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秦华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秦华传-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全掌控住长安周边。

    二月时,颍川军的百姓正在庆贺“二月节”,董卓军前来屠杀了这里的百姓,还对外慌称是剿贼。

    董卓非但没有处罚这支军队,还将掳来的妇女分给那些将士。

    百姓无不对董卓心怀怨恨。

    董卓不但纵容自己的属下,还贸然进入皇宫,奸淫宫女,甚至是公主。

    百官敢怒不敢言。

    黄巾之乱时,董卓在皇甫嵩麾下,因为董卓多次抗命,皇甫嵩曾经处罚过他,于是董卓对皇甫嵩心怀怨恨。

    在迁都长安,诸侯联军退兵之后,董卓多次羞辱皇甫嵩,每次上朝都要指定皇甫嵩跪迎。

    多次之后,皇甫嵩不堪其辱,在一次上朝期间私藏宝剑准备行刺董卓,却被董卓麾下阻止。

    对于皇甫嵩行刺自己一事,董卓非常愤怒,当即就想命人处死皇甫嵩。

    好在司空蔡邕及时劝阻,皇甫嵩才保住一命,但也被董卓关进了大牢。

    董卓对原先的满朝文武均无好感,唯独蔡邕早年于董卓有恩,董卓非常信任他。

    加上皇甫嵩有一子,名坚寿,与董卓交好,在两人的求情之下,这事才算过去,但是皇甫嵩最终还是没有被施放出来。

    卫尉张温同样与董卓有隙,早年董卓讨伐黄巾不利,差点被张温判处死刑,好在李儒从中周旋,董卓才能无事。

    因此在董卓掌权之后,他就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将他抓了起来。

    不过张温就没有皇甫嵩那么幸运了,还没等到有人求情,张温就被董卓鞭死在市集之上。

    至此百官再不敢正面对抗董卓,如朱儁、卢植等人,皆称病不上朝。

    蔡邕虽然已经知晓董卓的残暴,也十分后悔当初让董卓入京,但是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只能尽量劝说董卓向善。

    董卓虽然表面答应,但是却并没有将蔡邕的话放在心里。

    蔡邕自知自己已经留下污名,现在也只能尽量弥补,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蔡琰。

    好在三月十五日就是蔡琰出嫁之日,与她一同出嫁的是董卓之女董媛。

    看到长长的车队驶离长安城,蔡邕的心才放了下来。

    秦华是蔡邕非常看重之人,他相信女儿嫁给秦华会是一个好归宿。

    为了拉拢秦华,董卓封秦华为卫将军,凉州牧兼并州牧。

    董卓并没有将自己原先那个并州牧放在心来,这次索性将他一起送给秦华,秦华也成为了汉末第一个身兼双州牧的人。

    这其实也是李儒的意思,并州并非富饶之地,地广人稀不说,还有大量外胡聚居于此,极难治理。

    将并州封给秦华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能将精力放在并州之上,无暇顾及三辅之地。

    但是让李儒意外的是,秦华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并州,在与蔡琰成亲之后,秦华就上书朝廷,称汉中米贼张鲁作乱,想要率军前往讨伐。

    董卓不明白秦华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是李儒却看明白了。

    “主公,那秦玄虎这是想要觊觎益州啊。益州乃产粮之地,他夺了益州,进可觊觎天下,退亦可保全自己。”

    “那不许?”

    董卓皱眉问道,他没想到秦华居然也有这么大的野心。

    “主公放心,那汉中之地易守难攻,秦华若想攻下必然耗费多时,而益州刘焉亦是一豪杰也,加上益州地势复杂,秦华若想夺下益州,绝非三五年可成。”

    “如此,就准许了吧。”

    此时的秦华难得的给自己放了几天假期,带着三位美人游逛凉州。

    经过这么几年的治理,凉州无论是吏治还是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看着一片又一片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以及百姓那发自真心的笑容,秦华感觉满足极了。

    关于董卓在长安所做之事,秦华也有听闻,但是他却无能为力。

    虽然经历过联军的讨伐,但是董卓麾下依然还有二十几万兵马,绝非秦华可抗衡。

    “诛杀董卓的事情还是要靠你们自己了。”

    秦华低语一句,很快就被北宫铁心拉走,她发现了田间有一些新奇的东西,想要秦华来介绍。

    这些其实都是由工部所开发的水利设施,能够让百姓更方便的灌溉土地。

    工部在秦华的大力支持下,除了研发更好的打铁技术,同时也在开发其他利民的设施。

    像是这田间的水利设施,还有在各个新建的村落挖掘井水,开发更方便的农具等。

    同时秦华还从工部中分离出一个工程司,这个部门有点类似后世的土建公司,专门负责秦华下辖各地的大型土木工程。

    比如修建、修复城墙,建设新的官府府衙,建设官员府邸等。

    当然他们现在最大的工程就是在西域建设驿站,说是驿站,但是因为西域的环境所致,当然不能简单的建设几幢房屋。

    而是要按照小型战争堡垒的模式修建,这次才能起到保护商队的作用,小股的盗贼秦华不方便派兵清剿,但是只要商队能够躲入这些驿站之中,就不用在担心被袭击。

    秦华虽然也会定期派兵维护商道的安全,但是随着商队的不断增加,那些想要来此劫掠的盗匪也在不断增加中,这一点秦华也无能为力。

    毕竟他也不可能派兵将整条商道都保护起来。

    好在这条商道开通后,西域各国也尝到了贸易的甜头,在“西域长史府都尉”莫格的努力下,西域各国也自发的加入了维护商道安全中,所以总的来说只要带上一定的护卫,在这条商道上行走还是非常安全的。
………………………………

