有使用过这间书房啊,难怪不怕我从这里翻出什么。张宁无声自语。

    这个时代,书房可说是最重要的场所了,一向非请勿进,非心腹亲近之人不会邀请。看起来似乎郑王为表亲近,请他来书房叙话,实则这里什么都没有。

    不久,小太监上了茶和点心,道:“张大人请稍待,王爷即刻就到。”

    张宁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嗯,是好茶,是他从没喝过的好茶。

    …………

    张宁喝茶的时候,郑王已换了新衣,没着蟒袍,只是家常衣服,不过全新。他刚出院子,廖先生便脚步匆匆而来,道:“王爷,大事不好。杨阁老为媒,替张大人向杨首辅的孙女提亲。”

    “什么?”郑王没听明白,这都哪跟哪?

    廖先生又说一遍,然后补充道:“今早在午门外,杨阁老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提的亲,杨首辅当即应允,这件事已传遍京城。”

    郑王在朝中有人,听到这个消息,当即让车夫将消息传回来。郑王进京,住在安定郡主府,京中的心腹自然清楚。

    廖先生接到消息,脸色大变,赶紧过来。

    “杨士奇托杨荣向张宁提亲?这老货什么时候看上张宁了?”郑王在脑中把事情捋了一遍,顿时勃然大怒:“他敢跟本王争女婿?”不过是本王的家臣,他真当自己是根葱吗?


………………………………

第100章 什么情况?

    跟你争女婿的可是当朝首辅。廖先生默然几息,道:“王爷可有见过张大人?”

    张勇怎么请得动杨荣?这件事蹊跷得很。廖先生心中起疑,却不敢宣之于口,张宁小小年纪便为锦衣卫指挥使,换作他,也会想方设法结为姻亲。

    郑王被他提醒,恍然道:“气死孤了。孤差点忘了张宁在书房等候。”

    “……”廖先生无语,你用得着气成这样吗?人在书房,你过去直接问不就行了?

    郑王也想到这一点,大步流星朝书房赶去,进门就道:“张宁,杨荣那老货为何替你向杨士奇提亲?”

    情急之下,他没有称呼两人的字,而是直呼其名。

    来了。张宁早想好怎么回答:“杨首辅抬爱,亲笔修书一封向家父提及两家亲事。想必家父回信,他因而托杨阁老为媒。”

    杨士奇亲自写信提亲!郑王怒火又起,道:“你和悠悠之事,朝中无人不知,他竟敢如此,眼里还有孤吗?”

    “王爷既知我和悠悠相爱,为何拒绝亲事?”张宁问得理直气壮。你非要拆散我们,还好意思质问我?

    郑王被噎了一下,接着怒道:“悠悠不是提过,待孤进京自会安排吗?”现在允亲的话自然不肯再说,太没面子了,这事没完。

    叫张宁过来想谈亲事,现在亲事是不用谈了,郑王很想揍张宁一顿,先出气再说。

    “悠悠说过,王爷进京定然会允了亲事,可首辅大人修书在前,下官倒想和悠悠私奔,只是估摸悠悠定然不肯,实在为难得紧。”张宁做苦逼状,道:“王爷找下官过来,有什么事?”

    “没事。赶紧走吧。”郑王气得不行,你小子摆明不相信我。这是想气死我吗?

    他越生气,张宁越彬彬有礼,行礼后才离开。

    郑王叫廖先生过来,道:“孤不能忍了这口气,杨士奇和杨荣这两个老货,不能留在朝廷。”

    你说不留就不留?关键是皇帝用着顺手。廖先生腹诽,无奈身为幕僚,得为东家出主意。他想了想,道:“不如向陛下哭诉?”

    怎么说也是亲叔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事关皇家脸面,皇帝不会不管。至于太皇太后,那是不用指望了,老人家本就不同意这门亲事,现在张宁另娶,正合她意。

    郑王摇头道:“陛下对他信任得很,若是赐婚杨老头家,岂不糟糕?”

