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暾欲谷一直待在洛阳,可以切断默棘连与暾欲谷的联系,进一步孤立默棘连。
虽然识破了默啜的企图,但暾欲谷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应对。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大周完成谈判,尽快返回突厥。这样默啜既无法问罪,他又可以继续帮助默棘连了。
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却非常之大。
暾欲谷被默啜派去洛阳与武则天交涉,提出了一系列意见:默啜请求作武后之子,并为其女儿向大周求婚,同时要求大周归还突厥降
户。作为交换条件,突厥愿率其众讨伐契丹。
默啜此次主动请婚的真正目的,就是试图诱使大周出卖之前投靠朝廷的突厥降部,这样既能增加突厥的奴隶数量,扩张势力,又能让大周背上不信不义的恶名,为众藩属所不耻,这样突厥人便能更好地争得周边各部族的人心,从而在武力夺取原属大周的宗主权后,得到这些投效部族的真心认同。
说穿了,和亲根本就是一个骗局。至于出兵讨伐契丹,只是默啜顺带搂草打兔子的把戏。
默啜对大周的松漠府垂涎已久,早有东进控制契丹各部之心,也有信心将这块丰饶的牧场从大周手中夺走,只是担心强行夺占会引发契丹人的抵制怨恨,这才一直没有用兵。正因为如此,默啜才会派暾欲谷前往松漠极力挑唆契丹与大周的关系。如今,契丹如愿以偿的起兵反周,这对突厥来说正是渔人得利的千古良机。
对于突厥的这种诡异善意,武则天与狄仁杰等君臣非常警觉,若放在以往早就断然拒绝了。可是,现在大周军队刚败于契丹人,虽然形势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控制的局面,但突厥人的建议也有让他们难以抗拒的诱惑。基于此,武则天决定先稳住暾欲谷,让暾欲谷暂时住在四方馆。一切都得看王孝杰征讨契丹人的最终结果出来,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郭振原来是要被武则天派去吐蕃谈判的,因为暾欲谷的到来,又被武则天派来四方馆天天陪着暾欲谷,让他心中郁闷不已。
对大周朝廷的打算,暾欲谷心里似明镜一般,每天除了在郭振的陪同下四处游山玩水,只能耐心等待,什么也做不了。
默啜送来突厥偷袭营州城以及李尽忠去世的消息,对暾欲谷与大周的谈判大局没有任何帮助,只要王孝杰一天不出征,他就只有等待。
……
转眼便到了二月,对百姓来说整个正月里都属于过年的日子。虽然已经进入了二月,但过年的气氛似乎还没有完全散尽。
年过完了,那些为了谋生或担负养家重任的人们,有的要开始辛苦劳作了,有的要外出实施已做好的谋划。远行的游子已经向亲朋作了话别,并已经打点好行装,为上路做好了准备。
伴随他们去到他乡的行囊里除了别的,一定还装有年迈父母对他们的叮咛嘱咐,有年幼孩子对他们的依恋不舍。
较之于离别,重逢总是短暂的,其实人生就总是在重逢和离别之间折转。
王孝杰和他率领的征讨大军将士们,便在这些与亲人告别的行列当中。数月前,朝廷派出的大军与这些将士一样和家人告别,可是很多人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此次出征的军士除了羽林和府兵外,还有很多是从民间征募来的士兵。
武则天下诏征募士兵征讨契丹,起初她把这个差事交给了武三思。武三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没有多少人应征。而吉顼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卢小闲的提
醒,在武则天下诏之前就做足了准备,所以当他以李显的名义进行招募时,仅仅用了三天征足了五万人。
得知了这样的结果,武则天长叹一声默然无语。虽然武则天没有表明心迹,但狄仁杰与吉顼都看得出来,现在的形势对李显回归已经非常有利了。他们二人不能不佩服,果然一切都在卢小闲的算计当中。
……
就在王孝杰举兵向营州进发之时,契丹也平稳完成了权力交接,孙万荣不出意料的继任了契丹的无上可汗之位。
按理说,李尽忠死后,可汗之位应由李失活继任。可李失活毕竟不是李尽忠,根本就不是孙万荣的对手。
李失活与李楷固从营州城狼狈逃出,不仅没有保住李尽忠的遗体,甚至连李尽忠的家眷也被突厥人掳走了。按理说,这是要被治罪的。孙万荣刚刚做了可汗,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并没有为难李失活和李楷固。李失活本就是带罪之身,哪还有资格与孙万荣去竞争可汗之位。
二人的死罪虽然被免了,但孙万荣并没有轻易放过他们。借着这个由头,孙万荣把李楷固的兵权给收了,李楷固的部队交由何阿小来掌管。
为了李失活的安全,李楷固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忍下了这口气。
接着孙万荣又下达了一道命令:派何阿小等部率兵再次攻打冀州。
……
苏宏晖的后军营帐连绵,蜿蜒数里,数万大军的主力扎营于此。
戌时刚过,严警鼓角初动,各虞侯带领巡营甲士,建旗帜,立号头,定更铺,洪亮的坐喝声此起彼伏,疲惫的大军终于有地方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充足的补给不仅可以使士卒们的体力迅速恢复,也让他们重新振作,斗志昂扬。
张说与杨思此时便在军营之内,二人站在自己的军帐外,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由暗自点头。
唐军关于扎营的纪律,按照《李靖兵法》记载为:诸行军出师,兵士不得浪费衣资,广为吃用。又不得近田苗及城中下营,须去城十里外。要有市价入城,营司半官许,差人押领,不许辄入城郭,必免酗酒斗打,偷盗奸非,亦不损暴田苗地,可谓十分严格。
大周军队源自大唐,唐军扎营一般是不许进城的,所以此次苏宏晖这一路上行军从不在城中驻扎。
通过观察张说和杨思看得出来,苏宏晖治军还是比较严格的,而且看得出来后军的战斗力也并不弱。更何况王孝杰所带的前锋兵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前锋与后军首尾互应中规中矩,这让他们对即将面临的与契丹的大战多少有了一份信心。
不过,卢小闲在临别时告诫二人的那番话,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阴影。若是别人,或许他们可以不去理会,可问题这是卢小闲说的,他们就不能不重视。
以张说这些时日的经验来看,只要是卢小闲预测的事情,没有一件不应验的。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斗智斗勇
杨思一脸疑惑道:“张大人,您说卢公子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盯着苏总管,他到底是什么用意?”
