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迷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迷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不把你放在眼里,怎么的!?”

    “哈哈哈!”

    不远处冷不防的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我循着声音看过去,见李愔正向这边走过来,边走边朗声说道:“五哥,看来你这个五霸王也不外如是啊。”

    他话音刚落,人已经站在了我和李佑身边,嘴角含笑,上下打量着我,感叹道:“好厉害的宫女啊!”

    李佑脾气虽暴躁,但是胸无城府,为人简单,所以在他面前我不用顾忌些什么,可是这个李愔的脾气我一时还琢磨不透,不敢胡乱说话,俯身道:“见过梁王殿下。”

    李愔摸着下巴,斜眼睨着我,玩味道:“刚才的气势到哪儿去了?”

    我一时无言以对,索性三十六计走为上,俯身说道:“如果两位殿下没有什么事,我先退下了。”说完,一刻也不敢停留匆匆离开。走了几步,听见身后李佑说:“诶?为什么她对我们的态度差这么多啊?”

    。。。
………………………………

第二十一章 狩猎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自李渊过世后,李世民始终闷闷不乐,长孙皇后因为连日来的操劳和伤心,病情也有所加重。为了纾解皇上和皇后的心绪,长孙无忌提议到西山围场狩猎。李世民同意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并命长孙无忌负责安排,形成安排了两天。

    我整日在宫里呆着,早就闷坏了,正想着该怎么和皇后说情,让我也随行狩猎,已有皇后身边的宫女前来通知我,让我准备随行。碧儿在一旁笑道:“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姑娘这下可高兴了?”

    我笑道:“难得出宫,当然高兴了。”碧儿道:“姑娘先别急着高兴,先要想想都要带些什么东西才好。虽说只在外面过一夜,但是睡的是帐篷,现在天气又凉了,保暖的东西可不能缺。”

    我悠闲的坐到床上,无所谓的说道:“不用那么麻烦了,左右就一晚上,凑合一下就过去了,东西带多了反倒麻烦。”我一向随遇而安惯了,在现代的时候因为喝醉露宿街头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碧儿无奈的摇摇头,说道:“那琴总要带吧?难保皇上皇后会突然要听姑娘弹琴。”我从床上跳下来,点头道:“对,琴是一定要带的,其他的就都算了吧。”

    碧儿一边帮我擦拭着琴弦一边抱怨道:“东西又不用姑娘自己扛着,东西多带一点儿总是好的。”

    我摆摆手,说道:“不用,太麻烦了,带去了也不一定能用得上。”

    ………………………………………………………………………………

    初秋的早晨,风里带着丝丝的凉意,拂在脸上,甚是舒服。离了青砖红瓦的宫城,一路西行,只觉得天地宽广,草木依依。

    这次出行,李世民只带了皇后,并没有带其他的妃嫔,听说本来是安排了杨妃与皇后同去的,但是杨妃说染了风寒,没有前往。除了成年的几位皇子,李世民还带了皇九子晋王李治和高阳公主。这两位可是历史上的名人,李治自不必说了,他后来继位成为了唐高宗,也就是武则天的丈夫;而高阳公主,据说备受李世民喜爱,她与和尚辩机的那段情更是轰轰烈烈。听宫女们说,高阳的生母在她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她一直养在皇后身边。我虽然也在立政殿,但是不在皇后身边伺候,所以并没有见到李治和高阳,这还是我第一次见他们。他们现在还不过是十来岁的年纪,两个小屁孩儿。

    随行的还有赵国公长孙无忌、鄂国公尉迟敬德、鲁国公程知节、英国公李勣,都是能征善战,精于骑射的主。在现代,看过《隋唐演义》的人对这几个人一定不会陌生,尉迟敬德可是《隋唐演义》中的名将,程知节和李勣这两个名字听着可能会有点儿陌生,但是若起他们的原名,相信很少会有人说不认识。鲁国公程知节,原名程咬金;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来被赐姓李。一个个都是隋唐影视剧中最活跃的人物,只是电视剧和演义中戏说的成分居多,他们真实的性情未必是那样的。

    长安周边山地居多,难得有这么大片的草场,还还以为西山真的就是一座高山呢。

    其他人策马奔驰,我却只能看着,虽说在现代也去过跑马场,可跑马场地势平坦,还有人牵着,在这里,我非摔下来不可。

    正看得入神,李泰牵了一匹白色的马过来,说道:“怎么光看着?”他轻轻的摸着马的脖子,对我说道:“这是我帮你选的马,它很温顺,最适合女孩子骑。”

    我指着面前在不断用前蹄扒地的马,问道:“你让我骑它啊?”李泰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对啊!”

    我低头咬着食指,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不会骑马。”

    李泰惊诧道:“你不会骑马?”

