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崖前,他们已去除了身上所有多余的物件,但仍旧觉得身体沉重无比。
这山太高,崖太陡,送来的水和食物早就化成血汗,消耗在一颗颗登山铁钉上了。
确实是血汗。
他们每一个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包扎身上被尖锐山石划出的道道血口,只能眼睁睁看着混杂着沙石的淤血,鼓胀地塞着伤口。
娘的,还真没爬过这么高,这么陡峭的山崖。
往下看,由于岩石凸凹,已经看不见底。
望上看,只看见从石缝间透过的阳光。
还有多高?
开头他还记着绳结和打下的铁钉数,后来自己都数不过来了。
……
太阳西坠,大唐府兵再次发动了进攻。山寨前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号炮,蜂拥而上的府兵齐声呼喊,犹如晴天霹雳,震得整个老鹰寨都在打颤。
……
在隐隐传来的府兵呐喊声中,一股碎石从通天崖上突然滚落下来。
谢云轩闷喝一声“不好!”,箭一般冲出隐蔽处,向碎石处跑去,李珣和杨思随之也疾奔而去!
一个人形,一个人形,如折翅的大鸟般坠破崖顶的余晖,重重地砸在地面!
谢云轩骇然止步,眼前一片尘土飞扬……
白色的脑浆,红色的鲜血在尘土中喷洒,细小的血沫久久地在半空飞舞……
深陷地上的是一名流人士兵扭曲的躯体,浑身的骨骼寸寸粉碎,半边脑袋和一条腿已经不知去向,破碎的头盖骨和雪白的脑浆四散飞落。
李珣解下自己的披风,盖住了他的尸体,盖住了他的脸。
这名流人士兵直到死都紧咬着牙关,没有发出一声惨叫,他离崖顶一定不远了,怕惊动山上的叛军。
当明月透过乌云撒下清醇的光辉时,精疲力竭的卢小闲扒住最后一块突出的岩石,牙关一松,嘴里的小风灯沿着山崖滚下,飞速坠落的火光告诉崖下的人:到顶了!
卢小闲翻身登上崖顶,匍匐在地,双手紧抠住崖顶的地面,将脸深深地埋在泥土里。
经历了生死,到鬼门关走了一圈,又回来了,这种感觉让他整个人都觉得虚脱了。
休息了好一会,卢小闲这才仔细观察四周,前方就是叛军灯火通明的营寨。
叛军对作为天堑的悬崖有着盲目的自信,既没有派驻哨兵,也没有修筑哪怕最简单的壕沟或是布设鹿角,只有约一人高的木栅栏,就在伸手可及的三丈开外!
为了在崖壁上打上铁钉绑好绳索,至少有八名流人先后从崖上坠落,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声惨叫,这分明就是一条用生命开辟的通道。
悬崖上那一串忽明忽暗的风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象天上降落的星星,更象扑朔迷离的鬼火……
身背横刀的谢云轩和杨思,率先沿着绳索爬上了崖顶。即使有了绳索,他们仍旧爬得满身大汗,真难以想象卢小闲、张猛和那些流人士兵是如何攀缘而上的。
崖上伸出一只满是血迹的手,杨思一把抓住,他感觉到对方坚定的力量。
抬头一看,黑暗中一双眼睛如星星般闪闪发亮,不是卢小闲还能是谁。
卢小闲没有多余的话,居高临下指了指不远处的叛军营寨……
二百多名流人士兵,如灵猫般无声无息地翻过栅栏,神不知鬼不觉摸进了叛军营寨。
二百多把锋利的横刀,张开了它们狰狞的牙齿……
叛军营寨边上,游动的火把猛地一滞,哨兵喉咙的鲜血喷涌而出。
几乎与此同时,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了漆黑的沉寂:“敌袭……”
火光冲天,翻卷的火舌吞噬着老鹰寨里的一切,叛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不少人还在被窝里便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幸存的叛军士兵从各个角落向营寨后方汇集,很快和突袭的流人军厮杀起来。
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欲致对方于死地的对阵将士,都成为了挥动刀剑杀戮的机器,以至于很少呐喊,只有低沉的怒吼和哽在喉头的沙哑嘶鸣。
山寨内的火光便是信号,大唐府兵形如全力攻打寨门,叛军首尾难以兼顾,已成为待宰的羔羊,没有了任何反抗的信心,他们在横刀丛中灰飞湮灭……
老鹰寨内外,俱是血迹斑斑,兵矢遍地,后山的大火还在燃烧。
寨门两侧,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左边排列整齐且用白布覆盖的,是阵亡的流人军士兵和府兵,右边则叠七重八地堆放着战死的叛军,地下一道道拖曳的血迹弯弯曲曲……
大唐府兵清理了叛军的营寨,将缴获的战利品堆放一处,收获甚丰。
老鹰寨粮草充足,要不是奇袭得手,不知道还会打到何年何月。
流人军士兵在此次战斗中折损大半,只剩下一百三十人左右。
血染战衣的卢小闲看着那一具具尸体,面色沉重之极,心中无比震憾。
完胜,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完胜。
叛军除了百十人趁着夜色杀出了重围,基本上全被歼灭,甚至连俘虏都没有几个。
谈如意死了,就死在了自己的营帐内。
他面色青紫,七窍流出的黑血已经凝固,毫无疑问是中毒而死。看这情形,他不可能是被大唐府兵所杀。卢小闲猜测,他应该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卢小闲本来对谈如意恨之入骨,可看到他尸体的那一瞬间,那股恨意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尘归尘,土归土。
所有的愤怒,怨念,还有仇恨,一切都随着谈如意之死而烟消云散。
士兵搜遍了整个山寨,也没找到主谋王先生,还有他的两个徒弟。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
大唐府兵撤离的第三天,空无一人的老鹰寨中,伫立着三个人。他们踩着瓦砾、焦土和朽木;望着眼前的残垣断壁;默不作声。
