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天理啊,就算你是太傅,也不能叫这样啊,居然叫我去学做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我可是秦国的长公子啊!
这也幸亏扶苏深受儒家思想涂毒,在他心里顶撞老师,是为大不敬,要不然这会儿得跳起来骂人了!
此时,一旁的王詹事甚至都想说,你这样教,是不对的。
扶苏敢怒不敢言,只得无奈道:“太傅,这行商赚钱……我实在不会啊。”
李阳眉头都不带皱一下,轻描淡写地道:“放心,臣会教你!”
“…………”扶苏竟是无言,心如死灰。
李阳也不管他愿不愿意,直接道:“臣现在就告诉你一门赚钱的法子,名曰造纸。”
“造纸?”
扶苏再次一脸问号。
李阳感叹道:“纸,可是个好东西啊,薄如绢,可以代替竹简,用来书写、记载之用。更重要的是,造纸技术普及开来,它的成本十分低廉,甚至可以比竹简的成本还要低许多,极利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播,总之它的好处,超乎你的想像。试想一下,如果你鼓捣出这种好东西来了,自然能惊艳到陛下,若是用它还为国库带来了大笔收益,那更是立了大功,陛下还不夸死你。”
扶苏一听,眼睛一亮,也是大喜,这一下可真是来了兴趣。
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比如父皇一天光是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
如果真的有一种比绢帛成本低廉,又比甲骨、竹简轻便,那父皇肯定是会表扬他的。这对于扶苏来说,可是一直做梦都想实现的事情,因为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父皇一次表扬和认可,永远得到的都是否定和斥责。
想到这里,扶苏急忙问道:“太傅懂得如何造这种叫纸的东西?”
李阳点点头:“那是当然了,不过具体的殿下还需找何章将军帮忙才行。如今百姓穷,这钱只能想办法从土豪士绅的手里去赚,这个纸,一但发明出来,应该可以赚一笔。”
李阳可是想的很清楚,穷人温饱都尚不能解决,自然还不可能用上纸。而那些土豪士绅们就不同了,他们有钱,而且掌握着知识,一但纸被发明出来了,自然会用它来取代笨重的竹简。
更重要的是,当富人和士绅都习惯用纸了,那时造纸技术也就可以大肆普及了,让纸变成真正廉价的东西,然后走向普通百姓的家中。
介时,随着纸张的普及,文化和知识也自然而然的能得到传播,当百姓可以方便的学到知识了,再后面要搞科举也就有了一定的土壤了。
收回思绪,李阳知道,要想把纸造出来,不能没有将作少府的帮忙,于是立即将王詹事派去把将作少府的何章将军叫过来。
将作少府,不仅掌土木营建,还掌各种器械、兵器、手工艺的制造,甚至小到连纺织都含盖在内。
可以说,秦国各行各业,最高水准的匠人几乎都在将作少府。
所以,李阳早已计划好了,让扶苏和将作少府何章一起去造纸,纸造出来了,再让巴家做全国总代理,负责销售,如此一来,堪称完美。
………………………………
第四十一章 造纸
完美!
想到这个词,李阳脑子里浮现出了金星老师的招牌式手势。
不过,自己来时的那个世界,已是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机会回去了……
想到自己在那个世界的亲人,李阳不由莫明感到一阵难过,一丝忧愁挂在了脸上。
这一切落在了扶苏的眼里,看到李阳突然变得满是忧愁,他还以为李阳这是忧心大秦眼下的艰难,心中既是感动,又是汗颜。
什么是忠臣,这就是忠臣啊。
一位臣子,尚能如此为大秦忧心,而自己身为大秦的长公子,刚才却还顾及身份,不愿以利为伍,着实惭愧!
想及于此,扶苏躬身一礼,眼眶通红的道:“太傅放心,扶苏定会尽力将纸造出来,为秦国解忧!”
这句话打断了李阳的思绪,回过头来一看,卧槽,这家伙好好的,怎么还哭了,眼睛通红的。
哎,果然儒弱啊,没用的家伙!
看到李阳那嫌弃的表情,扶苏更加难过,看来今天让太傅伤心了,如今只能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知错之心了。
不多久,将作少府的何章也来了。
对李阳和扶苏拱手施礼之后,李阳便直入主题,把纸这种东西跟他讲了一下。
一听说李阳能造出比绢帛成本低廉,又比甲骨、竹简轻便的好东西,何章也立刻两眼放光,整个人激动了起来,不敢置信地道:“中丞,您……您说的可是真的,真的薄如绢帛,却又比绢帛还便宜的东西来?”
李阳不以为然的道:“何止比绢帛便宜,其实它的成本比竹简都还要低廉!”
