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食言?”我含泪道:“这话说得轻巧,若皇上一定让你娶杨小姐呢?难道你要抗旨不尊吗?”我说道:“我会想法子。”
我狠狠的在他胸口捶了一拳,恨声道:“说到底,都怪你招蜂引蝶。”他将我拥在怀里,在我耳边说道:“是,都是我不好。可是你放心,我李恪今生必不负你。”
听他如此说,我心中分不清是喜还是悲。喜的是他对我的这一份难得的真心,悲的是太清楚他的身不由己。我偎在他的怀里,深深的闭上眼睛,说道:“恪,有你这句话,我便什么也不管了。你是大唐子民的,也是我的。至少你这一刻是属于我的,完完全全的属于我的。”这是我第一次叫他的名字,那么自然的脱口而出。
他本就抱得我很紧,听我呼他的名字,环着我的双臂愈发紧了。我被他抱得有些透不过气来,然而只有这样,我才能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自己就在他的怀里。这种对于失去的恐惧,让我只想这样紧紧的被他抱着。
关于联姻的事,李世民迟迟没有给吐谷浑使者答复。这日,杨妃召我去陪她赏菊。我知道赏菊只是托词,她必定是有话和我说,略略梳洗便去了。
杨妃从不是拖泥带水的人,见了我便开口说道:“本宫本想着在中秋之前便把你和恪儿的事情定下来,没想到会多出这一场风波来。”我低着头,只抚弄着面前的菊花不语。杨妃继续说道:“昨日皇上问本宫的意思,本宫不愿让皇上为难,只说你和恪儿早就两情相悦。看皇上当时的神情,像是很为难。”
我说道:“让皇上和娘娘操心了。”杨妃叹声道:“做父母的,总是有操不完的心,本宫不怕操心,就怕操碎了心,也还是要委屈了你们。”
我听着杨妃话里的意思,像是皇上也颇为无奈。不安的问道:“殿下若不娶杨小姐会有什么后果吗?”
杨妃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吐谷浑已经在边境陈兵了,和西突厥的往来也愈发频繁。若是真要打起来,以大唐现在的国力,应付起来是颇为吃力的。只怕到时候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了。”
我低下头,问出心中沉积许久的疑惑,“依兰公主为什么不惜以武力相逼,也要让殿下娶杨小姐。”
杨妃回身从案上取过一封信函,上面的蜡封已经被拆开。她交到我手上,说道:“这是昨日我们的细作送来的,你自己看吧。”
我抽出里面的纸张,看了寥寥数行,不由怔忪,抬头看着杨妃,问道:“杨小姐是依兰公主和杨老爷所生?”上面写着,杨家小姐名唤杨采薇,乃是依兰公主亲生,为避吐谷浑内部的战乱,依兰公主在女儿出生不久便将她送到了洛阳她的亲生父亲身边。
难怪,依兰公主不惜陈兵,冒着与大唐交战的危险也要让杨小姐嫁给李恪。原来那根本就不是她的什么干女儿,而是她的亲生女儿。这个女儿有自幼便离开她身边,为了弥补心中对女儿的亏欠,她自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女儿的心愿了。我暗暗冷笑,心想,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杨妃点点头,说道:“依兰公主就这么一个女儿,吐谷浑的实权又实际掌握在她的手里。这件事,很难办。”顿了顿,握住我的手,继续说道:“本宫今天叫你来,不为别的,只想给你提个醒。本宫和皇上会尽力周全,若最后还是无法,你也不要怨皇上,更不要怨恪儿。”
。。。
………………………………
第九十二章 战祸
我勉强的从嘴角挤出一丝笑来,说道:“娘娘不必如此,我不会怨皇上,也不会怨殿下。只望娘娘和皇上不要因我为难。”杨妃今日能和我说这一番话,我不是不感动的。其实她大可以顺水推舟让李恪娶了杨小姐,不但于社稷有益,李恪也多了一份倚仗。
杨妃悠悠的说道:“本宫何只是为了你?心疼女儿的不是只有她吐谷浑的依兰公主,本宫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娶一个心爱的人,和和美美的过一生。”她眸光一黯,口中的叹息极轻,却又极悠长,“恪儿这孩子从小就心事就重,又好强,少有真正的快乐,唯有你能让他开心一些,本宫实在不愿看他连这仅有的快乐也失去了。”
杨妃说着,抬起手中的丝帕擦了擦眼睛。我心中也是一阵酸楚,忍不住流下泪来,口中嚅嗫着,“殿下从小就这样不苟言笑吗?”
