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他还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别太贪财,要公私分明,商人承包国家命脉这个太先进、太过市场经济的做法,肯定会遭到非议,不能因小失大。

    “齐霖有想法?”马大秘察颜观色的能力多强,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徐齐霖的异常举动。

    嘿嘿,嘿嘿。徐齐霖讪笑几声,说道:“某倒是想能否在运费上节省一二,可对漕运却是一窍不通。待某研究一番,看有没有办法吧!”

    马周信以为真,笑道:“从前朝到本朝,都在漕运上花心思,却见效不大。若是齐霖真能解决积弊,便赞宰辅之才亦不为过。”

    “小弟岂敢有些奢望。”徐齐霖故作谦逊地摆手,说道:“不论怎样,大盈库都要在洛阳再设一分支,倚漕运之利,以图壮大发展。”

    马周点了点头,说道:“长安通西北,洛阳通东南,正是经营之要地。”

    徐齐霖颌首称是,和马周闲聊片刻,又邀马周共进晚餐,才送马大秘出门回府。

    回到房中,徐齐霖琢磨半晌,又拿出纸笔,准备再添上一个奏议,便是在洛阳设置大盈库分部。

    设立洛阳分部,再建起制糖工坊,由江南漕运而来的甘蔗或是粗制蔗糖便可就近加工。变成白糖和冰糖后,再由漕路转运江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至于长安的制糖工坊,便可主打西域和京畿道,获利依然丰厚。

    嗯,不管怎样,自己总要去洛阳,甚至经漕路到江淮跑一趟。名为调查研究,实为公款旅游。游玩一圈,才可以拿出改革漕运的奏议,尽管只是掩人耳目。

    这倒是不着急,大热的天,哪里也不如家里舒服。等到入秋,这边的工作也基本走上正轨,自家的商铺也安排妥当,再出差不迟。

    徐齐霖想到这里,惬意地往椅中一靠,招呼正吃“酥山”的斯嘉丽,懒洋洋地说道:“给我也来两勺。”

    斯嘉丽咯咯笑着起身走过来,把唐朝冰淇淋喂进阿郎的嘴里,说道:“阿郎封在窖中的鸭蛋怎么个吃法,放一个多月了吧,阿佳妮天天去窖口巴望,奴家都怕她掉进去。”

    徐齐霖细品着嘴中滋味,揶揄道:“怎么就那么馋?”停顿了一下,他算了算日子,说道:“明天且拿出来看看,某也不知道好没好。再说,小孩子不能多吃皮蛋,还是吃铁蛋为好。”

    皮蛋嘛,切成瓣,沾着醋吃,很香的。

    徐齐霖被这么一提醒,也有些馋。好在一口冰淇淋入嘴,香甜冰凉,覆盖了他的味蕾。

    ……………

    初唐之时,唐军灭亡东突厥后,如何安置突厥降众,在朝中展开了争论。

    部分大臣认为突厥扰乱中国久矣,虽然灭亡而降,却是势穷来归,非慕义之心。所以,他们主张分其部落,将降人散居在南兖、豫的各州县,使其耕作。

    时间长了,胡虏改变了生活习惯,便成为中国的农户,而塞北空虚,不能再对中国构成威胁。

    但中书令温彥博为首的一派官员,认为应效仿汉朝建武时安置投降的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全其部众,得为捍蔽,不破坏他们的风俗习惯。一来充实空虚之地,二来也表示无猜忌之心。

    这两个办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但显然要使胡虏改变风俗和习惯,由游牧变为耕种,确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散居州县的话,似乎也容易造成与汉民的冲突。

    经过考虑,李二陛下采取了温彥博的建议,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

    东突厥的酋首便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在当时,因而入居长安的突厥降众有数千家之多。

