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士刂屏Σ⒉磺俊
原因很简单,那里统称为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是为罪人流放之地。
当然,朝廷要下旨意的话,冯盎是断不会违抗的。可这点事,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倒是不必过于着急。
李二陛下当然不知道徐齐霖是知道胡椒种植的,搞不到胡椒种苗,便用种子育苗,时间要长一些,但只要气候水土合适,成功的概率却是极高。
徐齐霖却不愿跑那么远的路,穷数年时间,就为了种植胡椒。起码现在,他没有这样的动力。
诸事基本敲定,徐齐霖就等着大盈库建起,去当那个盈库使了。李二陛下还口头承诺,给他启动资金两万贯,更给了他十足的信心。
徐齐霖告退而出,还没走几步,小兕子便随后跟来。这丫头已经习惯了,上来就拉徐齐霖的手。
辣么自然哪,徐齐霖淡淡一笑,也不以为意,就象领着自己的小妹妹一样,边走边聊。
“公主殿下虽是体弱,但要加强锻炼,持之以恒。日子长了,身体必然强壮。”
徐齐霖还真是希望这可爱的小公举能好好活着,而小时候体弱多病,经过调理锻炼而强壮起来的也真不在少数。比如那个格斗大师艾里奥•格雷西。
就算小公举不能成为运动达人,可要多注意调养运动,长寿也不是不可能。体质差而长寿的名人,更是不少。
小兕子点了点小脑袋,说道:“我经常活动呢,这话你跟我说过,我是记得的。”
徐齐霖也不知道小公举采用的是什么运动方式,说道:“散步就是最好的运动,每天逐渐加量,以感受不累为准。只要公主殿下坚持,那微臣也坚持给公主殿下画小书。”
………………………………
第120章 公举的小舅
“还得讲故事。”小兕子咧开小嘴,笑着提出要求。
“好,再加上讲故事。”徐齐霖点了点头,突然起了逗弄之心,笑道:“抛开皇家规矩,若是按亲戚辈份儿算,公主殿下是不是该叫某舅舅?”
小兕子歪着小脑袋看着徐齐霖,不太确定地说道:“我有长孙舅舅啊,你不算吧?”
“最起码也算小舅吧?”徐齐霖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说道:“唉,连这点称呼都没有,某画小书也没劲头。不过是碍着公主殿下的身份,虚应故事罢了。”
小兕子眨着大眼睛,想了想,觉得还是让徐小郎充满干劲儿更好,说不定叫一声就能换本小书呢!
“小舅。”
“嗳!”徐齐霖答应得爽快,看着小兕子那有点羞赧又有点期待的小样儿,萌得一塌糊涂,不禁伸手点了点她肉嘟嘟的小脸蛋儿,笑道:“呆会儿就给你画本小书,火柴人练功夫的。”
“好啊,好啊!”小兕子立刻把叫“小舅”的羞涩抛到脑后,眉开眼笑地说道:“小舅,你画两本好不好?就在这两本小书的背面画,我正着翻反着翻都能看。”
“嗯,没问题。”又一声小舅叫得徐齐霖浑身舒畅,笑道:“小兕子真聪明,小舅就没想到还能这样画。”
咯咯咯咯,小兕子笑得开心快活,拉着“小舅”的手,边走还边用力摆了起来。
……………
成了“小舅”,徐齐霖当然要更尽责任,让公主外甥女快活更健康。
画小书不算什么,火柴人简单,以后就画这个啦!至于体弱多病嘛,一个是经常锻炼,一个是调养预防。
徐齐霖回府的路上拐去东西市,买了最好的枸杞,还要写上泡水饮用的方法,让小昭进宫时捎给外甥女。
枸杞可不只是滋阴补肾,男人专用之物。它还能补气补血、帮助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对李家的遗传病很对症。
小孩子嘛,体弱多病也不是很罕见,用不着吃什么药,就是食疗、锻炼、调理更好。
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徐齐霖在园中散步,才开始琢磨担任盈库使后,如何能干得漂亮,让李二陛下满意。
按照那个约法三章,徐齐霖知道不能走寻常的经商之路。是别人还没做的行业,独创性的,垄断性的,那才不叫“与民争利”吧?
