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还正值早朝,李阳三人一入殿,众人纷纷道贺。
李阳三人径直来到殿前,行过了礼,嬴政就笑道:“李阳,此次南方平乱,辛苦了!回头好好休息几日,不要累坏了身体。”
李阳忙道:“谢陛下关心。”
这时,嬴政又将目光望向了李阳身后的韩信,双眼一亮。
只见这位小将,年纪轻轻,没想到李阳的请功表上,却是以此人居首功。
“你便是韩信?”嬴政问道。
众人也纷纷望向了韩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人的出身来路,据说是此人不务正业,靠一个洗丝棉的老妇人接济度日。
之前出征前,李阳提及说靠此人可以平乱,大家皆觉可笑,不过如今乱象已平,则要另眼相看了,所以纷纷仔细打量。
韩信立即回道:“末将韩信,参见陛下。”
嬴政点点头,赞赏道:“嗯,不错,年轻有为。”
接着转头,对李阳问道:“李阳,快与朕说一说,此次你是有什么方法,连夺两城的。”
众人也纷纷笑道:“是啊,我等可是百思不得其解呢,就等着中丞相回来给我等解惑了。”
“其实,这皆不是臣之能,而是韩信之功。”李阳笑道。
“哦?”众人一愣,更是诧异。
接着,李阳就把如何用东阳郡三千兵布疑兵阵,收降刘季部,又如何利用刘季部,在下相县上演里应外合的计策一一讲了出来。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李阳他们是如何连夺两城了,竟然是如此绝妙的计策。
顿时,众人无不佩服的连连称妙!
就连章邯都忍不住赞了一声:“妙计!”
是的,能想出如此妙计,当可以算得上是用兵如神了!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对韩信另眼相看了,这人……还真是一个军事天才!
同时,也佩服李阳的识人之明。
而韩信,则连忙谦虚道:“此战,若无中丞相与李由将军,单靠末将之计,却是无法胜之。”
“尔等此次,皆是立了大功!皆是当赏!”嬴政大笑道。
“李阳……你的封赏稍后再论!”
“李由,升护军副都尉,继续统领羽林军。”
李由大喜,赶紧谢恩:“谢陛下!”
嬴政继续道:“韩信,当初李阳曾向朕举荐时,就曾言你有精通兵法,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如今看来,果不其然啊。既是军事奇才,朕必重用之,今封你为左将军,掌京师卫戍中尉一职,护京师安全。”
“末将,谢陛下隆恩!”韩信一听,顿时激动不已,赶紧谢恩。
众人听到这个封赏,无不纷纷对韩谢道贺。内史腾告老,他这个空缺,果然是给韩信了
这可是至关重要的职位啊,可见皇帝对韩信之看重。
当然,嬴政之所以把京师卫戍中尉这么重要的职位给韩信,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一来,是韩信此次平乱,确实证明了他的用兵才能,军中少有。
二来,京师卫戍中尉一职,事关咸阳的安全,所以这个人选必须绝对的忠心可靠,而且还不能与率军镇守边郡的大将有太多关联。
因为,如果拥重兵镇守边郡的大将,如果造反,或进京逼宫,怎么办?
执掌京师安全的大将,如果也是听命于拥重兵外任大将的话,皇帝岂不危险了?
所以,换句话说,京师卫戍中尉一职的人选,必须不能是蒙家系的人。
而如今大秦的将领当中,也就韩信最让嬴政放心了。
这也是为什么,内史腾告老,嬴政迟迟没有决定京师卫戍中尉一职人选的原因,因为根本没有合适人选。
“陛下,臣这次南方平乱,发现我大秦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待皇帝封赏完韩信,李阳便出列奏道。
“哦?”嬴政眉头一皱,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李阳用“很严重”这三个字,不由正色了起来,急道:“是何问题,快快讲来!”
众人也皆是惊疑的望向了李阳,因为听得出来,李阳似乎要说的事,并不简单。
果然,李阳道:“臣这次平乱,贼首乃是楚国余孽项氏。项氏有侄,名项羽,其人骁勇无敌,臣惜才,本欲想劝降,可是其宁死不降,皆是因当年楚国的亡国之恨,至今难消。”
嬴政脸色沉了下去,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大家看得出来,皇帝生怒了。
众人已经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所以皆不敢作声了。
李阳接着道:“秦一统六国,乃是顺天道,应民心,为的是结束战国之乱,造就太平盛世。然而,臣有感,六国百姓,其心皆念旧国。臣此次回朝,一路走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楚地百姓,皆称楚人,齐地百姓,自称齐人,而于咸阳,臣亦听老秦人,自称秦人,老秦人而称楚地之人为楚人,称齐地之人为齐人……”
说到这里,李阳轻笑一声:“陛下,可觉得怪乎?皆是我秦国子民,为何要按旧国地域来区分是楚人,还是齐人,还是秦人?如今我大秦一统六国,难道不都是秦国人么?若长此下去,不去改变此种现象,恐怕就是过了百年,以前的六国百姓,也还是不会自称秦人。”
这一下,嬴政不由凝重了起来,李阳所说的问题,确实非常的严重,而且非常的致命。
“李阳,你所说这个问题,可有办法改变?”嬴政赶紧问道。
李阳点点头:“当然有办法,那便是统一思想,统一民族意识!”