    到贞观十二年,朝廷又陆续安置了不少突厥部落或是属部,并设置羁縻府州管理。其中有自高昌来降的欲谷设所部,契苾何力的部落,阿史那社尔、乌突汗达干部落等等。

    李二陛下如此安排,既是参考汉朝之例,也是学隋文帝处置臣属于隋的东突厥沙懵钥珊埂⑵裘窨珊构适隆;褂幸桓瞿康模闶窍胧蛊洹巴獬寄诔蓟薄

    但既定的政策却因为九成宫之变而面临挑战,群臣纷纷上奏,认为将突厥降众置于河套之地,不利于国家安全,要将突厥诸部迁返河北之地。

    尽管李二陛下并未轻易做出决定,但都社率、贺逻鹘谋刺的消息,以及朝堂上的风向,依然传到了身处化州的李思摩耳中。

    当然,李二陛下不欲扩大事态,特赦了贺逻鹘,只将他发配岭南。

    但李思摩却知道,如果他再不抓紧时间布置,尽快渡河北上,不仅朝中群臣会非议,李二陛下也会不满,甚至生出猜忌之心。

    所以,李思摩立刻召集亲信,商议该如何行动,才能打消族人疑虑,尽早地实施李二陛下的授意。

    “结社率、贺逻鹘忘恩负义,却是坑害了吾等。”李思摩扫视着几个亲信,苦笑连声,“若不出此等谋刺大事,北迁尚能拖延。如今,怕是不行啦!”

    安静了片刻,突忽乞开口说道:“只要开始准备,便不算违了陛下之意。数万帐户,渡河北上,岂是易事?”

    勃格利轻轻颌首,表示赞同突忽乞的说法,接着说道:“十几万人长途迁徙,最好是在入秋之时,今年已是准备不及,最快也要明年方能成行。”

    李思摩沉吟了一下,说道:“就算不能全族迁徙,亦要有先行人马,今年入秋,必须有所行动。依某所思,万人最为合适。”

    突忽乞和勃格利互相看了一眼,知道这也是稳妥之计,让陛下和朝廷看到行动,才不致心中生疑。

    “有几个部落不愿北迁,皆是惧怕薛延陀。”勃格利说道:“若是能收服他们,则事可成矣。”

    突忽乞冷笑了一声,说道:“那帮家伙既是无胆之辈,又是贪鄙之徒。可汗要收服他们,可先从羊毛入手。”

    自从李思摩回到化州,便晓谕各部落收集羊毛,可交易卖钱。而随他而来的大盈库官员,已经向长安发运了第一批羊毛,并如数给付钱财。

    这样一来,各部落酋长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自忖找到了新的发财之路。羊毛嘛,以前有如废物一般,谁想到竟价格不菲,既能换钱,还能换粮。

    于是,更加大批的绵羊被脱了毛衣,在炎热的气候中却也享受了一回清凉。

    不仅如此,部落酋长还派人在放牧的草场用扒子收取自然脱落的羊毛,以增加羊毛的卖出数量。

    而李思摩也有自己的谋划,第一批羊毛不限部落,拿来就要,哪怕是以前和自己不睦的,也不加刁难。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便是让大家都尝到甜头,都知道羊毛卖钱是真的,没有虚假。

    这也是李思摩和大盈库派来的收购官商量好的,但第二批羊毛收购却要李思摩指定,有他的准许,可不是哪个部落送来的都要了。

    同时,大盈库还将运来一批日用品的粮食,以付钱和交换两种方式收购羊毛。对于突厥降众来说,某些日用品可是比钱更实惠,更愿意进行交换。

    这样的一番操作之后,李思摩便能控制羊毛的采购,控制日用品的交换。那些不服,甚至是反对他的部落,想卖羊毛,想换日用品,便要看他的脸色了。

    所以,突忽乞一说从羊毛入手,李思摩便深以为然,觉得之前的铺垫和引诱已经完成,是该给反对者点颜色看了。


………………………………

第175章 质子,飞鸟传书

    还不光是羊毛,按照徐齐霖所说,日后的马、牛、羊等牲畜的交易,也要经过李思摩的首肯,才能卖出去。

    你不听我的,你不服我,你反对我。那好,你的部落所出的牲畜、羊毛就烂在手里好了,甭管品质多好,就是不要你的。

    而牲畜、羊毛卖不出去,又拿什么来购买或交换粮食和日用品?

