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阿史德黑芜借着卖羊毛偷偷留下字条,说贺逻鹘要聚众谋刺朕?”李二陛下眼睛一眯,问道:“然后呢?”

    “微臣看到字条,为稳妥起见,便想去官府告发,调查这个贺逻鹘。”徐齐霖说道:“可没成想,那阿史德黑芜转眼就被人杀了,埋在城外离工坊不太远的树林里。”

    李二陛下眼睛立刻瞪大,稍一思索,便脑补道:“难道他通风报信儿被同伙觉察,被杀灭口啦?”

    徐齐霖立刻说道:“是啊,微臣也是这样想的。调查是来不及了,便纵马急奔,日夜不眠,赶来报信儿。哪怕是虚惊一场,也比万一出事要好。”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眼睛微眯着沉思半晌,拍了拍手,唤进左武卫大将军李君羡,问道:“贺逻鹘随驾宿卫,今夜在何处当值?”

    李君羡躬身答道:“贺逻鹘属中郎将阿史那都社率统辖,今夜驻防北宫门。”

    “阿史那都社率?!”李二陛下心中不由一突。

    徐齐霖在旁边补充道:“陛下,又是个突厥人,还是个中郎将,说不定也有勾结。”

    李二陛下没言声,心中也是疑惧,对李君羡说道:“此乃大盈库丞徐齐霖,在京城听得贺逻鹘要聚众谋刺,便星夜赶来报信儿。这事儿还不确实,你看该如何处置?”

    李君羡吃了一惊,刺王杀驾,这是天大的事情。哪怕是假的,也要按真的处理。否则,一旦出事,自己这个左武卫大将军也在责难逃。

    “微臣这便加强宫城内的警戒防卫,并调兵监视突厥宿卫。”李君羡躬身答道:“再派人传贺逻鹘入宫,当面问讯。”

    “做好万全的准备,不要惊扰了晋王和公主,还有后宫贵人。”李二陛下说道:“提防贺逻鹘狗急跳墙,抗旨谋逆。”

    李君羡再次躬身领旨,大步走出宫殿,开始了严密的布置,并展开了行动。

    听到外面响动,徐齐霖好奇之下到殿门口张望了一下,见殿外禁卫林立,用那种表裡漆以辟邪勐兽的排城,在御殿庭外布置了又一道警戒线。

    眼见李君羡就站在殿门处指挥,徐齐霖凑过去拱手说道:“将军,徐充容那里,也请加派人手,护卫安全吧!”

    李君羡点了点头,微笑道:“徐丞放心,各处都有布置,充容娘娘那里,某再多派些禁卫。”

    “多谢将军。”徐齐霖躬身致谢,又说了自己的护卫还在宫外,请李君羡派人把他带来,自己才退回殿内。

    这样应该万无一失了吧?徐齐霖拐啦拐啦地走到胡凳旁坐下,苦着脸对李二陛下说道:“陛下,能不能召御医前来,给微臣的腿抹点伤药哇?这都磨得并不拢腿了。”

    李二陛下早看到徐齐霖的怪样子,听他一说,立刻明白了,不禁哼了一声,“细皮嫩肉,何时能变得雄健?这番磨炼,朕看却是好的。”

    “这个——”徐齐霖也不觉得害臊,装模作样地想了想,嘻笑道:“再有三五年吧,陛下可拭目以待。”

    李二陛下翻了翻眼睛,挥手命宫人去传御医,带上伤药前来。

    徐齐霖坐在胡凳上,心下安定,便觉得又渴又饿,接过宫人递上的茶水喝了几口,又示意宫人把旁边桌案上的点心端过来,大口大口地吃。

    李二陛下微微一哂,心中也是感动。这少年,听到谋刺的消息便星夜赶来,不管真假,却着实是吃了些苦,可见忠君之心。

    或者,他也是担心阿姐的安全。但这也不算什么,对阿姐总是要比对自己亲,人之常情。

    “慢些吃。”李二陛下的语气缓和下来,让宫人把自己桌案上的点心也端过去,说道:“茶里可放些糖,乃是中天竺所熬制。”

    徐齐霖谢恩细瞅,那糖比他市面上买的颜色要白一些,但和后世的白砂糖相比,却是相去甚远。

    糖茶?!你懂不懂茶道啊,哪有这样的喝法。就算加糖,也得是红茶才对路呀!

