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祺一直在永和楼做掌柜,已经有了感情,现在听卢小闲说要改名字,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秋风破!”卢小闲一字一顿的说。
“秋风破?”刘祺念叨了两声,他瞅着卢小闲,“卢公子,洛阳城外的龙门山上有一个很出名的饭庄,名字好像也叫秋风破!”
“你既然知道龙门山上的秋风破很出名,那肯定也知道秋风破如何聚焦人气!”卢小闲目光炯炯,“秋风破就是我的,我准备把它迁到南市来!”
刘祺恍然大悟,脸上露了笑意:“这敢情好!”
卢小闲接着又说:“刘掌柜,我这还有一个聚焦人气的法子,应对眼前的情况最适合不过了!”
“哦!”刘祺好奇的问,“卢公子,您说说,是什么法子?”
“说恐怕一时说不清楚,这样吧,我写下来,一目了然,你一看就明白了!”
刘祺不知卢小闲这是何意,他没有反对,让人送来了笔墨纸砚。
卢小闲也不客气,大笔一挥便写起来,仅一柱香工夫便已经写完,然后将写好的十来页绢纸交于刘祺。
刘祺拿到手里一看,不仅有文字,有注释,甚至还有示意图,果真是一目了然。
看完之后,刘祺脸上露出了怪异的表情。
看着刘祺的表情,卢小闲稳如泰山,心中暗笑:我把后世的外卖服务照搬过来,你当然不会听说,也当然不可能见过了!
魏绪忠觉得好奇,多刘祺手中把那些绢纸接过,认真看了起来。
良久,刘祺弱弱的问:“卢公子,这能行吗?”
卢小闲淡淡道:“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不必在乎是开门做生意,还是送上门去做生意。再说了,主动登门服务比开店做生意在成本上也节约了许多,何乐而不为?”
说到这里,卢小闲顿了顿,接着又说:“以目前的状况,你不想关门也不行,那就得赔钱,难道刘掌柜宁肯赔本开店,也不愿意去登门服务赚银子?”
“这……”刘祺哑口无言。
刘祺何尝不知道开业一天就会多赔本一天的道理,他四处借银子硬往下撑,只不过是心中憋着一口气而已。现在听卢小闲这么说,也觉得颇为无趣。
刘祺不说话了,但一旁的魏绪忠却开始发问了:“卢兄弟,你怎么就知道这法子一定能行的通呢?”
“我当然知道可以行的通!”卢小闲侃侃而谈,“我这法子洛阳城以前从没人用过,物以稀为贵,人无我有怎么可能行不通。洛阳城里有钱人多的是,想在家里不出门就吃上美食的人并不在少数,既然客人有这样的需求,怎么会赚不到银子呢?”
魏绪忠暗自点头,卢小闲说的有道理。
看着魏绪忠似乎消化了自己刚讲的,这才又说:“就拿我来说,假如不愿去馆子吃,又不想自己在家做,怎么办?只要派人先来永和楼点菜,永和楼安排专人登门去服务,饭菜送到后再付银子。再譬如,我要宴请客人,永和楼可以登门承办筵席,租赁器具,供应酒菜,从下请柬到安排座次、桌前执事等等,都有人承揽备办。客人只要出银子,不用费丝毫力气,就可以在府上举办盛大宴会。客人有这样的需求,这是不是商机吗?怎么会不赚银子呢?”
卢小闲娓娓道来,刘祺心中盘算着,似乎挺有道理。
刘祺疑虑地问:“那上门的客人,我们接不接待了?”
“当然要接待了!”卢小闲胸有成竹道:“客人点餐后可以在酒楼吃,也可以付了银子打包带走!”
刘祺似想到了什么,向卢小闲提醒:“卢公子,酒楼的饭菜是直接从后堂到餐桌,这很方便,可要给客人家中送餐,就没这么简单了!”
卢小闲笑着道:“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多备些食盒,菜品多了可分别装进不同的食盒,多派人手同时送便是了,肯定误不了事!我刚画了一种温盘,是可以用来保温的。温盘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瓷薄,下瓷厚,中间空,使用时向夹层里灌入热水,就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和口味,再放入食盒里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卢小闲说的头头是道,刘祺愣愣地看着他,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懂这么多?
魏绪忠在一旁突然问道:“卢兄弟,食盒也好,温盘也罢,送到客人家中,总不能当时就拿走。若不拿走,难道要卖给客人不成。食盒、温盘都价值不菲,若真如此,客人恐怕就吃不消了。”
卢小闲点点头:“这个也不难,可以将食盒与温盘留在客人府里,打好收条押些银子。次日再去客人府上取回食盒与温盘,将所押银子退还给客人便是了!”
该想的都想到了,刘祺和魏绪忠彻底无话可说了。
卢小闲冲着刘祺微微一笑:“刘掌柜,你就不用推脱了,我看重的是你的为人!说白了,将生意交给你打理,我放心!”