第五十六章 出征汉中

    在得到朝廷的“准许”后,秦华开始准备攻略汉中郡。

    将征讨并州的张辽调了回来,留韩遂担任上郡郡守,由他负责并州事宜。

    秦华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并州的事情,所以给韩遂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求稳。

    只需要他在秦华空出精力之前不要让并州发生大乱,守护好已经获得的地盘即可。

    对于秦华的这道命令,张辽自然从命,他是秦华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非常忠心。

    至于韩遂则是感到非常意外,他以为秦华会继续用他担任副手,不会给他实权,没想到居然会放心将整个并州交给他处理。

    事实上秦华对于韩遂一直都有戒心,毕竟当初韩遂是自己的敌人,秦华还没有这么大度的对一个降将如此信任。

    只是现在秦华手中的人才确实不多,而韩遂却是少有的能驻守一方之人,加上马腾不断为自己的这位好友说好话,而韩遂在之前的数次战争中辅佐张辽也十分用心(最少张辽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秦华这次才决定让韩遂担任并州主事,最主要的原因是并州是新得之地,秦华也不在乎再次失去他。

    让韩遂主理并州,也只是想先与东方的战事隔离开来,并州就相当于凉州与东方的一道屏障。

    至于为什么将张辽调回来,秦华当然是准备让他担任攻打汉中的主帅。

    这些年一直在外奔波,秦华都没有时间好好的待在凉州。

    汉中张鲁虽然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但是汉中的军队并不多,大约只有两三万,只是汉中郡地势复杂,易守难攻,秦华准备让张辽慢慢攻伐汉中。

    因为即使他现在立刻就能打下汉中,他也无法立刻发兵益州,攻伐刘焉。

    秦华起初对刘焉并不看重,因为就他所知的三国知识里面,益州在刘备入主之前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是在夜鹰的报告里面,秦华却发现这人亦是一位人杰。

    起初秦华还以为是张鲁背叛了刘焉,占据汉中,刘焉一直没能打下张鲁,但是在看完报告之后,秦华却发现他犯了一个错误。

    不论张鲁是否依然受刘焉控制,但是张鲁占据汉中这件事情却是刘焉所默许的。

    报告中说刘焉起初也是在洛阳为官的,还担任过宗正、太常等九卿级别的官职,但是他预感到了天下即将大乱,于是就想为自己谋取一块安身之地。

    与贾诩给自己的建议,以及诸葛亮隆中对中给刘备的建议一样,刘焉也看中益州之地。

    当时益州刺史名叫郗俭,在益州大肆敛财,益州吏治贪婪成风,于是刘焉就自请为益州刺史,准备代替朝廷去整治益州。

    不过刘焉还没到之前,郗俭就被黄巾首领马相所杀,而马相又被益州从事贾龙所杀。

    贾龙迎刘焉入主益州,将锦竹定为治所(算是益州首府),同时开始大力整顿益州吏治,收拢人心。

    当时张鲁的母亲精通鬼神之术,又长得美艳动人,所以经常出入刘焉的府邸,也因此为张鲁谋取了一个官职。

    刘焉就派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一同攻占了汉中,但是很快张鲁就脱离了刘焉的控制,杀死张修,自己霸占了汉中。

    表面上看刘焉与张鲁就此决裂,但是因为张鲁霸占汉中,截杀朝廷使者,使得益州失去了与朝廷的联系,此时益州已经处于了半独立状态,刘焉差不多就是益州的土皇帝。

    而此时刘焉就开始大力打压地方豪强,近一步将益州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刘焉还向朝廷建议重新恢复以往的州牧制,而州牧就是能一手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人,由汉室宗亲和重臣担任州牧,以此来稳定天下,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自己更好的控制益州。

    这样看来,秦华可能还要感谢他,如果不是因为他提出恢复州牧制,秦华可能还无法达到现在的势力,毕竟之前朝廷威严还在,秦华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扩充自己的实力。

    看完报告,秦华也不由不感叹一句,这刘焉确实算是一位人杰了。

    虽然以前看三国的时候感觉刘焉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现在他却认为这刘焉可能不在曹操、孙权、刘备之下,最少比起袁绍、袁术之流要强的多,就这份先见之明就已经很难得了。

    如果刘焉一直活着的话,估计刘备都入不了益州,最后的三大势力可能是曹操、孙权和刘焉。

    不过秦华倒也不是特别担心,刘焉守成有余,但是进取不足,而且秦华麾下还来了一位大人物,就是现在年仅20岁的郭嘉。

    秦华在荀攸加入时就已经询问过荀彧和郭嘉的事情了,可惜两人没有一个愿意加入的。

    一个号称“王佐之才”,一个则是被称为“鬼才”,两人都是秦华想要招募的人才。

    但是荀彧因为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留着颍川甚为不妥,于是就带领家族迁往了冀州。

