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卢植道:“呵呵呵,老夫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一直想效仿我的大汉霍骠骑封狼居胥,可……”说到这里,卢植脸上一阵叹息,不过随即脸上一阵激动:“天可怜见,我大汉朝又出现了另一个霍骠骑……”
面对卢植的‘仰慕’,吕和有点受不了。本来卢植的声音就有点大,加上这么激动,让周边其他大臣都注意到了这边,而且目光齐刷刷的射来。有惊讶,有怀疑,有所有所思的,也有不信和嫉妒的,同时四周的那些大臣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而早先和蔡邕站在一起的那个大臣亦是头来好奇的目光,只是没有说话。
吕和依旧淡定的,对众人的指指点点,无所畏惧。让面前的卢植和蔡邕点头不已。蔡邕用肘搡了一下卢植,卢植才反应过来。
“哈哈哈,老夫失态了,兴平勿怪啊!”卢植尴尬一笑。吕和笑笑表示无所谓,同时也体会到卢植的豪爽。按理说如此年纪,又是一个儒学经师,更加的成熟稳重,却个人的感觉像周伯通。呵呵呵,吕和也乐得和此人交谈。而且吕和从左丰的口中知道,朝廷之上,这卢植曾经多次帮自己说过话,所以对卢植愈加敬重。
而蔡邕,吕和同样很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蔡邕是这个时代的儒学大师,在士族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就为刚才无人理睬自己,而只有他和自己搭腔聊天。
吕和和二人很快的熟络起来,从称呼上,也变成了卢伯父和蔡伯父。
二位大佬也很喜欢吕和的率真。当然一开始,卢植主要是对佩服吕和,是因为吕和数次击退北方鲜卑,还歼灭了张举之乱,加上斩杀鲜卑第一勇士,万军中击杀鲜卑王,千骑偷袭乌丸山等等壮举,那一件不是让卢植热血沸腾。当年自己实现不了的,如今在吕和身上,或许可以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卢植绝对是一个忠臣,而且还有是一个出则为帅,入则为相的文武全才。只可惜摊上了东汉末年,又加上一个昏聩无能的汉灵帝,让其一生郁郁不得志。
三人聊着,多数都是吕和在聆听,卢蔡在一旁为吕和讲解着。
北宫的寝宫内,汉灵帝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下,穿上了宽厚的龙袍,带上了穿有小琉璃珠的帝冠,站在那儿,真有股君临天下的气势。
一旁的张让恭敬的站在一旁。张让的脸稍显长尖,那一道细细的眸子中跳跃着蛇蝎般的厉芒。一般的宫女和太监都是不敢直视天子容颜的,否则这就视为大不敬,可张让却不一样。张让是忠于刘宏的,这一点刘宏很清楚,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刘宏在背后让张让去做的。故而刘宏才对称呼张让为让父。
所以在刘宏面前,张让站得笔直,脸上带着恭敬的神色。
“他来了?”刘宏忽然淡淡的问了一句。
一旁的张让点了点头道:“嗯,等会儿早朝,陛下就可以见到此人了!”
刘宏忽然一笑道:“你觉得此人怎么样?”
刘宏的怎么样,张让自然心里明白,“说不准。老奴还没有见过此人!不过此人向陛下进献万金,至少还可以让此人唯陛下所用,只听令陛下一人!”
刘宏没有说话,大殿内一阵沉寂。偌大的大殿内只有刘宏和张让,良久,殿外进来一个太监,低着头道:“陛下,早朝的时间道了!”
