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到集津仓,走陆路至盐仓,再从盐仓转运至陕州太原仓,最后由渭水运抵长安。这四段航运先行开通,徐齐霖也开始组织四支船队,分水兑运。
直接伸手向朝廷要钱,改劳役为雇佣,这估计是不会准奏的。徐齐霖便迂回了一下,以河东盐向南贩运的利润来支付工钱。
不管朝廷是否准许,是否能让百姓得到报酬而踊跃运粮,漕运改革最重要的一步都算是完成了。
调拔完四个航段的船只后,徐齐霖便把管理权交给手下官吏,坐船顺水而下,来到了洛阳西面的新安县。
新安历为九朝古都洛阳畿地和西方门户,地扼函关古道,东连郑汴,西通长安,自古为中原要塞,军事重地。后世还有陇海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是连接西北、华东及华北间的重要通道。
已经一月有余,由工部调来的勘探人员的工作也有了些眉目,徐齐霖觉得再指点指点,更能加快进度。
对于勘矿,古人有自己的方法,也早已有了不少规律性的总结。
比如《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了距今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与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论述,其科学性很是令人赞叹。
一些古代矿坑遗址,证明我国古代开矿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在唐宋时期便已经采用房柱法采矿。
而在渭南挖掘煤矿,无疑又增加了不少经验。毕竟唐朝时对于煤这种矿产还不是很重视,应用也不广。
徐齐霖赶到新安后,听取人员汇报,才知道不仅找到了煤,还发现了“山之见荣”,也就是铁矿的矿苗。
都说了新安的煤矿、铁矿品质高、易开采,徐齐霖看到数据后,也是深以为然。
而浅表矿藏,对于当时的生产工具和采挖技术,最为合适,也最是容易勘探。
另外两种矿藏石英石和铝钒土,徐齐霖还不算着急,先把煤和铁搞好,就是绝大的财源。
所以,徐齐霖只是略事休息,便赶到了发现煤矿的地方,仔细询问了勘探人员具体的情况。
“土下约有十余米,便是石炭。”官吏给徐齐霖作着介绍,那是一片相当大的的地方,“以目前所挖的数个矿井来估量,方圆三十丈内的地下应都是如此。”
徐齐霖四下看了看,微微颌首,只从表面的土石开挖便能采到煤,不仅容易,更加安全。
“还有数百劳工即日便会调来,天气渐冷,应该能赶上冬天的销售旺季。”徐齐霖估算了一下,颇有自信地点了点头。
劳力的缺乏将是长期的,光靠监狱里的罪犯,肯定是不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好象只能对外掠夺人口。辽东的高丽人,南方的獠人,北方的游牧民族,甚至是西域的那些小国。
徐齐霖觉得自己正在蜕化为罪恶的封建奴隶主,他的上奏,可能将推进大唐的对外战争,也可能会减少战俘的死亡。
什么斩首成千上万,实在是太浪费了。都抓来干活儿,为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那多合算。
而煤炭将在今年冬天进入长安、洛阳,乃至周边的千家万户,比木柴的优势一旦为人所接受,便将成为生活燃料的首选,明年的需求量亦将因此而大增。
不仅是取暖做饭等生活所需,炼钢炼铁也将体现出焦炭的优势,军器监和民间铁作坊也将大量购买。
徐齐霖看着几百个正在挥锹抡镐劳作的突厥人,沉吟了一下,说道:“让孙四新过来,明天进行地表爆破,加快生产进度。”
既然有了火药,就要充分利用,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增加使用的经验。徐齐霖要的是快,他可不想老呆在这里当煤老板。
结束了对煤矿的视察指导,徐齐霖刚回到住处休息,便有人送上书信。有家里人写的,有兕子写的,竟然还有冯智戴的。
徐齐霖沉吟了一下,先打开了冯智戴的书信观看。言辞很恭敬客气,主要是告诉徐齐霖今年秋收甘蔗的大致产量,以及那块高州土地的开辟等等。
显然,甘蔗的扩大种植要等到明年才能开始实施,今年的产量已经确定,白糖依然是紧俏商品。至于高州基地试种胡椒,更不知哪年才能成功,但肯定可行。
放下冯智戴的信,徐齐霖又打开小妹的,看着看着,不禁露出了笑容。字里行间有想念,更有童稚的询问,小丫头还是没走过什么地方,甚至连船都没坐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外面过得久了,便抑制不住回家的念头。舒舒服服地躺在自家院子里,侍女殷勤地侍奉,小妹嘻笑地玩耍,那情景和感受多好。
徐齐霖轻轻叹了口气,盘算着总要再过一两个月才能回去。
那时候,科举也结束了,老哥的前程也差不多定了。小妹呢,也要穿上厚衣服老实呆在家里,不会再去什么山庄欣赏冬天的景色了。
老子才多大,便这么忙碌操心,真是的——
徐齐霖感叹自己命苦,不能过混吃等死的幸福生活,最后打开了公主殿下的信。
嘿嘿,不出所料,与小妹差不多的想法,幼稚啊!徐齐霖苦笑着摇了摇头,金枝玉叶的公主嘛,不奇怪。
可惜不能在自家戏院里看首场演出了,徐齐霖竟然有些遗憾,连他也觉得奇怪。在后世,什么电影电视,啥没看过,竟然会稀罕去看不伦不类的破戏剧?
