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机构又衍生出来,再往后,为了使秦国机密不被泄露以及应对六国的一些紧急情况,这个庞大复杂的情报机构里有了个新队伍——秘法队(秘密执法队)!有300名铁鹰剑士组成,常年处于戒备,对六国的要员以及秦国的叛逃和泄密人员进行逮捕,秘密处决以及对一些失败任务的直接负责人进行暗杀!这个秘法队以及这个机构直属秦国最高执政直接管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过问!

    这就有了特种部队的皱形了,这个机构,秦国内务官称之为“黑冰台”!

    还有另一种说法,这个黑冰台是嬴政的妹妹赢淑秘密建立的。同时,也有人说,秦国的黑冰台是杜撰出来的。

    当然众说纷纭这些东西谁也不能确定,毕竟千年过去了,只不过,今天的事情让李阳有一种感觉,传说中的黑冰台,或许真的存在,只是自己看不见它而已。

    说不定,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着黑冰台的监视,要不然……嬴政这货真的敢将可调动秦国军队的穆公剑授予自己?难道他就一点也不担心,自己谋反吗?

    不过,李阳此时也没心思去想这些事情,就算真的有黑冰台,那也跟自己没有丝毫的关系。

    如今,既然有了皇帝的口诏,李阳也就没有了顾虑,当即回了自己的相府,将供在议事厅的穆公剑带上,直奔几十里外的蓝田大营……

    …………

    当李阳赶至蓝田大营时,已是下半夜了。

    “来者何人!”

    就在李阳来到蓝田大营的营寨外,十数张秦弩就对准了李阳,一名将军出声喝问。

    此时,若是闲杂人等想要闯营,显然将被立即就地射杀。

    “我乃国政院院长李阳,奉诏调兵,速速打开寨门!”李阳骑在马背上,举起手中的穆公剑,对营寨的小将大声回道。

    那名将军听到来人是国政院李阳,于是立即命人打开寨门,亲自出营,然后看了一眼李阳手中握着的穆公剑,眼色一凛,立即行了个军礼:“末将将闾,见过院长。”

    “将闾?”

    李阳一听这个名字,不由一愣,因为公子将闾可是嬴政的儿子。

    不过,很快李阳就反应过来了,蓝田大营乃是秦国的大本营,是关内唯一的一支军团,同时蓝田大营的位置又是京畿咸阳的门户,所以它身负镇守京畿安全的重任。

    如此重要的军团,嬴政自然不可能让韩信和曹参单独执掌,所以安排一位皇子监军,也是非常合理的。

    得知对方的皇子身份后,李阳也拱手一礼:“原来是公子将闾。”

    公子将闾自然识得穆公剑,所以知道李阳有权调兵,于是立即迎请李阳入营,同时命令属下,立刻去请韩将军。

    公子将闾将李阳请入了军帐之中,问道:“院长深夜持穆公剑前来蓝田大营调兵,难道是咸阳城出事了?”

    公子将闾不得不有些担心,要知道如果没有出大事情,李阳怎么可能深夜来此调兵,而且连诏书都没有,只是持穆公剑为令。这只能说明两种情况,一种是李阳调兵,没向父皇请旨,另一种可能就是,咸阳宫遇危,他没办法进宫请旨。

    李阳看到公子将闾担忧的神色,于是赶紧道:“公子不用担心,咸阳城不忧,只是淅川县发生暴乱,本院需速调兵镇暴平乱。”

    “哦,原来如此!”

    公子将闾略松了口气,然后便不再多问。

    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也匆匆赶至军帐。

    他得知李阳来到了蓝田大营,也很吃惊,所以一见到李阳,便立刻问道:“院长深夜至此,是出什么事了吗?”

    李阳点头道:“淅川县暴乱,张苍生死未卜。”

    “啊,张苍出事了?”韩信一惊。

    李阳也没时间多言,当即将穆公剑朝公子闾和韩信的面前一亮,道:“陛下口诏,持穆公剑可调秦军兵马!韩信!”

