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大喜,当即写书信送往公孙瓒。
    得到书信后,公孙瓒也果断的发兵冀州,如果缝纪所想的一样,韩馥果然向袁绍求援。
    没想到袁绍进入冀州之后立刻就夺了韩馥的权,以田丰、沮授、许攸、缝纪掌管冀州诸事,只给韩馥封了一个奋威将军的头衔。
    韩馥知道自己受骗,随即舍下家小,独自一人骑马去投了陈留太守张邈。
    公孙瓒得知袁绍得了冀州,就派自己的弟弟公孙越前来谈判,没想到却被袁绍派人冒充董卓的军队截杀。
    自此袁绍公孙瓒失和。
    “看来真正的诸侯已经开始了啊。”看完报告之后,秦华叹息一声。
………………………………
第五十九章 关东大乱
    自从秦华收到袁绍入主翼州的事情后,其他势力的情报也接踵而至。
    孙坚自从得了传国玉玺后就急匆匆的向着江东赶去,但是因为袁绍书信的关系,中途遇到了荆州牧刘表的拦截。
    刘表坐拥荆州,与荆州其他七位名士号称八俊。
    手下又有蒯良、蒯越兄弟为谋,蔡瑁、黄祖为将,麾下带甲之士数万。
    如今汉室衰微,天子被董卓裹挟至长安,他这个汉室宗亲也动了一些其他心思。
    只是无论是为了将玉玺归还天子,还是为了其他目的,刘表都不会让孙坚顺利返回江东。
    双方展开一场大战,孙坚兵力远少于刘表,但是论军队质量确是在荆州军之上的,数次战斗之后,孙坚差点生擒蔡瑁。
    刘表见此决定用言语劝说孙坚留下玉玺,但是孙坚却坚称自己没有。
    后来刘表要求搜查孙坚全营后,立刻惹来孙坚大怒。
    双方又是大战一场,各有损伤。
    最后还是孙坚再次发下毒誓,表示自己并没有获得玉玺,刘表才将信将疑的放孙坚过去。
    但自此以后两家就结下了梁子,互有攻伐。
    在与刘表的战斗中,孙坚的大儿子孙策开始展露头角,虎父无犬子已经不足以形容孙策了,已经有人开始称呼孙策为霸王复生,孙策也开始有了“小霸王”的称号。
    不过在江东,百姓们更喜欢称呼他为“孙郎”,与被称为“周郎”的周瑜一样同为江东俊杰。
    袁术回到寿春后,凭借着自己是“四世三公”袁家嫡子的身份,迅速扩充势力,已经几乎占据了整个扬州。
    董卓慑于袁家的威名,顺势册封袁术为扬州牧、后将军。
    至于秦华最关心的曹操,在回到陈留后也沉寂了一段时间。因为讨伐董卓之事郁郁寡欢。
    不过某次他经过一个被黄巾贼侵袭的城镇后,看到当地县令为了抵御黄巾死战不退,终于还是振作了起来。
    开始率领麾下清剿黄巾余孽,也因此有大量郡县投入曹操麾下。
    为了招募人才,曹操更是贴出了“招贤令”,于是又有大量人才投入曹操麾下。
    其中有昌邑人满宠字伯宁、东阿人程昱字字仲德、颍川人戏志才,更有秦华一直想得到的“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起初避祸到了冀州,也曾经投入过袁绍的麾下,但是他发现袁绍有名无实,并非明主,又听闻曹操的事迹后就想着投靠曹操看看,初次交谈之后,他就发现曹操这人待人随和,能识人也能用人,又胸怀大志,可称明主,也就正式加入了曹操麾下。
    可惜他不知道在凉州还有一人也在等着他的到来呢,如果他愿意加入凉州,秦华肯定会把文官之首的位置给他,想来贾诩也不会介意。
    除了以上这些文官,还有不少武将加入曹操麾下。
    有卫国人乐进字文谦、泰山锯平人于禁字文则,两人均是大将之才,其中于禁更是善于练兵,曹操将军队的训练全部托付给了于禁。
    除了以上两人,曹操还获得两名虎卫,虽然不善带兵,却有万夫不当之勇。
    其中一人名叫典韦,因为相貌丑陋,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
    好在这句话曹操没有当着秦华那父亲秦煌的面前说,因为恶来是秦始皇三十五世的先祖,如果典韦是恶来的话,那么秦华他们这一支就是典韦的子孙了。