    不说还好,就怕一说皇帝护着他,干脆来一出赐婚的戏码,悠悠不愁嫁,他快到手的银子可就打水漂了。不,杨荣牵涉在里头,闹将起来不好看,还是得先找杨荣说说银子的事,他若不给,再大闹特闹。

    郑王拿定主意,对准备再劝的廖先生道:“不用再说了,孤有主意。”又吩咐在旁边侍候的小太监:“去叫杨荣过来一趟。”

    小太监领命而去。

    廖先生道:“王爷想质问杨阁老吗?”何必做无谓的事,这个时候和杨荣闹僵殊为不智。

    郑王道:“本王穷得揭不开锅,若国库空虚也就算了,如今国库充盈,怎么能让本王再过苦巴巴的日子呢?本王先和杨荣谈谈,心里有底,觐见时再向陛下哭诉就有把握多了。”

    向母后哭诉不会空手而归,但到手的肯定不会太多,可若是杨荣应允,他和母后同时向皇帝进言,到手的银子会多得多。难得进京一趟,能多要些为什么不要?

    廖先生做他幕僚十多年,很了解他的性子,当下不再劝,行礼后离开。

    …………

    张宁离开安定郡主府进宫,先去昭仁殿,谈完公事再提私事,把杨士荣许亲,父亲同意的事说了。

    朱祁镇沉默一会儿,道:“卿属意谁?”

    事情到这一步,拒绝哪位姑娘,对她的闺名都是伤害。张宁叹了口气,道:“臣万万没想到事情会成这样。前几天偶遇郡主,郡主提及会劝王爷允了亲事,臣一时心软,不忍伤她之心,没敢提及杨府提亲。王爷到京,叫臣过去,不知为了什么事,后来听说臣和杨府的亲事,勃然大怒。”

    朱祁镇道:“你要朕怎么做?”

    如果郑王许亲,能和悠悠再续前缘,我当然选悠悠啊,对不住京城才女杨容儿那也没办法,得罪杨士奇的事,最好皇帝去做。张宁早有主意,却一副沉痛的样子:“臣徘徊无计,请陛下做主。”

    朱祁镇是悠悠的堂兄,兄妹之情甚笃,自家人自然向着自家人,怎么可能不促成这件事?

    “这个么……”朱祁镇似乎很为难的样子,和张宁相对无言。

    两人正大眼瞪小眼,悠悠来了,先行礼参见皇帝,再向张宁微微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

    这时候不说实话就太欺负人了。张宁道:“郡主,早朝前,杨首辅修书给家父,家父同意。今早,杨阁老应首辅所请,早朝前替下官向杨家提亲了。”

    杨士奇和杨荣都姓杨,张宁又含糊说杨家,悠悠一时没反应过来,极有神采的眼眸一阵迷茫,道:“什么?”

    我们的亲事,有杨士奇和杨荣什么事吗?

    朱祁镇道:“杨东里托杨勉仁为媒,向张卿求亲。”

    “哦。”悠悠应了一声,随即反应过来:“你不会答应吧?”

    “我没答应。他自行修书给家父,家父答应了。”张宁说的是实话。

    “令尊答应了?”悠悠眼眸瞪得大大的,一脸不敢置信,道:“令尊就这么想和杨东里结亲吗?”

    首辅乃文官之首,地位尊崇,但也得看跟谁比,再尊贵,能有本姑娘尊贵吗?悠悠真不知道怎么说张勇好了。

    “我没事先告诉你,是我不对。我不知道怎么说好。”主要是,我没想到事情凌一块了。张宁叹气。

    “不许答应。”悠悠大气的一挥手,帮张宁做决定。

    “我没有答应。”当时张宁确实没答应。

    “那杨勉仁爱做媒就让他做去好了。”悠悠淡定。

    朱祁镇没眼瞧了,插话道:“皇妹啊,他没答应,他父亲答应了。”

    “嗯?”悠悠杏眼圆瞪,看得张宁小心肝狂颤。


………………………………

第101章 朕不被利用

他父亲答应了?!

    他答应没用,他父亲答应才是板上钉钉啊。悠悠猛地站了起来,转身就走。

    “悠悠!”张宁下意识叫了一声,又闭上嘴。他能说什么?这时候说什么都不合适。

    悠悠停步转身看他,见他眼巴巴地看自己,更来气了,狠狠瞪他一眼,道:“做什么?”

    这是同一个人吗?
………………………………

第102章 御前争婿(一)

    郑王何曾受过这种气?当即怒发冲冠,不管不顾去找杨士奇,一见面二话不说,立刻揪住杨士奇的衣襟不放,杨士奇也没客气,两人一路互扭衣襟,在无数小太监的目瞪口呆中来到乾清宫。

    见到皇帝,必须行礼,才不得不松开手。

    朱祁镇看两人形容狼狈,故意装糊涂,道:“这是为何?”

