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坑王-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由于大唐和吐蕃交战在即,很多做生意的粟特人纷纷离开了洮州城,尤其是在前天,一下就有十几个粟特商人同时离开了,目前洮州城只剩下了四个粟特人没走了。

    听了这个消息,卢小闲懊悔不已,要早点知道金陀香的内幕就好了。万一带金陀香来洮州城的粟特商人,正好在离开的这些人当中,这线索等于是又断了。

    懊悔归懊悔,卢小闲还是亲自审问了滞留在城中四名粟特商人。

    前三个粟特商人在审问中都排除了嫌疑,第四个粟特商人进屋后,卢小闲也懒得跟他客气,直截了当的说:“我要买你手中的金陀香。”

    这个粟特商人一听立刻神色变得慌张起来:“什么金陀香?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见此情形,卢小闲心中有了底,他冷冷道:“想好了再回答,你的回答可关系着你是否能活着离开洮州城。”

    粟特商人强装镇定,一口咬定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金陀香。

    “我也不瞒你,有人用从你手里买来的金陀香杀了人,如果你执意不肯说出真相,那么对不起了,只能证明你就是杀人凶手。依大唐律,杀人偿命,你考虑好!”

    粟特商人的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

    见对方心理有了变化,卢小闲大声喝道:“还不赶快交代你是如何杀人害命的的?难道真的想死在异国他乡吗?”

    粟特商人终于扛不住了,大声叫道:“我全说,全交代。我没有杀人,我把金陀香卖给了……”

    金陀香果然是粟特商人从西域带入洮州城的,这是洮州刺史郭勤用重金向他订购的。除了金陀香之外,还有封在金陀香中的蛇烟。

    金陀香本是奇物,每三十年一开花,花开之际根部沙土之中会钻出许多极其细小的飞虫,聚集在花周围,食金陀花粉为生。花谢之后,它们便又钻入沙土中,好似冬眠般,等到花再开时,被香味激活,才再次苏醒,钻出沙土。

    这小虫群居而生,飞舞起来,如同一条灵动的蛇,所以叫蛇烟。因为食了金陀花的奇毒,让它们也身含诡异的毒素,一旦遇血肉之食便溶血肉化青烟而去。只是蛇烟不攻击人畜等活物,除非在活物身上有金陀香。

    真相大白,杀死曾察的原凶竟然是刺史郭勤。卢小闲非常不解,郭勤是一州刺史,为何要杀死曾察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其他被杀的那些吐谷浑人,同样也应该是郭勤所为。

    ……

    夜半时分,张猛和陈玄礼带着羽林军士和团结兵,按照卢小闲所提供的名单,逐户进行抓捕。

    没有丝毫防备的“天煞”杀手,纷纷被擒获关入大牢。

    “什么?打伤团结兵跑了?”听了张猛的禀报,卢小闲不由皱起了眉头。

    本来可以一网打尽的,却偏偏出现了一个漏网之鱼,这让卢小闲很不满意。

    张猛解释道:“这人很警觉,我们用的迷香根本就没有起作用。再加上他一身功夫了得,十几名团结兵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他跑到哪去了?”卢小闲问道。

    “几路人马对他进行了截击,最终他进了郭勤临时的刺史府,便没了踪影!”

    “郭勤!又是郭勤!”卢小闲自言自语。

    卢小闲本打算将“天煞”的杀手一网打尽后,再去找郭勤算账,没想到他却主动露出了马脚。

    “点齐人马,包围刺史府!”卢小闲对张猛一招手,“走,我们会会郭刺史去!”

    临时刺史府的院落并不大,此刻被团结兵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的像铁桶一般。

    数百支火把将刺史府门前照的亮如白昼,卢小闲瞅着紧闭的大门,正要下令砸门,却听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人背着手,缓缓从门内走了出来。

    团结兵们顿时紧张起来,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弩手也将弩瞄准了来人。

    卢小闲看得分明,从刺史府出来的这个人正是郭勤。

    郭勤环视了一圈虎视眈眈的士兵,向卢小闲施礼道:“卢公子,郭某这厢有礼了!”

    “郭勤!你知罪吗?”卢小闲怒喝道。

    “我当然知罪!”郭勤神色坦然道。

    “那你还不赶紧束手就擒?”

    “卢公子莫心急,你觉得我还能跑得掉吗?就算能跑的掉我也不会跑!”郭勤语气平静的出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以我所犯之罪,就是死一百次也算轻的。有些隐情无法让外人知晓,但想给卢公子讲讲清楚,若卢公子信得过在下,就请移步入府,我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张猛在一旁听了,忍不住斥道:“做什么白日梦呢!待会将你打入大牢,看你招不招。”

    卢小闲朝张猛摆摆手,对郭勤道:“好,我就进府听你说说吧!”

