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齐霖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但也不能不说,便有些嗫嚅地说道:“满是窟窿的灯笼嘛,就是个破灯笼。”
啥米?!李二陛下当时就愣住了,这也算个灯谜?可要说不是,又找不到什么说辞。
“破灯笼?嘻嘻嘻嘻。”兕子欢快地笑了起来,觉得这灯谜真有意思。
徐惠也怔住了,被小公举这么一笑,又清醒过来,笑斥道:“胡闹,哪有这么出灯谜的?”
徐齐霖挠着头,嘿然不语。就图一乐呵,谁知道让你们看见了呢?
李二陛下又生气又好笑,拉着脸一指最后一个灯谜,没好气地说道:“那这个呢,也是瞎编的?”
“那倒不是。”徐齐霖赶忙辩白,说道:“这个对联却是需要懂得门道,看明白画中的提示,才能答上的。”
“那你好好说说,阿姐还不是很明白这对联的规矩呢!”徐惠赶紧接话,也是不让李二陛下发火。
徐齐霖说道:“这个对联,除了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外,还有一些固定的对韵,是家师总结的。”
说着,他竟从怀里掏出个小本本,翻了两页,就着灯光开口念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红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没错,徐齐霖一直随身带个小本本,有时候懒得背,便都记在上面。
比如说这个对联,因为唐朝还没有,或者说还不时兴,他就准备占个便宜,专攻此项,得个第一第二的名头。
刚念完,徐齐霖一抬头,便觉手上一轻,小本本竟被李二陛下夺走了。
“糟蹋东西。”李二陛下翻了翻眼睛,斥道:“师父所言,不熟记于心,尚要照本宣科,不肖之徒。”
说着,李二陛下看了看小本本,伸手便将这两页对韵撕了下来,小本本依旧扔还过去,“待朕看过再还你。”
徐惠安慰性地伸手拍了拍有些目瞪口呆的小弟,说道:“还没说那谜语呢!”
徐齐霖咽了口唾沫,只好开口说道:“这竹子下扎深土,上及云朵,便以这个思路琢磨。再加竹子的特点,一是有节,二是中空。上联是未出土时便有节,我作的下联是‘及凌云处尚虚心’。”
徐惠轻轻颌首,赞道:“原来如此。经小弟这番解释,始有恍然之感。对仗工整,以竹寓人,堪称佳对。”
说着,她转向李二陛下,笑道:“老爷,您觉得怎样?”
李二陛下抢了人家的对韵,已是暗自欢喜,再听这对联解释,不由得也调皮相应,说道:“夫人说好便是好。”语毕,哈哈大笑起来。
……………
………………………………
第256章 封圣封神
沙门广收弟子,不务农桑,空谈彼岸;道家呢,炼丹害人,妄言飞升成仙。
对此,徐齐霖都是不喜欢,甚至是很厌恶的。所以,趁着新编的故事连载,新戏开排,他就要打破很多人飞升成仙的幻梦。
至于有没有神仙,这对徐齐霖来说并不重要。即便是有,他也不奢望,也自认成不了什么神仙。
因为在他看来,神仙乃是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对现实的人和事,根本没有作用。
“世人皆以为神仙能救苦救难。”徐齐霖对李二陛下的疑惑,缓缓说道:“然事实是,无论战乱、灾疫,何尝见神仙悲天悯人。”
苦笑了一下,徐齐霖继续说道:“就象人,何尝关心过地下蝼蚁的生死?是被水淹,被火烧,或是蝼蚁间打仗开战,与我们何干?”
停顿了一下,徐齐霖继续说道:“神仙高高在上,无情无欲无悲无喜无恨无爱。看世人,也如我们看蝼蚁一般。”
李二陛下微微皱眉,摆手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停顿了一下,他又似有所悟,问道:“难道陆羽仙长便是达不到这六无之境,方不能飞升成仙?”