顶点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义务教育
“统一思想,统一民族意识?”
嬴政听完这话,不由摇头苦笑了起来,似乎对此觉得不以为然。
不仅嬴政摇头苦笑,就连在场的文武百官们,也纷纷的叹气摇头。
李阳奇怪了,难道自己说的这个主意……有毛病?
“陛下,觉得不妥?”李阳疑惑道。
嬴政摇了摇头,叹道:“非是不妥,而是统一思想,统一意识,根本不可能做到。”
这时,众人也纷纷点头:“是啊,人的思想岂能那般容易统一?正所谓,能规其行,难规则心。”
其实,关于李阳所提及到的“六国百姓其心不归”的问题,在一统六国的时候,嬴政早就意识到了,而且当初就曾为此做出过巨大的努力。
为了能统一六国百姓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意识,嬴政特地在咸阳宫建了博士馆,置儒家名士数百人,封博士官职,给予至高的身份和尊荣,甚至还让扶苏拜儒家名士淳于越为老师,做这一切,为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为了以期望能借助这些孔子的门生弟子,帮大秦好好教化六国百姓,教化天下子民,让他们爱大秦,视大秦为自己的邦国。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
这些儒士们,一边享受着大秦给予的好处,一边背后却议论着他嬴政的坏话。
不仅议论说他嬴政迷恋仙术,甚至还说他嬴政是暴君……
而以期借助他们这些孔子门生教化天下子民一事,更是在这些儒士们的影响下,起了反效果,使得六国百姓更加的憎恨大秦了。
不仅如此,到了后来,这些儒士们竟然开始反对郡县制,联合起来于麒麟殿外逼迫嬴政恢复分封制。
这就让嬴政忍无可忍了,于是乎,就杀了以淳于越为首的四百多儒士,焚了他们的诗书……
而天下之人,更视始皇之恶,骂其焚书坑儒。(前面的章节里,很多人说坑儒是杀的术士,其实这是两回事,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就讲过,前一次杀了术士,后一次杀的是淳于越为首的四百多儒士。)
总之,为了给六国百姓统一思想,嬴政付出了太多太多了,到最后,收获的却是苦水。
如今,再次听到李阳提及统一思想,统一意识,你说嬴政能不摇头苦笑么?
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正是因为有此前例,所以知道统一思想的事情不可为之。
这时,李斯便对李阳提醒道:“中丞相,当初陛下就曾为了统一六国百姓思想,而倚重过孔家门生,然而……”
说到这里,李斯苦笑着摇了摇头,亦是不好提起焚书坑儒之事。
听到这话,李阳恍然大悟,终于是明白了他们为何对此事如此不看好了。
知道问题症结了,这事倒好办了,李阳当即道:“陛下,老话虽然说的不错,能规其行,难规则心,但是人的思想却并非不能塑造,只需找到正确的方法,我大秦百姓必能统一思想!”
“你有办法?”听见李阳如此笃定的语气,嬴政一怔。
众人也皆是好奇的看向了他,心想这家伙难道又有什么奇思妙计了?
果然,只见李阳胸有成竹的点点头,道:“臣确实有一办法,可塑造我大秦百姓的思想及民族意识。”
嬴政一脸无语。
“是何办法,且说来听听!”
虽然嬴政有点看不惯李阳卖关子的作风,但关于统一百姓思想意识的问题,一直是嬴政心里的一块难医的心病,他太想解决这个问题了,只是束手无策罢了。
如今,听李阳信心满满的说有办法,自然又再次燃起了希望。
李阳道:“回陛下,其实臣的办法十分简单,就是推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
众人一脸发懵!
义务教育……是什么鬼名堂?
李阳见大家都听不懂,只好解释道:“说简单点,就是对适龄小孩强制性接受学习,让他们当读书,当成应尽的义务,每个适龄小孩都必须做到。所以,臣称之为义务教育!”
“什么?强制应让小孩读书!”
一听这话,顿时整个大殿里都是一片哗然。
还以为李阳有什么好办法,原来……还是和以前一样,让孔家门生去教化孩童……
这……这不是走之前的老路么?
一时之间,众人不无摇头轻笑。
孔家门生,若是愿意好好的教化孩童,也不至于让皇帝至今都束手无策了。
这时,冯去疾立刻便出列道:“天下教书先生,多为孔家门生,经过当年的杀儒焚书一事,天下儒士,极尽诋毁我大秦,要他们行教化之职,呵,恐怕是会要让中丞相你失望喽!”