而在赚钱赢利的同时,再打着皇家的名义做些善事,给李二陛下脸上贴贴金,可能正合李二陛下的心意。
比如依托驿站建邸店的时候,顺便在旁边建个图书馆,摆上百八十本书,全都叫“皇家图书馆”,那不是更彰显李二陛下的文治教化?
嗯,嗯!思路就是这样,徐齐霖摸着下巴,心中打好了盘算。
“阿郎,来凉亭里坐啊!”斯嘉丽领着阿佳妮收拾好了凉亭,摆上果子茶水,伸手招呼着。
徐齐霖应了一声,迈步走过去,在椅中一坐,喝着茶水,又陷入了思考。
斯嘉丽已经了解徐齐霖的脾气禀性,冲着阿佳妮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又拿起个果子塞到她手里。
阿佳妮抿嘴含笑,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着,唯恐发出大的声音。
如果不是突然给了自己皇家理财专家的差使,徐齐霖本打算等香露扩大生产后,去试试玻璃的烧制。玻璃瓶香水啊,价格还不得涨上个两三成才显尊贵?
可现在嘛,这个比较费时费力的工作,恐怕就不适宜了。
新官上任,怎么也得来个开门红,赚个快钱才显本事儿啊!否则,自己的年纪辣么小,李二陛下派来的那些人能服吗?
哪怕是建邸店,总要几个月的时间,恐怕也不是赚钱最快的经营。
至于种胡椒,种棉花,那就更不用说了,投入巨大,没个三五年,还见不到效益,还是待日后再慢慢经营为好。
斯嘉丽看自家小郎突然呲牙咧嘴,好象哪里不受用的样子,便关切地开口道:“阿郎,何事劳神费心?要不,先歇歇,吃点水果吧!”
徐齐霖懒懒地转过头,无精打采地长叹一声。
斯嘉丽已经把果皮削好,果肉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盘里,见徐齐霖有稍微歇息的意思,忙用牙签扎起果肉,笑着放进他的嘴里。
嚼了一块,徐齐霖张开嘴,斯嘉丽轻笑一声,又喂一块。
嗯,这才是享受,就应该这么过嘛!徐齐霖吃着水果,心情又渐渐好了起来。
着个什么急呀,李二陛下又没逼着自己,干嘛把自己绷得那么紧?
“明天陪我去东西市转转。”徐齐霖又吃了两颗葡萄,才心满意足地示意斯嘉丽不用再往他嘴里塞了。
“阿郎要买什么?”斯嘉丽用绢帕给徐齐霖擦了擦嘴角,问道:“让下人去办不行嘛?”
徐齐霖笑了笑,说道:“逛着看吧,也不一定非要买。嗯,你们若是需要什么,提前想好。”
穿越者搞发明创造很多是自然而然的,就是觉得吃的、穿的、用的不习惯、不适应。没条件就只好忍一忍,有条件又岂能不加以改造?
逛东西市,徐齐霖也是想从中找到赚钱的思路。吃穿住行,赚钱的买卖多是从这里面出现。
这就象当时的诗人骚客,没灵感了,写不出来了,怎么办,去青楼啊!