刘祺一阵激动,他站起身来,朝着卢小闲深深一躬,感慨道:“卢公子,就凭您对在下的信任,我刘祺这一百来斤就交给您了。”
离开了永和楼,在回去的路上,魏绪忠大惑不解:“卢兄弟,我给你推荐的是那家当铺的掌柜,你为何不用他,却偏偏用这个刘祺?“
卢小闲笑道:“识人贵在识品,刘祺爱惜店誉,让人钦敬;他借人一身衣服犹爱护有加,如此看重自己的信誉,我将酒楼交给他经营,他岂会不知珍惜?”
魏绪忠恍然大悟。
卢小闲看一眼魏绪忠:“魏兄,你可知道我为何不用那当铺掌柜?”
魏绪忠撇撇嘴道:“当然知道了,生意人连主顾都看不准,如何能担当大任?”
卢小闲朝着魏绪忠伸出了大拇指,笑着说:“魏兄,看不出来,你也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嘛!”
……
………………………………
第二卷 洛阳行 第一百五十二章 酷吏
看来魏绪忠真的把卢小闲当作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了,有事没事都会来找卢小闲,和他无话不谈,形影不离,就连张猛在一旁看了,心里都觉得万分的别扭。
因为还要靠魏绪忠帮着去找冯曼,卢小闲有求于他,所以对他也比较热情。
这一天清晨,魏绪忠又来了,他神秘兮兮的对卢小闲:“走!跟我去个地方!”
“魏兄,你总得告诉我,要去哪里吧?”卢小闲莫名其妙。
“去了你就知道了!”魏绪忠很能沉得住气,就是不说。
卢小闲跟着魏绪忠,一路来到里仁坊。
里仁坊是洛阳城最东南角的一个坊,其北为永通坊,两坊之间为永通街,街之东口即永通门,为洛阳外郭城三个东门中最南边的一个门。
在一个偏僻的小院门口,魏绪忠小心翼翼的敲了敲院门。
平日里,魏绪忠耀武扬威习惯了,谁也不放在眼中。此刻,却显得很是拘谨,卢小闲觉得好奇,很想知道谁在这院里住着。
门开了,一个中年人眏入眼帘。
中年人脸轮廓分明,眉棱,颧骨,下巴,两眼黑得发亮,看上去颇觉得慈眉善目。
“来中丞!”魏绪忠恭恭敬敬的向中年人行礼,“这位就是我给你介绍过的卢管家!”
听了魏绪忠的话,卢小闲以为自己听错了,狠狠晃了晃脑袋。
来中丞?
面前这个慈祥的中年大叔就是来俊臣?大唐那个大名鼎鼎的酷吏?
在卢小闲的想象当中,来俊臣不说是凶神恶煞,至少也应该是很冷峻的形象,无论如何也和面前这个人沾不上边。
“哦!是卢管家,久仰大名!”来俊臣很客气,也很热情。
“卢某见过中丞大人!”面对这位大名鼎鼎的酷吏,卢小闲多少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或许是因为魏绪忠介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惺惺相惜,来俊臣与卢小闲聊的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在后世的历史上,来俊臣的名声极差,真正与他接触后,卢小闲才发现,原来史书也不靠谱,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史书介绍来俊臣,说他的父亲叫来操,不务正业,喝酒赌博,无所不为;说他的母亲不守妇道,经常勾引男人。事实上,来俊臣的父母都很本分,母亲勤劳持家,父亲是个知情达理的读书人。
史书上说,来俊臣从小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长大了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是个纯粹的流氓。事实上,来俊臣小时候是个乖孩子,从不惹事,因为他们家没有什么权势,反倒经常被那些大家族的人欺负。
史书上说,来俊臣大字不识,要不是武则天,他不可能由不名一文的鸡鸣狗盗之徒成为朝廷重臣。事实上,来俊臣虽然文化不高,但见解独特,心思缜密,他可以仅从人的说话口气中推断出心中气想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让武则天满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千古一帝,武则天的眼光怎么会差呢?
史书上说,来俊臣冷酷无情。事实上,来俊臣对武则天非常忠心,士为知己者死,武则天这个伯乐发现了他,他就要为武则天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再所不惜。同时,来俊臣对自己的手下非常之好,正因为如此手下都愿意为来俊臣卖命。或许是小时候经常被欺负的原因,他对门阀士族极其反感,对他们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毫不留情。
史书上说,来俊臣喜欢制造冤案,他做了靶子,上面写着当朝官员的名字,然后从远处拿小石子砸这些靶子,砸中谁就拿谁开刀,所以朝廷上人人自危。事实上,如果没有武则天的授意,来俊臣怎么会如此大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隐藏武则天的真实意图。
卢小闲突然意识到,上次狄仁杰被下了大狱,估计也是武则天授意来俊臣干的。武则天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除去狄仁杰,而是出于对狄仁杰的试探。
历史真是个操蛋的家伙,通过不靠谱的史书,愣是把一个忠心耿耿、重情重义的有识之士,描绘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
“中丞大人!”卢小闲突然问道,“您对万国俊这个人怎么看?”
“万国俊?”来俊臣笑眯眯的说,“非常不错,他是我手下中读书读最多,做事最认真的一个,将来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来俊臣这话要让别人听了,肯定认为是在夸赞万国俊,但卢小闲却从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微微一笑:“前途限量不限量,那要看中丞大人怎么想,还得看他怎么做!”