    你是酋长、头领不假,可手下的部众看着别人有粮有衣,还有酒喝,有茶饮,自己却要受穷,甚至挨饿受冻,能没有怨恨,能不离心离德?

    这也正是李思摩所要达到的效果,自己不是不能服众嘛,那就用利益来说话。不光是陛下封我作可汗,连牲畜、羊毛等的出产,也要打着老子的名头才好使。

    说白了,就是跟着我混的吃香喝辣,炸刺挑事儿的一边遭罪。用不着强硬手段铲除异己,经济上控制就够了。

    李思摩眯了下眼睛,脸上也现出了狠厉的神情,沉声道:“既想着卖牲畜,卖羊毛,还不愿听从某的安排,哪有这样的好事?明日某便知会大盈库的收购官,没有某的签字用印,再低的价格,也不收那几个部落的羊毛。”

    “还有牲畜,也要可汗的允准,方能进入榷市交易。”勃格利恶狠狠地补充道:“让他们瞧不起可汗。这回就让他们知道,没有可汗,他们纵有成群的牛羊,也是无济于事。”

    李思摩用力点头,脸上露出得意之色,对勃格利和突忽乞说道:“入秋后,前往定襄城的人马,就要倚仗二位了。”

    “可汗放心,某愿率本部先行出发,前往定襄城为可汗建立牙帐。”突忽乞回答得痛快干脆。

    勃格利也拱手应喏,说道:“某唯可汗马首是瞻,可汗一声令下,某便率族人立刻动身前往。”

    “多谢二位大力相助。”李思摩拱手致谢,沉吟了一下,又说道:“某还要给大盈库的徐丞写封书信,请他派人与你们同去定襄城。有他的奇思妙想,定襄城定然能迅速繁荣,不下于名城大镇。”

    “徐丞?”勃格利猜测道:“可是今番救驾有功,晋升爵位的那位?”

    李思摩点了点头,说道:“其姐是颇负才名的徐充容,他亦只有十二岁,极得陛下青睐信重。”

    突忽乞挑了下眉毛,很是惊愕地说道:“十二岁嘛,现在就已是五品,日后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李思摩说道:“某也是这般认为。如此年轻,又是真有才略,陛下得用,继承者也得用。只要徐齐霖不犯大错,纵有起伏,也无大的影响。”

    “官场起伏,本已寻常。”勃格利说道:“羊毛收购既是大盈库所为,渡河北迁之事想必也是参与其中,交好徐丞,有利无害。”

    李思摩说道:“大盈库得陛下授意,渡河北迁一事,徐丞在陛下面前也有进言。某欲派武忠去长安长住,多与徐丞交结,你们以为如何?”

    勃格利和突忽乞对视一眼,都表示赞同。这个时候把儿子派去长安,交结徐齐霖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让陛下和群臣安心,李武忠就相当于质子。

    ………………

    太阳暖暖地照着九成宫,虽是酷暑,可在这山中行宫,温度却令人感到舒适。

    晋阳公主趴在桌案上,两只手托着下巴,无精打采地望着窗外。

    新城小公主在宫人的陪护下,还在乐此不疲地玩耍着。一会儿去坐羊拉小火车,一会儿去旁边挂着的鸟架去和鹦鹉说话,一会儿又去秋千长椅上躺着悠荡。小孩子的精力,还真是旺盛。

    徐惠检查完兕子的功课,夸赞了几句,但见兕子怏怏不乐的样子,便走过来笑着问道:“公主殿下,怎么不高兴呢,谁惹你生气啦?”

    兕子转过头看着徐惠,嘟着嘴说道:“都十来天了,小舅说好的故事呢,还有好吃的,好玩儿的。连封书信都没有,他把我和新城都忘了。”

    “不会的。”徐惠赶紧替自家兄弟辩解,说道:“定是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他既答应了,就肯定能办到。再等几天,莫要心急嘛!”

