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二陛下此议,算是顺合众臣之意。移民实边,一方面巩固了塞北边防,为古都长安北方藩篱,一方面也缓解关中地狭人多的问题。

    而相对于河西,河套离关中的距离更近,若要移民,想必困难会小很多。安土重迁,这恐怕是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哪怕苦一些,也不愿离乡的原因。

    打完高昌,是不是应该把齐霖调到河套任职,加快开发建设?

    李二陛下的心里闪过这个念头,却还不敢确定。总要看甘、肃两州的发展情况,是否稳定持续,才好定夺。

    倒不是换别人去就不行,但李二陛下相信,没人比徐齐霖干得快。换句话说,一个因地制宜,一个因循守旧,便决定了高低。

    什么劝农桑,什么薄徭役,什么为官勤勉清廉,这些老套路固然还有效,但效率却远远不及甘州经验。

    通商路,开商贸,发挥地方特色,以商补农,全面发展,甘州经验当然不只这些。

    象官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鼓励支持并指导百姓从事副业,就更加深入一些,不是其他地方敢于实施的。

    就连李二陛下也深为叹服,看似荒僻的甘州,竟然有那么多的创收项目。这不是什么知识文化水平决定的,而是凭眼界和智慧才能挖掘出来的。

    或许三年之后,更应该把徐齐霖派到山东。李二陛下突然又觉得河套发展得慢一些还没多大关系,要征讨高丽,山东凋弊才是个大问题。

    就象河西能作为征伐高昌的后盾,以及将来掌控西域的后勤基地一样。要打高丽,山东若是能提供粮食物资,那岂不是事半功倍?

    这个山东可不只是后世的山东省,而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和山东省。

    从地理位置上便能看出,这里对征伐辽东的高丽有多少重要。

    隋炀帝杨广征高丽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山东无法供应足够的物资,需要从关中运粮,导致运输路途遥远,成本高昂,民伕疲弊。

    而隋末唐初,在对刘黑闼的作战中,对河北破坏很大,不象关中,很早就得到了安定。

    征高丽,是李二陛下的执念。不仅是恢复汉时的辽东故地,还要向世人证明,隋炀帝两征高丽惨败,我李二却能不费力地超过他。

    要不费力,便要长期的积累,有足够的钱粮。

    连鞠文泰入朝长安时,沿路所见凋弊,都觉得唐朝不如隋朝富裕,没有动用大兵几千里征伐的资本。何况比高昌强大数十倍的高丽。

    如果山东能支应大军三分之一的粮草物资,动用和征伐高昌同样的兵力,便有足够的胜算。

    李二陛下是这样的判断,因为有了重型投石机,以及坑道爆破,高丽所恃的坚城将不再是巨大的困难。

    思绪翻飞,李二陛下起身漫步,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偏殿,眼前展开的是“巍巍大唐”的沙盘,从西域看到辽东,不禁是踌躇满志。

    ……………

    长安的李二陛下在憧憬,在踌躇满志;甘州的房二也在放飞自我,如同脱了缰的野驴。

    哟嗬——房二一声狼嚎,在茫茫草原上纵马奔驰,边跑边叫,好不狂野。

    鲁达策马跟随,骑术又大有长进,不急也不徐,和房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里便是在后世也很有名的山丹牧场,一年的经营还看不出太大的效果,但牛羊马匹的出栏和存栏量却在稳定增长,

    徐齐霖也开始鼓励农户种苜蓿、大豆,除了能供应饲料外,还可以贷款买马,买马车。

    借着向烽驿运输粮食的好机会,很多农户都贷款购置了马车,既能赚上一笔外快,日后家里用起来也方便。

    这就使山丹牧场的马匹数量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搞畜牧也是有周期的,徐齐霖不着急。

    鲁达倒是很上心,觉得自家阿郎给的任务,怎么也不能丢他的脸。马匹暂时不能大幅增长,可羊行啊!

    就在年前,山丹牧场便出栏了五百多头,赶上春节和元宵节的销售旺季,赚了一些钱。

    终于见到效益,鲁达把卖羊钱送到了徐齐霖手中,表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徐齐霖却只是看了看数目,便又和追加的投资一起返还给牧场。并告诉鲁达,他采购的一批战马很快就要抵达,牧场还要扩大,更要好好经营。

    也就是这一次拜见徐齐霖,让房二看见了。在徐府的这些日子,房二是没少输钱,徐齐霖还老给,弄得他都不好意思了。

    估计着长安那边也要派人来寻,房二便打着去看牧场,顺便练练骑术的借口,随着鲁达来到了山丹。

    到了牧场,房二立时便被这里辽阔无边的景色,粗犷的生活方式吸引住了。

    没几天,同样是粗莽豪爽的牧人,便和房二厮混熟了。

    其实,从喧嚣的城市,到这里蓝天白云的惬意,自由自在的感觉,房二也可能只是新鲜。

    大多数人都是一样,在城市里住久了,向往乡村的静寂;在乡村呆长了,又想城市的热闹了。

    都说住海边别墅,看潮起潮落,是最美的生活。可你呆上一年半载,或许就烦了,够了,又向往另一种美好的环境。

    房二驰骋飞奔,直到战马显出疲态,才放慢马速。

    鲁达跟了上来,就落后一个马头,开口赞道:“二郎的骑术大有长进,上阵冲杀亦不在话下。”

