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6章:朝会(10)
郑爽听薛世三如此讲默然不语,向杨延昭跟前近了几步亟不可待道:“杨将军快说说阿莫异能是如何包围遂城的!”
杨延昭“嗨”了一声甩甩手掌道:“遂城在宋辽边境,末将十几年来一直守在那里辽军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升任为高阳关部署后大本营随之迁移!”
顿了一下定定神道:“几天前夜晚,末将打坐高阳关大本营研习孙子兵法;遂城守将杨嗣派人求援;说辽军3万铁骑包围了遂城,杨嗣的守军只有3000;请求高阳关大营紧急驰援!”
郑爽。。。。。。
………………………………
第287章:针锋相对(1)
真宗皇上一句“王爱卿请讲,你是如何考虑的”话,彻底改变了朝堂上的风向。
朝堂上的风向一开始利于寇准的北党,这是因为秦始皇、魏延的加入使宋真宗对先贤生出敬畏之感。
在秦始皇和魏延的举荐下,真宗钦定郑爽为骠骑将军铁鹘军大元帅;杨延昭也跟着沾了光。
杨家将为大宋江山殚精竭虑,出生入死;死了那么多人,但朝廷在重文轻武的国策的误导下只能让杨家子孙做关隘的守门人;还没有一个人进入过朝廷的中枢机关。
杨延昭被钦定为镇国。。。。。。
………………………………
第288章:针锋相对(2)
寇准“陈尧叟也该杀”的话语一出口,便见班部丛中走出两个穿紫衣挂银鱼袋的大员;却是陈尧叟的二弟陈尧佐,三弟陈尧咨。
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是同胞兄弟,他们的父亲叫陈省华字善则。
陈省华早年随祖父陈诩至四川阆洲后定居阆中县,先为蜀西水县尉;后为宋陇城主簿再迁栎阳令。
陈省华才智过人,办事精干而又认真;做栎阳令时就敢于和地方豪强作对。
栎阳在后世的陕西富平县东南,是秦、汉的京辅之地;受宋的永兴军京兆府管辖。
栎阳。。。。。。
………………………………
第289章:针锋相对(3)
陈尧咨记着王钦若给他讲的寇准五宗罪,五宗罪宗宗是死罪;尽管大宋朝有不杀士子的祖训;可那是指谏言,对于蓄谋造反者可是杀无赦。
朝堂上士子激辨的情状,恐怕只有真宗朝才能出现;当然也包括接下来的仁宗朝。
真宗、仁宗两个皇帝是历史上公认的慈善帝王,两人在位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善待大臣和百姓;但对夷狄却表现得无能为力,采取的是金钱买平安的政策;殊不知一升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游牧民族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你。。。。。。
………………………………
第290章:针锋相对(4)
坦克是什么武器宋朝的大臣们自然不明白,可是他们听郑爽说坦克比铁骑凶猛便都相信那是一种武器。
郑爽定了定神接着前面的话题道:“寇相爷之所以将塘报扣押下来,是担心京城百姓获悉辽军进犯自破城门四散奔逃;那样的话大宋京城不攻自破,我们大家全做亡国奴被辽军押往荒寒的北国境内受冻挨饿直到死亡!”