    兕子眨巴着大眼睛,象小大人儿似的叹了口气,说道:“我还想小昭了,不知道她在干什么。不过,她肯定比我快活多了,能随意走动。不管是山庄,还是城里,想去哪就去哪。”

    徐惠苦笑了一下,没有比较还好,这一比之下,要说小昭不自由,那就是说瞎话了。

    正在此时,外面响起了奇怪的声音,引起了她们的注意。声音忽远忽近,好象在空中。

    “公举,公举。”

    “逆号,逆号。”

    声音一下子清晰起来,正是从天空中传来。兕子一下子跳起来,叫道:“是小七和夕夕,它们来送信儿啦。”说着,便忙三火四地往殿外跑。

    “慢点,慢点。”徐惠赶声叮嘱,生恐兕子摔倒。

    殿外的新城也听得真切,早蹦下秋千长椅,站在草地上冲着天空又蹦又叫,不停摇着小手,“在这儿,我在这儿呢!小七,夕夕……”

    两只喜鹊居高临下,看见了新城,也看见了跑出宫殿,向它们招手呼唤的兕子。盘旋低飞,两只鸟儿慢慢落了下来。

    咯咯咯,新城笑声清脆,小跑几步,蹲下身子,伸手去摸鸟儿的小脑袋,嘴上说道:“好吃的呢,好玩儿的呢,都带来了吗?”

    兕子也跑到近前,笑道:“小七和夕夕那么小,还要飞那么远,哪能驮带东西?”

    说着,她也蹲下身子,伸着小鸟腿儿上的小竹管说道:“看吧,它们只能捎带书信。”

    新城挺失望,却还不甘心,说道:“书信上定是教授如何做好吃的,还有好玩儿的。”

    兕子笑了两声,也不和妹子较真,伸手解下两个小竹管,又吩咐宫人去拿点心和饮水,好好款待两个信使。

    拿着竹管回到殿内,新城也跟着进来,就坐在姐姐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姐姐念信。

    兕子笑着摸了摸小妹的脸蛋儿,从竹管中抽出书信,先看了看抬头,抿嘴笑道:“这是小舅写来的,说好吃的糖果已经派人送来,有好几种呢,差不多今天就能送到。”

    “糖果?”新城舔了下嘴唇,“还有好几种呢!”

    “对呀,肯定很好吃。”兕子又取出另一封信,展开看了一眼,便高兴地叫道:“是小昭给我的信哩。”

    小昭?!新城有些印象,但不是很深,可还记得人家送的“帮你”,便开口道:“可是有玩具送来,你和她说,我喜欢‘帮你’和‘为你’。”

    兕子笑着没说话,专心看信,半晌才说道:“她没说送玩具的事,只讲了在山庄里玩得很好,邀请咱们也去。”

    “山庄?比这九成宫还好嘛?”新城眨着眼睛,萌萌地问道。

    兕子又拿起信看了看,说道:“她说山庄不大,却修得很雅致。有小湖,有小船,有竹林和小桥。她还去登山游玩,看到了很美的风景。”

    哦,新城已经不感兴趣了,她只盼着糖果快些送到。一想到好吃的,嘴里就湿润起来,直想咽口水。

    “小舅说糖果今天就能送到吧?”新城期待而又有些担心地问道:“应该是肯定的吧?”

    兕子咯咯笑了两声,说道:“小舅太了解你了,肯定是算着时间才让小七和夕夕来报信儿。要是送信送早了,糖果却迟迟不见,怕你馋得连觉都睡不好。”

    新城咧开小嘴嘻嘻而笑,还强辩道:“哪有,人家哪有那么馋。”

    窗口一阵声响,小七和夕夕扑愣着翅膀飞了进来,胆子越来越大,就蹦到桌案上走来走去。

    兕子也不以为意,反道对这两个小信使充满亲近,招呼宫人剥瓜子侍候,还摸小鸟的羽毛安慰道:“你们别着急呀,等我写好书信,你们才好回去嘛!”

    两只小鸟估计听不懂,但竹管不绑在腿上,也没有赶它们,也就不飞走。

    新城得到准信儿,也就坐不住了。既惦记着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