呼……
何章听到这话,已是惊到说不出话来了。
虽然只是这简简单单几句话的描述,但是他却知道能预感到这种叫纸的东西,它的作用将会带来多么重大的意义了。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虽然竹简的出现,使得文字和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了,但是因为竹简制作繁杂,需要经过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所以依旧成本较高,从而极大的限制了文字和思想的传播。
而如今,如果能造出比竹简还低廉、轻便的纸来,那这显然会再一次对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起来重大的推进作用。
想到这里,何章激动的赞道:“中丞,如果真的能造出这种叫纸的东西来,那这可是我大秦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发明啊!”
这一下,李阳倒是很吃惊。
造纸术,不仅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明,这个后世的人都知道。
可是,让李阳感到诧异的是,没想到何章居然只是随便听了一下关于纸的描述,他居然就能想到纸对人类文明能起到的作用上去,这就有点让人刮目相看了。
要知道,历史上西汉发明造纸之后,还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直到晋代,纸才开始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书写材料,彻底淘汰了帛牍。一开始,人们并没有看出纸的意义之重大,当然这很大的原因是一开始造出来的纸张,并不太适合书写。
看来,这个何章不简单啊。
李阳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道:“何章将军所言极是,如果我们能把纸造出来,意义重大。不仅陛下会为我们记下大功,而且后世子孙肯定也不会忘记我们,定是因这造纸术,而青史留名。”
何章一听,更是激动的面红耳赤。
青史留名,这是多少人一生之所愿啊?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瞬间即逝。什么情爱,什么黄金财宝,什么功名地位,最后都将随着人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人世再无你的任何痕迹。
而若是通过造纸,能落一个青史留名,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证明呢,证明这人世,我来过。你看,这个世间,还留有我的痕迹……
想到于此,何章再也按奈不住了,迫不及待地问道:“中丞,还请中丞指教这造纸之术!”
…………
当天,李阳在太子宫一待就是半天时间。
详详细细的将造纸术,对何章和扶苏二人讲述了起来。
造纸术,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十分的简单。无非就是两个关键条件,一是造纸的工具、器械,二是造纸的流程。
关于造纸的工具、器械,李阳也只能按照记忆,大致的画了个模样,然后详细的解说了它们的功用。
虽然不够全面,但是这对于将作少府来说,要想把这些工具制作出来,显然并不难。
然后就是造纸的流程了,制浆、抄造、干燥、加工等主要步骤一一详解,何章一并抄录在案,然后这事就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靠他们回将作少府与匠人们自个儿去寻思、尝试了。
而对于李阳来说,他可不想事事躬亲的去劳神,他也相信,造纸术讲解的如此清楚了,如果将作少府还造不出来,那也就不是将作少府了。
要知道,它们可是代表着秦国最高水准的工匠技艺啊。
接下来的这几天,扶苏也是放弃了读书,直接一门心思扑在了将作少府,与何章鼓捣着造纸术。
而李阳,则专心的忙着新法实施。
新法变革,已入正轨,他只要批阅廷尉署修编的律法,有不妥之处指出来,妥的话便盖印传送天下各郡县实施,倒也不算太累。
一晃,半月过去……
新法令也基本上由使者传送到了大秦各地。
新法令所至之地,百姓无不欢呼、无不奔走相告,天下尽是欢颜。
许多因为连坐而被监禁的百姓,也在新法令到的那一天,通通作无罪论而得到了释放。
这半个月时间,整个大秦天下,人们无不是在谈论着新法,同时,李阳之名,也被每一位百姓深记心中…………
……………………………………
(PS:从明天开始,正常情况下,每天晚上,两章一次性更新。)
………………………………
第四十二章 共商灭秦大计
泗水郡,下相县。
泗水郡,乃是战国楚国淮北故地,郡属县有沛县、相县等。楚国贵族项家之故居,便是在泗水郡的下相县。
项梁叔侄三人,自咸阳刺杀李阳失败后,一路火急的赶回了老家下相县。
原本打算,以静蛰伏,待天下百姓四起,尽皆抗秦暴政之时,他们再举兵响应,完成心中渴望已久的灭秦大业。
可是奈何,现实与想像的出现了偏差。
秦始皇那个老匹夫居然让李阳搞新法变革,废连坐,轻徭役,如此变革下去,天下百姓就将安居乐业,以往对暴秦的怨恨尽消,根本就不可能再有灭秦的机会。
为了能趁当下,新法初立,百姓尚在苦难之时,尽快起事,项梁叔侄三人,一回到故土,便将以往楚国的士族后人,以及当地的土豪士绅通通聚集到了一起,以商起兵灭秦事宜。
项梁是楚国贵族家庭,项燕之子,他的父亲项燕是楚国著名的将军,也正是因为由于这一点,所以他的邀请,以往的楚国贵族后人,及当地的土豪士绅也都给几分面子,纷纷赴约。
下相县城近郊,一座宅院的厅堂当中,此时已是有十多人聚集于此。他们分列厅中左右,每人一案,案上有酒,有菜,只是无人饮用。
项梁叔侄三人,则坐于厅中上方主位。
项梁看着厅中赴约而来的众人,心中很是满意,这些可都是自己揭竿灭秦的盟友啊。如今,这些人都到齐了,项梁心中信心大增,已是能感觉大事可期了!