斯嘉丽一边招呼阿佳妮过来吃水果,一边说道:“有吃有穿,我和佳妮什么也不要。倒是阿郎,该做几件新衣服才是。”
“再说,不急。”徐齐霖往椅中一靠,仰头望着天空,月光皎洁、星辰寥寥,给人一种幽深高远的感觉。
而使他有这种感觉的,还有那从旁边院中传来的乐声。那是小昭在向郑娘子学习古琴,演奏的却是在那个时代根本不会有的曲子。
曲调简洁悠扬,令人陷入苍凉和寂寥之中,却又透出一股逍遥之风……
………………………………
第121章 阿史那思摩
长安那巍峨的城墙已在眼前,雄城屹立,令人平添渺小之感。
李思摩抬头仰望城门楼,不自觉地将马速降低。想到入宫拜见陛下,拜见天可汗,他心中不禁忐忑起来。
自东突厥灭亡,李思摩与颉利可汗同遭唐军俘虏后,反倒因忠心而受李二陛下赏识,赐姓李,先被封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后又被封为怀化郡王。
不得不佩服李二陛下的君臣之道,也不得不感慨初唐时的政治风貌。当时,无论汉人胡人,都以自己是大唐帝国的子民为荣。为国征战的胡人名将,数不胜数,却少有叛逆。
所以,对李二陛下,李思摩是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
可李二陛下要迁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渡过黄河北上,复其国,以为大唐藩篱,李思摩却也感觉不到什么荣耀,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事易时移,现在的东突厥已今非昔比,满打满算也不过数万户,士兵四万多,哪里敢直面强势崛起、雄霸漠北,胜兵二十万的薛延陀?
而且,东突厥就是个部落联盟,李思摩就算是被李二陛下封为可汗,可对那些部落酋长的号召力和控制力,也不是很强。
用前途,有利益,人家就跟你混;当炮灰,有危险,人家还听你的?也就是说,能不能服众,李思摩也是心里没底。
这次蒙诏觐见,李思摩是打算向李二陛下陈情,述说种种困难,希望李二陛下改变心意,别复那什么东突厥国了,也别给俺那可汗的帽子啦!
“父王,这长安可真热闹啊!”旁边稍显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李思摩的思绪,却是自己的儿子阿史那武忠发出的感慨。
这小子今年十一岁,长得倒是很壮实,可哪里来过长安,哪里见过这人流如织、商铺遍地的繁华景象。
李思摩苦笑一声,说道:“说是繁华更贴切,若是到那东西市,或可称为热闹。”
哦,阿史那武忠应了一声,觉得自己的汉话还不是很精通,便转头注目,只顾看那“热闹”。
唉,李思摩暗自叹了口气。几年以来,突厥部众在黄河以南过得挺滋润,虽比不上长安,可也不是大漠草原的苦寒可比。这千里迁徙,阻力很大啊!
路旁的酒楼上,徐齐霖带着两个侍女正在吃喝歇息,透过窗户,正看到李思摩觐见的队伍。
“阿郎你看,那些马匹可真不错。”斯嘉丽伸手指着外面,说道:“若是阿郎骑上,肯定威风。”
徐齐霖看了看,笑道:“这定是李思摩献给陛下的,想要讨取,恐是不易。”
斯嘉丽说道:“试试呗,阿郎甚得陛下青睐,要匹好马也不为过吧?”
徐齐霖看着队伍中那几匹雄壮好马,不免也是垂涎。要不去试试,“比亚迪”换成“奔驰”,倍有面儿哈!
