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清元看见叶观把任何东西都收了,心中暗喜,所以也不多说话,带着刘妈妈就离开了叶府。

    送走了不速之客,叶观这才有时间与怜儿姑娘说话。

    “怜儿姑娘,看来古人说得好:天涯何处不相逢啊。这才不过两三个时辰,咱们又见面了。”叶观看着欲语还休的怜儿姑娘,笑着开了个玩笑。

    “原来大人您是锦衣卫佥事,还望大人恕我先前无礼之举,多谢大人帮怜儿脱离虎口,怜儿粉身碎骨难以报答。”怜儿看着叶观,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先前叶观问路,怜儿只是觉得叶观面善而且不像一般人那样瞧不起在妓院里的姐妹们,所以这才好心的指明了柳瑟舞在哪里。后来说出自己的身世,也是自己长久以来心中郁结之情一次性迸发之后的结果。本来也没想着这位年轻公子能帮什么忙,可是没想到不过几个时辰之后,自己就从官妓变成了私婢被妈妈送到了这位公子的府邸里,虽然仍旧改不了贱民的身份,可是这对她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

    “怜儿姑娘不必如此,你家先祖乃是忠义之人,我本就是大明朝的官员,就是该为陛下拾遗补缺,今日只是离着姑娘脱离贱籍的第一步,日后我会找到机会帮姑娘彻底的脱离人下人的身份地位,早日让姑娘过上平民百姓的生活。”叶观看见怜儿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不忍。黄子澄无非是站错了队,计谋也不甚周密。他却是铮铮铁骨的人物,可是最后却落得千刀万剐的下场,妻子也沦为众人的玩物,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暗夜瓜胺现代人的看法,实在是不能理解古人所谓的“忠义”到底代表着什么。可能这是现代人应该抛弃的,也是现代人应该汲取的吧。

    “叶公子,奴家没有别的本事,只在妈妈那里学过一些疏浅的礼仪。只希望怜儿以后能为叶公子铺床叠被,洗衣做饭,做一个管家的人物,帮公子处理好府内事宜,也不免公子帮怜儿脱离无边苦海。”怜儿自小就是在教坊司长大,除了这些女儿家应该做的事情,就再没有学过什么别的东西了。所以她虽然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女儿家,可是她仍希望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报答叶观的恩情。

    “怜儿姑娘不必如此,贱籍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解决的,所以还请姑娘暂且留在叶府,免得被官府抓到一位你是逃亡的奴婢,日后有机会能帮姑娘脱离贱籍,那姑娘就可以真正的做一个普通人了。”叶观看见怜儿如此激动,心下感慨不已,有人不甘寂寞,想做人上人,又有人却想做普通人而不得。世间万物,总之这么奇妙。

    好说歹说,叶观才把怜儿劝进了厢房里。自己劳累了一天,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

    一大早,叶观就跑到了牟斌的府邸把昨晚发生的事情报告给了他。

    叶观看着那一盒一万两的银子在牟斌的手里,心中思绪万分。

    宁王,自从靖难之后就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王爷。朱棣赶走了自己的侄子当上皇帝之后,出尔反尔,不仅反悔了与宁王共分天下的誓言,还屡次拒绝宁王把封地设在江浙一带的愿望。三番两次下来,初代宁王便暗中开始蓄谋造反,他们不甘心被成祖鸟尽弓藏,不甘心被朱棣绑上战车之后被朱棣如此玩弄,所以,于是历代宁王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他们的目标不是没有蛀牙,而是……打到北京城,把他们认为属于自己的皇位争过来!当代宁王的爷爷就是牵涉一桩谋反案,这才被削去了王府护卫。

    可以理解历代宁王的心情,毕竟本来没有合伙做买卖的心意的,可是被自己的叔叔坑了一把,被绑上了战车,绑上战车也就罢了。合伙的买卖做到最后莫名其妙变成了打工仔,谁也不会乐意。搞不好宁王一脉的祖训第一条便是“要想富,单干户。”说好了分治江山,结果还是被赶到了江西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将心比心,叶观觉得如果换了自己是宁王,恐怕也会忍不住反他一反,不然这口气委实咽不下。这完全是在玩傻子嘛。