    “待西域平定,朕有意遣使去中天竺取熬糖法。”李二陛下一边阅看奏折,一边随便地说道:“若是成功,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

    中天竺应该是印度吧?徐齐霖挠挠头,觉得这糖也一般,还用得着派人去留学吗?

    “陛下,这糖也就白点。”徐齐霖尝了尝,说道:“不过,既是从中天竺千里运来,想必甚是昂贵吧?”

    “那是自然。”李二陛下抬起头,说道:“这种糖在市面上恐怕是不多见,你不知其价值也不为怪。”

    徐齐霖还真不知道,他还以为糖是甜的就够了。而且,他也不爱吃甜食,也就做红烧肉时需要放点糖,起那个什么美啥的反应。

    所以,对厨子买来的糖,他只在厨房见过,觉得颜色深一些,应该是赤糖或黑糖,用起来也没啥不便。

    但历史上糖的发展却不是一样,为了让糖的颜色越来越白,中外的制糖工匠可是进行了几百年的研究和尝试。

    一样的吃,你说你跟糖的颜色叫什么劲哪?这可能就应了那句圣人的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象徐齐霖这样的懒蛋,不也是追求食物的美味,追求美好的享受,只是他没想得过多,想得过深罢了。

    不知道这白糖的价值几何,且回去进行下市场调查,没准就是一座金山呢!

    徐齐霖脸上似笑非笑,似乎看到了晃花眼睛的金银财富。

    李二陛下斜眼瞅着徐齐霖,觉得这小子不知又想到了什么赚钱的路子,竟露出这般财迷的神情。

    徐齐霖觉察到李二陛下看他的眼神,嘿嘿一笑,也不多说。等他把白糖搞出来再说,定让李二陛下惊掉下巴。

    而糖的熬制脱色,并不是什么难题,徐齐霖觉得《天工开物》中就应该有。

    就算是没有,凭他的化学专业功底,也能琢磨出办法。就算不比后世的白糖,胜过这中天竺的破糖,也很有把握。

    嗯,到时候就不是从印度进口了,而是要返销回去,赚取真金白银喽!

    对了,光有白糖、冰糖也不算利益最大化,再搞出些水果糖、奶糖、软糖,小朋友都爱吃,卖出大价钱不是问题。

    “朕离开京城后,可有什么变化?”李二陛下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徐齐霖愣了一下,抬头看时,发现李二陛下正低头看奏折,好象就是随口一说。

    有啥变化?更自由了呗!还有的话,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太子李承乾继续作呗!

    可这些都不好说,徐齐霖便敷衍道:“微臣没看出太大的变化,陛下可安心去九成宫避暑。”

    “你可不许偷懒。”李二陛下抬头看了徐齐霖一眼,微抿嘴角,似乎是想笑,但很快就消失了,故作严肃地说道:“工作进展随时派人报告,不得敷衍拖延。”

    “是,是,微臣自当勤勉。”徐齐霖躬身拱手,态度极好,但心里却想:那就看你小气不小气啦!