嗯,这个李思摩要被李二陛下派去当看门狗,肯定心中一百个不愿意。十数万部众迁徙,李二陛下又要拿出不少钱粮,自己的赚钱道和李思摩倒也能扯上关系。
琢磨来琢磨去,徐齐霖觉得为了“奔驰”值得去试试。张嘴三分利,不给也够本儿。再说,自己又不是白要,这赚钱的路子献给李二,换匹马都是吃大亏了。
嗯,且等到下午,李二陛下见过李思摩后,再去觐见。
徐齐霖思虑已定,收回目光,慢慢地吃喝着,脑中不停,还在完善赚钱之道。
……………。
所谓衣食住行,正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在这上面赚钱,把握最大,机会最多。
而衣排在首位,并不是说压过了“民以食为天”,但重要性却是勿庸置疑。
在古代,特别是冬季,防寒衣物和御寒措施都不完备,老百姓冻死冻伤是常有的事情。
要知道,唐朝开始种棉花,宋代才开始织布,才有了棉袄。
而在唐朝的冬季,有钱人穿皮草,中等人家穿丝绵制作的袍袄,普通老百姓就只好少出门,或者用纸衣御寒。
因此,大部分老百姓在冬天都过得很苦。有诗形容: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即便是在长安,冬天也照样是“路有冻死骨”。
等打完高昌,自可以获得棉花种子,以及会种棉花的棉农。但要在中原种植,并织布絮衣,做出小棉袄,三五年的产量,也难以普及大众。
而现成的,能暂时替代棉花的御寒物就是羊毛了。当时虽有毛毡的制造技术,但那不过是简单的压制,既厚又重,根本不能用来做衣服。
所以,徐齐霖想到的便是羊毛的精加工,生产出呢绒、呢子、绒线等纺织品,让大唐的人民在冬天也能“体暖如春”。
更主要是火碱已经制成,用来洗毛除油脂、杂质顶刮刮哈。至于纺线织布,老祖宗已经干了几百年,徐齐霖只需要改进一些机器,便万事大吉。
发哥款式的呢子或呢绒大衣,里面再来件羊毛衫,都特么的是百分百纯羊毛,绝无化纤,穿出去够不够拉风,能不能吸眼球儿?
那感觉,简直啦……
徐齐霖睡过午觉,洗漱已毕,便直奔皇宫。换座驾啊,还真是期待呢!
可他却没想到,李思摩却还在太极宫中。李二陛下召见过后,留李思摩父子吃了午饭,便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中心思想便是让他领导部众,渡河北上。
什么“世作籓屏,长保边塞”,什么“中国贵尚礼仪,不灭人国,既许立之,不可失信”,最后把李思摩的老爹老娘都搬出来了。
李思摩暗中叫苦,早知如此,咋不把父母的坟墓给迁到黄河南面呢?
眼见李二陛下心意已定,李思摩也只好陈说困难,采取拖延战术。
这样一来不致触怒陛下,二来形势或有变化,一两年之后,谁知道还用不用他们去做缓冲呢?
李二陛下也知道不能逼之过甚,李思摩倒是忠主,可下面那些部落酋长被逼急了,没准就去投了薛延陀。
………………………………
第122章 摔跤吧,小朋友
君臣二人看似达成了一致意见,实际上却等于在讨价还价。除了钱粮物资,还涉及到唐军的漠南周边的布署调整,以便给李思摩壮胆。
也就在这个时候,徐齐霖来到了千秋殿外。内侍告之陛下正与怀化郡王在内商谈,请徐齐霖在外等候,还给他搬来了个胡凳。
徐齐霖还没坐下,便觉察到有目光在注视自己,转头去看,却是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
大人在商议正事,阿史那武忠自然不便在旁。由宫人引着,在宫殿内转悠了一圈,感受了皇家威严后,回到殿外等着他爹出来。
徐齐霖看这小子的穿着打扮,便知道是李思摩带来的突厥人,能进皇宫,不是突厥贵族,便是李思摩的亲眷。
礼貌性地冲着阿史那武忠点了点头,徐齐霖便坐在树荫下,耐心等待。
虽然和阿史那武忠年龄相仿,但徐齐霖的心智成熟,颇有耐性。平常伪装成小孩,也不过是方便从李二陛下那里多占些好处。
可阿史那武忠就没徐齐霖坐得那么稳当了,平常最喜欢骑马摔跤、和人玩耍,被李思摩按着读点书就难受得够呛。
只等了片刻,阿史那武忠就象屁股生了疮似的坐不住了。一会儿去殿门外张望,一会儿又去看花花草草,一会儿仰脸看天,好象在思考人生似的。
徐齐霖也是闲着无聊,可他有事儿干。掏出一本小书,拿着自制的炭笔,继续给外甥女画火柴人动画。
火柴人简单好画,是徐齐霖的偷懒大法。这次他还算用心,画的是两个火柴人打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徐齐霖听到脚步声靠近,停笔转头,正看见阿史那武忠走近,一脸好奇。
嘿嘿,徐齐霖觉得这小朋友可以结交,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