    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不能纵容。特别是要赔上身家性命的时候。

    叶观很清楚宁王造反后的结果,所以站队站得毫无压力。朱宸濠那个志大才疏的王爷,在朱厚照当了四十年荒唐皇帝之后,居然还能被赣南巡抚王守仁一个月零十三天就轻松剿灭了,可以知道他是多么的无能了。

    宁王居然在京师设立妓院来笼络朝廷众臣,虽然这都是藩王私下里的秘密了,可是叶观清楚地知道,宁王不同于其他王爷,有着一颗白痴却异想天开的心思。日后必将趁着朱厚照玩物丧志的时候起兵反叛的。

    所以列为了安倍自己当做唯一朋友的朱厚照,为了不使得江西安徽诸多省份生灵涂炭,叶观还是忍着肉痛把一万两银子送到了,牟斌的书案上,唯一的就是叶观三言两语带过了莲儿的事情,只说怜儿忠义无双,愿做一个拨乱反正之人,把自己知道的都交代给了自己,还望牟指挥使允许怜儿留在自己府中。牟斌听见叶观的禀告,很是郁结,加上叶观年轻,见着窑姐肯定是乐不思蜀,又是皇帝和天子面前的红人,牟斌也就卖了一个面子,默认了只要怜儿在叶观府中的事实。

    叶观这么做其实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毕竟宁王还未露反意,离间天家骨肉的罪名可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他本不是喜欢弄险之人,只不过朱厚照把自己当朋友,弘治皇帝对自己也不错,而那个宁王,完全就是酒囊饭袋,不是朱厚照念着他是自己的皇叔,天家骨肉的亲情,朱宸濠早就被千刀万剐了,根本轮不到他来起兵反叛。自找了这么一桩麻烦,既然避不开它,只好用它来搏一搏富贵了,他在赌牟斌的x性格,历史上的牟斌是个很正直而且很硬气的人,硬气到自己被刘瑾整死在了自己的锦衣卫的诏狱里。终明一朝,历代指挥使大多遗臭青史,唯独牟斌在内的少数几个指挥使颇有善名,而且为人精明干练,他应该会懂得如何利用身边一切的有利条件,为锦衣卫在皇帝面前争几分光彩。如果不是刘瑾是潜邸的奴才,加上朱厚照又是念旧情的人,刘瑾不一定能搞得赢他。

    牟斌在官场上来说,还算是个厚道人。所以当他听说了叶观的禀报后,颇为伤神的揉了揉太阳穴。

    藩王某反意没有什么,当今天子仁厚,曾经某座村庄里的无知村民自立为皇帝,收纳了三宫六院,分发了左右丞相,认命了大臣将军,最后被当地的巡检司一股脑的剿灭的时候,弘治皇帝也是只对匪首流放三千里,余者既往不咎。这要是放在朱元璋朱棣的时代,好歹也是匪首灭九族,参与者抄家,县令砍头,知府流放,布政使罢官的下场。那还只是平常百姓罢了。对着被自家祖先坑了一把的宁王一系,只要宁王没有起兵反叛,弘治皇帝怎么着也得来一招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的。所以自己只需要把事情跟弘治皇帝提一提就行了,皇帝自然另有计较。

    牟斌最担心的,还是叶观不知轻重的打了王岳的干儿子,刚刚回京的河南镇守太监刘琅的这件事情。

    王岳是个什么人物,和他斗了十多年的牟斌是最清楚的了。好面子还好争权夺利。叶观打了他的干儿子就等于扇了他的脸,王岳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毕竟对太监来说,没有了蛋蛋,脸面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叶观,你做的不错,本帅会找机会把这件事情报告给天子。不过,其中有一件事你做的太冲动了,打了刘琅,就等于得罪了东厂的提督,那群阉货一直就不是什么以德报怨的人物,这对你来说,也是一桩不小的祸事啊。”牟斌到底是个厚道人,把叶观即将面对事情讲了出来。