不仅是杨思不解,就连张说也没有完全领会卢小闲这么安排的真实意图。
王孝杰的征讨大军刚到幽州,卢小闲就把张说与杨思派到了苏宏晖的后军,任务很简单:死死盯住苏宏晖,当王孝杰与契丹人作战时,若苏宏晖作出不支援的决定时,让张说与杨思接管后军的指挥权,一定要确保后军全力支援前锋部队。为此,他还让杨思以八百里加急向武则天讨了一道密旨,以便于他们在关键时刻接管苏宏晖的指挥权。
张说从卢小闲的安排当中看得出来,卢小闲对苏宏晖非常不信任。但张说与杨思这些日子以来仔细观察后发现,卢小闲似乎有些多虑了,苏宏晖一直尽心尽责,他的后军始终紧紧跟着王孝杰的前锋军,一步都没有落下。
听了杨思的询问,张说正待答话,却瞥见一个身裹重甲的将军正朝他们的大帐走来。一看到此人,张说立刻闭上了嘴巴,微微上前迎了一步。
那名将军到了近前,向他们二人拱手行礼:“张大人,杨大人,苏总管请你们二位去帅帐一趟!”
此人名叫苏浩,担任后军总管苏宏晖的副将,大约三十来岁的年纪,据说他是苏宏晖的养子,跟着他南征北战建功无数。
虽然接触的时间并不处长,但张说对苏浩印象很不错。苏浩为人沉稳,话不多,苏宏晖的帅令一般都是由苏浩具体传达,张说与杨思对此已习以为常。
张说向苏浩回礼道:“谨遵帅令,请苏将军头前带路吧!”
张说与杨思跟在苏浩身后,一路来到苏宏晖的帅帐。帅帐内灯火通明,帅案正中站着一个浑身披挂华丽山文铁甲的壮年男子,正是后军总管苏宏晖。
苏宏晖个子不高,也就中等身材,在身材魁梧的苏浩面前却丝毫不显矮小。他天生似乎就是做统帅的,在帅帐中光芒四射,将周围的一切都掩映了下去,身边所有的部属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簇拥他的陪衬。
“张大人,快快请坐!”
张说和杨思虽然在军中没有任何职务,但苏宏晖知道他们二人身份不简单,对二亦是极尽客气。
待张说与杨思坐定后,苏宏晖直截了当道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下午的时候,王孝杰派人来报,前锋已经在距黄獐十里处与契丹军队前锋接触了,对方一触即逃,王孝杰正率领前锋部队一路紧追而去。
听了苏宏晖的通报,张说心中不由一阵发紧。
黄獐谷。
又是黄獐谷。
这个地方有些邪性,张玄遇与曹仁师的数万大军,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的。现在王孝杰也到了黄獐谷跟前,这万一要是……
张说狠狠咽了口唾沫,很快便又释然了。卢小闲此刻就在王孝杰的军中,他和苏宏晖能想到的事情,卢小闲一定能想到。
这一刻,也不知张说为何会对卢小闲如此有信心。
……
张说对卢小闲信心十足,但卢小闲本人却对自己没有半分信心。
因为在历史上,王孝杰就是在此战中战败而殉国的。
在洛阳的时候,卢小闲就极力劝说过王孝杰,让他不万万要挂帅出征。可是,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王孝杰最终还是作为主帅来征讨契丹了。
一切都在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运行,卢小闲除了感慨之外,能做的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大周朝廷二次征讨的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从幽州一路杀向营州,包括孙万荣在内契丹上下人人自危。
契丹在上一次能名取胜,是占了大周军队轻敌的便宜。可这一次情况不一样了,他们很难像上次那样利用对方的骄狂,再说了此次的主帅王孝杰,那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号称大周第一军神。
与孙万荣不同,王先生却一点也不慌张,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当中。
当王先生附在孙万荣耳边说完之后,孙万荣半信半疑瞅着王先生:“这能行吗?”
