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阿尔巴尼亚革命党全军覆没!好吧,这个年代的阿尔巴尼亚革命党,还算不上是一个政党,仅有几个热血青年组成,还是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下成立的。
    一个草台班子,没有任何准备,在保加利亚情报人员的鼓动下,并提供了一千条步枪的做支持后,就匆匆发动了起义,失败是必然的!
    8月6日,希腊人又在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地区发动了起义。原计划是8月18日发动起义,到时候希腊海军会运送一批物资前来支援,可惜被叛徒出卖了,被迫提前发动。
    由于起义提前,没有来得及接收希腊政府的支持,起义爆发短短三天后就被扑灭了!
    斐迪南知道,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地区已经经营了数百年,当地的希腊人大都已经习惯被统治了,革命热情并不那么高!
    这还不算完,1896年8月15日,在奥斯曼帝国重兵云集马其顿地区又爆发了起义。
    这次起义可以分两个阶段,先是8月15日西马其顿地区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起义军一度攻破科扎尼。
    但是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加上奥斯曼帝国在马其顿地区,军事实力雄厚,起义很快就陷入了低潮。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暴露了,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残酷镇压,在起义陷入低潮后,革命领导者果断的跑路了。在失去领导者后,起义军开始分裂。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8月24日,马其顿库马诺沃地区再次爆发了起义。由于斐迪南的干涉,库马诺沃人并没有进攻重兵云集的斯科普里,反而向科索沃地区转进!
    好吧,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奥斯曼帝国在马其顿地区有十余万驻军,指挥部就在斯科普里,距离库马诺沃仅二十余公里,不跑就完蛋了!
    这一跑,就跑出了一支流寇来,除了在起义之初得到了保加利亚的军火支持外,其他时候起义军就只能考自己想办法了。
    没有枪炮,那就抢!没有粮食,没有物资,还是抢!没有士兵,还是抢、抢、抢!!!
    起义军成功的将“抢”字的精髓发扬了广大,付出代价就是起义军由革命军成功的向流寇发生了转变!
    到了后期起义已经变质了,走一路祸害一路,所过之处一片饿殍!为了壮大队伍,义军在保加利亚教官的培养下,充分学习了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的精髓!
    高举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旗,一路上不断挟裹普通民众参与。至于不愿意,那个简单:挟裹着民众去攻打土耳其贵族的庄园,然后充分发挥三光精神,做完之后还要放走几个报信的。
    当然,如果是相信贵族老爷们的高尚节操,不怕报复的话,起义军也是不会强迫的,想留下就留下吧!
    如果只是起义军的话,那么也没什么,后面有奥斯曼军队追着,也祸害不了多少人。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可不是东方王朝的专利,在西方同样适用,奥斯曼帝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贵族老爷们的庄园,他们是不敢动,但是对普通民众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抢东西是客气的,奸淫掳掠、杀良冒功,都是轻车熟路!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罪军队没有遵守军纪,完全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后勤太渣了,或者说是效率太低了,如果等官老爷们把物资运送过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刚开始双方,还在真枪实弹的干,到了后期,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也不用心了!
    他们巴不得可以多拖延些时间,好继续捞下去!这一路打来,从距离库马诺沃到科索沃,又从科索沃跑到了阿尔巴尼亚,接着又跑回了马其顿地区。
    双方都形快成了默契,起义军在前面跑,奥斯曼军队再后面追,时不时打上一仗,起义军丢下一地尸体给他们当军功。
    起义军是打不赢,不得不跑路!奥斯曼帝国军队是兵无战心,相比平常要被贵族老爷们克扣军饷,现在出来打仗可是难得捞取好处的机会!
    军纪去见鬼吧!不管干了什么,都可以将责任推给前面的叛军,将实际好处踹到了腰包里,美中不足的是还要打仗!
    在普通士兵或者是基本军官心中,如果可以不打仗,又能肆无忌惮的抢劫就好了!
    相比之下,奥斯曼军队高层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下面的人也按规矩给他们送上了一笔,收益不错,可是国内三令五申,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总指挥官凯尔特终于顶不住了,尽管他知道手下人都希望趁机捞一笔,现在干掉敌人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但是两全相害取其轻,得罪底下的人,最多也就骂骂而已,要是违背了苏丹的命令,就是前程堪忧了!
    养贼自重,也是要分对象的,起码眼前这群乌合之众是不够格的,凯尔特知道随便哪个指挥官来指挥,都能赢得战争。
    当下也不敢再拖沓,严令各部队全力出击!一级压一级,奥斯曼军队认真了!
    别看他们也缺乏训练,士气不高,但是对付起义军这样的乌合之众,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奥斯曼军队一发力,起义军就受不了。尽管现在这支对伍,已经扩大到了数万人,但是面对数量更少的正规军,还是被打得丢盔弃甲!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保加利亚情报人员的建议下,起义军四散而逃。起义是被镇压了,但是马其顿地区也更加混乱了!