郑爽本想把“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被女真人押往五国城,宋庭几万名宫廷大臣、工匠艺人、后妃宫女成了俘虏,遭遇金兵惨无人。。。。。。
………………………………
第291章:辽军逼近(1)
王钦若突然提起寇准打死他的家丁富康和禁军小头目张垚,朝堂上又一次纷乱起来。
冷冰霜见得,又一次愤然而起用手指头指着王钦若道:“大脖朗阁。不要老鼠舔猫x没事惹事。打死人的事寇相爷不找你已经阿弥陀佛。再逼干奴家把你做的腌臜事全抖落出来信不信。”
冷冰霜在这里说了四句话,用了四个句号;四句话的意味实在悠长。
她说的第一句话“大脖朗阁”,那是诅咒王钦若这个瘿呱呱;已经将他骂翻。
第二句话:不要老鼠舔猫x没事惹事。。。。。。。
………………………………
第292章:辽军逼近(2)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官方要隘,素有畿内要塞、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古称桃林塞。
潼关南障秦岭,北阻黄河,东连函谷,西拱华山,形势险要,为长安的东大门。
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武关低谷地带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沿该通道西北上行越秦岭分水岭后可。。。。。。
………………………………
第293章:辽军逼近(3)
郑爽见寇准请诏将王钦若发配天雄军心中不禁一怔,乜斜着眼睛觑看着寇准;见他一脸镇定,喝酒时的英雄气概全都写在脸上。
“寇相爷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可他宰相肚里也撑不了船,整人的手段不是太恨却也锋芒毕露!”郑爽在心中默默念叨道:“不过寇相爷的性格才符合人的秉性,看来世界上的大公无私者只是文人学士的一种幻想;乌托邦不也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构思出来的吗?”
郑爽寻思着寇准有联想道王钦若:这个奸贼还真有点洪福,要不是。。。。。。
………………………………
第294章:辽军逼近(4)
北宋到大明灭亡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基本没有真正地雄起过;这一定是体制上出了问题。
郑爽似乎总结出其中的因由:个人力量很渺小,组织很重要;一个好的组织不但可以让每个成员发挥最大能力而且可以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一个坏的组织会让人有劲儿也使不出来。
北宋的文人儒士显然正在把大宋这个组织搞坏,他们渴望的是让老百姓以家庭为单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传统也是渴望“垂拱而治”,就是把老百姓弄成一盘散。。。。。。
………………………………
第295章:辽军逼近(5)
宋真宗在党争中左右逢源,韬光养晦的沉稳比他爹赵光义,他伯赵匡胤高明多了。
真宗朝的党争沿袭到王安石变法中后形成新党和旧党旷日持久的杀伐;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这些经天纬地的大文豪全都裹卷进去,及至明朝的浙党、东林党争,不知让多少文人学士马失前蹄;甚至对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他们却乐此不彼。
文人之间的攻犴、杀伐是人性之恶的彰显,就像动物世界中动物;同性相见总要厮斗一番,人身上的动物性不会逆。。。。。。
………………………………
第296章:辽军逼近(6)
郑爽谢过皇上,目视着薛世三、秦始皇、魏延、冷冰霜、魏似、鱼儿、水儿、莹儿、星儿九人离去,转向寇准询问一声:“寇相爷是宰相还做过枢密使,知道京城现在有多少禁军?”
寇准不假思索道:“朝廷现有禁军40万人,河北前线13万,陕西前线10万,山西前线7万,守卫京城的10万!”
郑爽又问守护京城的10万禁军里面多少是马军,寇准的回答是五六千。
郑爽惊呼:“十万禁军只有五六千骑兵,这话如何解释!”