    正在这时,御医赶到,在殿外等候传召。徐齐霖赶忙起身告退,得到允准后,去找御医涂抹伤药。

    御医用的伤药自然是用料讲究、疗效甚好,涂抹上之后,徐齐霖便觉得火辣辣的疼痛大为减轻。

    徐齐霖索性向御医要了一瓶伤药随身携带,还腆着脸让人家把方子也写出来。

    御医也知道这少年身份不同寻常,也不担心这方子漏露出去砸了自家饭碗,便十分痛快地全部照办。

    也正在此时,殿内的李二陛下得到了李君羡的回报,贺逻鹘今天落马摔伤了腿,暂不能奉诏入宫。

    这个借口嘛,多半是假的。李二陛下冷笑两声,令李君羡再传口谕,用担架抬贺逻鹘入宫。

    同时,他还命令李君羡,调动宫外宿卫,向北门包抄。如果贺逻鹘敢抗命,或是有什么异动,立刻予以捕杀。

    这边马上要动手,都社率和贺逻鹘一伙却已经分崩离析,不战自乱。

    (本章完)


………………………………

第161章 永久居留权,国籍

    贺逻鹘得到谕旨,命自己入宫觐见,且走南宫门,立刻觉得凶多吉少。一方面是做贼心虚,一方面也是他没有多少胆量和魄力。

    都社率也觉得事情有点反常,有心马上发难,可宫门未开,凭着这几十人想攻入行宫,岂不是白日做梦?

    可如果真是陛下有别的事情召见贺逻鹘,抗旨不去的话,岂不是惹人怀疑,平白地暴露了谋刺计划?

    或者,李二陛下得到了些消息,还不知道真假,要召贺逻鹘入宫便是当面询问。但要是让贺逻鹘入宫,凭他的心理素质,极有可能被李二陛下问出破绽。

    突然的变故,一下子让都社率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有可能是啥事没有,他们只不过是做贼心虚;也有可能是已经暴露,他们就是在等死罢了。

    可没等都社率想明白如何处置,一个亲信便匆匆赶来报告,贺逻鹘用谎话打发走传旨侍卫后,竟带着十几个手下,逃跑了。

    完了,不管是真是假,贺逻鹘这么一跑,便算是不打自招、彻底完蛋了。

    都社率恨恨地一跺脚,暗骂贺逻鹘胆小如鼠,难成大事。他也知道自己肯定脱不了干系,与其等死,不如先逃为上,或许能跑到北方草原,与族人会合后再想办法。

    想到这里,都社率招呼上参与谋刺计划的亲信和族人,纵马向北,也与贺逻鹘一样,逃命去了。

    策划周全,准备得机密,可就这样未动先败,实在是令人诧异。可深究起来,却也有其中必然失败的原因。

    以四五十人,还不是核心侍卫,就算是奇袭,也不过是杀伤一些禁卫而已。想要威胁到李二陛下的生命安全,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历史上的九成宫之变便是如此,死伤了很多侍卫,但李二陛下安然无恙。都社率和贺逻鹘亡命逃窜,但不久即被一一抓获。

    等到徐齐霖重新回到大殿的时候,侍卫已经在向李二陛下报告,贺罗鹘、都社率,以及一些突厥宿卫逃跑了。

    这无疑是坐实了徐齐霖举报的消息,即便不是谋刺,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二陛下发号施令,命飞骑追击,又派人持手谕通知长安及地方官府,缉拿逃犯及家属。

    这就完啦?谋刺得有多大的胆,怎么一点刚都没有?

    徐齐霖还等着和贺逻鹘、都社率当面对质呢,或是叮叮当当的一阵战斗,主犯狼狈被擒,跪倒认罪。

    好吧,风平浪静般地结束也挺不错,省得惊吓到老姐。

    徐齐霖老实地坐到胡凳上,等着李二陛下安排完毕,心里想着明天就能动身返回了。

    半晌,侍卫领命退出,李二陛下微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不语。

    徐齐霖看了李二陛下一眼,咽了口唾沫,决定再等一会儿,别打扰了李二思考人生。

    在此之前,李二陛下一直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而从厚待突厥降将上看,他也是禀承着这个原则,突厥投降人数不过二十余万众,官居五品以上者,竟占到朝廷的一半。

    但如此关照偏爱之下,却换来谋刺,李二陛下的心情可想而知。

    等了好大一会儿,就在徐齐霖要张口说话的时候,李二陛下幽幽地说道:“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魏大爷说啥了,你现在后悔没听?

