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记得,为了不让谢先生惩罚叶观,儿臣把这篇文章记得很清楚。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朱厚照自小聪慧,加上为了帮助古文不怎么样的叶观不被谢迁惩罚,所以朱厚照把这些文章都背的清清楚楚。

    弘治皇帝看见朱厚照很流利的把《劝学》背了出来,满意地点了点头。

    “皇儿,你知道朕为何让你被这篇文章吗?”

    “不知道。”

    “皇儿啊,朕惩罚叶观是因为看好叶观。”弘治皇帝叹了口气,苦口婆心的说道。

    “啊?惩罚他是看好他?”朱厚照毕竟年轻,不懂皇帝的苦心。

    “孟子有云: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叶观虽然年纪轻轻,可是他勇斗倭寇,进献盐法。还能知道借势,必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物。可是他还不怎么懂得为臣之道,他就像一颗笔直的树木,要想把他做成皇儿车架上的轮子,所以必须要輮使。铁器是越磨越亮。他既然不懂得为臣之道,朕就好好的帮帮他。若不经过一番磨炼,少年得志,难免要目中无人、那时好好一个柱梁之材,便要成为骄横跋扈的权臣了,懂么?”

    弘治皇帝准备把御下之道交给自己的儿子了。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身子真的是大不如前了……
………………………………

正文 第六十九章:奉命出巡

腊月二十日中午时分,虽然大雪仍旧没有停止的意思,可是城南十里亭、送行者云集。几十位往日同僚下属皆来酬酢一番。凌啸虽然丢了太子洗马的位子,可是仍旧保留了锦衣卫佥事的官职,而且还是奉旨巡查山西,京城里的京官他日外放谁敢肯定自己不会落在他的手下?所以先来通容也好于异日见面啊……毕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是刘大夏那样的人物的。

    叶观刚刚送别了哪些送行的人,正在车中坐着数那些官员送的程仪,队伍走了不过十余里,却看见远处不远的官道上立着一人一马挡在大路中央,那人身穿一身绿色纱衣,头戴一顶斗笠遮住了面庞。

    “来者何人!”锦衣卫看见有人拦路,锵锵锵的就把刀剑抽了出来,警惕的看着那人。

    “这位姑娘?谁家送行搞得跟劫道似的。是你送我银子还是我送你银子啊。”叶观看着这道身影,露出了一个苦笑。

    “叶观,我要去大同!”那位姑娘把头抬了起来,红肿的双眼看着叶观,着说了这么几句话,虽然话很少,可是眼中的神色让人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

    “我们这算私奔吗?”叶观耸了耸肩,开这玩笑地说道。

    “算,我要跟你私奔!”这位姑娘郑重的点了点头。

    听见朱清霖这么说,叶观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来。

    有人愿意跟自己私奔……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和信任?

    “好,你一姑娘家都不怕,我一老爷们怕什么。私奔就私奔,不过说好了,上了爷这条贼船,你可就别想下去了,如果不想,你还是最好现在就回去!”叶观虽然也是开玩笑的说,可是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承诺。

    “本姑娘做的事,从来不后悔。不就是贼船吗,我要当贼船的船长!”

    “好,君子与女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叶观说道。

    “不行,得说,小人和女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朱清霖回答道。

    “我就那么像小人?”

    “拐走了人家的姑娘,还不叫小人吗?”叶观身旁的护卫心中说道。

    “起来,我要坐马车。”

    “大小姐,你不是骑马来的吗,怎么又要坐马车了?”

    “有了马车,谁要去骑马。骑马是男人该做的事情……”朱清霖义正言辞的说道。

    “也不知道刚才是哪个男人骑着马在路上等我的……”叶观一边下马车,一边小声的嘀咕。

    “你说什么?”

    “没什么,我说男人就喜欢骑马……”

    “怎么听着那么怪?”

    “嘿嘿……”

    有时候,人一生最大的事情,其实往往就是一两句话决定的……

    ………………

    北直隶保定府。叶观站在城外感慨万千。

    十一月份的时候自己是被追杀到京城的,所以在保定府并不敢多做停留,可是今日故地重返。却是别有感慨在心头。

    当日所未注意的一些事情。今天确实好好地注意了一下。

    叶观站在层楼上,那城门外的空地上一了然地尽是黑压压的流民。巡检司的兵卒、直隶总督衙门的兵丁、府衙门的衙役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会鞭子驱逐难民!