    “学生见识浅薄,还望牟帅叫我如何应对?”叶观也不清楚这少了二两肉的死太监到底有多么阴狠,所以很虔诚的向跟王岳斗了十几年的牟斌请教。

    “嗯,你且记住,不管你做了多大的错事,只要认准了,咬定了自己是为陛下,为太子殿下做的,只是好心办了坏事,那就几乎可以化险为夷了。”牟斌也不好多说,官场的人就爱打个哑谜,毕竟如果你连哑谜都猜不到,就说明这人丝毫不动何为揣摩。那还有什么培养的意图,就算有幸被皇帝赏识,最后也免不了失宠丢官,家破人亡的下场。所以牟斌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又接着说道:“衙门里刚刚得到奏报,南直隶一名官员贪赃枉法被缉拿入京,犯官家属却联络蛊惑一些正在京师的文人士子在吏部和刑部衙门门口聚集,要求释放那名犯官。事情牵涉文人就特别不好办,但是如果是锦衣卫的人办好了,陛下又会特别赏识。叶观,这件事情现在交给你去办吧。”牟斌也要考验考验叶观值不值得扶植,所以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

正文 第五十三章:胡搅蛮缠

本来叶观想请牟斌和镇抚司里的大小同僚一起去喝酒联络感情的。不过刚好皇帝召见牟斌,所以最后叶观就把林垚和商员以及一众大小千户百户连带着没有当值的几十名校尉一起邀请他们去喝酒。当值的弟兄,叶观也都一人分发了几两银子。

    人就是这样,患寡而不患均,有时候你做的好事如果做不到位,反而就是得罪了别人。他来京师也不过月余,从锦衣卫千户上任至今天的只会佥事,镇抚司根本没去过几次,更别说远在天津卫的锦衣卫衙门了。除了镇抚使林垚和百户商员,其他人还处于似熟未熟的阶段,其实锦衣卫也不像传说中那样每天不停抓人审人,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除了那些分布在各地的暗探,明面上的锦衣卫的日子挺平静的,偶尔有些打架斗殴,偷鸡摸狗之类的案件,应天府出几个捕快便把事情办了,用不着劳动锦衣卫。

    明月楼,在京城还属于一间比较高档的酒楼,身后站的是某位国公,有了国公爷的面子,所以官面上的生意做得也颇为顺溜。

    今天叶观与这些下属们喝酒,其实就是为了联络感情,毕竟自己根基太浅,还不是本地人,虽然那些千户百户看起来倒是很恭敬,可是叶观估计他们多半也是装出来的。

    一两个月之内由一个秀才升到了指挥使佥事,这样的升官速度在大明官场来说,可谓火箭速度了,肯定会引人嫉妒的,而且叶观来的时间短,也没做过什么能让众人服气的事情。唯二拿得出手的只有华亭抗倭和进献盐法两件事情。然而盐法一事,这些锦衣卫是不会再在意的。抗倭那件事毕竟是在千里之外的松江府,众下属没有亲眼看见,心下多半认为是以讹传讹,不足采信。除了林垚和商员和昨日得到了叶观好处的那些校尉们,其他的人当然是别有心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本来还算尴尬的气氛就被炒热了起来。宴席间众人阿谀奉承连连,个个翘着大拇指没口子夸赞佥事大人实乃少年英雄,百年一遇,千年难得之类的马屁。叶观只是微笑,既不脸红也不拦着。不论是真是假,不管是否真心,至少是一种赏心悦耳的享受。总比当面骂人要来得强。

    命人把昨日还剩下的两千两尹自重分出一千两分给众人,当是见面礼,这份礼将宴席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人人争先恐后,纷纷拍着胸脯表示愿为大人效死,叶观微微颔首笑着点头,也没把这话当真,下属们的忠心不是二千两银子能买来的,姑且听之,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不要暗地里给他这个上司使绊子就好。而且既然能跟着佥事大人有钱花,自然很多人就会绝了阳奉阴违的心思。至少牟斌发下来的案子,自己也能找几个趁手的人来好好办一办。