    郑王一进殿,眼睛便瞪住张宁,像要生吞了他似的,匆匆行礼毕,一把挥拳抢上。张宁一见形势不对,整个人跳起来,躲到殿角。

    “皇叔这是做什么?”朱祁镇道。不出声不行啊,在昭仁殿打架,成何体统?

    先前请张宁到安定郡主府,本来想摆谱,让张宁清楚是他高攀,没想到张宁刚到,廖先生便接到消息,张杨两家联姻了。郑王的关注点全在杨士奇身上,一时竟忘了教训张宁,就这么让他走了。

    这时瞧见张宁,他陡然想起来,就是这小子害得自己没有面子。

    他在封地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怒气勃发之下,哪还顾得皇帝在场?要不是张宁躲得快,真会挨打。

    “陛下,这小子,这小子辜负了悠悠一片真心。”郑王清楚,悠悠不仅深得太皇太后宠爱,和皇帝的感情也极好。他本想骂张宁一脚踏两船,转念间便拿悠悠说事了。

    朱祁镇道:“他也是不得已。当日安乡伯写信提亲,皇叔要是允了亲事,哪还有杨卿什么事?都坐吧。”

    还有这事?杨士奇直到此时才明白还有这一节。太皇太后和张宁的三年之约无人不知,他以为亲事没成,是太皇太后阻挠,没想到郑王也不同意。

    他脑子转得极快,马上道:“王爷无端揪住老臣不放是何道理?张大人和郡主的亲事,太皇太后并不赞成,王爷何苦牵涉其中?”

    你们自己拒绝了亲事,又不让张宁另外说亲,那就是不讲理了。

    “三年之约?对,张宁这小子既然和母后有三年之约,三年内就不能再议亲。你的孙女想许配张宁?三年后再说吧。”郑王猛然得到提醒,高兴极了,有这个约定在先,张勇允了杨家的亲事又怎样?那是不算数的。

    还能这样?杨士奇皱眉道:“三年之约并没有说张宁不能另外议亲,王爷不信,尽可问太皇太后。”

    以太皇太后对张宁的偏见,肯定对他娶容儿喜闻乐见。杨士奇这点把握还是有的,几年来,他天天去慈寿宫议政,对这位历经四朝的太后怎会不了解?

    “也没说这三年里他能议亲。”郑王的反应一点不慢。

    等等,你们谈论我的亲事,能不能先征求我的意见?张宁道:“我……”

    他刚出声,郑王和杨士奇四只眼睛同时瞪了过去,郑王更道:“若是你父在这里,尚有说话的余地,你一个小辈,插什么嘴?”

    杨士奇道:“王爷说得是。”

    你们不是打生打死吗?怎么突然又统一战线了?张宁无语望向朱祁镇,皇帝怎么也得帮我说说话吧?

    朱祁镇接收到他的信号,道:“张卿在大同,难道要朕为了你们两家的亲事,特地宣他进京不成?张卿不在京中,张家由张宁说了算吧。”

    因功废私是大忌,哪会为了你们的私事就把守大同的副总兵宣进京?万一因此致大同出现变故怎么办?你们俩要成千古罪人吗?

    杨士奇面有愧色。

    郑王张了张嘴又闭上,皇帝话这么重,说啥都不合适啊。

    这朋友值得交,大帽子一扣,两位大佬完全没招。张宁暗竖大拇指。

    “王爷,首辅大人,你们别争了,争有什么用?”张宁厚颜无耻道:“不如派亲信之人去一趟大同,劝说家父,若你们派去的人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家父,亲事不就成了嘛。”

    杨士奇人老成精,一下子听出他话中之意,怒道:“岂有此理!请陛下恕罪,臣要打这小子了。”说话间朝朱祁镇行了一礼。

    郑王将张宁的话在脑中过一遍,才回过味来,大怒朝张宁冲去,道:“孤非打死你这小子不可。”当郡主是什么了?这样埋汰。

    这是混合双打吗?张宁闪身朝殿外跑去,边跑边道:“你们可是仇家,怎么能联合起来对付我?”

    “老夫替亲家教训你。”杨士奇撸袖子上,哪有半点文官之首的风度?

    郑王不甘示范,也撸袖子上:“孤替亲家教训你。”

    “等一下。”张宁已经跑到殿门口了,听到这话,猛地停住,道:“不劳岳父大人费心,还是待家父回京自行教训吧。”说完扭头就跑,飞快溜出昭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