    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就是溃兵们最好的选择!镇压起义容易,要剿灭山贼土匪就难了!一直到奥斯曼帝国完全丢掉了巴尔干地区,也没有能剿灭四处开花的山贼土匪们!
    未来保加利亚占领马其顿地区后,还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大剿匪,才彻底肃清了地方,斐迪南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四十一章、风雨飘渺中的奥斯曼帝国
    欧洲不稳定,亚洲、非洲也不太平!
    先是约旦地区亚喀巴湾地区,发生了动乱;接着舒利亚又发生了暴动;然后马拉蒂亚地区又发生了叛乱!
    总之1896年,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就是风雨飘渺的一年!这个老大帝国,进入了19世纪后,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接连不断的起义,令苏丹政府疲于奔命,好不容易才镇压了下来,但是奥斯曼帝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了镇压起义,奥斯曼帝国在1896年共计损失了四万三千多名士兵,光抚恤金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关键的是对地方上的破坏,基本上爆发起义的地区,在未来数年内,奥斯曼帝国难以获得收益,反而要财政拨款去填窟窿!
    而且起义军还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基础,大量的基本官员,都被一扫而空,为了稳定地方,苏丹政府不得不在地方上驻扎重兵!
    这些一系列的开支加在了一起,让奥斯曼帝国那本就脆弱的财政,变得更加糟糕了起来!
    1896年,奥斯曼帝国财政赤字高达1650余万里拉(约合英镑1500万英镑, 1里拉=6。651519克黄金),可以说已经在破产的边缘徘徊了。
    幸好,奥斯曼帝国家大业大,底蕴犹存,总算是挺过来了,步履阑珊的向1897年迈进。
    苏丹政府或许已经感觉到了危机正在向他们逼近,改革派开始壮大。实际上奥斯曼帝国的改革由来已久,早在百年前就开始了,具体体现在军事上,建立了一直现代化的军队!
    再好的体制,也需要人来执行,为了培养足够的新式人才。坦齐马特时代就开起了世俗化教育改革,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时期(1876到1909年),开始了真正的教育改革,这一时期苏丹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校的办学规模。
    1900年重新改组了伊斯坦布尔大学,该校是中东第一所近代大学。高等学校采用西式教育,课程设置包含了历史、数学和外语等。
    世俗化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特征。这一时期建立了包括世俗初等及中等学校、师范和专科学校一整套现代教育体系。
    新型学校的建立对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更新了传统的教学内容。除传统教学内容外,这些学校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开设历史、地理和卫生常识,中学阶段又增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公民学、土耳其语、法语和波斯语。
    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极大地推动了世俗化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欧洲列强不仅在奥斯曼土耳其开办企业,而且兴办学校,欧式学校教育的建立推动了西方文化的传播。
    教育改革推进了司法与教育的世俗化,从内阁中清除***教最高法典说明官,启动司法部对沙里亚法庭的世俗控制,把宗教学校纳入教育部的管辖范围,新建宗教基金部。
    受世俗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大增加,军官、军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城乡小资产阶级和下层官吏出身的人。
    从他们中间,培养了众多的文武官员,孕育了新一代民族民主革命者。新兴的世俗精英挑战乌里玛传统的权力结构,削弱了传统宗教势力。
    从坦齐马特到青年土耳其党人的世俗化改革,距离这一过程的最终目标――政教分离、建立世俗国家,也只剩一步之遥了。
    奥斯曼帝国的改革,斐迪南并不关心,一个从上到下,烂到了根子里的帝国,盲目的改革无疑是加速其灭亡的催化剂!
    很显然奥斯曼帝国现在缺乏不单单是改革,最关键的是缺乏执行能力!!再好的政策,如果政府执行力不足,落不到实处,都可能取得相反的结果!
    奥斯曼帝国也不例外,教育上的改革,没有达到苏丹政府想要的目的,反而催生“土耳其青年党”或者叫“统一进步党”。
    1894年成立于伊斯坦布尔。最初领导人是阿麦德·李萨。1889年5月,在首都四名医科学校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反专制统治的团体,取名奥斯曼同盟,后改名为同盟进步委员会,欧洲人称它为“青年土耳其党“。
    很快,许多青年学生、军官、知识分子和国外流亡者参加了该党。它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主张保持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反对专制制度,要求恢复1876年宪法。
    1897年初,土耳其青年党密谋发动军事政变,因事机泄漏而失败。青年土耳其党在首都的组织被破坏,许多人被捕,13人被判处死刑,68人被流放。这次事变使依靠上层政变来实现其政治主张的策略遭到了挫折。
    土耳其青年党的出现,无疑是动摇了苏丹政府的统治基础,一个全国性的反政府团体建立了,它拥有了明确的政治纲领!