来俊臣不置可否。
“假如将来中丞大人需要的话,这事我们可以共同商议商议!”卢小闲很有诚意的说,“我也不瞒中丞大人,在岭南的时候,他三番五次为难于我,差点害我丢了性命,所以我也不想让他好过!”
“我知道了!”来俊臣还是没有任何表态。
其实,来俊臣表不表态并不重要,卢小闲只是想让他知道自己的态度而已。
“还有!”卢小闲提醒道,“假如有一天陛下询问中丞大人万国俊该怎么处置,您一定要沉住气,不能贸然说任何对万国俊不利的话,否则会带来麻烦的!”
“这是为何?”来俊臣眉头轻挑。
“如果陛下要解决他,不会找任何人商量,找人商量说明还不想放弃他,如果中丞大人说对万国俊不利的话,恐怕会事得其反。”
来俊臣依然不动声色,微笑着说:“多谢赐教!”
转眼间便到了晌午时分,来俊臣要留卢小闲吃中午饭,卢小闲婉言谢绝了:“中丞大人,卢某今日还有事,就不打扰了,待合适的时间,我家二位老爷会请中丞大人过府一聚!”
“那敢情好!”来俊臣自始至终都是笑眯眯的模样,“我先谢过卢管家了!”
瞅着卢小闲的背影,来俊臣脸上的笑意逐渐退去,也不知在琢磨什么。
从来俊臣家里出来,卢小闲一边走一边沉思。他暗自下了决心,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和来俊臣这些酷吏搞好关系,虽然他们名声不好,但也不能和他们成为敌人,惹恼了他们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
第二卷 洛阳行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事出有因
听杨思说罢,武则天沉吟了良久,这才缓缓道:“这么说,是卢小闲向王孝杰通风报信,让王海宾免去了皮肉之苦?”
杨思点点头:“是的,陛下!”
武则天瞅了瞅上官婉儿:“婉儿,你说说,他为何要这么做?”武则天又问道。
上官婉儿眨巴着眼睛:“臣猜测着,他这么做有交好王孝杰的意思,至少目前来盾王孝杰是领了五郎和六郎的情,不然也不会请他们过府赴宴了!”
“朕觉得没这么简单!他肯定还有别的想法!”武则天摇摇头,看向杨思,“你没问问他?”
“还是陛下英明,他的确有别的心思!”杨思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马屁,“奴婢问过了!他说魏绪忠是他的好友,他不能看着魏绪忠做傻事!魏绪忠好面子,当面劝说不会有任何作用,而且以后连朋友难做了,所以他才会出此下策!”
“朕就说嘛!”武则天赞许道,“既保住了魏绪忠,又没让来俊臣和王孝杰撕破脸皮,还让五郎六郎落了人情,他这可是一箭三雕!”
武则天对卢小闲的赞赏是发自内心的,若王孝杰和来俊臣真撕破脸皮闹将起来,她如何能装聋作哑?真要到了那时候,她可就左右为难了。
“好了!你下去吧!”武则天摆摆手。
“奴婢告退!”
武则天叮咛道:“继续关注他,有什么情况随时向朕禀报!”
杨思离开后,武则天对上官婉儿说:“婉儿,朕昨日看到王孝杰的一份奏折,你把它找出来!”
上官婉的记忆力很强,片刻工夫便从小山一样的奏折当中,将王孝杰的那份找了出来。
武则天接过奏折,仔细看了好一会,斟酌道:“这可不像王孝杰的风格,他一向是不管这些闲事的,这次是怎么了?”
上官婉儿接口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说,王孝杰弹劾万国俊在岭南滥杀无辜事出有因?”
当初,上奏流人造反的便是万国俊,所以武则天才会让他前往岭南一控究竟。
所谓流放,并非只是迁到荒远的地方去生活。被流放的人失去原有的名籍,以戴罪之身发落到艰苦荒凉的边远地方,去作官家的奴隶。他们毫无政治上的保障和人身自由,他们从事的是最卑贱、最繁重、最原始的劳动,不少人到流放地很快就被折磨而死。
要说他们聚众谋反,恐怕只是一种空想推断。他们大多是一些疲夫羸老,孤儿寡母,平时被分隔监视,管制极严。小不如意,则鞭笞酷虐;大不如意,则砍头示众。哪里有条件去谋反!
万国俊为了谋官受赏,挖空心思猜测武后心理,武则天对政敌斩草除根赶尽杀绝的毒火,被他一点就着。于是,才有了流人军平叛成功后,反而被全体冤杀的情况出现。
武则天从杨思那里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尽管她对万国俊的做法不满,但却不能轻易处理万国俊,毕竟这事是经过自己同意了的!
武则天将奏折递给上官婉儿:“这事你看怎么办?”
上官婉儿明白武则天此刻矛盾的心情,她也不好表态,眼珠一转,笑着说:“陛下,如果王孝杰真是因为卢小闲才上的这份奏折,那何不听听卢小闲本人的意见?”
“这个年轻人倒是有些主见!”武则天颔首,“那就宣他进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