    房俊嘿嘿笑了两声,有些无奈地说道:“某倒是想建功立业,拳脚兵器,还有骑射也说得过去,奈何家中不允。”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齐霖却无这许多羁绊,又有本事,在外面干得风生水起。”

    鲁达点头赞同,说道:“阿郎确是才能出众,干啥象啥。”

    “好生令人羡慕啊!”房二少见地发出了叹息,望着远处羊群中的两头羊在顶架,不禁又笑道:“你可知道,某在拳脚上却是不敌齐霖,被他打晕过两次呢!”

    鲁达面露讶色,说道:“某倒是知道阿郎有些身手,却不知二郎竟不是他的对手?”

    房二嘿嘿一笑,说道:“这小子,很少露出真本事。某敢说,在长安,年龄差不多的少年中,谁也不是他的对手。”

    鲁达这回是真信了。房二的脾气禀性多少有些了解,喝得高兴时还跟他和牧人在草地上摔跤打斗,力气不小,武艺也好,他是打不过。

    “若有机会,某还想和他较量一下,看看某有没有长进。”房二屈伸了下粗壮的胳膊,说道:“他能治理地方,某在战阵上建功,各展所长,岂不快哉。”

    鲁达点了点头,说道:“阿郎是要随军去高昌的,某也要一同前往。大唐有甚多蕃将,某倒也想着成为一员。”

    “有志气。”房二笑着伸出大拇指,说道:“只是却不容易,要加倍努力才是。”

    鲁达嘿然一笑,从背后取出弓箭,策马奔驰,然后张弓搭箭,猛地射出。然后,马却不停,驰到猎物旁一个蹬里藏身,伸手把猎物抓到手中,却是一只野兔。

    “好!”房二禁不住喝彩。

    要说马术,他自认很有长进;要说射箭,平地上射靶倒也十有九中;可两者结合起来,他却是不如鲁达。

    鲁达拎着猎物驰回,笑着对房二说道:“二郎觉得某的骑射可还不错?某只求能从军征战,从小兵做起,也不在意。”

    房二伸手要过弓箭,说道:“凭这骑射之术,某自叹不如,你若想从军,更不在话下。”

    鲁达挠了挠头,又有些赧然地说道:“某与阿郎说过此事,可阿郎让某读书识字。说是不读兵书,不懂兵书战策,如何能从小兵步步晋升?”

    “这话也说得没错。”房二点头道:“要想当将领,兵法是一定要懂的。你若想学,某还识得些字,勉强能解说一二。”

    鲁达赶忙拱手致谢,说道:“那便多谢二郎了。”

    牧场也有文职人员,徐齐霖早就让鲁达跟着文职人员学习读书识字。也许是天性使然,就象有些人一读书便头痛犯困,鲁达的文化水平便进步甚慢。

    房二虽然自小便喜欢拳棒,喜欢练武,但出身就决定了他必须读书识字。若是出了个半文盲,房相的老脸管哪搁?

    当然,房二说要当老师,鲁达也只是客气致谢,倒是不想麻烦。


………………………………

第283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起点开了本新书《汉儿英雄血》,恳请朋友们前去支持,在此致以万分感谢。

    ********************************************************************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各自的人生规划。谁也不甘被摆布,谁都想出人头地。

    房二是属于前者,鲁达则是后者。目的不尽相同,但采取的办法,要走的路却是一样。

    从军入伍,以军功晋升,这在初唐崇武气息浓厚的时期,当然是很现实,很有希望的道路。

    当然,起点不同,有其父余荫的房二不可能从小兵做起。就象裴行俭,以明经中科举,进入左屯卫便是仓曹参军,正八品下阶。

    而鲁达或许能凭徐齐霖的举荐,当个小军官,但以后的路,却还要实打实的战功。

    有理想总是好的,安心于牧场,倒也能得徐齐霖的关照,先为吏,再慢慢转为官,但绝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对于忠心自己的人,徐齐霖是不吝扶持提拔的。可也要有比较好的条件,比如王方翼,文武全才,踏实肯干,对甘、肃两州的建设发展,功不可没,徐齐霖在奏报中也是多次提及。

    等到徐齐霖离任,王方翼等一干实干官吏,少不得要获得晋升提拔。日后的河西,还需要他们这些熟手来管理。

    其实,不仅仅是房二和鲁达有上进之心。令徐齐霖感到意外的是,他发现吃货阿佳妮也对将来有些规划和想法的。

    除了吃,这丫头还在偷偷攒钱。是要当嫁妆,还是要买地买房,徐齐霖却是不得而知。

    到了徐齐霖这般丰厚的身家,自是觉得小丫头天天把钱缠在腰上有点好笑,不嫌沉嘛?