    土耳其青年党的出现,令斐迪南微微一惊,随及又放松了下来。现在的土耳其青年党,还只是一个邯郸学步的幼儿,无法主导奥斯曼这个庞大的帝国!
    只要不会影响到保加利亚接下来的战略,斐迪南还是乐意看苏丹政府笑话的!
    至于被催化的苏丹政府的改革,能不能成功,斐迪南并不看好他们。任何改革一旦触及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变得困难无比!
    即便是苏丹政府能够开挂,也无能为力!首先军事改革,就遭到了军方的抵制,苏丹政府又没有强力的执行能力。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苏丹政府进行改革的当口,又一历史大事件发生了——克里特岛希腊人又发动了起义!
    这次起义不同于以往,1897年2月,在希腊政府的资助下在克里特岛爆发了起义,起义成功后,起义者就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加入希腊!
    好吧,傻子都知道这是希腊政府搞出来的,“起义军”?如果仔细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怎么有这么多的希腊退役士兵参与?
    哦,不对!现役的都有,主要是连掩耳盗铃,希腊政府都懒得搞了!起义者一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加入希腊,希腊政府马上就表示了欢迎,从此克里特岛就是希腊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中的一部分了!
    在希腊政府对克里特岛宣誓了主权之后,海军就直接在克里特岛登陆了,同行的还有两个团的希腊陆军,目的是肃清克里特岛上的奥斯曼帝国残余势力!
………………………………
四十二章、导火索
    历史上克里特岛起义爆发,是在亚美尼亚问题已经平息了的背景下,列强在近东地区再次形成了脆弱的平衡,列强希望近东地区保持稳定,希腊政府的举动没有获得列强的支持。
    但是这个时空一切都不一样了,亚美尼亚问题还在沸沸扬扬,君士坦丁堡的大起义,可不是那么容易压下的!
    很多报社为了博人眼球,纷纷帅锅苏丹政府,君士坦丁堡发生的惨案,都变成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平乱之后的报复了!
    当然这也不算完全摸黑,苏丹政府确实要付主要责任!
    在舆论上奥斯曼帝国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苏丹政府也被西方媒体摸黑惯了,连辩解都懒得进行了,毕竟双方都敌对了几百年,解释也没人信啊!
    而政治上,俄国人的举动给苏丹政府造成了战略误判,认为是俄国人在操控巴尔干各国与他们敌对,也就没有向俄罗斯帝国释放善意,两国的关系仍然处于冰点!
    俄罗斯帝国自然不介意给敌人添堵了,态度上明显倾向于希腊人。
    奥匈帝国有意趁火打劫,吞并波黑地区,现在怎么可能不支持希腊人,反而站在奥斯曼帝国一方呢?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是奥匈帝国已经和俄国政府达成妥协了!双方互相默认对方接下来的行动,即奥匈吞并波黑地区,俄国人将括博斯普鲁海峡在内的黑海海峡纳入势力范围之内!
    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态度一致,在巴尔干地区基本上可以代表列强的态度了,其它列强国家在这一区域的实力有限,态度没有那么重要!
    原本历史想维持现状的英国人,现在也改变态度了,奥斯曼帝国想要获得他们支持,必须要承认埃及的现状!
    在克里特岛问题上,最后一个有发言权的国家,意大利这次被忽视了。没办法谁叫他连埃塞俄比亚都没有打赢,现在大家都不承认他是列强的一员了!
    至于实力,抱歉现在的意大利真的不够格,和其它列强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
    历史上没有列强支持,希腊政府独木难支的情况下就敢和奥斯曼帝国现战,现在有了列强支持,他们会怎么干不言而喻!
    而奥斯曼帝国能够妥协么?很显然——不能!苏丹政府如果对区区一个希腊就要让步的话,其它列强还不一拥而上,来个大瓜分??
    既然双方都不打算妥协,那么战争也就不远了!
    知道了对方的选择后,双方为了获得胜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外交纵横了。
    很显然,在这一轮外交斡旋上奥斯曼帝国落了下风,希腊人还有巴尔干联盟做后盾,奥斯曼帝国却找不到任何一个盟友!
    ……
    在克里特岛大起义爆发后,斐迪南就知道战争已经来临了,截止到现在,保加利亚参谋部计划的物资储备,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
    但是最为关键的武器弹药储备,仍然没有全部完成,保加利亚毕竟才初步完成工业化,工业产能有限!
    武器生产还好,用了两年时间,兵工厂也仅仅完成了五十万支步枪的生产任务,机枪生产任务预计下个月才能完工,火炮生产本月底也可以完成任务。
    但是弹药生产就遇到了麻烦,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