    “末将,在!”韩信立刻出列拱手应道。

    李阳道:“立刻点齐一万铁骑,速速随我赶赴淅川!”

    “喏!”韩信立刻领命,转身走出了军帐。

    很快,军营响起了军号,不多时,校场之上,已有一万整齐的骑兵列阵已待。

    “出发!”

    随着李阳一声号令,一万铁骑,朝着淅川县的方向,奔袭而去…………

    …………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白正的府中。

    “父亲,不好了,出大事了!”

    正在熟睡当中的白正,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吵醒。

    白正听到是自己儿子的声音,不由问道:“何事?”

    儿子回道:“白芒带着族中千余人,白天在淅川聚众阻止土改新政,大打出手,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流血事件!”

    “什么!”

    一听这话,白正吓得一个激灵,从床上滚了下来。

    身为郿县白氏部族的族长,更是朝廷的吏部尚书,他可是太清楚此时反对土改新政的后果会有多么的严重。

    而且,白芒不仅是自己抗法,更要命的是,他还带着族中一千余子弟一起抗法,这问题有多严重,白芒都不敢往下去想了。

    他只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嗡”的一下,这个消息就好像是一道雷似的,直接劈在了他的天灵盖上。

    赶紧冲出房间,瞪着一双惊恐万状的眼睛,问道:“你说什么,白芒带着族中千余人,在淅川暴力抗法?”

    “是的,儿也是刚刚得知的消息。”白正的儿子叫白里荣,现在兵部任职。

    “死了多少人?”白正惊慌的问道。

    白里荣道:“白芒与王平组织了三千余老秦人,白天不仅与南阳郡守发生了暴力抗法,双方死伤数百人,而且白芒更是将发改署土改司的张苍,打得人事不醒,生死未卜。儿刚刚听兵部的人说,李阳去蓝田大营调兵前往淅川县镇暴平乱去了!”

    白正听到这话,吓得脸色都白了,气得大吼:“白芒,白氏一族都要被你害死了!”

    他真的非常愤怒,昨日,扶苏就曾告知他,说白芒聚众于咸阳宫外闹事。

    为了此事,白正还特意派人去给白芒传话,要他老实点。

    可是,谁曾想到,现在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白正心惊肉跳,沉吟了一下,然后赶紧道:“快,快叫上几个人,随我现在赶紧出发,赶往淅川!”

    顶点


………………………………

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为你报仇

    次日一早,国政院。

    李斯一到国政院,就怒火冲天的骂道:“王平好大的胆子,他们真是想造反了!”

    “李相,出什么事了?”

    蒙毅和冯去疾等几位不明就里的政务大臣诧异的看着李斯。

    李斯道:“你们还未听说吗?淅川出大事了!”

    “什么?淅川出事了?”冯去疾和蒙毅一听这话,眉头一紧,冯去疾装作一副吃惊的样子道:“淅川出何事了?”

    李斯道:“议大夫王平与湄县白氏等十数家老氏族昨日在淅川县聚众抗法,阻碍新政,死伤数百人,发改署张苍身受重伤,生死未卜。”

    “啊?”

    众人大惊!

    冯去疾自然知道昨日王平他们预谋在淅川县聚众闹事,如今听到他们把事情闹得这么严重,心里倒是更加期待这场好戏了。

    说实话,冯去疾都有点佩服王平他们的胆量了,不仅连张苍也敢打,而且还死伤数百人,这事注定要震惊朝野了!