    阿佳妮对徐齐霖的取笑不以为然,拍着腰里的钱袋说道:“先沉后轻啊,攒够了铜钱,换成银饼子,一下子就轻快了。”

    “攒钱归攒钱,别耍小手段。”徐齐霖提醒道:“不要以为某看不出你和斯嘉丽作弊,把房二赢得直发蒙。”

    打麻将嘛,就是个消遣,弄这些小伎俩很没品。只是斯嘉丽也掺和进去,弄得徐齐霖也不好说什么。

    当然,问过斯嘉丽之后,徐齐霖也对阿佳妮的鬼心眼感到惊讶。这丫头的歪门邪道不少,聪明劲儿都用到这上面了。

    阿佳妮咧嘴嘿嘿笑了起来,说道:“俊哥不是没看出来嘛,下次不用还不行吗?”

    停顿了一下,她看徐齐霖斜睨着眼睛,又陪着笑说道:“要不,奴家把钱还给阿郎?”

    话是这么说,却只是瞪大眼睛,手却不往腰包里伸,明显是有言语填乎,一点诚意也没有。

    徐齐霖无奈地摆了摆手,说道:“以后不许这样了,就是个消遣娱乐的游戏,搞鬼谁还和你玩儿?也不知道你攒钱干什么,说给我听听啊!”

    阿佳妮眨眨眼睛,摇头道:“阿郎莫要打听,奴家攒钱自有用处。又没偷没抢,都是从嘴上身上省下来的。”

    徐齐霖翻了下眼睛,从身上省嘛,可能有那么点可能。从嘴上省,纯是扯淡。

    呵呵呵,阿佳妮可能也觉得不太靠谱,干笑了两声,说道:“阿郎,奴家光吃饭,少吃零食好不好?”

    徐齐霖无奈地说道:“想吃就吃,在哪儿省也别在嘴上省。你先下去吧,某要写点东西,不用在旁侍候了。”

    阿佳妮知道阿郎就会这么说,转身便露出了笑容,出了门就又是美滋滋。阿郎说的,全当耳旁风。

    徐齐霖静下心来,拿起纸笔,继续撰写足以改变中国科学发展史的著作《物理常识》。

    在古代,没有物理这个概念,倒是格物比较相似。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以纠正人的行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而“格物致知”,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

    但格物与物理,或者准确的说“科学研究”却并不是一回事。

    儒家的“格物致知”并不在乎物理方面懂多少,不在乎什么定理,而是在于通过格物,完成人与物(事理)的高度融合,达到生命的至圣之境。

    比如王阳明格竹的故事,死盯着竹子数天数夜,格到吐血昏厥,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

    还有曹冲称象的故事,世人皆赞叹曹冲的聪慧,却没有象阿基米德那样在浴池中灵感爆发,发明浮力定律。

    为什么西方人格球、格水,能总结出自由落体和浮力定律,王阳明格竹就只能格到吐血呢?

    其实,这主要是格物致知只讲究观察,是为了创造出知识再来影响自己观察的结果;西方则不同,讲究实验,讲究分析,更接近于实验科学主义。

    既然格物和物理不能混而一谈,有没有其他的物理专著来阐述原理,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经验主义呢?

    在徐齐霖看来,还真是没有。尽管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有着相当的成就,但发展不能持续,甚至有很多失传的。

    说得通俗一点,古人对杠杆、轮轴的原理的运用已经非常地熟练,有些仪器更采用了比较复杂的齿轮结构,但却没有对其中原理的说明,没有形成书面和数字化的理论和数据。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便是缺失了这重要一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因为阻碍而停滞不前,甚至是失传。

    比如墨子对光学是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可惜这种学问,因为没有传授而断绝;关于力学的器物,基本上也没传下来,只好在后世用想象去揣度。

    而现在,徐齐霖觉得铺垫已经完成,可以再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至少让工匠们有理论和依据进行发明创造。

    所谓的铺垫,自然是《初等数学》、《几何形学》和《自然常识》这三本书的印刷发行。

    既然主要是给匠人们看的学的,徐齐霖依旧采用了比较白话文的写作方式,还有一些图示加以说明。

    白话文不够文雅,但表述清楚。否则,象古书上所记的“均悬轻重而发不均也,均其绝者莫绝”,你能知道是讲述的重心的原理?

    再比如“风之过河也有损焉”,你既可以理解为风与水面的摩擦力,也能理解为水能吸热。

    正是因为精炼,描述得太过简单,才造成了很多发明创造在后世被外国争夺。模糊或似是而非的古书记载,难以提供有效的证明。

    没错,老子写的东西就不是给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家伙们看的。

    徐齐霖抿起了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

    “一年之季在于春”,历朝历代的天子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从周朝开始,天子迎春、亲耕,便成为了一个隆重的仪式,祈盼五谷丰登。

    对于庶民来说,便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希望,是不受饥馁的企盼。

    数万关中府兵按照圣旨,在立春前赶到了甘、肃两州。稍事休息之后,便投入到了春耕春种的劳动之中。

    要耕种的田地已经规划完毕,农具也采购到位,牛耕、马耕全部使用。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