众人纷纷点点头。
就连李斯这次都摇了摇头,觉得李阳这次的办法和他们当初所行的办法是一模一样,毫无新意。
之前用此法都行不通,经过焚书坑儒一事之后,就更是想都别去想了。
就在这个时候,嬴政的眉头也皱起来了,甚是不悦。
李阳每次都有奇思妙计,原以为这次他依旧能给自己一个惊喜,没想到,这次却是要失望了。
嬴政叹了口气,质问道:“李阳,这就是你说的好办法?”
李阳倒是不以为然的笑了笑,依旧自信的道:“回陛下,臣这办法虽看似与当年所行之策相似,实则大有不同啊。”
众人一听,纷纷诧异地看向了李阳,甚是不解。
除了强制性的让孩童接受学习,难道和当年所行之策,有别的区别吗?
嬴政也不以为然,轻挑眉头问道:“有何不同?”
李阳道:“第一,当年所行教育,是孔生门下儒士教化孩童,臣称之为人教。即是儒士将他自己的思想,自己对秦国的看法,及他自己的知识,教授于学生。而义务教育之区别所在,便是依材施教,所谓材,是指我大秦编制的书籍教材,由专门的识字先生,将教材知识教授于学生,这便是大大的区别!”
“…………”
众人都愣住了。
李阳说的这些话,虽然大家听得不甚太明白,但却已经察觉到,这其中的区别了。
嬴政也听出一丝眉目来了,不过却又一时抓不住李阳话中的重点,于是赶紧道:“你仔细讲讲!”
李阳点点头,于是解释道:“陛下,当年欲靠儒士教化孩童,实则是让孩童接受儒士的思想,这从出发点就错了,我大秦难道要下一代人都尊儒士的思想?”
嬴政惊住了。
他突然发现,李阳说的这个致命的问题,自己竟然从没有发现到。
嬴政不敢打断李阳,赶紧道:“接着讲!”
“既然我大秦要统一百姓的思想,意识,自然是要塑造利于我大秦江山社稷,利于大秦繁荣昌盛的思想意识。故而,怎么教,教什么,这皆不能由教书先生自己决定,而须严格的按我大秦专门编制的教材来施教,如此一来,只要教材编制的思想不出错,孩童学到的知识和思想自然都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只要识字之人,皆可为师,不一定就要儒士来教学。”
李阳说到这里,见到大家都是一副听呆了的表情,不由笑了笑,接着道:“教材,可分三门,一门识字写文,曰语文课。一门理数运算,曰数学课。一门思想品德,曰政治课。如此一来,孩童学完三门功课,能识字,能写文,能识数,能算帐,重德行,塑思想。待此批孩童长大,他们文能成章,数能理帐,思想更是忠君爱国,岂不皆是我大秦之栋梁乎?介时,可选其优者,于大秦用之。”
听到这里,嬴政整个人都听得有些激动了。
而其他众人,也皆是一脸的惊讶。
李阳说的不仅是头头是道,而且所说的办法还极为的精妙,甚至让人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
李斯已是激动的不行了,当年打算用儒士来教化孩童的政策,其实就是他在执行的,可是结果却是极其糟糕。
而如今,听完李阳的这番分析,他才发现当年所行之政,竟然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
同时,他也发现,李阳说的这种依靠教材的教育方法,是真的可行之计。
想到这里,你说他能不激动吗?
当下,他就立即追问道:“教材如何编著?”
李阳回道:“语文教材,只不过是识字,所以选一些经典的诗赋便可。数学教材,则是认数及运算罢了,重要的是政治教材,须包罗基本的道德思想、品德思想、律法方面的常识也,及我大秦结束天下战乱等功绩,当然,还有蒙恬将军驱外敌,守边关之事,也可编入其中,具体的可另行商议,总之这门功课,就是统一思想,增强我华夏民族意识。”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李阳说的已经够全面的了。
嬴政更是大赞一声:“好!此法甚妙!”
沉吟了一下,接着他皱眉道:“如果欲推行此事,难度却是不小啊!”
嗯,说到重点上来了!
李阳立即对皇帝道:“难度是不小,编著教材一事,便要花费许多心力,所以臣建议增置教育署,专门负责义务教育诸事,及教材的编著事宜。”
嬴政沉思了一下,便立即道:“准奏!此事便由你和李斯全权负责吧!”
“喏!”
李阳大喜,赶紧和李斯一齐领命。
教育部,终于是要成立了!
顶点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们不装逼好不好
关于组建增设教育部的事,满朝文武倒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就算冯去疾知道这将又是一中央权力机构,但是他都没有半句阻挠。
这倒并不是他们多么的支持李阳的新政,而是他们都知道,六国百姓其心不归的问题,自秦一统六国的那个时候,就是嬴政的一块心病。
之前,嬴政为此实施过一系列方针计策,虽然失败了,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