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宋太宗就是一个臭棋篓子,对辽兵的幽州之战还是御驾亲征;但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宋太宗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差点被辽国的士兵抓住。
一次失败宋太宗并不灰心,再一次率领大军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还是失败了;宋朝赫赫有名的将领杨业也在这次战争中被辽国俘虏,杨业宁死不降最终饿死在辽国。
两次战役的失败使宋太宗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本身不是军人出身;所以并没有坚毅的心志,最终放弃统一华夏宏伟愿望;还对身边大臣讲出下面的话语:
一个国家没有强敌那么内部一定会出现隐患,对于周边国家的忧患只不过是边境那边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发生了问题那么这就十分可怕了。以后的帝王一定要把心思着重放在内患上,一定要记住啊!
就是这一段话主导了两宋接下来的命运,先是被女真人破国;最终被蒙古人灭亡,导致华夏文明倒退700年;形成宋亡之后没有华夏的悲惨局面。
洪大嫂唾了宋太宗一口,血气方刚抡起手中的旋风双棒槌只一下;便就削去长条桌的一个角。
寇准瞠目结舌,秦始皇却被洪大嫂的慷慨仗义感动得双目浸泪。
大秦王朝之所以能把四分五裂的华夏民族统为一体,就是有洪大嫂这样的英雄涌现。
洪大嫂尽管是女流,可巾帼不让须眉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秦时是全民皆兵尚武的国度,秦朝的尚武精神来源于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妇好是女流可她撑起了商朝大半个江山。
华夏民族初期和其他几个远古文明一样,同样遭遇到古印欧人的威胁;妇好带领出征将士成功战胜侵略者,把种族和文明保存下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挺立至今的民族。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活动又任占卜之官,三十余岁去世。
妇好去世后武丁十分悲痛,为她修建了独葬的巨大墓穴;举行隆重的拜祭礼仪。
洪大嫂很有夏朝妇好的风范……
寇准见洪大嫂慷慨请缨,泰然处之道:“冷小妹不要性急,老夫自有安排!”
洪大嫂不以为然道:“相爷是当朝宰相胸中能藏百万兵,可辽军已到澶州距离汴京也就一天的行程;难道您眼睁睁看着辽军南下大宋灭亡……”
洪大嫂这话说得相当刻薄,但寇准依旧淡定;摇头晃脑地扬扬手臂道:“冷妹子好好弄好你的面馆,兵家之事乃朝廷要务自会有人安排!我们还是接着前面的话题来讲面食,民以食为天你说是不是……”
寇准说着兴趣盎然道:“冷妹子前面说过关中面食有好几十种,可是还没讲出来呀!”
顿了一下若有所思道:“冷姐儿 要是讲不出来,那老夫可就要处罚你啦!”
洪大嫂粲然一笑,道:“看来相爷不和奴家来谈军事,你这是门缝里看人都市扁的!好吧,奴家就按照相爷吩咐接着前面的话往下讲吧!”
洪大嫂振振精神提高嗓音道:“关中面食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还分为几大类!譬如说防暑降温类的有清汤凉面— ——事先烧好汤放凉,搁入烧好的熟菜; 面条煮熟后捞入凉水盆子里吃起来不烧不烫清凉可口是三伏天消暑的佳肴。
“浆水面———把一撮芹菜洗净置入陶罐内, 用煮过面的面汤浆泡 三五日滗出浆水调汤;汤内搁面夏日食用清热祛风,防口舌生疮。且浆水用完可注入面汤随用随注,循环往复;半月或一月换芹菜一次节物省时。
“菠菜面 ———菠菜利五脏、活血脉、通胃肠、开胸膈、调中气、止烦渴、解酒毒、润心肺。将菠菜滚水中两三煎捞出后与面粉揉和称之绿面筋光幽香,渭河北岸一老妪常食此面112岁仙逝又被称为长寿面!”
