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心里清楚,自己不可能选择侄子辈做皇帝,这么做武氏江山是传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脉也彻底断了,她的儿孙辈必然难逃毒手。同样的道理,李旦将来做皇帝,肯定会清洗武氏族人,这也不是武则天想看到的。
在武则天看来,李氏做皇帝而由武氏掌实权,双方和睦相处,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武则天不置可否道:“接着说!”
“若陛下希望李氏与武氏能够相依共存,那庐陵王则是做太子的最佳人选!”
庐陵王李显被废后安置在房州已经十几年了,他在朝臣中没有基础,在禁军中也没有亲信。李显还都后基本上孤立无援,将来想要做稳皇位,唯一能依靠的便武氏一族。
卢小闲这话算是击中了武则天的软肋,她权衡利弊,经过慎重考虑后终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朕决定将庐陵王接回神都立为太子,你认为如何?”
“立嫡立长,本就天经地义!草民没有异议,一切但凭陛下决断!”卢小闲巧妙的把皮球又踢回给武则天。
“你觉得派谁去迎接庐陵王还都比较合适?”武则天盯着卢小闲又问道。
“草民觉得派梁王殿下去最合适不过了!”卢小闲毫不犹豫道。
还是卢小闲懂得自己的心思,武则天满意的点点头,她也觉得派武三思去最合适。武三思比起武承嗣性子沉稳,借这个机会还可以让武三思与李显提前搞好关系,为下一步武李和睦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则天叹了口气道:“也不知梁王可否体谅朕的一片苦心!”
卢小闲笑嘻嘻道:“这事不难,若陛下信得过草民,草民告退后便去梁王府,一定会劝梁王顾全大局!”
简直太可心了,自己所有犯愁的事卢小闲都能一一解决,武则天真想把他留在宫里,今后就为自己出谋划策。可一想起卢小闲曾经拒绝的那番话,只好作罢,武则天可不想把卢小闲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摆设。
“那好,这事就交给你了!”武则天淡淡道,“但愿你不会让朕失望!”
“请陛下放心,草民定不负使命!”卢小闲信誓旦旦道。
武则天不再说话,也不知在想什么。见武则天不语,卢小闲心中也没有底,只能也保持沉默,屋内陷入一片沉寂当中。
沉吟片刻,武则天突然对卢小闲道:“朕决定让你做梁王的副手,秘密赶赴房州接庐陵王还都,希望你能理解朕的用意!”
卢小闲赶忙起身,施礼道:“草民接旨,请陛下放心!”
“好了,你可以下去了,抓紧时间准备,后日便出发,朕会安排羽林一路护送你们的!”武则天摆摆手。
卢小闲谢恩退出大殿,看到了变化多姿的夕阳,突然生出一丝前所未有的放松!
夕阳西下,正在告别今日的精彩。明天虽不曾到来,但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一切都会往昔不同。
……
………………………………
第四百零一章 前往房州
五月的天阳光明媚和蔼,不经意地透过薄薄的云层,化作缕缕金光,洒遍大地。
出了洛阳城往南而去的官道上行人稀少,几十匹快马在官道上疾驰,马儿跑得汗湿淋淋;不住的喷着响鼻。
骑行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俊俏的年轻男子,他身着一袭白衫。白衫男子向上挥了挥马鞭顺势勒住马匹,马儿喷出一口白气,发出老长的嘶鸣,稳稳的停了下来。
白衫男子身后的的众骑士骑术也非常了得,同时勒马停了下来。
白衫男子跳下马来,来到被簇拥的一名皂衣骑士面前,小声说着什么,神态甚是恭敬。
白衫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梁王府的智囊谢云轩,当然谁也不会想到正在听他禀报的皂衣骑士,是大周梁王武三思。
武三思听罢谢云轩的话,转过头来向身边的卢小闲问道:“卢公子,要么我们休息一会再出发?”
卢小闲没有答话,只是放眼向远处望去。
水田里的禾苗都已经长高长绿了,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恍如一片绿的海洋。风儿一来,便如波澜起伏,层层叠叠的全都是绿浪,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的觉着清爽、恬静与快乐!
谢云轩瞅着装模作样的卢小闲,皱了皱眉头,心头不由火起。
他能感觉出来,这些日子卢小闲一直在故意刁难自己,凡是自己赞成的他就反对,而自己反对的他却执意坚持。他不清楚卢小闲到底给武三思灌了什么迷魂汤,原来对谢云轩言听计从的武三思,在谢云轩与卢小闲发争执之时,每每总会站到卢小闲这边,这让谢云轩很是窝火。
卢小闲感觉出来了谢云轩的敌意,他收回目光,不紧不慢对武三思道:“梁王殿下,陛下盼着咱们早日还都呢,还是赶路要紧,就不休息了吧!”
卢小闲说的没错,武则天派武三思与卢小闲秘密前往房州接庐陵王李显返回洛阳,行前的确交待他们要早去早回。
听卢小闲抬出了陛下,谢云轩心知知道事情要糟。
果不其然,武三思微微颌首道:“卢公子说的是!”