“走吧!”刘宏这才往大殿走去,张让连忙跟上。
ps:推荐一本新书:
'bookid=2453700;bookname=《三国之大汉飞将》'
魂回东汉三国时期,附身幼年吕布,从此再不有勇无谋。
出身大汉边军世家,充分利用三代边军之优势,立足大汉边塞,北伐鲜卑外族,西进打通丝绸之路,还有精彩的与罗马帝国大战场景。
一统大汉北方后发展海军,唤起汉族海防意识,海陆并进南下一统中原。
从此再无五胡乱华,大汉民族雄立地球之巅。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子之宴(求收藏推荐)
崇德殿内,天子刘宏高坐帝位,底下大臣早已分文武两列站好。坐在上首的刘宏显得无精打采的,全然没有刚才与张让密谈时的那种凌厉。
看来在世人眼中的刘宏昏庸无能全都是伪装出来的。只是刘宏伪装的很好,竟然瞒过了天下人。
刘宏对着一旁的张让使了个眼色,张让会意,便站出来身体微躬道:“陛下,幽州刺史、护北中郎将吕和现已经到了洛阳,正在殿外侯旨,不知陛下是否一见?”
张让一说完,地下的群臣中就起了一阵喧哗。虽然一些大臣,如卢植和蔡邕的都已经知道了,还有一些大臣早已注意到了殿外侯旨的那个年轻的人,却大多数并不知道他就是那个在北疆忽然声名鹊起,屡立奇功的幽州刺史?
虽然吕和的名声没有达到人人都知晓的地步,可此刻在朝堂之上依然犹如一块石头扔进了湖水中掀起了阵阵涟漪。
大臣们纷纷议论着,他们对这个吕和也充满了好奇,毕竟前些年,鲜卑寇边,然后又有张举叛乱,借着又传来吕和仅率一千幽州骑兵偷袭乌桓山,端了乌丸人的老窝,哪一件不是像一个重磅炸弹一样,震得朝野举座皆惊。于是纷纷都对这吕和好奇的很。
刘宏看着底下的大臣眼中带有种炫耀的意思,俨然他们对吕和越是好奇,就表示对吕和越是反感。从吕和一个小小的边地军侯成为一州刺史时,这些大臣哪一个不反对。倒时候,也正好遂了自己愿。
说到底,刘宏也和众人一般,对吕和也很好奇,好奇这个霍骠骑在世的吕和到底长得如何,是不是那种体型彪悍,相貌魁梧,威风凛凛的摸样。
很快的在崇德殿外等的无聊的吕和,便随着小黄门来到崇德殿内。
虽然是第一次来这种充满威严和肃穆的大殿,可吕和并没有丝毫的紧张。两世为人的他,对这种场面早已波澜不惊了。
殿内的大臣所有的目光全都聚集在吕和身上,吕和健步平稳,丝毫不怯场,稍一瞥了眼上首的天子刘宏,便低下头,双膝跪地,低头便是一拜道:“臣幽州刺史护北中郎将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虽然心中非常不爽,这一世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之外,还未从跪过任何人,不过受了自己这一跪,自然是要讨回点什么。吕和低着头,想到这,便也坦然,对吕和
“万岁,万岁,万万岁,好好!”刘宏头一次听到这么新奇的叫法,加上对之前对吕和一贯的印象,不仅龙颜大悦,连叫了几声好。
见吕和如此的恭敬,又是自己的功臣,刘宏有心拉拢,自然欣喜异常,连忙道:“吕爱卿请起,让朕看看!”待吕和起身后,刘宏看着英俊潇洒,却英气逼人的青年吕和时,也如那些大臣开始一般,心中惊愕了一会儿。
其实有这种想法也没有错,因为边境之地,自古名分彪悍,而且能够斩杀鲜卑王的,定当是个勇士,却不想吕和却是年纪才刚刚及冠。
“不错,不错,果然是少年英杰,英武不凡,不愧朕的护北中郎将!”刘宏又赞了一句。
被别人赞叹许久,饶是两世为人,心智成熟的吕和都感觉有些受不了,便出声说道:“陛下,先时臣与乌丸大战劫获许多牛羊,除一部分用于幽州军资之外,其余便献于陛下,非是臣故以此来表达臣的忠心,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照,无需表露。而是臣一直坚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臣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
“高!!”卢植和蔡邕看了当中正慷慨激昂的演说着,不由得心中暗自说道。本来二人对吕和的印象就非常不错,而卢植就更不用说了。卢植一直对汉王朝忠心耿耿,对斩杀鲜卑网,戍守边疆的吕和心生亲近,二人今日见吕和年纪轻轻,在大殿中,无论言行还是举止,都让人无可挑剔,这分明就是像一个混迹朝中的大臣才该有的心态和急智。而年纪轻轻的吕和做到了。
尽管吕和今日传的是一身文官的袍服,可像袁隗一类的士族,却看不起出身卑微的吕和,因而对吕和的如此做作,心中无不鄙夷和蔑视。好在这些都是混迹朝中的老油条,一个个精的跟猴似的,如今见吕和风头正盛,岂会与其作对。他们则是在想着,如何将吕和困在这洛阳,让其无心回到幽州,那样,就等于剪除了吕和的翅膀,没有了翅膀的雄鹰,还能再翱翔与蓝天吗?
