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皇后声色俱厉,“赵祯,你还有良心吗?赵曙,你个狼崽子!你们赵家的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赵光义欺负侄子,轮到你了,又欺负妻子,好啊,真是好啊!就冲你们赵家的作为,就该有报应!老天爷都不会白白看着的!天啊,打个霹雳吧!”

    ……

    曹皇后突然情绪爆发,好像山洪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赵宗霖只是默默看着,他并不意外,在这座九重深宫里,待的久了,都会发疯。她的母亲当年就是如此,如今又轮到了曹皇后而已。

    想想也是,曹皇后本来出身名门,是个娇小姐,几时受过委屈,结果进入宫中,这些年来,无时不刻,都处在算计当中,再强大的心脏也会扭曲变形的。

    好不容易,曹皇后发泄够了,她一眼看到了赵宗霖,把脸一沉。

    “你还等在这里干什么,这些话也是你该听得?快滚!给我滚!”

    “不!”

    赵宗霖突然变得倔强起来,他梗着脖子道:“大娘娘,孩儿虽然年纪小,可孩儿知道,大娘娘说的都是对的,外面早就沸反盈天了,还说什么万寿盛典,各国来朝,根本是粉饰太平,自欺欺人。我大宋江山都被他们弄得天下大乱,国将不国了!”

    曹皇后突然一惊,她一把拉住了赵宗霖,盯着他的眼睛道:“孩子,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这话可不能乱说,当心祸从口出啊!”

    赵宗霖抹了一把眼泪,鼓着勇气道:“大娘娘,这些是皇家书院的先生讲的,他们说,只要出了洛阳,周围的村镇男人都跑光了,只剩下一班老弱妇孺,衙门的差役还像是凶神恶煞似的,逼迫他们交丁税,明明都没有男丁了,还要交税?还有天理吗?不交税,就会被弄得家破人亡,凄惨无比。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再往远处,可想而知,什么变法,根本是滥法,是要乱国害民的法!”

    曹皇后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说法,她沉吟了一下,“难道就没人管?”

    “谁敢管?王相公手握着考成法,如果收税不够,就没法升迁,连续三年完不成任务,就要被贬官……谁能冒着丢官罢职的危险,替老百姓说话?”

    曹皇后脸上更加忧虑,她摇了摇头。

    “这些年来,有关变法的争议就没有断过,上一次我想拉拢几个旧臣,也无非是要平衡朝局,让他们盯着,免得胡来,只是想不到啊……唉!”曹皇后又重重叹了口气,“还说这些干什么!我不过是一介女流,将死之人,朝廷天下,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就让他们闹去吧,有朝一日,大宋亡国了,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说完,曹皇后一甩袖子,不想再多说什么,直接去了佛堂。

    赵宗霖从地上爬起来,脸上还挂着泪,可一张小脸,却显出了怪异的笑容!

    显然,曹皇后已经彻彻底底,厌恶了变法派,而且也恨透了王宁安等人,就连跟儿子赵曙也产生了无法修补的裂痕。

    这正是他们要的!

    没错!

    二皇子也不是一个人!

    他的背后,同样聚集了一大批的势力。

    这些人很杂,有当初苗贵妃,甚至汝南王府残留的旧臣,也有因为变法而被边缘化的诸臣,还有利益受损的士绅。

    当然,光靠着这些人,是成不了气候的。还有一大股力量,那就是像韩家,还有东南的士绅,河北的大族,他们其实倾向于变法,甚至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比如土地兼并,不如发展纺织,他们比王宁安的派系还要激进。

    只是他们对目前的局面很不满意,主要的问题就是利益分配不均,海外的利益被王宁安一系霸占着。金融制高点落在了朝廷的手里,一个强势的皇家银行,砸了太多人的饭碗。

    他们要抢夺变法的主导权!

    谁都清楚,保守派的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谁坐上那个位置,也没本事扭转乾坤,更不想改变什么,但是权力必须在我的手里!

    ……

    距离过年,只剩下不到半个月,西京到处一片和乐,老百姓们抢购年货,囤积物资,准备享受难得的假期。

    如果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买东西的都是上了年岁的人,所有的工厂,各个作坊,还都在忙碌,尤其是酒楼饭店,更是没有休息的概念,越是到了年节,就越是忙碌,恨不得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三个人用!

    大家都在为了多挣一点钱而努力着!

    就在这时候,喧嚣的街上,突然听到了沉闷的响声!

    是打雷?还是地震?

    正当大家迟愣的时候,紧接着一声接着一声,鼓响震天。

    是登闻鼓!

    这下子所有人都想了起来,在几年之前,当时罢黜百官,结果冯状元带着一帮人,敲响登闻鼓,找皇帝要个说法,如今登闻鼓又响了,莫非还是百官闹事?

    人们忧心忡忡,而此刻,有一队禁军已经冲进了登闻鼓院,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是一个穿着青布衣衫的老妇人,她挺直了腰板,头上顶着状纸。

    运了运气,大声吼道:“我要告御状!”