顿了一下清清嗓子道:“壮阳祛寒类的有:羊肉面、蒜拌面、糁子面、米儿面、炒面 、烩面、油泼面。
“工艺类的有:刀削面、刀切面、手扯面、手拉面、手揪面、荞花面、棍棍面、韭叶、挂面。
“过节待客类有: 淋煮面、过盆面、龙须面、鸡蛋面、臊子面。数面之中臊子面为最,特色是薄、筋、光、煎、稀、汪、酸、 辣、香。关中有东府、西府之分,以长安为界……”
洪大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不无讽刺道:“华夏一统后一直建都长安,宋朝却是另类把京城建在汴梁还称呼长安为京兆府,什么名字嘛!”
秦始皇接上洪大嫂的话:“冷小妹这话讲得十分中肯,什么京兆府全是扯蛋?长安的名字就是帝王之相,而汴梁、开封……唉,朕实在是开不了口!”秦始皇在寇准面前第一次称朕。
寇准懵懵懂懂盯看他一阵转向洪大嫂道:“小妹继续讲,你讲的关中面食名称已经是24个超过20个的标准,那这张5贯钱的交子币就归你啦!”
寇准说着话,将那张5贯钱的交子币往洪大嫂手中塞;洪大嫂坚决拒绝。
秦始皇走到寇准跟前将交子币拎到手中向后面喊了一声“洪晃你出来!”
洪晃小跑着从后厨跑出来站在秦始皇跟前道:“陛下您喊小人有事?”
秦始皇将交子币递给他道:“这张交子币你拿上,是你浑家赢了寇老西的收获不拿白不拿……”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21章:翘楚洪大嫂(7)
洪晃嘻嘻哈哈从秦始皇手中接过交子币道:“好好好,小人代浑家收着,不过这顿酒和biangbiang面就不收陛下和相爷的钱啦!”
洪大嫂从鼻子里面喷出一声“哼”来,洪晃吐吐舌头拎上交子币上后厨准备饭菜去了;洪大嫂接着前面的话继续往下讲:
“关中东府的面稠; 西府面稀;长安周边几个县吃面都是连汤尽,扶风、岐山、眉县几个县是光吃面不喝汤!”
寇准插科打诨道:“冷姐儿说的不喝汤是不是涎水面,就是你吃完面的汤倒进锅里,他吃碗面的汤也倒进锅里煮一煮续上浇……”
“哪里话?这样做还不恶心死人?不喝汤是把汤倾倒了不是续上去继续浇!”洪大嫂打断寇准的话郑重其事道:“光吃面不喝汤的面是浇汤面也叫臊子面,正宗的是岐山、扶风交界的渭河流域一带!”
伸长脖子咽咽喉咙道:“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擀薄,切细嫠长;精华全在臊子里。臊子叫漤不叫炒。漤臊子肋条肉最好,切成杏核大的薄片 注清油上锅;油煎后佐大葱、辣椒、姜末、大料、桂皮、花椒、丁香尔后将肉倒进锅中强火一炷香的功夫后盛盐,温火两柱香的功夫搁醋;七八成熟后拌入辣椒面上色最佳!”
秦始皇一旁敲边鼓道:“冷姐儿这么一说老夫的涎水早就下来了!”
洪大嫂莞尔一笑继续道:“陛下是皇帝,山珍海味也吃腻了,能对臊子面如此亲睐?真是亲睐的话那就说明您是没忘根本!”
秦始皇扬声大笑:“朕本来就是关中西府人,从小吃臊子面长大啊!”
“陛下您吹牛了是不是?”寇准不以为然道:“寇某只知臊子面起源于唐朝,你那秦朝比唐朝早几百年会有臊子面?”
“错!”秦始皇作出一个打住的手势道:“臊子面最早兴起在周朝,周文王姬昌在渭河得到一条蛟龙;拉回都城京当后宰杀。百姓成千上万赶来围观,文王让操刀手将蛟龙肉剁成肉丁在锅里熬烂那就是最初的臊子;用臊子浇面到场的百姓人手一碗就是最初的臊子面!”
洪大嫂见寇准和秦始皇两人杠起来讪讪一笑,道:“二位叔叔不用争,不管臊子面起源与哪朝哪代,关中的臊子面坚持以臊子调汤为主; 佐黄花、木耳、豆腐、胡萝卜,蒜苗疑惑大葱切碎作漂菜;汤面上的油汪一口吹不透为标准!”
伸长脖子咽下一口唾沫道:“臊子汤内盛面最多一筷头方显稀; 食者三四十碗才会品出其味;汴梁这边人吃面是黏面而非食臊子面,很不得劲!”