    荀攸将秦华的亲笔信送往颍川时已经不见了人影。

    郭嘉则是因为当时年龄尚幼,不愿出仕。

    这次如果不是董卓兵为祸颍川,秦华可能还真要错过这个人才了。

    因为荀攸书信的关系,郭嘉顺利来到了凉州,因为他也想看荀攸所说的这位明主到底把凉州治理的怎么样了。

    走访凉州多地之后,郭嘉发现凉州这个偏僻之地居然真的被秦华治理的犹如盛世一般,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一向凶悍的羌人也能和汉人有说有笑的聊天。

    因此郭嘉也动了加入凉州的心思。

    不过当郭嘉进入武威郡后,他却又不想出仕了。

    这是因为荀攸带他参观了秦华准备新建的凉州学府。

    凉州学府是秦华提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各地公塾的基础上,秦华准备在武威郡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学府,算是各地公塾的晋级版。

    凉州学府是一个综合性的学府,除了开设儒、道、法、兵等众多学派的课程,还有传授农耕知识的课程,还有医学、数学、土木工程等学科。

    秦华希望凉州学府能够在三五年后就能向凉州输送各种类型的人才。

    至于郭嘉为什么看到凉州学府又准备放弃出仕了呢,倒不是他想来这里上学,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凉州学府中已经修建完成的那个图书馆。

    郭嘉本是寒门子弟,家中藏书不多,他只能通过向荀家这些大族借书才能读书。

    而凉州学府的图书馆是秦华亲自督促建立而成的,里面不说汇集了天下所有书籍,但是就藏书量来说绝对是郭嘉想都不敢想的。

    以至于现在郭嘉几乎天天沉溺在图书馆中,就连秦华想要给他封官的事情都推了。

    对此秦华是有好气又好笑,最后他只能派出陷阵营士卒直接将郭嘉架到了州牧府。
………………………………

第五十七章 大赦

    “奉孝,此次就由你担任军师,如何。”

    对于郭嘉,秦华还是很有耐心的劝说的。

    “不好,嘉以为自己学识不足,还需多读书才能为主公效力,还请主公准许嘉在凉州学府内学习。”

    “征伐汉中事关重大,还请奉孝不要推迟。”

    荀攸也知道自己这位好友的性子,于是也加入了劝说的队伍。

    “公达才能在嘉之上,主公还是让公达前往吧。”

    见荀攸不帮自己说话,于是郭嘉就将事情推到了荀攸身上。

    荀攸还没说话,秦华就对着郭嘉说道:“公达现在乃是凉州从事,如果奉孝愿意,那我就将公达的事情交给你处理,由他前往汉中如何?”

    听到秦华这么说,郭嘉顿时语塞,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处理内政各种琐事了,当即摇头拒绝。

    忽然郭嘉眼前一亮,说的哦啊:“文和先生才智远在嘉之上,不如让文和先生前往如何?”

    “文和乃是凉州文臣之首,他需要处理的事情更多,奉孝想代替他?”

    郭嘉随即立刻摇头,他倒不是否认自己觊觎贾诩的位置,而是他确实不想做贾诩的工作。

    “如此可好,奉孝只需在需要的时候提点一下文远,平时大可在营中看书,我为奉孝带上一马车的书籍,如何?”

    最终在秦华等人的好言相劝下,郭嘉答应了前往汉中的事宜。

    三天后,秦华就委任张辽为将军,统领三万大军前往汉中,郭嘉为军师祭酒,阎行、马超随行。

    临走之前,秦华还特地嘱托张辽务必保护好这两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凉州下一代的大将。

    而秦华自己则是留在凉州,继续对凉州进行改造。

    他之前那些政策都是在大汉制度下对凉州进行的改革,但是这样依然没有达到秦华心中的样子。

    要知道汉朝距离秦华穿越前的时代足足隔了两千年,许多制度都非常落后。

    就比如说举孝廉的制度,起初确实很有用,但是慢慢的就变成了世家大族扩充自己的实力的一种手段。

    百姓没有晋升的通道,永远只能处于被压迫的阶级,这样的制度下面建立的军队如何能发挥最大的实力。

    尽管秦华已经在军队中实行了类似军功爵制的制度,但是这样产生的新贵也只是一些厮杀汉而已,想要将天下治理好,还需要文武并进。

    所以秦华决定提前实行科举制度。

    因为现在只在凉州一地实行,所以暂定每年举行一次科举。

    科举也分为三种,一种是文官,也就是各级内政官员。

    一种是武官,通过对兵法以及谋略的考核来决定,优秀者可直接升任千夫长。

    最后一种是技术官员,他们主要考核的是担任就是技术,如果有什么创新的发明还会获得额外的奖励。

    举行科举的事情已经让整个凉州为之一动了,但是没想到秦华居然又下达了一个新的命令。

    他居然大赦凉州,只要不是十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