杨妃轻轻的点点头,说道:“恪儿从小就比寻常的孩子聪慧,心气又高。可是碍于本宫这样尴尬的身份,他只能克制。大唐皇子,两朝血脉,世人只知道恪儿的身份尊贵不比,却不知这样的身世对他实是有害无益。他若只是个平庸的皇子也就罢了,可他偏偏不是。说来,都是本宫这个做母亲的不好。”
我安慰道:“娘娘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殿下有娘娘这样的母亲,是殿下之福。”
杨妃笑笑,叹声道:“人这一生的命运,大多都是不能自主的,福祸也不能预料。本宫能做的,也只是每日在佛前祈祷而已。”
在杨妃宫里说了好一会子话才起身告辞。刚才听了杨妃那一番话,我的心不由又往下沉了一截。
这日,听闻吐谷浑已攻入个甘州,一阵烧杀掠抢。适时高阳正与我一起研究一曲失传已久的琴曲,听到这个消息,她猛地一拍琴弦,发出“嗡”地一声骤响,怒声道:“吐谷浑这是想干什么?逼婚吗?他们吐谷浑的男人是都死光了是吗?偏偏要嫁我大唐皇子!”
高阳身上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渐渐有了公主的威仪和气势。我淡淡一笑,说道:“依兰公主还真是心疼这个女儿。”高阳不能理解的看着我,“慕雪你这个时候还笑得出来?有人要抢你的丈夫!”
我站起身,看着高阳,颇为无奈的说道:“我不笑又能如何呢?”这不是我能改变的事情。
高阳眸光一闪,忿忿的说道:“我让父皇去把杨家人都抓起来,看那个依兰公主还敢不敢这么猖狂。”说着就要往外走,我忙拦住她,说道:“公主不可。”
她忿忿不平的问:“为什么?”
我说道:“大旱期间杨家是出了很多力的,现在灾民刚安置妥当,就把有功之人抓起来,世人会怎么看皇上?”
高阳颓然坐到椅榻上,拧着秀眉说道:“那要怎么办?”
怎么办?我若知道怎么办,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在心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几日在宫里都闷坏了,现在天色已晚,公主明日陪我走走吧。”
高阳讶异的看着我,“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出宫?”我凄然一笑,“那我又能做什么呢?”
高阳想了想,说道:“好吧。”
第二日一早,我就和高阳出了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吐谷浑的侵扰,长安城也不似往日那般繁华热闹,百姓之间都在议论着吐谷浑是不是会打到长安,以大唐的国力能否与吐谷浑抗衡。
“若是在往常,我们倒是不用怕吐谷浑,可是今年一入夏,这又是旱灾,又是地震的,国库怕是早就被掏空了,这仗难打呀。”
“不是说吐谷浑前不久还派了使者来求亲吗?怎么现在又动起武来了?”
边境不安,则人心惶惶。大唐的百姓,真的是打仗打怕了。
我和高阳进了以往和李恪出来常来的馄饨店里,随意的点了些吃的。我见街上多了许多衣衫褴褛的外地人,随口问道:“奇怪,那些人都是从哪儿来的?”
恰巧川子端上来两碗馄饨,听我发问,说道:“那些都是甘州来的难民,一路逃难过来的。”
我惊诧道:“吐谷浑就算要对大唐动武,也犯不着对百姓赶尽杀绝啊。”
川子哼了一声,说道:“那些人可不管这个,我小时候和爷爷在甘州,亲眼见过吐谷浑人烧杀掠夺。那些人,简直是一点儿人性也没有。”他边说着边摇摇头。
我心下怆然,面前的馄饨冒着热气,我却一口也吃不下。高阳本已夹起了一个馄饨,听了川子的话,把筷子“啪”地往桌子上一搁,说道:“吐谷浑欺人太甚!”
我见门外有一对母子在向里面张望,那男孩儿不过七八岁的样子,看着里面埋头吃饭的客人,不住的咽着口水。我看在眼里,心中不忍,抬手把他们招呼进来,拉了椅子让他们母子俩坐下,对那个母亲说道:“这碗馄饨我还没有吃,我看孩子好像饿了,若不嫌弃,你们就吃了吧。”高阳把自己面前的馄饨也推了过来,说道:“我的也没吃呢。”
那个母亲自然是千恩万谢,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把馄饨吃了,自己却是一口也不舍得吃。我又要了两笼包子,对那个母亲说道:“你也吃一些吧,不够再要。”
她这才抓起一个包子吃了,边吃边谢道:“多谢你们了,你们真是好人。”
我问道:“你们也是从甘州来的吗?”她边吃着边点了点头,我帮她倒了一杯水,问:“怎么只有你们母子两个?孩子的父亲呢?”