寇准哀叹一声道:“。。。。。。
………………………………
第297章:鏖战(1)
辽军3万铁蹄被宋朝狙击在卫河北岸两天时间不能前进,这种耻辱在大辽契丹辉煌作战史上还是头一次。
狙击辽军3万铁骑的不是大宋的禁军而是一帮百姓,这就更值得人回味了。
滑州境内的卫河行驶过隋炀帝下江南的龙舟,现在竟然成为辽国承天皇太后进攻汴京的第一道天堑;不知是冥冥中的隋炀帝怜念中原王朝百姓的性灵,还是上苍要让辽国这个强悍的辽国女人走悖运。
总之,萧燕燕奇袭汴京城的计划在还没到达黄河上的白马津;便在滑县境内的。。。。。。
………………………………
第298章:鏖战(2)
大辽契丹国承天皇太后萧绰,魂不守舍地站在华盖伞下;神情凝重地目视着在卫河北岸架置便桥,被一次又一次打回来的契丹勇士,心中只感到一阵阵悲哀。
上苍难道不让燕燕灭宋?要把契丹3万骁勇善战的健儿阻挡这里?这里只是卫河并非黄河,突破卫河赶到黄河北岸的黎阳津;跨过铺设在黄河上的浮桥到达北岸的白马津,大军才能长驱直入进入汴梁。
那时候北宋的第三代皇上赵恒也会像后晋皇帝石重贵一样作为俘虏被押送北方。
萧绰心中想着,只。。。。。。
………………………………
第299章:鏖战(3)
两天时间里,辽军跟宋朝百姓隔着一条大运河纠缠一起攻略杀伐;辽方因为拼死在河面上架设浮桥而死伤的兵士已达几百,宋方这边没有死人但受伤的也有。
人言草原民族的骑射那是小腿肚上绑大锣走到那里响到那里,但进入滑州这种四堤九坡十八洼地带;却像野牛进入荆棘丛有力使不上。
性子柔顺起来像水,刚烈起来似铁的承天皇太后萧绰气得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宋国百姓灵活机动的战术使这个草原上女强人无话可说。
辽军为了掩护铺设浮桥的敢死。。。。。。
………………………………
第300章:鏖战(4)
韩德让捋了捋已经花白了胡髯道:“大辽军队落脚的这地儿是滑州也是黎阳,这地儿处在太行山东麓是古黄河的冲积平原;有四堤、六山、六水、九坂、十八洼、三十二面坡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滑州北边就是黎阳,两滴紧紧相连!”
萧燕燕听韩德让如此讲,扬起脑袋不无激情地说了声:“让哥这么一说,燕妹立即想起‘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白旌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字识足藏。经历万岁林,行行。。。。。。
………………………………
第301章:鏖战(5)
萧太后扬起脑袋看了几眼站立面前的王继忠,颇为满意地向他点点头道:“感谢王部使给大军搞来船只和渡河工具!”
王继忠慌忙跪倒谢恩,道:“太后睿智,微臣岂有不孝忠之礼!”
王继忠也算一个血腥汉子,咸平六年辽军南侵;大宋真、定、高阳关都部署傅潜龟缩定州城不出战,王继忠率军孤出;从天黑杀到天亮,又从天亮杀到天黑;部下伤亡殆尽王继忠重伤坠马,被辽国北院丞相耶律奴瓜擒获。
王继忠被俘后也想英雄一把,学学几年前不屈于地。。。。。。
………………………………
第302章:鏖战(6)
汉军北伐的消息很快被匈奴斥候侦探到,匈奴大军在李广利进军路上做了多处埋伏准备给汉军以沉重打击。
李陵五千步兵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匈奴并没注意;因之行军十分顺畅。
李广利的汉军很快被早有准备的匈奴兵打得大败,李广利只带少数亲兵逃回长安;李陵5000兵卒却没有消息。
李陵和5000步兵没有受到匈奴军队的阻拦,一直深入到大青山下匈奴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
李陵在大青山等候李广利的大军到来,但李广利和汉军没有出现;十。。。。。。
………………………………
第303章:御敌(1)
秦始皇、魏延、薛世三、淳于婉云、冷冰霜一行奉郑爽之命,率铁鹘军1400人离开东京向黄河渡口白马津进发。
魏胜、魏春、魏风和滑州知府马越名率领的百姓利用卫河将萧太后的3万大军阻拦了2天后向黎阳度撤退。
黎阳度也叫黎阳津在黄河北岸,白马渡也叫白马津在黄河南岸;秦始皇他们倘若赶得快,会在黄河浮桥上和魏胜他们相会。
但白马渡沿途的老百姓获悉辽军即将来犯东京,携家带口纷纷逃离;大路上已经人满为患。
秦始皇沉吟一阵,。。。。。。
………………………………
第304章:御敌(2)
上党是韩国割让给秦国的城池怎么能被易主给赵国?赵国的国君脑子有点发胀:觉得上当是韩国送给赵国的自然也就是自己的东西,秦国想要那就凭本事来拿?
