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匈奴残余主力,被王离的二十万大军,打得是节节败退,弃甲曳兵。
冒顿不得不带着残兵,一路北逃。
最后,直接从狼居胥山,一路逃到了北地极寒之地,翰海(今贝加尔湖一带,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此时,冒顿三万残余主力,已经被打得只剩一万余人了。
翰海,湖边。
冒顿此时已无任何的逃跑机会,眼前是王离二十万大军,三面合围。身后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色翰海,面积广阔数万里,水深更达几百米,是世界上第一深湖。
如今,已是到了真正的绝境。
那一万残余的匈奴将士,已是完全的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意志,一个个脸上都充满了浓浓的惊慌之色。
当眼里再也看不到希望时,人便会恐惧,害怕,绝望。
没有人不害怕死亡,何况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被强征入伍的。
“冒顿,你已经无路可逃了!本将军现在可以给你一个自刎的机会。”
就在这时,王离打马上前几步,对冒顿冷喝道。
冒顿呆呆地站在雪地里,看着平静的湖面,双目无神……
自己杀父,自立为王,忍辱负重。即位不久,东胡王乘自己立足不稳,屡次欺凌,为了心中的雄才大略,自己不得不示弱认欺,乘机稳固统治,扩充军备,以待日后发兵突袭东胡。
这一切,他都熬过来了,也确实让东胡放松了戒备,不再将匈奴放在眼里。
原以为,发兵突袭东胡,便是自己展现雄才大略的时候,可以一战统一北方草原,继而建立起一个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
一切,都是如预想中的那样发展。
一切,都是如预想中的那样美好。
可是,这转瞬之间,这一切的梦都碎裂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自己竟然落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
征战东胡的胜利果实被截胡,王庭被焚,百姓被掳,畜产被掠。
一眨眼的功夫,整个匈奴什么都没了……
如今,自己更是被逼到了绝境,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想到这一切,他觉得有人在剜他的心,疼,很疼。
一向心存凌云之志,性格更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他,此时滚烫的泪水,竟是不遏制不住,犹如断线的珠子不断落下。
这是不甘的泪水,这是悲痛的泪水……
雪花飘落在了他的脸上,又开始下雪了。
湖面的寒风,更是让他感觉冰彻心髓,心都凉透了。
他始终都无法接受,怎么这转瞬之间,自己就会变成这般可悲的田地。
他缓缓抬头,望向了王离,眼神当中多了几分视死如归的神情,转头对众人大喊一声:“匈奴的勇士们,我们跟秦军拼了!”
说完,一打马,拿着剑,当先朝王离的秦军方向冲了过去,嘴中大喊道:“杀!勇士们,给我……”
然而……
冒顿才冲出去十几米,接着就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身后一点动静也没有,一片寂静。
回头一看,他险些没一头从马背上栽下来。
只见身后的一万余匈奴将士,竟是一动不动的停在原地,像看傻子似的看着自己一个人在冲锋。
尴尬!
尴尬的要死!
两军阵前,自己堂堂一位匈奴单于,竟然无一人听令。试问,这世上还有比自己更可悲的单于吗?
我堂堂一个匈奴单于,立志要建立一个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如今,竟是连一个小兵都指挥不动了吗?
愤怒、悲伤、难过、绝望……
无数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冒顿只感觉胸口一闷,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他身体微微恍了恍,险些从马背上栽下来,用衣袖抹去嘴角的鲜血,打走回到自己的军阵面前。
冒顿用剑朝第一个士兵一指,怒喝道:“给我冲!”
那个士兵唯唯诺诺,满脸恐惧,任由冒顿当面发怒,依旧不愿前行。
冒顿怒不可揭,一剑挥起,将那名士兵的头颅给一剑斩落。
接着,他又来到第二名士兵面前,用剑指着怒道:“冲,给我冲!”
第二个士兵,早已吓得浑身发抖,颤栗的险些要瘫到地上。
也不知道是因为身旁第一个士兵被斩去了头颅,被吓得两腿发软,迈不动腿,还是因为害怕冲到秦军面前去送死,总之他面对冒顿的怒斥,依旧没有往前冲。
冒顿彻底的冒火了,将剑高举,就欲将这个小兵也一并斩首。
然而……
“噗!”
第三名小兵,乘机将手中冰冷的青铜剑,对着冒顿的胸口,就捅了进去……
冒顿都傻了!
低头看了一眼扎入自己胸口的青铜剑,又看了看那名小兵,一脸的惊愕。
是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将士,不听令也就罢了,他们……他们居然还用剑扎自己?
而且,扎就扎吧,他还扎的是胸口……
几秒!