洪大嫂说着神情亢奋道:“关中人吃面有种壮豪的美感:吃臊子面惯用吸姿,吃烩面、揪面、荞花面用吞刨姿;扯面、拉面吸中带吞好似长虫吸青蛙,一条面半拉还在碗里 那半拉已进入胃里揉。磨。
“关中人吃面像吼乱弹,老远里就能听见呼呼噜噜———唏唏溜溜的声音;且不正襟危坐,习惯站着或蹲着;筷头在碗里一挑喉咙已有了 响声,似蛟龙入洞苍鹰扑巢。
“关中人吃面能吃出一种文化、一种国粹、一种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即使当了宰相、枢密使那样的大官也忘不了时常吃面;寇相爷就是实实在在的关中人,而奴家夫妻俩也是关中人;赶来汴梁这地儿开了一家面馆卖关中面碰上陛下和相爷这样的大官真是三生有幸!”
洪大嫂神情亢奋地讲述完关中面食,便见洪晃端上几盘时兴果子和菜蔬,洪大嫂谦让一声道:“陛下和相爷请便,奴家小店菜蔬简单还望见谅!”
顿了一下扬扬手臂道:“吃菜喝酒那是小意思,最长功夫的还是biangbiang面;奴家要亲自下厨给陛下和相爷做biangbiang面……”
寇准见冷姐儿把关中面食讲得头头是道,心中正在高兴又见洪晃端上时兴小菜:一盘是细切猪耳朵,一盘是凉拌猪腰子,一盘是蒜泥拌茄子,一盘是蒜泥拌黄瓜,一盘是凉拌土豆丝,一盘是凉拌萝卜丝。
寇准手舞足蹈起来,吱吱哇哇道:“啊呀呀呀……几样小菜好似量身定制,洪晃兄弟还真有两下子!”
寇准说着把目光扫向洪晃道:“洪晃兄弟制作凉菜的手艺是不是冷姐儿教给你的!”
“别别别!”洪晃一本正经道:“做小菜的手艺可是洪家祖传,浑家就是看上小人能做凉菜的手艺才下嫁过来的!”
洪大嫂见洪晃夸夸其谈,讪讪而笑,道:“夫君做小菜还真是一个把式,我们的面馆之所以兴隆;根夫君制作的小菜有很大关系!”
洪大嫂毫不顾忌地夸奖着丈夫:“板凳狗娃今日见陛下和相爷要喝几杯,特意呈上几样下酒菜;还望二位叔叔品尝!”
洪大嫂说着端上一个黑瓷罐来,道:“这是小店特制的老酒,陛下和相爷尽管痛饮!”
寇准嘻嘻哈哈笑着,端起黑瓷罐给秦始皇倒满一碗酒又给自己倒满谦让道:“秦兄满饮,寇某能在这里跟您痛饮那真是上辈子烧了老瓮粗的高香;我们今日以醉方休!”
两人饮着碗中之物,品尝着盘子里的小菜;寇准饶有兴趣道:“冷姐儿能不能把各样菜蔬的制作方法简略一番!”
洪大嫂不屑一顾道:“这很容易,指指那盘凉拌土豆丝道:“将土豆去皮切成细丝泡在清水里,浸去表面淀粉换一次水直至水清辙放在滚水中绰一下用凉水冲几遍捞出;沥干水分放在盘子里放少许盐、味精、干辣椒不要搅拌而是浇上热油,趁热放醋加放糖;或者加青椒丝、香菜丝拌匀即可!”
寇准等值眼睛聆听着,洪大嫂瞥了他一眼继续道:“蒜泥拌黄瓜是将黄瓜洗净用刀拍碎切成小段,放少许食盐拌匀淹三炷香的工夫拌上剁碎的蒜泥备用;再将黄瓜渗出的汁水滤去然后加入蒜泥、香油、酱油、香醋、少量糖和味精、适量辣椒油拌匀即可……”
秦始皇听洪大嫂把凉菜的制作方法讲得风生水起,感慨不已不已道:“民间的生活太丰富,朕做皇上时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知道如此生动的知识……”
秦始皇和寇准两人喝完一瓷罐老酒,洪大嫂端上两碗biangbiang面来。
秦始皇愕然不已地从款板凳上站起来大惊小怪道:“这真是biangbiang面啊!这么大的碗里面就放一根面?好似寇老西紧在腰间的腰带嘛……”
寇准嘻嘻哈哈讪笑着,用筷子把碗里的面挑过头顶正要给嘴里送;却被洪大嫂一把拽住胳膊道:“相爷先甭下咽,您还没有答应奴家的事情哩!”