当然吕和并不知道这些,坐在上首的刘宏却是心中明的跟镜似的。不过这正合了他心意。
而在刘宏身旁的张让亦是双目紧紧的盯着吕和,“这吕和果然有点手段,一番话,毫不痕迹的既向陛下表明了心迹,同时也巴结了陛下,果然是好手段!”张让心中更佩服的同时,也庆幸自己并没有与吕和成为敌对。
刘宏哈哈大笑道:“吕爱卿,实乃是朕的股肱之臣,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由你镇守北疆,朕无忧矣!吕爱卿啊,朕对你在北疆斩杀鲜卑,扬我大汉雄风的事迹非常感兴趣,你可否为朕细细道来?”
吕和亦道:“陛下欲知,臣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就从臣从军入伍开始……”
“陛下!”这时候,文官之首的袁隗跳出来,道:“朝堂之上,乃是议论国家大事之地,还请陛下能够继续探讨国家大事!”
袁隗的话说的也对,如此庄严圣地,岂能像个菜市场一样,说些与国家大事无关的事?
只是刘宏也不好呵斥,虽然他贵为天子,乃天下之主,可并不能恣意妄为,而且还是被外戚和清流党人扶上帝位的他,对袁隗等势力的士族就一种厌恶。故而他才会扶植外戚何进,只是没想到何进竟然当上大将军后和这些士族攀上关系,携手共进,让刘宏一时措手不及。恼怒的刘宏这才扶植张让曹节等太监,为的就是对抗士族外戚。
毕竟即便张让想造反,一个无根之人,也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江山,没有了自己为依仗,张让就如同一只浮萍,仍遭风吹雨打。
袁隗说完,只见文观队列中又走出一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便劝谏道:“陛下,太尉大人言之有理,朝堂之上……”
“陛下……”
接着又有陆续几人跳出来纷纷劝谏。
吕和看着刘宏脸色阴晴不定,想必亦是对这些大臣很是恼怒,身为帝王,有时候自己做事还要受别人的约束,哪个天子还能够欣然接受,并且大度的对劝谏的人勉力一番?可惜刘宏不是唐太宗。再回想,后来董卓乱洛阳时,可能就是想为所欲为时,却遭到这些大臣的阻挠,愈加残暴也可能会和这些大臣有关吧。
还是一旁的张让见刘宏脸色不善,便小声道:“既然陛下想听,何不待朝会结束后,特下旨请吕和赴宴,一来可以听听,二来也可以对吕和加以恩荣,岂不更好?”
刘宏脸色才好转,便点头道允了。随后便继续谈论国家大事。
吕和见和自己不相关,便依令走到文官末尾站起来。
和自己无关,吕和就显得无聊,难免胡思乱想起来。时间也过的很快,但实际上将近过了几个时辰。吕和就在一边欣赏大殿的过程中度过这无聊的朝会。
其中也谈到了一些关于蔡邕的事来。原来先前蔡邕被流徙北地,如今重新被召回,任刘宏的两个皇子刘辩和刘协的老师,就是太子太傅,也是一个尊贵显荣的官职,毕竟蔡邕也做过刘宏的老师,又是名动天下的大儒,足以胜任。
随后朝会结束了,吕和便和众大臣一起徐徐退出崇德殿。在这朝堂之上的事,好似和自己无关,刘宏千方百计招自己来洛阳,让吕和百思不得其解。
卢植在人群中找到蔡邕,道:“伯奢,你我前去相距一番,也好叙叙老朋友之情!”