    阅读网址:

第810章 二程的豪赌() 
一个老妇人,出现在了登闻鼓院,头顶状纸,喊着要告御状,把很多人都惊呆了,尤其是领头的禁军将领,他把眼睛一瞪。

    “你一个老妇,懂得什么?这也是你能来的地方?”

    老妇人居然丝毫不怕,“没什么了不起的,家破人亡,就算去阴曹地府,老身也不在乎!正好找到阎王爷问一问,这阳世没了王法,阴间到底能不能管!”

    老妇人的强横让禁军也吓了一跳。

    有人就说,要把老太太直接带走,不过领头的心里却清楚,她敲响了登闻鼓,朝廷已经被惊动了,想要随便处置,反而不妥。

    “老夫人,朝廷规矩,有冤屈去知县衙门,知府衙门,去找各路,找大理寺,找刑部,敲登闻鼓,可不是小事情,那是要惊动圣人的!”

    “没错,老婆子就是要去见见圣人,问问他究竟管不管?我那苦命的儿子替他卖命,眼睛都打没了一只,结果他手下养的贪官污吏,陷害我的儿子,眼看着就要砍脑袋了!老婆子就想知道,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禁军听到老太太的话,吓了一跳。

    “怎么,令郎也是武人?”

    “没错!”老太太寒着脸道:“我儿子在横山一战,第一个打进了洪州,光是西夏贼兵就宰了7个!”

    说着,老太太掏出了一个银质的勋章。

    禁军头领看到,立刻双手接了过来,他仔细看了看,的确是真的。

    军中向来都是如此,对于有功的英雄,袍泽兄弟,半点不敢怠慢,不然会被戳脊梁骨的!

    禁军头目挤出一丝笑容,“大娘,既然你儿子是有功之臣,朝廷向来宽厚,你何必敲登闻鼓,有事去洛阳府,或者去枢密院,兵部,他们都不会坐视不理的!”

    “不成!”老太太用力摇头,“我老头子就是找这些衙门说理,活活被打死了,他们都不管事,老婆子就要找皇帝,让他给老婆子一个交代!我那苦命的孩子,替朝廷卖命,还错了不成?”

    ……

    敲响登闻鼓,本就是大事情,许许多多人都被吸引过来,他们站在远处,伸长了脖子看热闹,有人耳朵灵,把老太太的话都听了去,顿时议论纷纷。

    要知道,这些年大宋重文轻武的局面已经改变了不少,尤其是有功将士,回到了地方,都会得到优待,这个老妇却说他的儿子遭了诬陷,要掉脑袋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伙的好奇心全都起来了,纷纷涌到了登闻鼓院的门口,伸长了脖子,往里面看着。

    在众目睽睽之下,禁军更不知拿这个老太太怎么办,只好立刻派人,去请示上峰,让上面拿个主意。

    就在登闻鼓院的对面,有几十丈之外,坐落着一个精致的酒楼,就在三楼靠近窗户的位置,有两个人,正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情况。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程颐和程颢兄弟俩!

    屈指算来,已经十年的光景了,当初他们也是怀着成圣的心,跑到了开封,登坛讲学,试图一统大宋的学术圈。

    哪知道因为渤海国的事情,两个人险些身败名裂。

    不过好在他们北上了,也做了不少事情。

    在收复幽州之后,他们协助富弼,治理地方,很有成绩,但不幸的是,富弼垮台了,他们再度功败垂成。

    后来迁都洛阳,二程不甘心,也到了洛阳讲学,但时过境迁,他们的这一套已经越发没有市场。

    尤其是随着宋庠倒戈,在学术上,就连王安石的新学都面临冲击,更遑论他们两个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旧派没有了领军人物。文彦博和贾昌朝都倒戈了,宋庠叛变了,韩琦、富弼、王拱辰等人死了,原本强悍的旧派力量,被一扫而光。

    官场历来如此,干得再好,没人赏识,没有伯乐,那是爬不上去的。二程更加悲催,他们不但没有伯乐,还遍地都是拦路虎。

    谁都知道他们曾经鼓吹旧派,就算有好位置,也不敢给他们。

    因此这些年二程不但没有进步,还不断后退,到了如今,只能在国子监挂个司业的名号而已。

    有失必有得。

    二程终于能沉下心,仔细推敲自己的学问,而且他们也学着王宁安的主张,去到各地走访,了解民情。

    任何学问,如果仅仅进行学理推论,是没有价值的,尤其是社会学,必须要回嵌,印证,看看是否经得起推敲。

    为什么变法有那么多的质疑声,但还是能推得下去。

    道理很简单,因为变法带了财政收入增加,带来了强军,带来了疆土扩张。

    有这三条,谁也否定不了变法的作用。

    可是二程在走访之中,也发现了太多的问题。

    比如水泥作坊,很多工人在干了五年之后,就会发生咳嗽,气喘等病症,甚至会危及生命,还有一些作坊,雇佣十几岁的孩子,没日没夜劳作,据说很多人都活不过20岁。这些事情还有很多,一桩桩,一件件,二程都小心记下来,他们很清楚,这些都是反对变法的素材。