说罢,武三思对谢云轩摆摆手道,“不休息了,继续赶路吧!”
一听武三思这话谢云轩脸上顿时挂不住了,他是为武三思着想,这才提出来休息的。卢小闲却偏偏要从中作梗,武三思居然也就听他的了。
无奈之下,谢云轩只得怏怏应诺一声,正待转身离去,却听卢小闲朝他喊道:“先等等!”
谢云轩不解卢小闲这是何意,停下脚步瞅着卢小闲。
卢小闲放低了声音,对武三思道:“殿下,我有点小事想与您商量一下,要不我们休息一会也无妨?”
“好的!”武三思想也没想便对谢云轩挥手道,“你去安排大家休息一会,本王有事要与卢公子商量!”
谢云轩鼻子差点没被气歪,卢小闲说休息就休息,说不休息就不休息,敢情把自己当猴耍呢?
瞪了卢小闲一眼,谢云轩恨恨转身离去。
跟随武三思一起前往房州的,除了梁王府的几名亲随之外,其余几十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羽林军士,由陈玄礼率领,专门负责保护武三思与李显途中的安全。由于是秘密行动,故而羽林这些军士都身着便服。
讨伐契丹兵败失利一大批人倒霉,陈玄礼倒没受太大影响,继续做从四品的羽林军中郎将。武则天派陈玄礼一路护送,可见对武三思此行还是非常重视的。
虽然没有身着戎装,但这些羽林士兵毕竟训练有素,在陈玄礼指挥下,有负责警戒的,有给马匹喂料的,有轮换休息的,一切井然有序。
武三思与卢小闲信步走官道旁的一处草地,卢小闲毫无形象一屁股坐了下来,武三思也不讲究那么多,同样盘腿坐下。
很多人认为武三思是依附裙带上位的,是个草包没什么本事,事实却并非如此。不说别的,他这一路上不摆亲王的架子,能和卢小闲一样与众羽林士兵同甘共苦,单是这一点便比很多皇亲国戚强了很多。由此看得出来,武三思还是很能吃苦的。
除此之外,武三思有自知之明和顺势而为的心态,也让卢小闲刮目相看。
那天从皇宫回来之后,卢小闲直奔武三思的府邸。本以为劝说武三思要大费口舌,没想到仅用了半个时辰,武三思便认清现实同意前去房州接李显回都,并答应尽一切努力与李显搞好关系。
“卢公子,不知你和本王要商量什么,请直言!”武三思客气的问道。
武三思对卢小闲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绝不仅仅因为卢小闲是张氏兄弟的人,尽管他有求于张氏兄弟。事实上,武三思是被卢小闲神乎其神的智谋所折服。
契丹叛乱,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朝廷能很快平叛,武三思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武三思才会主动请缨挂帅征讨。武则天也希望武氏族人以此立下战功功,会让她面子上好看些,于是武三思便成了征讨大军主帅的不二人选。
就在武三思沾沾自喜之际,卢小闲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眼光,主动劝说武三思推去主帅之职。尽管卢小闲对朝廷必败的分析头头是道,但当时的武三思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最终碍于张氏兄弟的面子,他同意辞去主帅之职。
事后,果然如卢小闲所料,朝廷征讨大军一败涂地,武三思躲过了一劫。若是真由他挂帅,且不说能不能活着回来,就算能回来也要被那些朝廷大臣的吐沫星子给淹死了。
这一次,卢小闲又劝武三思放弃争夺太子之位,与李旦搞好关系以保将来权力依然在手,而且荣华富贵不受影响。
若放在以往,想让武三思放弃对太子的觊觎比登天还难,但这一回听了卢小闲详尽分析后,武三思默默接受了卢小闲的建议。
武三思心里清楚,太子之位不是靠争来的,而要看陛下想让谁来做太子,这才是最关键的。既然陛下决定让李显来做太子,就意味着包括他在内所有人都已经出局。
人要活的现实一些,做不了太子就要退而求其次,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陛下让武三思去迎接李显,明摆着是让他与李显搞好关系。武三思并非拘泥之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卢小闲的两次劝说,让武三思对卢小闲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还异常尊重。若不是因为张氏兄弟的原因,武三思都想把卢小闲网罗到自己的名下。
几家欢喜几家仇,卢小闲的受宠当然波及到了谢云轩,任谁都看得出来,谢云轩越来越被武三思冷落。
卢小闲淡淡道:“殿下,您手中是不是攥着一个叫秋风堂的秘密组织?”