    另一人名叫许褚,其武力不在典韦之下,被曹操称为“虎痴”。
    两人均是听闻曹操是事迹后前来投靠,现在同为曹操的左右护卫。
    再消灭掉附近的小股黄巾后,曹操就将目光看向了在青州为祸的黄巾军。
    青州黄巾号称百万之众,不过其中大多为老弱妇孺,青壮大约三十余万。
    曹操知道这些青州黄巾不过是官逼民反,并非真心为恶,于是派遣满宠等人不断前去游说,最终获得了青州黄巾的信任。
    由于曹操以前担任过青州济南国的国相,在位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万青州黄巾无条件投降曹操,顿时让曹操实力大涨。
    担心其中会有人再次为祸,曹操选择其中青壮编成一军,号称“青州兵”,自此曹操也拥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
    曹操上表朝廷,自请青州牧,董卓准许此事。
    也因为如此,原本还是好友的曹操、袁绍二人渐渐疏远。
    相比于受灾严重的青州,袁绍所在的冀州要好很多,所以此时袁绍的实力仍在曹操之上。
    只是袁绍却因为夺冀州的事情与公孙瓒闹矛盾,双方不时就会发生战斗。
    而在袁绍背后,黑山黄巾首领也不满袁绍,不时就会袭扰翼州,这让袁绍非常难受。
    此时远在益州的刘焉,虽然听闻了秦华想要攻伐汉中的事情,但是他却不以为意,张鲁虽然背叛了他,但是在汉中却很有名望,百姓都站在张鲁这边,加上汉中地势复杂,他相信秦华短时间很难攻下汉中。
    趁着这段时间,刘焉开始加紧打压益州势力,因为益州地理的关系,他只想要在秦华攻下张鲁将益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到时即使秦华能够打下汉中,他也能有足够的应对,最少可以保证守住益州其他地盘。
    看完那些他所关心的势力的报告,秦华有打开了最后一封信件。
    这是夜鹰发来的关于汉中的情报。
    张鲁现在不像是一个郡守,反而更像是一个神棍。
    平时很少处理郡守内事物,大多在各地宣传五斗米教,他自己更是自称“师君”。
    信徒遍布汉中郡,隐隐还有向外郡发展的趋势,还真有点当年大贤良师张角的意思。
    也正是因为如此,夜鹰的渗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这种民心所向的地方,夜鹰想要安插眼线就变得异常困难。
    即使是冒充商旅,一旦询问的事情过多也会惹来怀疑的目光。
    不过即使如此,夜鹰的眼线也开始慢慢渗透进了汉中,就是传递信息的时候非常困难。
    秦华授意张辽并不需要急着攻打汉中,慢慢推进。
    一来是做给长安的董卓看的,以此来表示凉州主力此时正被汉中所牵制,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让董卓不需要忌惮秦华。
    而是为了进一步磨练军队的实力,以前秦华所打的都是野外战争,很少面对攻城战。
    这次攻打汉中就会遇到许多关隘城墙,正好乘此机会磨练一下军队的攻城能力,同时也是试验工部所开发的那些攻城器械是否有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现在也不急着攻下汉中,因为即使他攻下汉中也无力征讨益州,加上按照历史进程,董卓灭亡在即,秦华还想着看看能不能把献帝抓在手里,也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
第六十章 牛辅的邀请
    秦华的出现并没有对这个时代造成太大的改变,大部分的事情都如期发生。
    所以秦华心中还是很有把握的,只要历史的进程与自己所知的想差不大,那么自己就能针对这些事情做出相应的应对。
    初平二年七月
    秦华忽然收到了一封信件,署名是中郎将牛辅。
    “牛辅?”