    不过,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了,李阳要收场可就难了。

    要知道,做乱的可是那十数家老氏族啊,他们的族中子弟,遍及军政朝堂。三千人,是杀呢,还是法不责众?相信就连皇帝都很难轻易下这个决定。

    当年,商鞅变法时,有一次按律需斩杀七百人,商鞅等了三天,最后等到的结果却是秦孝公让他改由罚款来惩罚。(PS:商鞅变法的过程中在渭水边杀700人,是电视剧虚构的。《云梦秦简》便能明辨真伪,很多犯罪秦国是用罚款来惩罚,而不是杀人。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无意间透露出,商鞅变法未杀一人,即使是数千人进京示威反对变法,商鞅也没有采取暴力镇压。)

    而这次更是十数家老氏族参与其中,共计三千余众,皇帝会愿意得罪这么多老氏族?

    只要皇帝迟迟不定,便会拿到朝堂上来议,届时朝堂上的结果自然是法不则众。

    而李阳,也只能是孤掌难鸣。

    想到这里,冯去疾问道:“李相,此时久不见院长,想必他应当正在向陛下禀报此事吧?”

    李斯道:“冯相有所不知,院长昨晚连夜持穆公剑,于蓝田大营调兵,已经奔袭淅川县了。”

    “你说什么?院长昨夜直接持穆公剑到蓝田大营调兵了!”

    这一下,冯去疾真是一脸的意外,做梦都没有想到,李阳竟然会这么做。

    直接调兵镇暴平乱,这就等于,这次十数家老氏族聚众抗法之事,皇帝就置身事外了,而他李阳则完全可以先斩后奏,不受皇帝和朝堂各种复杂局面的限制了。

    也就是说,如果李阳直接跑过去将王平等人就此格杀了的话,这事皇帝不会为难,老氏族也无力反抗,而土改新政还能立威,可谓是一举三得。

    想到这里,冯去疾突然间有一种失算的感觉。

    蒙毅也很诧异,虽说穆公剑可调动秦国兵马,但不向皇帝请旨,就直接调兵,这未免显得有点太拿鸡毛当令箭了。

    他李阳就不担心日后皇帝对他有看法吗?

    要知道,兵权可是皇帝最在乎的东西,也是最敏感的东西啊,他就拿着穆公剑随便去蓝田大营调兵?

    想到这里,蒙毅不无担忧道:“院长这样做,未免有些冲动了吧?”

    李斯也点点头,他得知这一消息,也是很担忧,所以苦笑道:“据说,昨夜院长入宫,可是陛下已将安入寝,所以未能见到陛下,情况紧急,于是他便持穆公剑直接去调了兵。”

    说到这里,李斯又道:“据说,吏部尚书,白正也连夜赶往了淅川县。”

    “哦?”

    听到这话,冯去疾双眼一亮,现在就指望着有白正在,可以让李阳有所忌惮了。

    只要能让李阳不先斩后奏,这件事就能拿到朝堂上来议,届时群臣之力,如何处置,就由不得李阳了。

    …………

    自国政院传开此事后,淅川县十数家老氏族聚众抗法,阻碍土改的事情,就开始传遍朝野上下,一时之间,一片哗然,无不震动!

    一开始大家听到这事,还觉得这事将无法解决。可是当大家听说李阳连夜持穆公剑调兵前往了,一些人就预感到,李阳应该不会给群臣在朝堂上来议此事的机会。

    王平他们,估计难逃一死了!

    与此同时,咸阳宫。

    嬴政早上醒来后,便问刘喜:“李阳去调兵了吗?”

    刘喜点点头:“去了,他在蓝田大营调了一万铁骑,连夜便奔袭淅川去了。”

    嬴政微微颔首,笑道:“不要将口诏之事外传,此事须快刀斩乱麻,朕插手了反而难办。”

    刘喜点点头:“下臣明白。”

    嬴政一笑,望向淅川方向,自言自语道:“李阳,朕置身事外,一切就看你自己的了。”

    …………

    午时,淅川县。

    李阳带着一万铁骑,连夜奔袭,终于在次日午时赶到了淅川县。

    在淅川县城的医馆,李阳见到了不醒人事的张苍。

    此时的张苍,头部受到了重创,开了一道好大的口子,肿了起来,衣服上还满是干枯的血渍,一看就知道当时流了多少血。

    李阳真的很心痛,头部受伤如此严重,一天了还昏迷不醒,用后世的话来说,如果醒不来,估计就成植物人了。

    在后世,植物人还能维持生命体征,可是在这古代,如果几日醒转不来,估计就没法活了。

    李阳问郎中:“张大人可医治得好?”