    说罢,卢小闲向大门走去。

    张猛见状顿时急了,赶忙喊道:“小闲,你可不能去呀,万一……”

    “没有万一,郭刺史是不会加害于我的!”卢小闲头也不回继续往前走。

    到了大门前,卢小闲与郭勤并肩走了进去,大门“咣当”一声被关上了。

    ……

    卢小闲心中有太多的疑问,能揭开谜底的只能是郭勤了,如果不是这原因,卢小闲也许不会答应他的请求。

    随着郭勤来到后院,他们进了一个亮着灯的屋子。

    进屋后,卢小闲发现有一个人在里面了,他身着一袭黑衣,背对着门口坐在桌前。

    卢小闲心中虽有疑问,但他瞅了一眼郭勤并没有说话。

    郭勤对着那个人的背影道:“慕容门主,卢公子来了!”

    那个人缓缓站起身来,转了过来,好奇的打量着卢小闲。

    这是个六七十岁的老者,须发皆白,在一袭黑衣劲装的相衬下,犹如磐石一般稳重。

    卢小闲心中一动,听郭勤喊此人“慕容门主”,说明他复姓慕容,莫非与吐谷浑王室有何关联。

    “慕容门主,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卢公子!”看得出来,郭勤对这位慕容门主很客气。

    “你就是卢小闲?”慕容门主目光如箭,打量着卢小闲,缓缓吐出几个字,语气让人捉摸不定。

    “正是在下!”卢小闲脸上带着微笑。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黑衣老者叹了口气,朝着郭勤苦笑道,“郭刺史,咱们都老了,这世界是他们的了!”

    “可不是吗?”郭勤也感慨着,然后指着慕容门主向卢小闲道:“卢公子,这位是‘天煞’门的门主慕容堪!”

    “慕容门主?”卢小闲目光闪动,“不知慕容门主与吐谷浑国王室有何关联?”

    “吐谷浑国?”慕容堪语气酸涩道,“世上早已没什么吐谷浑国了,吐谷浑国在三十三年前就已经被吐蕃所灭!若说和那个流亡的国王还有关系的话,那我只能承认我是他的胞弟!”

    卢小闲没想到,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天煞”门门主,竟然是吐谷浑国王慕容诺的亲弟弟。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非川之战

    三人落座后,卢小闲开门见山道:“不管明里暗里,这些日子咱们也打过不少交道,你们或多或少对我也应该有些了解了。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也不用遮着藏着了!”

    郭勤点点头:“卢公子,之所以斗胆请你来,我和慕容门主也正是这个意思!”

    “那好,你们二位谁先来讲,我洗耳恭听!”卢小闲做了个请的手势。

    “还是我先来吧!”郭勤目光忧郁,声音有些低沉,“这事还要从当年大非川之战说起!”

    当年,薛仁贵征发吐蕃,虽然打着“逻些道”的旗号,貌似将矛头对向了吐蕃的国都,但其真正目的,还是帮助吐谷浑复国。至于所谓的“逻些道”,用意无非是恐吓吐蕃,以此为名召唤吐谷浑故民归降,鼓舞大唐军队将士的士气。

    高宗专门下了密旨,让吐谷浑流亡国王慕容诺和弘化公主随大军一同前往。高宗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待薛仁贵打败吐蕃后,直接让慕容诺接管吐谷浑国。

    由此看来,高宗对此战可谓信心十足。高宗之所以对此战如此有信心,就是因为薛仁贵是此战的主帅。

    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少有大志,文武全才,一应征入伍就崭露头角,在高丽战场上英勇救主,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人冲开敌方二十五万人的战阵,还用三箭摆平十三万敌军,奠定了唐朝第一猛将的名节。一生英勇善战,凡四十年的作战生涯,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性错误,是大唐不可多得的战神。

    更重要的是,薛仁贵还是高宗的救命恩人。

    高宗即位不久,大唐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一时狂风暴雨,水流遍地,山洪暴发,连天子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放过。

    水龙王发怒,大地也要颤抖。水冲到皇帝休养生息的玄武门,并没有给人间真龙多少面子。在这关键时刻,玄武门的守将居然大限临头各自飞,就恨老妈少生了两条腿,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金科玉律全他妈见鬼去吧,命都没有了还保护什么狗屁皇帝。

    这时候,薛仁贵如天神一般出现了高宗面前,他勇敢地爬上门框登高一呼,通知还不知水势如何的高宗皇帝快快逃命。

    一言惊醒梦中人,高宗立马爬上高处,刚一上去洪水已经撒泼狂奔到脚下了,好险呀!就因为薛仁贵的提醒,高宗捡回了一条命,薛仁贵成了皇帝的救命恩人。事后,高宗还专门高兴地送一匹宝马给薛仁贵。

    正因为这些渊源,高宗对既是恩人又是大唐军神的薛仁贵,抱有极大的期望。在高宗他看来,只要薛仁贵一出马,吐蕃人立刻就会屁滚尿流的望风而逃。

    若慕容诺和弘化公主没有随大军一同前往,以薛仁贵的能力和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就算进攻无果也不至于落败,可事情坏就坏在了慕容诺和弘化公主身上。

    薛仁贵的作战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一方面占据乌海城要冲,阻止吐蕃军队北进,一方面通过在吐谷浑故地的一两次歼灭战,消灭或驱逐吐蕃的军事力量,为吐谷浑复国创造军事条件。