    护送叶观前去大同的正是叶观的老部下,锦衣卫千户商员和上次在吏部衙门解决举子闹事的那群锦衣卫。

    叶观派商员去调查情况,不一会儿商员回报到:大人,卑职打听过了,那些灾民是自河南来的。今年河南夏季两季大旱。大部分田地颗粒无收。数十个县的百万百姓受灾。灾民们没有办法,只能吃了明年的种子粮,可是刚刚度过秋天,一场大雪就逼得这些饥民四处逃难以求活路。大部分的灾民都是涌向江南。可是还有十来万往北一路乞讨。这群灾民就一路上来到了保定府,可是这灾民一来不是北直隶的人,二来保定府也没有余粮赈济这些外来的灾民,所以知府严令勿要把这些灾民放进保定来,赶他们去别处。”

    看着下面妻离子散地哀嚎,还有那带血的鞭影纷飞。叶观虽远远地看不清楚也感到得惨呼呼的压抑,黑压压的一群人啊!黑压压的灾民啊!一路上饥寒交迫不知死了多少,仍旧有这么多的灾民,这还是只有十分之一的灾民往北边走,那南边的灾民该有多少?叶观呛然道。“兴古姓苦。亡。百姓苦。诶,咱们去看看吧。”

    叶观带着沉重的心情从城门楼走了下来。近距离的看着这些难民,叶观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饿殍枕藉、哀鸿遍野。看着这些大冬天只能靠着破烂单衣御寒的灾民们,叶观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中的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这句话。他今天看到男男女女一大群的灾民的样子他才有深切的体会。肮脏的皮肤,菜黄的脸庞,摇摇欲坠的身体加上干枯的嘴唇和空洞的眼神这就是他眼前的成年饥民。当一个人饿死的时候,还可以怪这个人懒惰,当一百人饿死的时候,还可以怪这里的天灾,当一千人饿死的时候,还可以怪当地的官府,当一万人饿死的时候,该怪谁?当一个省能出现百万灾民的时候又该去怪谁?

    就在叶观走下城楼的这段时间,他清楚地看到又有几个人就这样突然直挺挺的倒了下来,也不知死活,然后就被像丧失一样麻木不仁的灾民们就这样踩了过去。最恐怖的是就连跟在那些人身边的小孩子们似乎没有了灵魂,连哭表情都没有,也许看多了死亡,人就麻木了吧。他们也许会就这样随着难民的大潮随波逐流而去,直到这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最后也就这样倒在逃难的路上……

    “啪,啪”的皮鞭声和不时有重物倒地的声音与这些饿的连说话都没力气的灾民们构筑了一幅《千里饿殍图》。它不是活的,因为这样的灾民几乎没有丝毫的声音,甚至连人群都是麻木的,就像一幅静止的画作。它又是活的,画这幅画的代价就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样的画作,看的叶观几乎落下了泪来。

    “叶观,咱们救救他们吧!”朱清霖也早就从车里出来了,自小在国公府锦衣玉食的她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当即就忍不住要去开粥厂赈济灾民。

    “开粥厂,我要开粥厂!把那些拿着鞭子的兵卒赶走,他们不让灾民进城,爷不是山西的官,爷管不了他们。但是我要在这保定城的门口开粥厂!”叶观红着眼睛说道。

    当叶观让那些锦衣卫扛来大包小包的粮食准备熬粥的时候,这些灾民的眼睛里才能看到一点色彩,才能感觉到他们是活人。大大小小的灾民们拿着破碗,拿着半边铁锅,甚至没有盛具的灾民准备用双手去接住那锅里的热粥,看着有些蠢,可是再饿了不知道多久的灾民眼中,粮食就等于一切!如果不是叶观的护卫们还拿着刀剑,他们甚至于还没等到粥熬好就要上去抢了。

    保定府知府知道有一名路过的钦差在自家门口施粥的时候就顿时不满意了起来,在自家门口施粥,这不是打他的脸吗?当即也顾不上别的,带着一众衙门里的大小官吏就往城门口赶。

    “敢问天使是往何处钦差?(PS:古代皇帝的钦差的美称就是天使。不是那个长翅膀额鸟人,而是天子的使者的意思。)”保定府知府一上来先行了个礼,然后故作不知的问道。(这里先讲一下,明代中前期所谓的的钦差,其中一部分其实就是巡抚的意思,就是非正式的官职,不是所有的钦差都能用上皇帝下的圣旨的。钦差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国务院督办小组组长,看似权力很大,不过也只限于本地而已。叶观的钦差职责更惨,只限于大同府军事。与保定府不搭边。)

    “李知府,你有时间问我我去哪里的闲工夫,不妨去调拨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叶观看见那些保定兵丁对待灾民的态度后,对这位圆滚滚的知府很不感冒。

    李知府看见叶观丝毫不讲官场上的情面与客套话,反而指责他没有开仓赈粮,当即就冷笑了起来。你不过是一个过路的钦差,而且还是山西大同的钦差,更别说我是上府知府,标准的四品官,与你同级,你管天管地,居然还把手捞过界了。当即大声说道:“来人啊,给我使劲的赶,那他们都赶到山西去,让钦差大人,好好地在山西去招待这些灾民!本官代表这些灾民谢谢叶大人慷慨了!”