    但是二程也知道,光靠着这点东西,就想斗倒强悍的变法派,那根本是做梦。

    他们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发难。

    赵祯越发老迈,二程通过渠道知道了圣体堪忧,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

    程颐和程颢算得很明白,如果赵祯身体健康,自信满满,出了天大的事情,他都能和王宁安等人联手,君臣同心,一起解决掉。

    如果拖到赵祯驾崩,新君登基,王宁安就是帝师,凭着他的战功,官爵,地位,完全可以甩开新君,有多大的事情,也撼动不了王宁安。

    唯有在新旧交替的时候,才能浑水摸鱼。

    那十首梅花诗,也有他们兄弟的功劳。

    只是二程的功力还是差了一筹,他们什么都算到了,唯独算错了赵祯的态度。他们以为赵大叔会把矛头对准王宁安,甚至会安排一些人员,去制衡王宁安。

    但是谁能想到,赵祯在和王宁安谈论之后,居然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曹皇后,二程实在是始料不及!

    真是咄咄怪事啊!

    历来皇帝都猜忌权臣,为什么赵祯如此信任王宁安!一点也不怀疑,对待他简直比亲儿子还好!

    莫非这就是天意吗?

    二程都没招了,假如曹皇后被解决了,那他们日后的计划,全都泡汤了,甚至说,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所幸,这时候有人出手,算是化解了一场劫难。

    不过这位出手的高人,只做了一半的功课,虽然赵祯出于顾忌,不好下手了,但是难保皇帝不会在最后关头,干掉曹皇后。

    所以……不能给赵祯时间!

    必须果断出手,把朝廷的目光吸引开!

    这个案子,他们本来是不想抛出来的,或者说,不想现在抛出来,但是为了保住曹皇后,为了大局,不得不抛出来!

    “王宁安的确很强,做了那么多事,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几乎到了臣子的巅峰,不过他的弱点也在于此!”程颐笑呵呵道。

    “没错。”程颢接过来,“他这些年,做了太多的事情,做多夺错,做少少错,不做不错!他现在可谓是错误百出。接下来,我们只要发动所有舆论,把这个案子弄大了,弄得天下皆知……不但王宁安要灰头土脸,整个变法派都会跟着倒霉!龙体已经是风口之烛,这么大的风波,只怕赵祯也活不了了!”

    兄弟两个相视一笑,喝干了杯中的茶水,迅速离开,消失在茫茫人海。

    他们很清楚,王宁安的厉害,要是让他抓到一点苗头,就别想活着。

    这一场,是二程赌上了身家性命,拼了一把!

    无论如何,只许胜不许败!

    ……

    “王爷,这个案子不太好办!”

    萧观音开门见山。

    “那个老妇人查了吗?她怎么会跑到登闻鼓院,又是谁帮的忙,没有人相助,她能敲响登闻鼓吗?”

    “王爷,目前已经查明了,登闻鼓院的一个门吏,曾经是禁军出身,在西北打过仗,和老妇的儿子认识,他为了帮兄弟忙,不惜违背规矩,私自把老妇放了进去。此人眼下已经到了刑部领罪了。不过……这些貌似不是重点。”

    “那重点是什么?”王宁安虎着脸道。

    萧观音蹙了一下鼻子,“王爷,这大宋的官,实在是不像样子,你自己看吧,这是个冤案!”

    王宁安带着满腔疑惑,翻开了萧观音搜集到的卷宗。

    老妇人的儿子名叫周峰,的确是个有功的士兵,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回来论功行赏,他没有要西北的土地,而是拿了一笔抚恤金,加上斩首的赏赐,在老家买了50亩田。

    本来这是个安居乐业的好事,可是他买的田,下面是能烧制水泥的粘土,当地的一家水泥作坊看中了这片地,就要低价收购,周峰当然不同意。

    结果双方就闹了起来,按照刑部的案卷,周峰一口气杀了水泥厂的三个人,还宰了两个官差,五条人命,地方衙门,纵然考虑他是有功将士,也不敢赦免,唯有判处斩立决。

    可老太太死活不承认,到了各级衙门伸冤,都无人愿意受理,结果就闹到了洛阳,敲响了登闻鼓!

    萧观音低声道:“我觉得那个兵是冤枉的。”

第811章 清官也杀人() 
王宁安对士兵还有很有好感的,尤其是立过功劳的。

    上面说周峰杀了七个西夏士兵,还丢了一只眼睛,如果按照规矩,他可以在西北为官,就像马涛一样。可他还是决定回家,老实种地,陪伴家人,看起来应该是个老实护家的人。

    这样一个人,若非被逼上了绝路,也不会动了杀心,而且一口气杀了五个人,足见怨气滔天。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汉子发癫发狂了?

    “王爷,这卷宗上说争执的起因是征地,又涉及到了水泥作坊,依我看应该是利益之争,结果地方的贪官污吏就陷害周峰,后面又有官官相护,才逼得老太太不得不告御状。”萧观音深深吸口气,在朝时间久了,见了太多的争斗,人就容易犯思维上的错误。

    比如这一次,王宁安听到有人敲响登闻鼓,就猜测是有人觉得大凶之年这些说法还不够刺激,想要继续闹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