    …………

    叶观接到的案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被捉拿入狱的官员名叫孙华,是吏部文选清吏司的主事,不过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官员。在掉块砖都能砸到侯爷的北京城里,这小官还真不算什么。

    可是关键是他所在的文选清吏司负责的是天下官员的政治考核,加上其人又爱附庸风雅,自号闲散山人。经常与同时江南人士的官员三不五时的聚在一起吟诗弄月,学那魏晋狂士之举。加上受过他还出的官员推波助澜,在北京城里还颇得江南士子的拥护爱戴。

    可是就是这号称闲散山人这样不重名利的朝廷微末小官却被锦衣卫查出他借着吏部考核各府县官员的机会,不仅刻意提升出生于江南的官级官员的政绩水准,还偷偷大肆收受贿赂,用来在老家买田置地。任上不过两年,却在老家卖了千亩的上好良田。

    其实这也算是人赃俱获的案件了。可是这位孙华也不知是想当魏晋狂士当出毛病来了,居然在狱中妄想透过自己在江南学子心目中的地位来给朝廷压力,强迫锦衣卫放人。这可就难坏了叶观。

    自从朱元璋朱棣死后,好像他老朱家的杀气都被用尽了。后任的几位皇帝都是些标准的文人皇帝,脾气好还耳根子软,本来被朱元璋千方百计才削弱了的相权逐渐落到了内阁的手中,加上六科给事中还有对皇帝圣旨封驳的权利,所以这大明朝的文官与读书人几乎要翻了天,比宋朝的那些士大夫更加的肆意妄为。

    所以虽然那些受过孙华照顾的江南籍贯的官员不好直接出面,可是却私下鼓动了在京师的江南学子跑到刑部和吏部去闹。虽然孙华贪污渎职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为了自己在士林中的明恒,各位官老爷非常爱惜羽毛的把事情踢给了本来风评就不好的锦衣卫来办。

    都说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是再这件事上,那群学生跑的倒挺快,上午还在刑部要求刑部放人。下午就跑到吏部,要求吏部出面把孙华给救出来。

    叶观从镇抚司带了百十来人出来往吏部跑,可是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派人拦截那些学生。反而在离着不远处的一条胡同里细细观察情况。

    情况知道的越多,叶观脸色也是越加的不好看。百十名的儒生们聚在吏部门口要说法,导致吏部今日都不敢开中门,只把两边的侧门微微打开,并且让顺天府派了几十名兵丁严加守护,以免那些学生突然热血上头,冲击了衙门。

    “跑去家里之乎者也不就得了,学人家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干什么,而且救得还不是好人。你说当初始皇帝怎么不把那些儒生一个个都埋了,省的给咱们锦衣卫找事做。”叶观看到那么多儒生聚在门口,心下凭空对那些不懂官场门道,反而只有一脑袋热血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的读书人生出了几分嫌隙。

    叶观是这样说话,可是那些下属反而不敢掺和。这要是传出去,日后叶观可就别想再能看到那些文官们和读书人的好脸色了,谁让他们的身份地位都是从四书五经的挣来的呢。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回复。虽然站在吏部大门台阶上的左右侍郎和来办公务的礼部右侍郎苦口婆心的劝解,可是在场的儒生们也越来的越不耐烦,其他的儒生还好,一些仗着自己是秀才和举人身份的儒生们居然商量好了一起就往吏部走,那些兵丁只敢阻拦没有身份的儒生,可是这些往前走的人是有身份的,就算他们见了那些人也要恭敬的喊一声相公或者举人老爷,恭敬都来不及,哪里敢去阻拦。

    叶观眼见事态扩大,不能再等下去了,只好带着这一百多名属下往吏部走。

    那些读书人看到锦衣卫来了,更加的群情激昂起来,很多人仗着法不责众的想法,虽然不敢朝着叶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