外面响起了敲门声,打断了徐齐霖的感慨和嗟叹。一个小官推门而入,呈上了李二陛下的亲笔书信。
奏报刚刚送走,不可能这么快便有回复啊!徐齐霖没看书信,便知道李二陛下要交代的,并不是自己所要的。
洛阳暂设舟楫署,由徐齐霖为主官,度支部派官吏协助,明年秋季前至少运粮两百万石;运费先按往年的九成拔付,若再有节余,朝廷予以奖赏。
徐齐霖看到后面,笑了起来。李二陛下这是怕自己不卖力嘛,把要封他为长城县子的事情都提前说了。
既然这样,恐怕自己还真得再辛苦辛苦,走一遍漕运之路,把诸项改革落到实处,把运费削减到最低了。
徐齐霖想了一会儿,开始提笔复信,告诉李二陛下,他将尽快乘船出发,在冬季河水冻结前完成诸项布置。
分段运输肯定会大大节省运费,但各段航程上的运输船只未必够用。因为以前是漕船从头跑到尾,黄河、渭水、洛水上并没有太多数量的船只。
现在,整个黄河上的船只差不多都调来运输洛阳的粮食,勉强够用。一旦让它们承担更长航程的运输,显然是不够了。
如果成立个航运公司,由商人主持,通过合理调拔船只,以便最大地发挥效率,是不是可行呢?
徐齐霖微皱眉头,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问题不在于是官运还是民运,只要完成任务,且成本最低,那便是好。但要不要把漕运商业化,徐齐霖有些举棋不定。
市场可能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却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制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封建社会能作为市场经济的保障吗?徐齐霖表示深深的怀疑。
………………………………
第217章 小昭的热情招待
“邦尼,邦尼。”“唯尼,唯尼!”
新城欢快的叫声不停,一手拉着一个比她还大的玩偶,笑得合不拢嘴。这不是普通的玩偶,里面是人呢,能走会动。
兕子旁边是个天线宝宝,可爱的样子让她也是喜欢得不得了。
好不容易请到公主来家里做客,小昭费了老大的心思,把好玩儿的都拿出来展示,得意地说这讲那,甚至还从徐齐霖的书房里拿了东西让长乐公主欣赏。
当然,徐齐霖也能想到自己不在家,小妹便是无法无天的存在,书房里也没留下什么禁忌的东西。
即便如此,长乐公主对其中的一幅画,以及上面的题诗,还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徐齐霖画的两幅Q版炭笔画,其中一幅也只涂了一小半的颜色。
“这是你们三个小丫头啊!”李丽质看着纸上的三个小女娃,笑道:“头大,眼大,可看着都很可爱呢!”
小昭咧着小嘴笑,说道:“我哥是个懒蛋,让他给我和两位公主殿下画画吧,总是拖拖拉拉,到现在也没画完。”
“齐霖公务忙,没那么多时间嘛!”长乐公主摸了摸挤过来看的兕子的小脑袋,笑道:“看,这是你,这是新城,一起在划船玩儿呢!”