    秦华看完信件,有些不解牛辅为何要写信给自己,他还邀请自己前往长安小聚。
    “莫不是他是代替董卓来拉拢自己?还是说董卓想诱骗自己前往长安,然后除掉自己?”
    想了一上午,秦华还是没搞清楚牛辅信件的意思,于是他将此时正在牧府处理事物的贾诩请到了自己府上。
    “主公所说就是此事?”
    贾诩看完书信疑惑的看向秦华。
    “莫非文和已知那牛辅来此书信的意思了?”
    秦华看到贾诩的样子,就知道他已经明白了,于是赶紧询问。
    秦华现在虽然坐拥凉州、并州大部,麾下也是带甲十万,但是凉州、并州本就是人烟稀少之地,秦华在凉州做的一系列措施才初现成效,他此时的实力依然无法抗衡董卓。
    如果对他有什么企图的话,他还是需要早做打算,万一董卓先发制人,那秦华就会非常被动,他可不想自己经营许久的凉州被战火所侵袭。
    “主公不必介怀,牛辅来此书信不过是想拉拢主公而已。”
    “拉拢我?”
    秦华有些不解的问道,牛辅不过是董卓的女婿,区区中郎将而已,他所统领的兵力也不过是三四万,董卓麾下的兵力分散在郭汜、李傕、张济、樊稠、牛辅五人手中,他为何要拉拢自己?
    “主公没有看夜鹰的报告吗?董卓长子早亡,其余子嗣尚在牙牙学语。”
    “你是说那牛辅想要。。。”
    秦华的话没有说完,但是贾诩却明白秦华想说什么,立刻点了点头。
    明白牛辅的用意后,秦华的心立刻安定不少。
    说实话,秦华对牛辅这人的了解非常少,他只知道董卓死后不久,牛辅也死了,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牛辅被谁所杀却一无所知。
    “那文和认为,我是否应该前往长安?”
    贾诩沉思一会,对着秦华说道:“诩以为主公当往长安一趟,长安城中大贤良多,现在凉州正是缺少这些人才,如果主公能够在长安带会一些人才,那对于凉州来说无疑非常有利。”
    秦华也知道,朝廷文武百官皆被董卓裹挟到了长安,其中能人确实不少,就比如剿灭黄巾的三位大佬,皇甫嵩、卢植和朱儁。还有他那位老丈人,也是自己的老师蔡邕。
    秦华知道,等董卓灭亡之后,蔡邕就会受到董卓的牵连而死,无论是为了蔡琰,还是为了自己这具身体原来的主人,秦华都要想办法保住蔡邕的这条命。
    “我此时前往长安,是否有性命之忧?”