冒顿骑上战马上,如雕塑一般,足足愣住了好几秒。
最后,他方才从震惊当中回过神来,然后无比愤怒的举起剑,欲要将那名刺伤自己的小兵斩杀……
可是,冒顿的剑刚再次举起来,第二名那个之前吓到全身发颤的小兵,此时居然也将手中的利剑,朝着他的胸口扎了进来。
“噗!”
这一剑,扎的有点深,冒顿都觉得有一股透心凉的感觉。
这名小兵,似乎将恐惧,化作了愤怒,不仅用剑扎完了冒顿,而且还对冒顿大声吼道:“你……你是个自私利的疯子,杀了老单于,毁了匈奴,你……你还要逼我们死,你个贱人!”
将心中的恐惧骂出来之后,这个小兵似乎还觉得不过瘾,将扎在冒顿胸口上的剑又拔了出来,重新又捅了进去……
冒顿身体微微一倾,显然身体受不了了。
只不过,他没有说话,他现在只想用最后的力气,把这两个刺杀自己的小兵叛徒给杀了。
他,再次举起手中的剑。
可是……
下一幕,冒顿就见到一群将士围住了自己。
“你……你们要做甚?”
没有人回话,只是这群将士,都将手中的剑,朝着他的胸口捅了进去……
“噗噗噗……”
穿透胸膛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冒顿在这个世上,听到的最后的一种声音。
下一刻,他就觉得天眩地转,被扎的满身是剑的冒顿,脑袋往下一栽,一头从马背上滚了下来……
他双眼怒睁着,显然,临死之时,他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死得如此窝囊……
死不瞑目的他,如果还能说话,他肯定会说一句:无情!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斥责三问
东胡。
萧何基本上完成了东胡境内的郡县划会。
只不过,他要将东胡上百个部落,分化打散,以一百户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如此来安置东胡百姓,分配草场时,这个命令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行。
大当户和右都尉,找着各种借口,故意拖延。
萧何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在等一个消息,等韩信征战夫余的消息。如果秦军在夫余惨败,大当户和右都尉肯定就是会带着自己的部族,造反复国。
所以,在秦军征战夫余还尚未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东胡在选择观望。
不过,大当户和右都尉,虽然故意拖延,但明面上还是不敢太过造次,这两日二人都在忙着所谓的“人口普查”。
每个人都知道,只要部族没有拆散,东胡便可以在族长的号令下,转瞬间集结成一支反抗力量。
同时,萧何心里更清楚,只有将各部族的百姓拆散,安置到各个地方,置设为一个个的亭为单位,如此这郡县制才算是在东胡成形。
否则,连亭、乡都没有,就算你在地图上划分了郡、县,那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因为郡县的基础是乡、亭,而乡、亭的组成是一户户定居的百姓。
“二位,人口统计的如何了?”
秦军,军帐内,萧何笑着对大当户和右都尉问道。
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韩信那边传来战败的消息,那么自己在东胡也会沦为刀下魂。
所以,此时他能做的,也就是暂且敷衍,因为秦军的主力都被韩信带走了,如果一但这个时候把这两个人逼急眼了,反倒东胡会出乱子。
右都尉叹了口气,道:“萧大人莫急,我与大当户已经派快马传令于各部族统领了,不久各部族应该就会将其部族的人口上报过来。”
大当户也点点头,示意萧何再给些时间。
萧何点点头。
“报!”
而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冲了进来,一入军帐,立即对萧何道:“萧大人,捷报!”
一听捷报二字,萧何立刻激动地站了起来,急忙问道:“夫余败了?”
士兵道:“回禀萧大人,两日前我军大破夫余、肃慎大军,夫余亡,肃慎降,大捷!”
“什么?你是说韩信一天时间就统一了夫余和肃慎?”萧何震惊了。
“正是!这是韩将军的捷报。”士兵一脸正色,然后将捷报交到了萧何的手中。
萧何赶紧将捷报打开,接着双手都激动的有些擅抖了,口中连连叫道:“好!好!实在是太好了!韩将军真不愧是我大秦之良将也!”
而听到这话的大当户和右都尉也彻底的惊呆了。
韩信他们才离开多久呀,总共才四日时间,居然这么快就把夫余和肃慎全给解决了……
我的天啊!
大当户和右都尉面面相觑,嘴巴张得都能放进一颗鸭蛋。
二人完全无法理解,秦军怎么可以在短短几日的时间里,就把夫余和肃慎一齐给收拾了。
要知道,夫余和肃慎加起来可是有十万大军啊。而秦军的主力,不过五六万人,外加东胡这边五万人,总兵力上虽说相差不多,但是傻子都能明白,实则东胡的五万大军不可能用尽全力。
也就是说,真正决定胜负的,主要靠那六万秦军。
六万秦军,除去出征赶路的时间,只用一天就灭了夫余和肃慎的十万大军……
想到这里,大当户和右都尉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身子竟是微微颤了颤。
就在二人睁大了眼睛,为此感到无法置信的时候,萧何冷不丁的说道:“二位郡守,郡县制实施在即,还望二位能晓喻各个部族首领,若有哪个部族对郡县制不服从者,待韩将军班师回东胡时,必究其抗法之罪!”