徐齐霖想了想,说道:“可能是吧?家师曾对某说过一事,从此便断了仙缘,但家师却绝不后悔。”
“何事,且说来听听。”李二陛下开口问道,显出了几分兴致。
讲故事嘛,徐齐霖可不只是会讲哄小孩的,还有骗大人的。当然,素材不用他编,现成的就有。
杜子春,这是个人名,也是个的名字,最早是在唐传奇的玄怪录中,到了后世,还被排成话剧。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杜子春本是个无赖子,游手好闲,不置产业。家财荡尽之后,彷徨街市,饥寒难耐。有一老人解其危难,给他三百万钱。
于是杜子春又回复了浪荡豪奢的生活,花天酒地,歌舞娼楼,一二年后贫困如初。
这时,那老人又来,再给钱一千万。杜子春发奋要谋生治身,但不久又放纵如初,一二年间复挥霍净尽。
后来又遇到老人,杜子春已不好意思打招呼,掩脸避走。老人拉住他,又助钱三百万。杜子春发誓,以这笔钱助孤孀,行善事,事毕之后任其驱使。
三年后,老人来接杜子春,带他到峨嵋山。老人给其服仙酒,让他向东而坐,并反复告诫,不管遇到什么事,受到什么苦,千万不要出声。
后来,杜子春历经毒蛇猛兽、将军恶兵、洪水滔天,都能强忍住不说话。后来身死,魂魄到了阴曹地府,又受尽各种刑罚,甚至阎王抓来他的妻子严刑拷打,他都闭嘴不语。
阎王见状,把杜子春重新投胎到人间,做了一个女人。杜子春变成女人也不说话,被人称为哑女,后嫁一书生为妻,生活也很美满,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有一天,丈夫因其始终不说话而大怒,抓起孩子便摔死在地上。杜子春爱子心切,不觉出声。
他一说话,就破了法术。幻象全消,他还坐在峨嵋山上,成仙之望破灭。
徐齐霖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把其中的一段编到了师父身上。
“……家师见父母被执、棍棒齐下,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之状,不觉既悲且怒,大叫着冲上去与人厮打……”
故事讲完,殿内久久无声。不管是李二陛下,还是宫人,都听得入神,或悲悯或惋惜,神情复杂。
徐齐霖长出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家师虽失仙缘,却毫不后悔。他对微臣言:若能忍心见父母惨状而无动于衷,与畜生何异?若成仙必要如此,不成也罢。”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叹道:“陆羽仙长此话甚是有理,忘情忘性,那岂不成了禽兽草木?”
徐齐霖展颜一笑,说道:“在微臣想来,若神仙妄自插手人间事务,便要扰了世间运行及轮回。是以,非要忘情忘性,且把喜、怒、哀、惧、恶、欲都抛开。”
“有道理。”李二陛下笑道:“陆羽仙长失了仙缘,却能造福百姓,亦是我大唐之幸。”
徐齐霖笑着点头,说道:“家师不求成仙,但求封神。”
“封神?”李二陛下又疑惑起来,说道:“这与成仙有何差异?”
徐齐霖说道:“不求长生不死,但求留名于世,或为百姓所感,立庙祭祀。如被百姓奉为川主的李冰,还有义气无双的关帝。”
停顿了一下,徐齐霖笑着对李二陛下说道:“或是陛下衡量功绩,封家师为神,自是更好。”
皇帝是凡人,能封神?这个问题要是深究的话,自然是有纰漏。
而反对的观点也是不少,有的认为人不如神,所以帝王封神是下封上,故无理;还有的认为帝王治理生人不治理鬼神,没有封神的权力。
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可无论怎样,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皇帝就是大于神仙,而且不仅大一点点,连西来的佛祖也不能例外,必须服从皇权。
再说中国的神仙,一半是宗教的神职人员制造的,一半是老百姓炮制出来的。
来源也很复杂,有的是英雄人物,比如关帝、文昌帝君;有的来是动物,比如真武大帝(龟蛇)……
当然,也有一些是老百姓胡乱造出来的。比如江南的五通神、五猖神。
胡制乱造虽然也有些根据,但结果往往很荒唐。
比如有的地方有五撮须相公庙,经过考证才发现,原来所谓的五撮须相公,是伍子胥。
还有的地方有杜十姨庙,里面有大姨、二姨等一系列女神,共十位阿姨。可仔细考证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庙竟然是供杜甫的。
因为杜甫曾经当过左拾遗的官,所以又被称为杜拾遗。老百姓弄不懂拾遗是个什么东西,以讹传讹,最后变成了十个阿姨。
不管这些神仙是怎么造出来的,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加封,名气就大不起来。
比如妈祖,原来不过是福建民间的一个跟渔船航运有点关系的神,只因赶上南宋偏安东南,因此很快得到“皇封”,最后升到“天后”,结果成了中国沿海各地最有名的神仙。
究其原因,皇权大于神权是肯定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中国人的现实。包括老百姓也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不是泥菩萨,是一样会生老病死的皇帝。
所以,中国的神仙接受皇帝的册封,就像皇帝麾下的文臣武将受封领赏一般。听起来好像有点别扭,但现实就是如此。
李二陛下听到徐齐霖的建议,虚荣心可谓是很好地满足了一把。什么神仙,还不是要朕封。
可他也没露出得意忘形的神色,捋着胡须作矜持状,沉吟道:“由朕来封神,恐怕不妥吧?”