项伯和项羽也是十分的高兴,今日大家都能赴约而来,说明项家的声望依旧尚在,只要项家今日提出灭秦倡议,大家必是会纷纷响应的。
三人对视一眼,兴奋不已。
“哈哈哈……”项梁大笑三声,端起酒碗,于众人道:“这是我项家自酿的美酒,香醇甘冽,今日众人得聚于此,来,我们满饮此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来个一醉方休,干!”
项伯、项羽也端起酒碗,敬向下方的众人。
可是……
下边厅中的人,却是纹丝不动,竟然没有一人端起酒碗响应。
呃,气氛显得有几分尴尬……
项伯和项羽脸上的笑容,在这一刻也全部僵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项梁脸上的表情也是一僵,也感到十分的尴尬,问道:“诸位莫是嫌项家的美酒不好?来了,换酒!”
“慢!”
这时,一位下相县当地的士绅站了起来,拱手对项梁施了一礼,道:“项梁公相邀,我等自然不敢不从,只不过,我等还不知道项梁公今日邀约我等聚集于此,所为何事,这酒……无心喝啊!”
“是啊,不知项梁公邀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啊?”众人纷纷附和,问道。
别看大家今日都前来赴约了,但是大家的心里可是透亮着呢,这项梁叔侄三人,可是一直嚷嚷着要灭秦,要复国来的,这会儿将大家聚集在这里,肯定与灭秦之事有关。
这要换在以前,那也可以先交好,因为秦国暴政,民不聊生,这秦国迟早也是要亡的。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秦国用李中丞变法,废连坐,轻徭役,百姓奔走相告,无人不是欢呼庆贺,眼中也对以后的日子燃起了希望。
此时若还想着灭秦,这就是自己找死,天下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有人会跟随。
所以,大家心里可是想得十分明白,如果这项梁,今日是想塌实过日子,来找大家帮忙,这酒就能喝,但如果他是想反秦,那这酒就喝不得了。
大家纷纷望着项梁,等着他的答案。
项梁心中稍有不悦,不过却也不敢发作,只得放下手中的酒碗,然后道:“各位皆是我楚国后人,受暴秦之祸,身负大仇而不得报,如今毫无尊严的于暴秦之下苟且偷生。我项梁,每每相及我楚国之恨,心甚痛之。今天下乱象已现,百姓民不聊生,十室无男儿,尽皆被暴秦奴役,苦不堪言,百姓对暴秦,怨恨甚深!”
说到这里,项梁扫视了众人一眼,继续道:“今,我项梁欲招兵买马,为天下苦秦久矣之百姓,举兵揭竿而起,灭秦复楚,以报我等楚国先烈之深仇大恨。所以,项梁今日邀请诸位前来,便是欲与诸君,相商灭秦之大计也!”
“…………”众人一听,面面相嘘。
项梁这逼居然真的还要反秦,这他妈有病吧!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天下乱象已现,还百姓对秦怨恨甚深……眼瞎吗?耳聋吗?没看见县衙门口张贴的新法令吗,没听见街上百姓在欢呼大秦万年吗?
你他妈事到如今还想着灭秦,这不是想拉着大家伙一起去死吗!
想有于此,大家都翻起了白眼。
一位楚国贵族后人,起身道:“项梁公此言差矣啊!今时已不同往日了,难道项梁公不知道我秦国的李中丞正在变法?”
项梁心中一紧,李阳的变法果然是要坏事了。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这时另一位楚国贵族后人,一位年轻的公子也起身道:“孙先生所言极是,如今李中丞新法变革,废连坐,轻徭役,天下百姓尽是欢颜,对秦更是感恩戴德,哪里还有半点怨恨之心啊。而且,不久,天下百姓定会是安居乐业,此情此景,哪里会有人跟随我等揭竿反秦?历经四百余年战火,民众早就不想打仗了,个个都想着安居乐业,当得此时李中丞新法发布,每个人都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希望,只要有这一线希望,他们便不可能反秦。”
“是啊是啊,芈公子说的极是啊!天下已安,灭秦无望矣!”众人皆纷咐和赞同。
“…………”项家叔侄三人,脸都黑了。
怎么会是这样,这和想像中的不一样啊!
他们不是楚国的后人吗?他们的父辈们都战死于暴秦嬴政之手,身负深仇大恨,怎么这会儿居然说出这等软骨之话?楚国后人之血性何处去了?
张口闭口,李中丞新法变革,此时项羽终于是明白,当日叔伯为何誓要杀了李阳了。因为李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