    高宗让慕容诺和弘化公主跟随大军一同进发,还有一层用意,那就利用他吐谷浑国王的威望和号召力,让吐谷浑部众帮助大军一同驱逐吐蕃人,只要吐谷浑复了国,下一步就可以与吐蕃以谈判的方式解决吐谷浑问题了。

    吐蕃吞并占据吐谷浑已经七年时间了,在钦陵的亲自经营下,这里已被经营成为吐蕃重要的战略重地。实际上,吐谷浑故地的民族渊源和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当地民众之心必定倾向于吐蕃而不是大唐。

    高宗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还做着当地百姓渴望吐谷浑复国的梦想。他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为最后大唐兵败埋下了伏笔。

    由于唐朝发兵突然,相对于十万唐兵,吐蕃驻扎在这里的约三五万人马并无准备,只好仓惶逃走。所以,乌海一仗,便是围绕着全歼这股吐蕃力量进行的战斗。

    薛仁贵的战略构想是,他亲率两万精锐唐军向乌海进军,占据乌海城要冲,一方面堵住了吐蕃军队北上增援之路,一方面截断了这股吐蕃军队南逃之路。

    然后,郭待封率主力部队约五万绕道迂回,将吐蕃军队驱赶至暖泉,并在此将吐蕃军队包饺子,一举歼灭。

    之后,除留有一部分军队扼守乌海关口外,其余队伍东归北上,北上力量继续肃清吐蕃残余势力,而东归力量将返回大非川,成为维护吐谷浑复国的军事保障。

    由此,薛仁贵令其余的两万人马在阿史那道真率领下,于大非川构筑工事以屯辎重粮草。

    在此,薛仁贵已经犯下一个巨大的错误,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严重的后患,那就是以为在吐谷浑故地的吐蕃军队,主力人马就是这些,岂不知在大非川附近,吐蕃能迅速的集结到约二十万的人马,与唐军展开决战。

    这些人马就是全民皆兵的吐谷浑人,他们将在吐蕃人的率领下,与保护他们国王复国的大唐军队英勇作战。

    慕容诺与弘化公主待在大非川,等着前方薛仁贵胜利的消息。就在此时,有三百名前吐谷浑精壮男丁前来投奔慕容诺,声言要保护他们的国王。

    慕容诺失去国家已经很久了,现在居然有自己的子民前来报效,这让他激动不已,当即便收留了这些吐谷浑人。在他看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吐谷浑人效仿这些人,源源不断的来投奔他。

    当时,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都觉得将这些人留在身边有些不妥,但经不住慕容诺和弘化公主的苦苦哀求。不管怎么说,他们俩也是皇亲国戚,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再说这些吐谷浑人数并不多,多派些人监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

第二百三十章 替罪羊

    让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没有想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被收留的这些吐谷浑人劫持了慕容诺和弘化公主,向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提出要求:撤出辎重营地,否则就杀了慕容诺和弘化公主。

    这下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傻眼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哪敢擅自做主。无奈之下,一方面他们将对方包围,与之对峙,另一方面派出快马,向远在乌海前线的薛仁贵报告了情况。

    就这样,这几百个吐谷浑人被数万唐军的包围在辎重营地内无法动弹,但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投鼠忌器,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薛仁贵接报后也是吃了一惊,此次出兵的由头就是为慕容诺和弘化公主复国,若他们俩都死了,那还复个屁的国呀!不仅这场战争师出无名,就是向皇帝也不好交待!

    思来想去,薛仁贵向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下达了命令:务必保证慕容诺和弘化公主的安全,若实在不行,先退出辎重营地,等他回援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命令送出去后,薛仁贵不敢再停留,率两万大军星夜赶往大非川回援。

    有了薛仁贵的命令,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这才松了口气。他们派人与那些吐谷浑人谈判,谁知对方很强硬,只要他们在两个时辰内迅速离开辎重营地,就会放了慕容诺和弘化公主,否则将奉上他们二人的人头。

    为了保住慕容诺和弘化公主的命,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只得退出营地。

    那些吐谷浑人也算讲信用,在他们退出营地后,将慕容诺和弘化公主也送出了营地。

    慕容诺和弘化公主安然无恙,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这才松了口气。

    可他们气还没喘匀,便惊愕的发现,辎重营地内火光四起,对方竟然开始焚烧辎重给养了。

    简直太恶毒了,大唐的十万大军若没有了辎重给养,就是用脚后跟想,也能想到是什么后果。

    就在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近二十万吐蕃大军从天而降,向六神无主的大唐军队掩杀过来。

    不是说大非川一带只有三四万吐蕃军队嘛,并且还都被薛仁贵赶到了乌海一带,这二十万大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二十万大军正是为吐蕃效命的吐谷浑军队,基本上能上阵的吐谷浑人都出动了,在钦陵的弟弟赞颇的率领下,他们像洪水一样向辎重营地外的大唐军队席卷而来。

    可笑的是,大唐此次发兵就是为解救这些吐谷浑人于水火当中,帮助他们复国呢!

    眼睁睁看着辎重粮草被烧,本就让大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