赵国从上到下犯了晕,都想和秦国掰掰手腕;甚至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大不了打一仗谁怕谁!
人如果混账道这一步老天爷也没办法,赵国人把打仗看得如此轻松是孤注一掷非常荒谬。
秦国这边派白起出征,白起受命前行遇上赵国的战神廉颇。
廉颇之所以被称为战神不是他每战必须出击,而是。。。。。。
………………………………
第305章:御敌(3)
秦始皇听鱼儿、水儿几个姑娘说到黄河北岸封丘那边的辽军昨天夜里突然消失,蹙蹙眉头寻思一哈禁不住扬声大笑;道:“还是我们的少将军有眼力,一听封丘那边有辽兵出现就说是萧太后声东击西的疑兵;现在看来他的分析和判断完全准确,这叫有志不在年高迈;无志妄活一百岁!”
鱼儿见秦始皇说得高兴,莞尔一笑道:“秦军师您没说错,郑哥哥神一样的人;他的判断自然不会错!”
鱼儿本想说出郑爽风流倜傥,但怕众人啼笑只好变成上面这句话。。。。。。
………………………………
第306章:御敌(4)
辽国于越大天王萧挞凛骑在乌骓马上,将手中的青虹宝剑向前一指;300骑重装甲马便像箭簇般向前疾射。
用箭簇般向前疾射形容重装甲马,似乎有点不恰当;因为马身上缠裹着厚厚的铠甲根本跑不快。
但萧挞凛的300匹战马全是锡尼河马,用快速前进还讲得过去。
锡尼河马是辽国东京道的良马,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清秀,眼大额宽,鼻孔大,嘴头齐,颈直,鬐甲明显,胸廓深广,背腰平直,肋拱腹圆,尻部略斜,肌肉丰满,四肢干燥,关节。。。。。。
………………………………
第307章:御敌(5)
冲向300锡尼铁骑的勇士是魏胜、魏春两兄弟。
魏胜、魏似、魏春、魏风、鱼儿、水儿、莹儿、杏儿一行8人奉郑爽之命,出汴梁城侦察辽军动态;在小酒馆小憩时逮住两个辽国奸细,得知承天皇太后萧绰率大军已到黎阳和滑州地带;一旦越过黄河上的渡口黎阳津,汴京便就危在旦夕。
魏胜是大哥当机立断,让魏似、鱼儿、水儿、莹儿、杏儿5人押解着两个辽国探子回城给郑爽报信;他和魏春、魏风马不停蹄地越过黄河上的浮桥赶到滑州府找见知府。。。。。。
………………………………
第308章:御敌(6)
伸长脖子咽咽喉咙道:“你们四个难道就没读过《三国志》?只相信勾栏瓦舍中那些油嘴子艺人夸夸其谈?”
魏似嘿嘿笑了一声道:“老祖您甭骂了,就说说《三国志》是如何记载的不是更好!”
魏延瞥了魏似一眼,道:“你小子还算说了一句硬气话!听着,《三国志》上关公斩颜良是这样记载的: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魏延说。。。。。。
………………………………
第309章:御敌(7)
魏胜战不过萧挞凛打马向黄河渡口疾驶而去,心中却痛苦地回想着自己的亲兄弟魏春:春弟是不是被萧挞凛那一刀砍死了……
魏胜不敢想下去,他相信魏春只是被砍晕;因为萧挞凛那一刀砍在魏春的头盔上发出沉闷的“嗑啷”声。
那一声“嗑啷”的震响让魏胜失魂落魄,现在他骑在马上还能想起当时的情景。
魏胜和魏春将站成一排张弓射箭的一二十个辽军弓弩手撩翻,有的被剁去手掌;有的被削去脑袋;兄弟俩正杀得起劲,斜刺里冲出辽国大将萧挞凛。。。。。。
………………………………
第310章:御敌(8)
魏胜说完上面的话,便将萧挞凛的重装甲马描述一番:马的体高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