    这其实才是秦华最担心的,如果贸然前往长安,万一董卓看自己不顺眼一刀咔嚓了,那就真的无处伸冤,好不容易打下现在的基业,如果因为自己被抓而前功尽弃,那就有些得不偿失。
    “主公放心,我观董卓亦不想与主公交恶。现在凉州虽然实力不如董卓,但也绝非柔弱可欺,我想那董卓必然不愿轻易与凉州开战。”
    虽然贾诩已经这么说了,但是秦华却还是不放心,他虽然自持武力高强,但还没自大到一人能够冲破数万大军的包围。
    “如若主公依然不放心,可以上表请朝廷为秦煌大人封侯,只要凉州还有主心骨,那么董卓必然会有所顾忌。如果董卓同意,主公也可以以谢恩的名义前往长安觐见皇帝陛下。”
    “如此就依文和所言吧。”
    当天秦华就将请朝廷册封自己父亲秦煌的奏书上表给了朝廷。
    对于秦煌这个没有丝毫名望,也没有丝毫功绩的人,朝廷居然还真的应允了下来,由此可见此时的大汉朝廷已经毫无权利,一切全凭董卓做主。
    朝廷册封秦煌为“玄侯”,封地在长安附近。
    本来董卓对于册封自己女婿的父亲爵位并没有什么想法,相比于牛辅,董卓更加看好秦华。
    他也在凉州生活过,无论是羌人还是鲜卑人等外胡,都是凉州的一大患,但是自从秦华担任凉州牧后,几乎很少听说凉州被胡人袭扰,而且听说他还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并且将西域都护府也重新设立了起来,这让董卓非常意外。
    不过李儒却对董卓建议道:“既然要给秦华的父亲封爵,何不将他的封地封在长安附近,这样才能更加放心秦华在凉州。”
    让秦华的亲属来长安为质,这是非常常见的手段,董卓虽然也很欣赏秦华,但是他也认可了李儒的建议。
    如果秦华不想与他为敌的话,那么将自己的父亲送往长安也没有什么不可,自己也会善待这位亲家公的,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任命。
    接到朝廷诏书后,秦华这次还真要亲自去一趟长安了。
    他可不想自己的这位老父亲被董卓扣压为质,他可是知道董卓灭亡在即,最近两年长安就会发生大乱,万一自己这位唯一的亲人死在长安之乱的话,那么他还真有可能像曹操屠徐州一样把长安给屠了。
    但是如果不让自己的父亲去长安,又怕引起董卓的猜疑,所以他这次还真得自己亲自去一趟长安,一来拜谢献帝,二来就是要给董卓解释一下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能前往封地。
    收拾好行装,带上大批的财宝战马,秦华准备启程前往长安了。
    和自己的妻妾一一吻别,轮到秀儿的时候,秀儿却交给了他一封信件,并没有署名,但是秦华却知道这肯定是王允所写的书信。
    在前往长安的路上,秦华打开了王允的书信,上面并没有写多少东西,只是让秦华到来长安后去他的府上坐坐。
    秦华当然知道这是王允想和自己一起诛杀董卓,但是秦华又怎么会答应呢。
    万一失败,那么凉州必然会遭受到董卓的怒火,借道前往汉中的张辽军必然会面对董卓和张鲁的两面夹击,凉州即使能够保存下来,实力也必然大损。
    不过王允毕竟是秀儿的义父,秦华最终还是决定到了长安后找机会去见一下他,想办法让王允把注意力放在吕布身上,诛杀董卓的事情还是让吕布去完成,等到长安大乱后,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
………………………………
第六十一章 闭门不见
    一路赶往长安,秦华只带了北宫澈以及十数名护卫。
    沿途所见,凉州和司隶的百姓形成鲜明的对比。
    凉州这边百姓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一看就知道生活的不错,身上也有许多穿着新衣服,城市里面沿街都是叫卖的小贩。
    但是来到司隶,这里的百姓却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好像随时都会有什么坏事发生。
    那些官吏也是一副恶霸的模样,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直接拿走。被抢了东西的商贩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言语。
    秦华找了一家酒楼坐下休息,询问店里的伙计为什么这里的治安会如此混乱。
    起初这名伙计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什么,知道秦华抓出一把铜币,他才小心翼翼的向秦华说出了实情。
    原来这些人都是董卓的麾下,尤其是那些最早跟随董卓士卒,在董卓入主长安,这些人也被分派到了各个郡城。
    董卓非常的护短,这些士卒犯罪几乎不会有任何处罚,反倒是受害者会被进一步的迫害。
    有一名正直的县令因为斩杀了几名强抢民女的士卒,居然被董卓判了车裂,还诛连了三族。
    所以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根本没人敢反抗。
    听完伙计的话,秦华心中非常愤懑,他以前看待历史只看到了那些大人物直接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想到那些受苦的平民。
    只是秦华现在却无能为力,他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