    我抬头道:“不会骑马怎么了?很奇怪吗?”李泰看着我莞尔一笑,“不奇怪!我只是担心你无聊。”我说道:“我还要去陪皇后,殿下快去找猎物吧。”李泰应了一声,“好!”脸上始终带着温文尔雅的笑容。

    。。。
………………………………

第二十二章 秋词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围场中的帐子是提前就已经命人搭建好的,所需物品也早已安排妥当了。走了一路,长孙皇后有些疲惫,在外面坐了一会儿就回帐子里歇息了。

    我在四周转了一圈儿,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正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时节,看着泛黄的草木,心中不免惆怅。我以前在春秋时节也经常和朋友们去爬山、郊游,那时,一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疯疯癫癫的,可是在这里,我就是一个异类,我虽然也如其他人那般生活着,可是我始终没有办法从心底里适应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分得清清楚楚,而在我所生活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用对谁卑躬屈膝。

    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听帐前越来越热闹,想来是大家狩猎归来了。我也不好在外呆得太久,起身往回走。

    夏日里为了消暑,我用新鲜的瓜果榨了果汁,长孙皇后尝了之后连连称赞,以后为皇后准备饮品就成了我的工作。前些日子南方送来了一些柠檬,我把柠檬切成薄薄的小片,放在蜂蜜里腌了,这次出门带了一些过来,命人打了泉水冰着。

    李世民在自己的帐子前设宴,也不知道吃的是午饭还是晚饭,我刚想偷个懒小睡一会儿,皇后身边的宫女蓝心过来说皇后让我准备喝的。我只得起来,拿出用蜂蜜腌过的柠檬冲了水,和蓝心一起送过去。

    几位皇子面前的桌案上俱摆放着笔墨纸砚,不知道在写着什么。只见李恪、李泰、李愔面色从容,不紧不慢的书写着;承乾握着笔犹豫着,很为难的样子;李佑则是挠着头,很是不耐烦。

    我低声向蓝心问道:“那是在干什么呀?”蓝心回答道:“皇上让几位殿下每人作一首诗。”

    作诗?看来,此番出行,李世民不单单是为了散心,更多的是要考察几个皇子,这比完了武的,又来文的了。

    我正想着,李愔已经把写好的诗交给了太监,紧接着李恪和李泰也作好了,李世民拿在手里看着,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最后李佑按捺不住,挥笔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也交了上去,只剩下了承乾,他急得不停的擦汗,长孙皇后一脸的焦急和担忧。

    我在蓝心耳边问道:“知道是什么题目吗?”蓝心答道:“皇上说就写当前的景色。”

    古今描写秋色的诗词虽然多,但大多是伤秋悲秋的,适合此景,却不适合此情。

    头顶忽然传来大雁的叫声,一队大雁一字南飞。我头脑中灵光闪现,忽然有了主意,把手中的托盘交到蓝心手上,说道:“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回来帐子里,我赶忙找出纸笔,把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誊在纸上,等不及墨干,急匆匆的折了起来。

    ……………………………………………………………………………………

    李世民将手中的诗反复看了几遍,交到长孙无忌手里。长孙无忌看罢,忍不住拍案道:“好!好诗!太子真是高才!”

    尉迟敬德刚喝下一杯酒,听长孙无忌赞“好诗”,忙道:“既然是好诗,还不快念出来听听。”程知节在一旁道:“念了你也听不懂。”尉迟敬德听了,黑脸一拉,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我听不懂了?”程知节哼了一声,说道:“就你大老黑,大字不识一筐,你要是能听懂,我程咬金就叫你爷爷。”

    我原本还以为演义的内容多半是杜撰的呢,可是看这两个人吵架的样子,还真是和演义里的形象一般无二。

    李世民像是早就已经见惯了,也不管他们。李勣不耐烦的打断道:“行了!你们两个一吵起来就没完。”又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大人,读来听听吧。”

    长孙无忌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李勣抚着半长的胡须,点头赞道:“好诗!的确是好诗!”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有意无意的瞥向我。难道被他发现了?我在经过承乾的时候仔细的向四周看过,见没有人注意,才把纸条扔到他的桌子上的。

    李世民看向承乾,目光中带着几分锐利,“这首诗是你自己作的?”承乾低头道:“是,是儿臣作的。”一听就没底气。我只顾着帮承乾,却忘了知子莫若父,以承乾的个性,怎么会作得出这么昂扬的一首诗呢?我也忘了这么做的后果,帮助太子蒙骗皇上,这可是欺君之罪,好在李世民并没有追究,我才算躲过一劫。我怎么总是不记得自己现在所生活的是怎样一个时代呢?

    ………………………………………………………………………………

    晚上,我闲着无聊,想着出去走走,走了没多远,见不远处有一个火堆,我还道是谁,走近了才发现是李治和高阳。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太监和宫女,诧异的问道:“晋王殿下,公主殿下,你们怎么在这儿啊?伺候你们的宫女呢?”

    高阳说道:“我们是偷偷溜出来的,那些太监和宫女都烦死了,走到哪儿都跟着,我和九哥好不容易才把他们甩开了。你可别告诉别人我们在这里。”

    我心道:这高阳公主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叛逆,难怪会有惊世之举。反观李治,倒是一副很安分的样子,显然是被高阳怂恿来的。

    大晚上的,他们又在生活,我怕他们出事,不敢离开,走到他们身边问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呢?”