徐齐霖拍马拍到底,拱手道:“神仙之前亦是人,陛下有何封不得?若顺承民意,封上几个神,也能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这个——”李二陛下沉吟着没有马上决定,可已是大为心动。
封神,表示皇权高于神权,从而向外界显示自己的权威,李二陛下当然愿意。
徐齐霖看出李二陛下基本已经同意,便退而求其次,说道:“陛下若觉得操之过急,可先封圣,日后再加格。”
“封圣?”李二陛下把询问的目光看向徐齐霖。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比如封王羲之为书圣,张仲景为医圣,杜康为酒圣。”停顿了一下,他嘿然笑道:“家师可为茶圣。”
“你倒想得周到,一下子弄出四圣。”李二陛下笑了起来,略微想了想,说道:“倒也实至名归,待朕再加思虑。”
徐齐霖见目的达到,也不再啰嗦,躬身告退。
有个茶圣做师父,无异于一张护身符,尽管现在用不着。而且,师父名气越大,本事越高,他所做的事情也越不引人怀疑。
当然,他也借机拍了李二陛下的马屁,让很多民间自发信奉的神,有了尽快领受皇封的可能。
相信,他所编的故事,所说的道理,对李二陛下也会有所触动,转而促进道教摒弃那些为人诟病的弊端。
什么飞升成仙,徐齐霖是不相信的。哪怕有大雅和小夜那两个女鬼存在,他照样不认为炼丹悟道是成仙的法门。
特别是炼丹,徐齐霖是更加的反感。虽然还不能大张旗鼓地予以批判,但他不介意进行潜移默化的驳斥。
走在皇宫里的甬道上,徐齐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他已经听说李二陛下即将下旨将道教立为国教,但他就是要在这个当口,给道教添点小别扭。
前方出现了几个人,徐齐霖看到了其中熟悉的一个,微微皱了皱眉,但随即恢复了平静的表情,闪身让到了路边。
“见过晋王殿下。”来人走近,徐齐霖先行施礼。
“免了。”李治笑得很亲近,说道:“徐丞这是要去冰霞宫嘛?”
徐齐霖答道:“正是。下官要同阿姐说些家里事情。”
“是令兄成亲的事吧!”李治笑着说道:“可定了日子,是哪天?”
徐齐霖犹豫了一下,说道:“回殿下,成亲的日子定在正月二十四。”
李治点了点头,想了一下,好象有些遗憾地说道:“不巧得很,孤那天另有要事,便不能去登门致贺了。但这贺礼,却是肯定送到。”
“殿下言重了。”徐齐霖拱手说道:“家兄何等身份,敢劳殿下亲来。”
李治摆了摆手,说道:“话不是这么说,再者,自家亲戚也不要讲什么身份官阶。对了,明日孤为四哥摆宴饯行,你若有空儿,可一定要来。”
徐齐霖愣了一下,说道:“魏王殿下要返回洛阳了吗?”
“是啊!”李治好象很是不舍的样子,说道:“虽然父皇已特许四哥不之官,但四哥却非要返回洛州,说是与礼不合。”
徐齐霖眨巴眨巴眼睛,这事不好评论,但却为李四胖能不留恋京师而感到欣慰。
李四胖坚持回洛州,一来表示自己无谋嫡之意,消除或减弱李承乾的敌意;其次也是不让臣僚反对,生出不好的印象。
有时候,退一步,反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个退却不是真的,而是李四胖听从徐齐霖的建议而做出的假象。
李治说完这些事情,便笑着点了点头,转身继续前往千秋殿。
徐齐霖躬身一礼,待李治和侍卫走远,才迈步上了甬路,向冰霞宫走去。
尽管李治和徐齐霖同岁,也表现得人畜无害。但徐齐霖先入为主,已经给他贴了标签,是既没好印象,又暗中提防。
当然,徐齐霖现在还没把李治当成什么大敌。他已经支持李泰,并且出谋画策,便有信心把这个捡便宜的家伙打倒。
只要李四胖不走历史上的老路,不与李承乾结下死怨,李治懦弱的性格,不管是真的,不是装的,都将成为他继承皇位的最大弱点。
要知道,李二陛下要不是没有了选择,哪会选择本性懦弱的继承者?
至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拥晋派,虽然位高权重,颇受宠信,但抓不住李四胖的痛脚,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也不会表明立场,坚决地拥护李治上位。
因为,他们要是这样做,会让李二陛下疑心。你们这么卖力地推举懦弱的李治,是不是想以后把持朝政,甚至是篡位夺权?
所以,在徐齐霖想来,长孙无忌等人但凡有智慧,便不会做这种让陛下猜忌的傻事。
也就是说,李四胖也不用做出什么大的功绩,只要表现得比李治强就行了。
李承乾是朽木不可雕,他是第二的顺位继承人,只要老老实实地等着,皇位自然会落到他的手里。
经过徐齐霖的指点,甚至是明语提醒,想必李四胖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京城,就增加了与李承乾结怨的机会,跑到外面,反倒少了很多是非。
而李承乾却不会因为李四胖离开京城,有所改变,这也是本性使然。不着调的玩艺儿,有没有压力和激励,都是一个熊样儿。
………………………………
第257章 无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