听了卢小闲的话,武三思心中不由巨震。
秋风堂的确是武三思秘密豢养的杀手组织,这里面大多是江湖人士,有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武三思都会安排秋风堂暗**面解决。
最初武三思并没有建立秋风堂的打算,只是收留了一些江湖人士做府里的门客。随着投奔武三思的江湖中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养在府里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便顺势成立了秋风堂。
秋风堂建立还不到一年时间,有秘密的据点,行事鲜为人知,除了武三思就连谢云轩都不情,卢小闲是怎么知道的,这让武三思觉得很是纳闷,
卢小闲是有意试探武三思,见武三思沉默不语,心中明白了大半。他一脸郑重对武三思道:“殿下,此行咱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一定要同心同德才行,事关重大请殿下一定要坦诚相见。”
武三思思忖片刻,便不再隐瞒,将秋风堂的情况如实告诉了卢小闲。
卢小闲听罢,不由侧目。
比起武承嗣来,武三思的心思缜密多了,手中竟然暗藏着这么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殿下,现在是动用秋风堂力量的时候了!”
“为什么?”武三思不解。
“殿下,您想想,既然有人希望庐陵王回到洛阳,那肯定就有人不希望他回来!万一要有人对庐陵王暗中下手,如何是好?”说到这里,卢小闲别有深意的瞥了一眼武三思,“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保护好庐陵王的安全,不能有任何差池!”
听卢小闲这么一说,武三思心头又是一惊:若李显真出了意外,武则天与武三思的设想要泡汤。再说了,陛下专程派自己接李显回京,若李显出了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不过,武三思还是有些疑惑的问:“我们秘密离开洛阳,没有人知道我们此行目的,怎么会有人对庐陵王暗中下手呢?”
卢小闲摇摇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咱们出来这几十号人,谁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守口如瓶呢?我这只是提醒殿下,以防万一,最终还得看殿下的决断!”
不行,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绝对保证李显的安全。
很快,武三思便做出了决定:派人火速返回洛阳,秘令秋风堂全体出动,前往房州全程暗中保护李显的安全。
……
………………………………
第四百零二章 英雄救美
卢小闲猜得一点没错,武则天一直盼着武三思尽快将李显接回洛阳,这些日子她被一个叫王方庆的家伙缠得不不厌其烦。
说起王方庆来,与武承嗣脱不了干系。
武则天身体越来越差,这让武承嗣对太子之位的向往与日俱增。他并不知道武则天已经派武三思去接李显了,自以为有机可乘,便想了一个法子。
他花大价钱请来一个吹鼓班子,每日在午门外敲锣打鼓,打板吹笙,鼓噪不已。武则天被闹得心烦意乱,叫人把领头的王方庆召进宫里。
武则天对反对她的皇亲国戚从不手软,却很少为难普通百姓。
她和颜悦色的问道:“你这是要做什么?”
王方庆对武则天的问话早有准备,正色对答:“草民特来请愿,望陛下立魏王为太子!”
武则天愕然,什么时候连普通百姓也关心起国家大事了。
见武则天不语,王方庆振振有辞道:“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
武承嗣暗中派人训练了王方庆很长时间,这番话引用《左传》里晋大夫狐突之言,乍一听颇有些道理。
王方庆只是一介平民,武则天无法对他直言已去接李显之事,便敷衍道:“立太子关系千秋万代的大计,不好贸然决定。你先回去,容朕考虑考虑再说。”
“陛下不答应,草民就不起来。”王方庆趴在地上,咬咬牙,铆足劲,嘣嘣嘣连磕几个头,哭声道:“望陛下明白草民拳拳赤子之心,立武氏为嗣。”
武则天被缠得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之下摸出一个腰牌说:“别哭了,起来吧。也别带人在宫门口闹了。想见朕的时候,拿给守门的看看就行。”
王方庆心里非常高兴,嘴上却说:“陛下不答应草民,草民以后还会来的。”
“好了,好了,你走吧,朕还有许多事要忙呢。”武则天不耐烦地挥挥手。
出了宫门,王方庆直奔旁边的客栈,早已在房间里等候多时的武承嗣急忙迎上来问:“怎么样,陛下跟你说了些什么?”
王方庆说:“陛下虽然没有答应草民,但也**不离十了。皇上还给草民一个腰牌,说草民随时都可以去见她。”
武承嗣也很高兴,拍着他的肩头说:“要趁热打铁,隔一天、两天去一次。事成以后,本王送你十万两银子。”
王方庆似又想起了什么,又问武承嗣:“殿下,宫门口那些人撤不撤?”
武承嗣摇摇头:“不能撤,告诉他们,打起精神来,每日的工钱比以前翻一番。”
第二天,王方庆趾高气扬,大模大样地进了宫,惹得围观的人们一片艳羡之声。
到了朝堂,武则天正与兵部的人商讨对付突厥之事。
王方庆不识好歹,走过去喋喋不休道:“魏王乃武氏正宗,理应立为太子。皇嗣和庐陵王都是外姓之人,若让他们做了太子,实在是家国的不幸……”
见武则天不理他,王方庆抬高声音说:“陛下,您不能不考虑民心民意啊。”
武则天不胜其烦,挥挥手说:“你先回去吧。”
第三天,王方庆又去了,又喋喋不休,颠三倒四翻来复去地说了一番。
武则天摆摆手:“朕日理万机,立太子的事,暂时还不能考虑,你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来吧。”
过了两天,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