欧阳健瞥了一眼依然淡定的王先生,心有余悸道:“还是师父有先见之明,若不是提早安排,恐怕……”
欧阳健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他想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大唐府兵攻入老鹰寨的时候,王先生带着欧阳健和唐倩,悄悄藏入早已准备好的密道当中。
这个密道相当隐秘,当初修建密道的人,都被他们暗中除去。除了他们三人,外人并不知晓,因此才险险躲过了这一劫。
王先生淡淡道:“我们的宿命不是这里,就这么死了不值得!事先留好退路不是为师怕死,我们的命得留着,还要为主公效力!”
欧阳健点点头,又问道:“师父,为什么要杀死谈如意?”
王先生瞅了一眼欧阳健,脸上掠过一丝狠色:“谈如意贪生怕死,他知道的太多了,若被他们抓了活口,会给我们添大麻烦的!”
说罢,王先生似是喃喃自语:“来潘州的时日不短了,是该回去的时候了,想必主公已经等急了!”
唐倩始终在低头愣神,一句话也不说。恍惚间,突然听到师父说肆回去,她心中不由一痛,忍不住抬起头来。
亲爱的人儿,我要走了,能听到我和你的道别吗?
这一别,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唐倩的目光穿过群山,似乎看见卢小闲笑吟吟的,他正望着自己。
泪水忍不住从唐倩的脸庞滑落……
……
………………………………
第一卷 穿越大唐 第八十八章 报功
叛军被朝廷大军剿灭,潘州上下举手相庆。
老百姓的想法很纯朴,也很简单,只要能过好日子,只要不被人欺负,这比什么都强,至于其他的,他们根本不用考虑的太多。
谈如意的叛乱被平息,意味着老百姓不用再生活在恐惧当中,他们当然要高兴了。
岭南谈家在叛乱中整个被连根拨起,一个屹立数百年的大家族,就这样烟消云散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随之陪葬的是几千条鲜活的生命。
几家欢喜几家愁,谈家参加叛乱倒霉了,但大唐府兵顺利平叛,肯定要论功行赏,很多人会因此而获得战功爵位,或许因此也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向朝廷报送立功相关人员的名单,是监军万国俊份内的职责。按理说,万国俊的奏折应该很快就可心上报到朝廷。事实上,万国俊除了报捷的奏折外,论功行赏宾奏折一直没有送上去。
李千里提醒了万国俊好几回,但万国俊对他只是敷衍,根本就听不进去。
自讨了没趣的李千里,也就懒得再管这事。反正平叛顺利结束,他也好向皇帝陛下交差了,至于立不立功,他并不是很介意。
李千里虽然不着急,但有着急的人,冯君衡便是其中之一。
谈如意叛乱,冯君衡作为潘州刺史,责任是躲不过去的。所以在平叛过程中,他全力做好后勤辎重等保障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将功赎罪。
当然,这只是冯君衡一厢情愿的想法,能不能真的将功赎罪,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他很想从万国俊给朝廷的奏折里看出些端倪来,可万国俊却迟迟不向朝廷报功,这让他更加忐忑不安。
思前想后,冯君衡觉得还是有必要亲自去拜访一下万国俊,为此他还为万国俊准备了两千两银子的银票。
万国俊对冯君衡的到来很是热情,只是打着哈哈寒暄,却只字不提向朝廷递奏折一事。
临别的时候,万国俊留给让冯君衡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冯刺史只管放心,这事很快便会有结果了。”
很快便会有结果了?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冯君衡还是不知道万国俊的真实态度,不过好在万国俊收下了他奉上的两千两银票,这让他多少安心了一些。
相比冯君衡的着急,李珣又是另外一种着急。
消灭叛军之后,流人军并没有解散,依然集中在南巴县的军营里,万国俊让他们耐心等待朝廷的圣旨。
当初,李珣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理,不惜孤注一掷以命博取战功,就是为了尽快回到神都洛阳。经过与叛军一系列血战,他所招募的一千二百名流人,只剩下了一百三十人,真是十不存一。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和生与死的考验,李珣对虚名已经看开,不再去想回洛阳之事。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可那些跟着他苦战幸存的流人,他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未来。还有那些阵亡流人的身后事,他也不能装聋作哑。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朝廷对他们如何褒奖。
李珣几乎是一天派人去万国俊那里打听一次,万国俊迟迟没有消息,让李珣和那些流人几乎望眼欲穿。
不过,好在万国俊已经答应,三日内便会有结果,让他们稍安勿躁。
卢小闲是这些人当中最平静的,自打回到讨击使帅府后,他倒头就睡。
弄月和吟风二人几次来送饭,见他依然呼呼大睡,只能蹑手蹑脚的离开了。
当卢小闲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早晨了。
他坐在床上狠狠伸了个懒腰,终于感觉到肚子饿了。
起床洗漱,看着弄月吟风和麻利的将主食和小菜摆在桌上,卢小闲心中不由生出感慨来:只有经历了生死,才知道活下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每天开心笑,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没什么大不了!