王先生的计划很简单,他让孙万荣收缩兵力,且战且退,引诱周军一路向北追击。
“放心吧,肯定能行!”王先生微微一笑道,“只要沉住气,一定会有机会的!”
契丹人且战且退,但王孝杰并不怕契丹人诱敌深入,他率领前锋精锐步步为营,跟在契丹人身后也不冒进,契丹人一直也没有机会。
孙万荣虽然心急如焚,却也没办法。要集中兵力回头打的话,那就成决战了,这是王孝杰所希望的。面对面的决战,契丹军队人数少,就算胜也是惨胜,不管是孙万荣还是王先生,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契丹人直接退入了黄獐谷中,王孝杰跟在契丹人身后,见对方退入黄獐谷,此刻他遇到了一个与曹仁师同样的问题:是否穿越黄獐谷。
王孝杰不愧是名将,并没有急于做出决断,为了慎重起见,他先是派斥候入谷打探去打探敌情。承担这一任务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旋风旅。
王孝杰被贬为庶民后,赵朗和他的旋风旅一直留在陇右军中。没有仗可打的这些日子,可把他们给憋坏了。
此番,王孝杰挂帅征讨契丹,第一时间把旋风旅调到了自己身边。他们都是最好的斥候,此刻便派上了用场。
随着赵朗一声令下,丛晨带着数十名斥候骑马进入了黄獐谷。明明知道谷内有大批契丹骑兵,只要进了谷中随时都可能没命,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退缩。这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从加入旋风旅的第一天,每个人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大约两个时辰后,丛晨返回禀报:谷中有契丹主力活动的迹象。
王孝杰得报眉头拧成了疙瘩,既然敌人在黄獐谷有埋伏,他当然不能再走黄獐谷了。曹仁师就是在这里中伏大败,十
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的,王孝杰岂肯再蹈他的覆辙。
可是不走黄獐谷,那就只有绕过群山,这样的话最快也得十多天才能赶到营州。
在向当地向导询问之后,王孝杰得知这黄獐谷又叫西峡石谷,而在几座山头的另一端还有一条峡谷,叫东峡石谷,从这里也可以到达营州。
东峡石谷的谷道比西峡石谷短。而且山势险要,因为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插云的峭壁,所以通过固然不易。别人想伏击同样不易。因为那里的山峰根爬不上去,就算有人能爬上去,那陡峭的山壁上也是光秃秃的,既无法携带滚木擂石上去。上面也站不了几个人,这就可以完全排除契丹人在山上埋伏突袭的可能了。
有鉴于此。王孝杰决心从东峡石谷运兵过去,这条山谷有几段山路非常狭窄,连粮车都不易通过,不过王孝杰带的本就是先锋部队,大不了把粮车弃置于苏宏晖的后军,只要大军通过山谷,苏宏晖跟进之后自然就会有粮草补充。
得知王孝杰的决定后,卢小闲不由仰天长叹。其实,就算不用问向导,他也知道东峡石谷这条路。之所以他没有告诉王孝杰,就是不想让王孝杰走东峡石谷。因为根据后世的历史记载,东峡石谷便是王孝杰葬身之处,他宁肯王孝杰进黄獐谷也不希望他走东峡石谷。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最终王孝杰还是从向导那里得知了东峡石谷的消息。
卢小闲知道自己劝不住王孝杰,但他也安排了最后一手准备,无论如何也要把王孝杰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于是,王孝杰将计就计指挥大军佯奔黄獐谷,在半路突然拐弯,急行军赶赴东峡石谷。
之前的这一路上,卢小闲都跟在王孝杰身边,随前锋部队一起前进。但这一次,卢小闲却不辞而别了,连王孝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尽管很担心卢小闲的安危,但大战在即也容不得他分心。
既然王孝杰都能打听出东峡石谷这条路,契丹人当然也会知道这条路。在王孝杰看来,东峡石谷肯定会有契丹兵把守,但他判断人数不会多。出乎王孝杰意料的是,双方甫一交战,王孝杰就明白自己遇上了契丹人的主力。
说起来也是阴差阳错,就在王孝杰施展“声东击西”计之前,孙万荣就采纳了王先生的建议,也来了一手“明修栈道”。王先生知道黄獐谷已经成了周军的一块心病,只要故布疑阵,就足以吓阻周军。周军不走黄獐谷,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东峡石谷了。所以,在黄獐谷里契丹只留了一小部分军队,而大部兵力都陈兵于黄獐谷了。
双方主帅斗智斗勇,最终契丹的主力与王孝杰的前锋精锐在东峡石谷碰到了一起。
由于地形的限制,这一次契丹军队无法利用地势在谷中埋伏,也不可能再让周军中这样简单的诱敌之计,所以他们集中了主力部队,横在东峡石谷山口,计划在这里与周军展开大决战!
………………………………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陷入绝境
既然明白了对方的战略意图,王孝杰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