寇准一怔,把挑起来的biangbiang面原就放回面碗里面盯看这洪大嫂道:“冷姐儿你说什么?寇某没有答应你什么事情?”
洪大嫂将面碗揽到她的手跟前嘿嘿笑道:“这就叫看谁等住谁,相爷不答应奴家的事;这碗biangbiang面就甭想吃!”
寇准“嗨嗨嗨”几声道:“冷姐儿你这是水紧处逮鱼啊!”
“不在水紧处逮鱼鱼会溜得光光尽!”洪大嫂慷慨激昂道:“相爷不答应奴家带兵出城,吃不了biangbiang面是小事;还得付100贯钱的酒菜钱,你瞧瞧奴家这瓷罐里装的什么酒?这是名副其实的杜康酒啊!”
洪大嫂不无滑稽地说着,突然吟诵起曹操的《短歌行》诗句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寇准瞠目结舌,把手指着洪大嫂道:“冷姐儿你想讹老夫不成?”
“奴家就是想讹相爷!”洪大嫂大义凛然道:“辽军兵临澶州,相爷作为当今宰相竟然无动于衷; 小女子竟管微不足道,但打杀几个辽兵还是有把握的!”
秦始皇见洪大嫂要挟寇准,养生大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寇老西;还不答应冷姐儿的条件?”
寇准站起身来打躬作揖道:“陛下你这不是禳人嘛!冷姐儿一个人出击就让她去吧!可是她要带兵,寇某手中哪里有兵士……”
“宰相府100来号家丁是吃素的!”洪大嫂洋洋洒洒道:“100来号家丁足能将辽军挡在京城之外……”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22章:遭遇袭击(1)
薛瑾儿把手往西一指对郑爽道:“爽哥哥你看,那里就是湋河湾养马场!”
郑爽一怔,顺薛瑾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葱茏掩映中露一道山梁来;湋河扬扬洒洒从山梁前面流过,不禁愕然道:“瑾姐儿,那不是老君沟吗?什么时候变成养马场!”
郑爽此前喊薛瑾儿、瑾妹妹、小妹,听起来不当劲便就用了瑾姐儿;瑾姐儿的称谓亲切大气还顺嘴便就脱口而出。
瑾儿姑娘听郑爽喊她瑾姐儿,乜斜着眼睛盯视着他道:“你有病?一会儿瑾儿、瑾妹妹、小妹,现在又喊瑾姐儿;是想腌臜本姑娘不成!”
郑爽一把抓住瑾儿姑娘的手扬声大笑:“小妹不觉得瑾姐儿比小妹、瑾儿的称呼更中听?放着中听的不用何必脱裤子放屁……”
“你是个登徒子!”瑾儿姑娘使劲甩开郑爽抓着自己的手打断他的话嗔怒道:“脱裤子放屁的话也能说出来?还说自己是朝廷编纂,简直俗不可耐!”
郑爽解释脱裤子放屁是歇后语,还差点说出这是后世郑家河人的口头禅;可话到嘴边留了一半嘻嘻哈哈道:“瑾姐儿误会呐,这句话咋能粗俗!”
瑾儿姑娘不再理会这句话,而是盯视着郑爽道:“爽哥哥说养马场是老君沟?怎么回事,那明明是叫天柱岭;瑾儿隔三差五上那里看马,什么时候叫起老君沟来?”
郑爽一怔一怔,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后世的时间段上;后世那条沟是叫老君沟,瑾儿姑娘这么一说;他才知道后世叫老君沟的狭长地带1000年前叫天柱岭。
不管叫老君沟还是天柱岭,郑爽对那条沟道印象都很深刻。
郑爽后世的村庄叫郑家河,郑家河向西走30多里路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