“这是我呀,举着荷叶遮阳呢!”兕子凑过来,笑着说道:“脸上还有花钿呢!”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新城终是忍不住,放开了两个活玩偶,跑到阿姐跟前,小脑袋从长乐公主的手臂下钻了进来。
两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娃,嘻笑着坐在一艘画舫上,一个象撑伞似的手举荷叶,一个偎在她身旁,伸出的手指上停着一只蜻蜓。
“咯咯咯。”新城笑了起来,伸手指着,“看,我抓住了一只蜻蜓哦。”
长乐公主呵呵笑着,轻声念着上面的一首词,“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乘着五彩的画舫,在莲花池塘游玩,惊醒了安睡的鸳鸯。天真浪漫的少女依偎着同伴嘻笑,又折起荷叶当伞遮挡夕阳。
画和词意境相融,端的是令人赏心悦目,李丽质也不由得连连赞叹。
“这是我要送给两位殿下的,颜色还没涂好。”小昭说道:“就是有些颜料不全,还没凑齐。”
李丽质点了点头,说道:“想要什么颜料,看我那里有没有?或者,你去公主府上看看,有便拿走。”
小昭笑着点头,把目光移到另一幅画上,那是她最喜欢最得意的,就等着别人夸呢。
果然,长乐公主拿过另一幅画欣赏起来。
身着飘飘袅袅的宫装,一个可爱的女孩正倚门低嗅着手中的青梅,眼神偷睨,娇憨羞赧之色溢于纸面。背景则是花草亭阁和一架秋千,几树近身的花枝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丽质轻轻吟诵,一个天真活泼却又故作矜持的少女形象生活地浮现在眼前,谁又没经历那时,心态和感情竟是如此相似。
嘿嘿,小昭笑着,看画中那可爱的形象,自己是更加欢喜。
“这诗余写得真好。”李丽质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微微颌首,伸手摸摸小昭的脸蛋儿,笑道:“齐霖爱你,方画得如此细腻,写得如此传神。”
兕子抿了下嘴角,说道:“我要徐小郎再给我独画一张,再写一首诗余。
“我也要,我也要。”新城凑热闹般地叫了两声,到底还是小孩心性,嘻笑着跑开,拉着两个玩偶要去园子里玩耍。
小昭赶忙招呼着新城,“先别急着外面去玩儿,厨房马上就做好饭菜了,都是好吃的,有的你还没尝过呢!”
好玩儿的,好吃的,这是孩童的最爱。新城一听,立刻停下脚步,还下意识地舔了下嘴唇。
兕子咯咯笑了两声,问道:“是徐小郎送回来的方子?我也馋得很哪!”
小昭嘿嘿笑着,拿出两张纸,送给了长乐公主和兕子,说道:“公主殿下若是爱吃,回去让厨子照着做就是。”
说完,她又去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了三个盒子,献宝似的打开,笑道:“看,这都是花钿,送给三位公主殿下的。”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通常是以金、银制成花形,贴于脸上、额前,或蔽于发上。
除了金银外,做花钿的材料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
而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如牛角形、扇面状、桃子样等,而更多地是描绘成各类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匀称得当。
这种花钿贴在额上,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有趣的是粘贴花钿的胶是一种很方便的呵胶,此物一经呵气便发粘,相传是用鱼瞟制成的,粘合力很强,可用来粘箭羽。
女子用之粘贴花钿,只要对之呵气,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便可揭下,很象后世的不干胶。
兕子和新城凑过去,立刻被五颜六色的花钿吸引住了,眼睛瞪得老大,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花钿的颜色取决于花钿的质料,如金箔片为金色,闪烁反光;黑光纸为黑色,烟烟闪亮;鱼腮骨为白色,洁净如玉;还有在蜻蜓翅膀上细描的各色图案……
连长乐公主也瞪大了眼睛,疑惑地问道:“小昭,这些都是你制作的?真是好看哪!”
小昭笑着摇头,说道:“我哪有那么厉害,是我家商铺很快要出售的。”
原来如此,长乐公主伸手拿过小盒子,一根晶莹的玉指轻轻拔动,作为女人,也极是喜欢这些亮晶晶的精致小东西。
“阿姐,给我贴一个呗!”新城伸小手拈起一个,是她喜欢的小兔子。
“好。”长乐公主笑着拿过来,呵了几口热气,贴在了新城的眉心。
“我也要。”兕子也伸手拿起一个自己喜欢的。
一会儿工夫,三个小女娃的眉心便都贴上了花钿。本就眉清目秀,此时更显俊美。
“哇,真好看。”长乐公主发现和这三个小女娃在一起,她也变得象孩童,有了那般简单的高兴和喜悦。
小昭乐得咯咯出声,对三位公主说道:“明天去我家商铺看看,还有别的好东西,看好了随便拿。”
“明天不是去看戏嘛?”兕子有些不解地问道。
“商铺和戏院离得不远,都在城外。”小昭解释道:“咱们或者早点走,要么看完戏再去。”
“好啊,好啊!”新城就喜欢新鲜的东西,此时又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更加地雀跃起来。
……………。。
唐朝后期,漕运已经是命脉所在。因藩镇割据,经常扼断运路,京城长安屡次出现粮食危机。
正由于漕运事关重大,度支一职(后分为度支、盐铁转运使两职)许多时候都是由宰相兼任,如何提高漕运效率以及保障关中地区粮食供应的问题,也一直是唐朝政府重要的研究课题。
不过,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漕运成本仍然很高。晚唐李骈任度支时,每石米的运费依然维持在七百文钱。
而此时京城市场上的米价,每斗(十斗为一石)才四十文钱。因此,李骈主张不再从江淮运粮进京,改为交钱,每石米折算为七百文钱,然后朝廷拿钱直接到京城市场上采购粮食入官仓。
李骈的这个主张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正确的。朝廷不再从江淮运粮进京,改为从京城采购官粮,把贩运粮食的事情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