“呵呵呵,正有此意!”蔡邕亦是欣然允道。
“且莫慌,我等寻上兴平,如何?”卢植亦是这个时代的大儒,可卢植不仅仅是一个文士,而是一个上马为将,下马为相的文武全才,只不过他的书生气多余其英武之气,性格之中却带有武人般的爽朗。
蔡邕听卢植这么一说,亦点头道:“嗯,如此甚好我也想听听兴平在北疆的事迹!”
说罢,二人便一起来寻吕和。因为吕和对这皇宫并不熟悉,所以走的也不快,很快的就被卢植和蔡邕二人从后面赶来。
见到二人有点小喘,吕和不明所以,但依然行了一礼道:“两位大人,你们这是?”
“呵呵,没什么!”卢植身形一挺,牵着吕和的手,这倒让吕和有点受宠若惊,和卢植走在一起,吕和才发觉,这卢植竟然和自己一般,身高八尺。
“走,且随我去我府上。老夫早就对兴平在北疆的事迹感兴趣,想亲口听听。故而想邀你一同去我府上,顺便,我这老友伯奢,刚回到洛阳,遇上你,便一道来我府中热闹热闹!”
吕和看了蔡邕一眼,又看看卢植,也是欣然道:“如此,和自无不允之理。”
对二位大儒,吕和也是钦慕不已。要知道在这汉末乱世,最是注重名声的。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文人想拜在卢植和蔡邕的门下,以期得到天下的注意,藉此步入官场,好平步青云。卢植和蔡邕这几个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于这份殊荣,吕和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就在三人正准备离去,一个小黄门来到三人面前。
还是小黄门左丰,左丰见到吕和,一脸献媚的说道:“吕大人,陛下有旨,请吕大人赴宫入宴!”
卢植则是和蔡邕大喜。这就显示陛下对吕和的看重,而吕和亦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将,如此良将,得到陛下的重用,自然有功于社稷。
天子有请,吕和不得不从,只好歉意的看了卢植和蔡邕。
却不想卢植比吕和还热情,赶忙要吕和赶紧随左丰前去,免得让陛下久等。
PS:今晚更新,呵呵呵,正在码……
………………………………
第一百五十章 帝王之心(求收藏推荐)
PS:错字晚上回来修改,还请见谅!另外,请大家继续支持啊!!!吕和向卢植和蔡邕告罪一声,便随着太监左丰往**而去。
一路上,尽是身着樱红色铠甲的羽林军,手持红缨枪,腰跨利剑,走起路来,身上铠甲铿锵铿锵直响,一队队的御林士兵来往巡视着。一路上还有无数的宫女太监等,那些宫女个个长得水灵清秀,在这深宫之中倒也是一道明亮的风景。
皇宫里,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让人眼花缭乱。此时是冬季,那花园中还时不时开着吕和说不上名来的花,伴着假山,在风中铮铮而立。
左丰见吕和如今备受圣上亲睐,对吕和愈加尊敬和客气起来。一路上为吕和指点一些面见圣上的细节。
在经过弯弯绕绕的长廊后,终于峰回路转,穿过一座花园,就来到一座亭子。亭子邻近一座荷花池,在这冬季中荷花连同荷叶早已凋零,只剩下了又有清水。
刘宏坐在亭子中的石桌上,石案上摆放了酒和佳肴以及火炉。火炉上正烧着滚烫的开水,此刻正冒着热气,雾气腾腾的。太监和宫女侍立在刘宏身侧。见到吕和来,身旁的太监便将那酒熨在水中。
刘宏身着黑褐的厚实袍服,坐在松软的点子上,就那么随意的一座,也能够让远在十几步之外的吕和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这就是帝王之威严。
在天下人的眼中,刘宏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可当任何一个人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