卢小闲坐在饭桌前,瞅着二人,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当我说的话不做数,你们俩又要站在那里看我吃饭?”
“不不不!”吟风赶忙摆手,解释道,“公子,我们俩吃过了,您吃吧!”
“哦!吃过了!”卢小闲淡淡点头,“那陪我再吃点吧!”
卢小闲的语气明显带着不可抗拒,弄月和吟风相互对视了一眼,没再说什么,默默坐了下来。
卢小闲一边吃饭,一边给他们讲笑话。听到可笑之处,二女不敢大笑,只捂着嘴偷笑。
卢小闲不禁摇头,他们三人都傻,只不过自己是装傻,而弄月和吟风是真傻。
见她们俩始终不动筷子,卢小闲顺手拿起一双筷子,夹起一口菜,递到吟风面前。
这举动有些太亲密了吧!
吟风惶恐之极,看也不敢看卢小闲,卢小闲却也不急不恼,也不把手收回去,就这么把手举在她面前,大有她不吃就一直僵在这时达势。
就这么僵着,吟风怕有人进来看到,无奈之下,只得张嘴吃了。
喂完吟风,卢小闲如潮炮制,弄月也没能躲过去。
幸福,无非是你在闹,他在笑。
终于,卢小闲吃饱了,推碗放下了筷子。
吟风见了,心疼的劝道:“公子,再吃一些吧,看您这些日子都瘦了!”
行军打仗怎么可能不瘦呢?但到了卢小闲嘴里立刻变了味:“当然瘦了,这些日子见不到你们俩,是想你们想瘦的!”
二女听了这话,脸一红不言语了。
她们借着收拾碗筷,掩饰着尴尬和窘迫。
卢小闲冲着她们二人笑了笑:“先等等再收拾,我有东西要送给你们!”
说罢,卢小闲到一旁拿出个包袱,递给二人:“打开吧!”
二人狐疑的打开包袱,两件崭新的罗裙呈现在她们眼前,一件淡绿,一件粉红。
“这是我专门送给你们的,谢谢你们照顾了我这么长时间!”卢小闲脸上荡漾着笑意。
听了卢小闲的话,弄月和吟风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
要知道,罗裙可是男女之间定情的十大信物之一。
她们姐妹俩只是府上的奴婢,平日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而现在,卢小闲竟然给他们送了丝绸罗裙。
虽然觉得意外,但她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弄月的大眼睛一下子变的明亮了,脸色就像晴空那么晴朗。
吟风活泼的笑脸,如春天里娇艳的鲜花在开放。二女欣喜和满足的表情,直看的卢小闲怦然心动。
不论是后世,还是现在,女人永远不会嫌弃一件衣服太漂亮,除非她穿不下,或者买不起。特别是裙子,始终在女人世界里摇曳生姿。女人都有颗爱做梦的心,一条漂亮的裙子便是很多女人“梦”的起点。
“穿上,让我瞧瞧!”卢小闲将双手抱在胸前。
卢小闲的话,让二女有些为难。她们也想马上换上裙子,自我欣赏一番。可是,总不能在这儿换吧?
“你们要去别处换也行,如果想在这儿换,我也没意见!”
卢小闲的话音未落,二女已经像阵风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待二女再进来时,卢小闲目瞪口呆。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弄月吟风姐妹俩,本就是美人坯子,如今换了艳丽的丝绸罗裙,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比平日里平添了几分娇媚的韵味。
卢小闲舔了舔嘴唇,女人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可是男人喜欢的是不穿衣服的女人。
卢小闲再无耻,此刻也不能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他讪讪道:“你们穿的这么漂亮,老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这不是成心让我犯错误呀?”
二女赫然一笑,卢小闲再次心中一荡。
……
………………………………
第一卷 穿越大唐 第八十九章 交锋
吃完早饭,卢小闲准备出门。
好久没见冯曼了,他得去看看冯曼。
还没来得及出帅府,便见一名军士来到他面前:“卢公子,监军大人有请!”
万国俊请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