    这位保定知府居然闹了脾气,与叶观耗上了。

    叶观本是年轻人,哪里受得了这样的阴气,当即就要发火,学习那些朝中老臣,准备痛打这李知府。

    “商员,给我把那些拿刀的王八羔子都给我抓起来,要是敢反抗,格杀勿论!”叶观红着眼睛下了命令。

    “得令!”商员听见叶观下了命令,当即带领着锦衣卫就要与那些巡检司和卫所的官兵打了起来。

    “保定巡抚王璟王大人到——”一声传唤声,打断的叶观的动作……
………………………………

正文 第七十章:权知保定府

“叶大人莫要动刀,这件事情交给老夫来办!”就在叶观的护卫要与保定府的兵丁打起来的时候,保定府巡抚王璟也没坐轿子,就这么从城门里跑了过来。

    叶观顺声望去。一名五旬年纪的身着绯色官服,绣着锦鸡补子的保定巡抚王璟喘着粗气跑了过来。

    “原来是王大人,您这新官做的不错啊,第一把火就是烧的这些灾民吧?不知道王大人的火能不能让这些灾民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天?”叶观看着来人,冷笑了一声,然后很不给面子的说到。叶观倒是认得这位老者,这位老者名叫王璟,官拜南京鸿胪卿兼着右佥都御史的官衔,在京城里的时候叶观与他有过几次照面。这位王大人刚刚才外调到保定巡抚的位子上。本来听说这位王璟算是个清官干吏,没想到叶观来到这保定府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面,所以叶观说话也很不客气。

    “叶大人,老夫是才从京城述职回来,这阻拦灾民的命令不是老夫下的。如果叶大人信不过我,老夫可以与叶大人一起联名上道折子给内阁,让你与老夫共同处理此事,叶大人在保定府暂时停留几日,老夫必然会给叶大人一个交代。”王璟虽然跑得满头大汗,而且还受了叶观的冷嘲热讽,可是他却丝毫的没有介意,反而要求叶观留下来与他做个见证。

    叶观看见王璟如此大度,丝毫没有介意自己年轻而且还是一个四品官却对他一个堂堂从二品的巡抚冷嘲热讽,心中也对刚才自己的莽撞有些内疚了。看来这位王璟至少不是个庸官,朝廷调拨的赈灾粮食一看就知道没有发到灾民手中来。自己不过是个过路的钦差,这位与自己白干自打不着边的保定巡抚王璟居然丝毫不怕自己爆出保定府内的官场贪腐之事,毫无暗心的要与自己一同把保定府的官场查个干干净净。所以当下也不好意思的说道:“王大人,实在是对不住,下官刚才是看见这么多难民衣食无着,保定知府又不让他们进城,也不给他们施粥。下官想要施粥,这位李知府却要把这些灾民都赶走,所以下官刚才才失态了,实在是对不住了。”

    “叶大人的心情老夫可以理解。别的都不多说了。这些灾民我必然是要管的。还有这位李知府,老夫也会上折子给内阁,请圣天子和各位阁老派吏部的人仔细调查他的政绩如何,如果是贪赃枉法之辈,老夫第一个就要拿下他!”王璟对叶观顶撞自己丝毫的不在乎,只是随意的摆了摆手,反而对这位保定知府非常的不满意。王璟自己就是寒门出身,加上为人刚正不阿,最看不得的就是这些庸官和贪官,只是因为他刚上任保定巡抚,所以还不清楚这保定府大小州县各级官员的情况,这才没有贸然动手清除这些蛀虫。

    那位李知府一听王璟的话就知道自己算是完了。现下当官的,大部分都是一屁股屎,不查还好,一查肯定个个臭死人,顿时不住地打摆子,大冬天满脸都是汗。站都站不住,瘫软在了地上。

    “既然王大人话都说到这里了,下官相信王大人必然是个清廉守信的君子之人。下官有皇命在身,长久的停留在保定府肯定是不能的,下官出京的时候京中的同僚还奉送了不少的程仪,就当下官为这些灾民们做的一点贡献吧。只希望王大人真的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下官在这里提这些灾民们感谢王大人的大恩大德了。”叶观自己还有公务在身,弘治皇帝把自己赶出京城可不是让自己当八府巡按到处调查冤假错案的,自己现在也相当于流放呢。所以既然王璟保证把事情办好,叶观也没有必要真的在这里督导。

    叶观想得很好,可是临出地时候,怪事就发生了。得知这位赈灾的大善人是大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灾民聚集在城门口把叶观团团围住,不许他们离去。哪怕王璟喊破了嗓子,又以保定巡抚的印信为据都不能稍微平息灾民的疑惑和渴望。

    “扑通”“扑通”,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跪下去的,很快,保定府城门口就跪满了黑压压的看不见边的灾民们。灾民们的哭嚎之声直上云霄,足以让见者伤心,闻着流泪。

    “请青天大老爷做主。”“请大老爷救救俺们吧。”“俺家一家子都饿死了啊!”“俺的孩子被别人偷了吃掉了啊!”灾民们跪在地上匍匐一片,哀嚎之声不绝于耳。他们从河南一路而来,一路上除了一些零散的大善之家的施粥,大部分的府县都是把他们往外面赶,路上能吃的都吃了,不论是蛇虫鼠蚁还是草根树皮,他们一个都不放过。实在是饿极了就往肚子里吃土。吃土倒是不饿了,可是也不知道吃死了多少人。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有些灾民就开始从别的灾民那里偷孩子或者抢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