二人一听这话,心中一惊,知道如果再故意拖延,便是找死。
于是大当户立即正色道:“郡县制实施时间紧迫,不如我等明日便直接开始置设乡、亭,先把各部族的百姓以亭为单位,实行安置迁移工作。萧大人,您觉得如何?”
萧何笑了笑:“那人口统计之事……”
“人口统计嘛,可以暂且待郡县制完成后,再由各县来完成。”大当户此时倒是一副迫不及待要推行乡、亭置设的样子。
右都尉也道:“对,事急从权,人口统计日后统计不迟。”
萧何笑了,当下表扬道:“好,两位郡守能将郡县制当成第一要务,萧某甚为高兴。既如此,那便明日正式对各部族百姓以亭为单位,开启安置迁移工作!”
“喏!”
二人立刻领命,大有一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觉悟。
要是不知道实情的人,看到这一幕,非得被这两个家伙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而感动,这么高的觉悟,简直就是可歌可泣啊!
…………
同一天,长城大营。
李阳接到韩信传至的捷报,也是无比的吃惊。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韩信他们居然会把夫余和肃慎给统一了。
而且,还是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灭了两国。
震惊之余,李阳也意识到,韩信和苏角之所以会冒险攻打夫余和肃慎,显然是因为他们二人留守在东胡没有立功的机会。
不过,虽然他们此次立下了不朽之功,但李阳还是传书一封,斥责了韩信一番。
因为他们的行为,完全是把秦军将士,以及萧何,甚至整个东胡都当成了赌注。胜,只不过是多了两块疆域,何况夫余和肃慎这两个小国,对于秦国来说迟早都可以统一的。但若是败了,后果就是沉重的,不仅出征夫余和肃慎的六万秦军会损失惨重,还有留守东胡的一万秦军将士及萧何都将没命。
说难听一点,韩信和苏角,这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完全无视了萧何及大秦将士的性命,甚至还无视了军令及大秦的国家利益。
李阳知道,敢做主私自带兵出征夫余和肃慎的人,一定是韩信。因为韩信是他李阳的人,而苏角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决不敢这么胡作非为。
所以,李阳的斥责信,唯独只针对韩信。
斥责的信件寥寥数语,三句质问。
一问,私自用兵,眼中可有主帅、军令乎?
二问,私自用兵,眼中可有萧何、众将士性命乎?
三问,私自用兵,眼中可将私利置于国之利益之下乎?
当然,斥责的信件很严厉,但是李阳另一面,却也将韩信、苏角统一夫余、肃慎的捷报,以六百里加急发往了咸阳。
关于他们私自用兵一事,李阳倒是只字未提。
(本章完)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豪情万丈
两日后。
咸阳,麒麟殿。
自从数日前,北方传来了两道捷报,嬴政就从没有这么开心过。这几日,他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整个人都是怡情悦性,春风得意。
要知道,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他的一块心病,时时威胁着大秦的安宁。
为此,大秦可谓是尝试了各种对策,绞尽脑汁,甚至筹谋数年,发兵连续征战了两年,也依旧无法做到清除北方匈奴的这个大敌。
最后,大秦不得不以举国之力,修筑长城,以御北方之敌。
可是,如今李阳竟是只用了短短半月时间,不仅将匈奴的百姓、畜产掳掠一空,把一个像“小强”一样总是打不死的匈奴,掳掠到近乎亡国的地步,这简直就是以往都不曾敢想的事情。而且李阳更是顺带着还统一了东胡。
东胡的实力之强,乃在匈奴之上,东胡对大秦的威胁,也一点不比匈奴小。
而如今,竟是被李阳给统一了,可以这么说,这样的结果已经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大秦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咱们这位始皇帝,又岂能不扬眉吐气。
更重要的是,匈奴已经被掳掠一空了,那么离统一,还会远吗?
可以说,嬴政这些天来,每日临朝,必先问一句北方可有战报传来?
今日早朝,也不能例外,嬴政一到麒麟殿,便问兵部:“李老将军,兵部可有北方捷报?”
“回禀陛下,兵部暂未收到任何捷报。”李信摇了摇头,心里也很无语。
至上次传来捷报之后,从第二日开始,你便每日来问有无新的捷报。
这可是在打一场灭国的战争,又不是下棋,哪里能一天一个捷报的传来呀?
如今,距离上次传来捷报,已经过去十几日了,说实话,李信都被嬴政给问烦了。
就算李阳再厉害,再神通,但围剿匈奴最后的主力,也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