    徐齐霖眨着眼睛,仔细琢磨,从话中的意思,他大概猜出魏征当初是反对将突厥降众安置于黄河以南的。

    其实,如何对待臣服的游牧部族,在历史上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置于内地,以郡县管理,视其为中国之民;或是居于旧地,作为藩国,给予一定的自主权。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也只能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办法。

    说到底,还是唐朝人口太少,打下偌大的疆土,却不能移民安置,稳固而长期地占领。

    要是唐朝有他几亿人,别说漠南、漠北,打到北冰洋,还要嫌地方小、人口多、资源不够呢!

    “陛下,如何安置突厥降众,其实并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徐齐霖想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关键还在中国的实力,盛则众夷臣服,衰则虏心反复,亘古不变之理。”

    停顿了一下,见李二陛下在认真地听着,徐齐霖继续说道:“而中国的实力,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人口的数量。若有足够的人口,占一地守一地,使其尽为我大唐国土,岂不美哉?”

    李二陛下哼了一声,说道:“添丁增户,国策也!可却是缓不济急,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如何能达到你所说的足够的人口。”

    徐齐霖嘿嘿一笑,说道:“其实,增加我大唐人口,未必便全靠中国百姓滋息生育,外国人也行的。”

    李二陛下眉毛一挑,有些愣怔,但很快便微微一笑,说道:“说说你的鬼主意,定是上不得台面的。”

    徐齐霖挠了挠头,说道:“陛下这话说得不对,微臣的办法若能完善,也能成为我大唐的国策呢!”

    “朕且听来,看你这国策到底是何物?”李二陛下带着揶揄的口吻,表情也是一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拿李二陛下来说,拉来老子当祖宗,也改变不了他有胡族血统的事实。

    所以,不管是国内的少数民族,如突厥降众;还是来到大唐就不走的歪果仁儿,都可以视为一类人。

    在唐朝,没有国籍这一说,户籍就是你作为唐人的唯一标志。有了户籍,根据均田制,政府就要分给你田地。当然,这只是法律上的规定。

    而徐齐霖的想法,便是设立永久居留证和加入大唐国籍的规定,相当于后世的绿卡和国籍。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是徐齐霖为以后的工业生产打下基础。说白了,就是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

    在唐朝,你想招工,并不容易。那些无耕地的手艺人,也就是务工人员,能有多少?你敢用高薪啥的优厚待遇招农户,诱农弃耕这帽子就能把你压死。

    织造工坊暂时有掖庭宫的奴婢顶着,可象挖煤采矿、炼钢铸造等重体力活儿,就得用男工。

    当然,劳力的缺口能从大唐对外战争中俘虏来补充。但累死拉倒,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没有增加人口的作用。

    “俘虏抓来先干几年活儿,就叫劳动改造。”徐齐霖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再告诉他们大唐的政策,这几年好好干,表现好的话,就给他们自由身和永久居留证……”

    这样操作的话,俘虏们有个盼头儿,反抗滋事的就少,工作热情也能提高。几年的重活儿干完,命大死不了的,估计野性也磨没了,性子也驯服了。

    而有了永久居留证,愿意继续干的话,就给报酬,还可以自己去找工作,成为自由灵活的务工人员。

    这还不算完,有永久居留证的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唐人了,想得美呀!

    你还得在大唐生活三五年,没犯什么罪,汉语也达到一定水平,这才能够宣誓,表示自己热爱大唐,支持大唐的法律,愿为大唐的兴盛做出贡献。这才能加入大唐国籍,成为唐人。

    对于那些歪果仁儿,自然可以制定另外一套考察规矩。

    比如合法经营多少年,纳税多少年,对大唐有什么突出贡献等等。然后,依然是永久居留证到加入国籍的过程。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