    郞中早已知道问话之人,乃是秦国赫赫有名的阳侯,国政院院长李阳,所以十分恭敬,答道:“回禀院长,张大人伤到大脑,在下只能救治创伤之处,大脑内部之创伤,在下亦是无能为力,只能看他自己了。”

    李阳自然明白这个时候,肯定没办法做开颅手术,只好问道:“你的意思是,他有可能醒不过来了?”

    “是的,伤得太重了,颅中肯定有瘀血,如果三天之内还醒转不来……唉!”郞中点点头,叹了口气。

    “下官南阳郡郡守吴刚,见过院长。”

    就在这个时候,南阳郡守吴刚匆匆赶来,慌忙见礼。

    李阳回头看了一眼吴刚,只见他也鼻青脸肿,浑身是伤,便道:“你无事吧?”

    吴刚心中感动,原以为院长会治罪自己治下出此大乱,没想到一见面,院长第一句话却是关心自己,心中不由一暖,赶紧拱手道:“下官无碍,下官治下发生此等大祸,请院长责罚!”

    “这事不怪你,乃是王平等人早有预谋之事。”

    李阳挥了挥手,示意他不必自责,然后问道:“现在,他们还在淅川吗?”

    吴刚立刻回道:“在,他们一直守在城外的田里。”

    “好,现在就带本院过去平乱!”

    李阳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然后转头来到张苍的床边,道:“张苍,本院定为你报仇!”

    说完,李阳大步走出了医馆,带着韩信,及一万铁骑,直奔城外农田……

    ……………………

    PS:刚从上海回到家,今晚还有更新。

    ()


………………………………

第二百零二章 精锐铁骑

    与此同时,淅川县,城外。

    淅川县的县令齐荣,正陪着王平、白芒等十数位老氏族的人,在城外的田地营帐中喝酒畅聊。

    得知了王平和白芒他们的身份后,淅川县令齐荣,可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人可是大有来头,乃是秦国的十数家老氏族。

    十数家老氏族联手抗法,就是皇帝得知了此事,估计也得思量着来缓和这起由新政引起的秦国内部矛盾。

    而自己一个小小的淅川县令,那是绝对不能得罪这些人的。

    郡守大不大?可是那又如何,差点就被白芒给私刑杀了!

    就连咸阳发改署的那位叫什么张苍的官员,官居二品,更是以国政院的名义过来监督新政推行的,结果还不是被打得人事不醒,估计都不能活了。

    所以,当王平派人叫齐荣负责安排他们的食宿问题时,齐荣只得唯命是从,尽心尽力的解决着这三千老秦人的食宿。

    “齐县令,你这个人我喜欢,待此事结束后,李阳倒了台,冯相重掌朝政后,本大夫定举荐你替代南阳郡郡守之位。”王平对齐荣这两日的表现,很是满意,拍着他的肩膀许诺道。

    齐荣一听这话,如蒙大恩,赶紧拱手一揖:“下官谢王大夫提携。”

    王平笑了笑,罢了罢手,端起酒杯,饮了一口酒,然后道:“本官还须在此处静待两日,所以接下来还得麻烦齐县令你多加操持啊。”

    “王大夫说的哪里话,能为王大夫及诸位贵人们出力,是下官的荣幸,怎能谈得上是麻烦。”

    齐荣一脸献媚的嘴脸,然后沉吟了一下,问道:“王大夫的意思是说,只需再过两日,此事就能有结果了?”

    王平点点头:“没错,昨日闹了这么大的动静,想必此理已经传至朝中了,不久朝廷必会派人前来处理。”

    齐荣不由担忧道:“朝廷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