    高阳指了指身边的山鸡和兔子,说道:“我们要烤肉吃。”我看着还带着皮和毛的山鸡和兔子,问道:“你们是从哪儿弄来的?”高阳道:“是我从三哥那儿要来的。”

    李恪?那个冰块儿脸!?我真是佩服这个高阳公主。我坐到草地上,拎起山鸡的尸体,问道:“你们就这么烤啊?”高阳点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道:“对啊!”李治问道:“不然要怎么烤啊?”

    我真是被这两个孩子打败了,拎起地上的山鸡和兔子的尸体,起身道:“交给我吧,在这儿等着。”高阳道:“你可不许出卖我们。”

    小小年纪,心眼儿还不少。我说道:“放心吧,我不会出卖你们的。”走了几步,有些不放心,回头叮嘱道:“不许乱跑听到了没有?小心火!”

    看到他们两个点头,我才放心离开。

    我找人削了一些竹签,让厨娘褪了山鸡毛,剥去兔子皮,把肉切成小块儿,穿在竹签上,然后带上作料去找李治和高阳。我在电视里见古代人吃烤肉都是整只整只的烤来吃,但是那样不但熟的慢,味道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回去时,李治和高阳早就等不及了,见了我,高阳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道:“姐姐,你怎么才回来啊?我都饿坏了。”我把装着肉串的食盒往地上一放,说道:“别急,马上就好!”

    李治瞪大眼睛,说道:“姐姐,你为什么要把肉串起来?”我笑了笑,说道:“因为这样烤出来的肉更美味呀!”

    我在火上架了一个简易的架子,把肉串一串串的摆在上面,一边往上面撒盐和胡椒,一边翻烤着。李治和高阳在一旁巴巴的看着,直流口水。

    很快,肉就被烤得吱吱冒油,香飘四溢了。我挑了两串熟得好的递给李治和高阳,笑着说道:“小心烫啊!”

    两个小馋鬼早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也顾不得烫,拿到手里就狼吞虎咽起来,看来真是饿坏了。我又拿了两串递给他们,笑道:“慢着点儿,还有很多呢。”

    李治用袖子擦了擦嘴,边嚼着嘴里的肉边说道:“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我说道:“好吃你就多吃点儿。”

    高阳吃着东西还不忘邀功,笑着对李治说道:“怎么样?跟我出来对了吧?否则你去哪儿吃这么好吃的东西?”

    我看着面前无忧无虑的李治和高阳,心想,若是他们两个永远都长不大该多好。那样,他们就可以一直如此刻这般快乐。

    。。。
………………………………

第二十三章 千杯不醉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忽然,身后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好香啊!”

    我回过头,月光下,李恪和李愔正并肩走过来。我忙站起来,俯身道:“参见蜀王殿下、梁王殿下。”

    李愔抬手道:“起来吧,这是在宫外,就不用多礼了。”高阳手里抓了一大把肉串,招呼道:“三哥、六哥,快来吃肉啊!”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们两个小鬼嘴馋,在这儿偷偷的烤肉吃啊。”李愔从高阳接过肉串,看了看李恪,笑着说道:“这个吃法倒是新奇。”他转看向我,问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么个点子的?”

    我说道:“我想着大块儿的肉熟的慢,作料也进不去,就把肉切成小块儿,用竹签串了起来烤。”李愔点点头,把肉放在嘴里尝了一口,赞道:“嗯,味道不错!”

    高阳拿着一支肉串,伸长了胳膊递到李恪面前,高兴的说道:“三哥,你也尝尝!”

    高阳笑起来的时候,仿佛周围的清风都在跟着笑。我打眼看着面无表情的李恪,心道,面对这么活泼可爱妹妹,你总该不好还冷着一张脸吧?结果,他的表情还真的就一点儿也没变,只从鼻子里“嗯”了一声,伸手接过高阳手里的肉。我从小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脸上的肌肉动一下会死啊?

    李恪似乎察觉到了我在盯着他看,向我看过来,我忙把目光移向别处,事后才觉得这样反倒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懊恼间,忽然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我慌忙去看架子上的烤肉,有好几串都已经糊了。

    李恪和李愔坐下来,一个往火堆里填了些柴,一个翻了翻肉串,我乐得清闲,只是李恪那张冷冰冰的脸摆在那儿,我实在是不自在,知道现在还弄不到他身上那块玉佩,我也不去看它。

    李愔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又看了看周围朦胧的摇曳着树影,说道:“明月高悬,轻风徐来,肉香四溢,只是可惜少了一样最要紧的东西。”我疑惑道:“什么东西?”李恪扫了李愔一眼,说道:“你是又想酒了吧?”高阳用帕子擦着手,兴奋的说道:“我也想喝酒,不如我们回去取吧。”

    我惊诧道:“你才多大呀,就喝酒!”高阳歪着头,得意的说道:“这有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