她听我问起孩子的父亲,眼中不由蓄满了泪水,哽咽道:“孩子她爹已经,已经被吐谷浑的人杀了。”
我心中泛起彻骨的冷意,唯有将拳头紧紧的嵌进手心,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颤栗。我虽一早就在史书上看到过战乱中百姓的惨况,可是看着冰冷的文字是一回事,看着活生生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两国交战,为利益冲突也好,为争夺地盘也好,百姓何辜?
我给他们留下了一锭银子,又取下头上的一支金簪,交到川子手里,说道:“以后遇到食不果腹的甘州难民,就赏他们一碗馄饨,几个包子吧。亲人离散,背井离乡,实在可怜。”
川子推辞道:“就算姑娘不说,我和爷爷也会这么做的。怎么敢要姑娘的东西呢?”
我把金簪硬塞到他的手里,说道:“你和你爷爷也是小本生意,维持自己的生计都是困难,哪里顾得了这许多?收着吧。”高阳取下头上的一直步摇,说道:“我这儿也有,若是不够,就去吴王府或魏王府要银子。”
川子接了,说道:“听闻吴王和魏王已经把城外的庄子腾出来安置难民了,今天一早,太子妃还亲自施粥。”
高阳道:“我们竟不知道,怎么嫂子施粥也不叫上我呢?”我对高阳说道:“我们回去吧。”
出了门,走了几步,碰上了打马而过的李佑。见了礼,高阳问道:“五哥要回宫吗?”李佑坐在马上,说道:“是啊,你们怎么出来了?”高阳道:“就许五哥整日在外面,我们出宫就不行吗?”我上前一步,对李佑说道:“既然齐王殿下也要回宫,就麻烦殿下把公主带回去吧。”
高阳看着我问道:“那慕雪你呢?”我说道:“我还有事情,公主先回去好不好?”
高阳有些不情愿,想了一会儿,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吧。”
李佑伸手一捞,将高阳抱上了马背,打马而去。我见他们不见了踪影,才举步向吴王府的方向走过去。
王福推开门见了我,说道:“姑娘你来了?殿下在书房呢。蜀王殿下也在”
我点点头,进了门,对王福说道:“你去忙吧,我自己去就行了。”
王福许是早就把我当成了吴王府的半个主人,听我这样说,径自退下去忙别的了。
李恪书房的门紧掩着,我走到门口,刚要伸手去推门,只听里面传来李愔的声音,“涌入长安城的难民越来越多了。”我听他们在谈难民的事情,手上动作一顿。
李恪的声音带着种种的叹息,“涌入长安的就这么多,那没来长安的呢?恐怕更是无法计数了。”李愔道:“父皇已经派兵前往保境安民了,只是不知这仗要是真的打起来,又要有多少百姓遭殃。”
许久听不到李恪言语,只能听到几缕叹息。我抬手推开门。他们两个见了我,皆是一怔。
李恪敛去脸上的忧虑之色,问道:“你怎么来了?”我走上前几步,说道:“和公主出宫,顺路过来看看。”李愔向我身后看了看,问道:“怎么不见高阳?”我说道:“已经和齐王殿下回宫了。”
李愔站起身,说道:“你来的正好,好好陪陪三哥吧,我也要回去了。”说着,径自走了出去。
。。。
………………………………
第九十三章 决断
李恪站起身,踱到我面前,牵起我的手,问道:“你怎么来了?”他的脸上带着几丝疲惫,眼下有几许乌青。我把手从他的手中抽出来,走到窗前,背对着他,说道:“我看到城中那些甘州的难民了。”
他走到我身后,说道:“父皇已经下旨妥善安置难民了,我也会派人尽量安置他们。”我回头看向他,眼中忍不住蓄满了泪水,问道:“那么那些死在吐谷浑刀刃下的人呢?你能安置得了逃到长安城的难民,也能旧的回他们的亲人吗?”
他握住我的手,定定的看着我,问道:“你到底想对我说什么?”
我避开他的视线,到了嘴边的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簌簌的流着眼泪。他忽然紧紧的将我抱在怀里,凄然而坚决的说道:“你别想让我娶杨家小姐。”
我闭上眼睛,微微的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他,问道:“你忍心看着百姓身受战乱之苦吗?”
他无言以对,别过头避开我的视线。难民的惨况他已经早就已经看过了,他比我更清楚战火中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而我,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男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还有那个母亲凄楚的神情。还有更多的人如他们一样。或许,他们原本也由着幸福的家。
我看着他冷峻的面容,问道:“告诉我,如果没有我,你是不是早就答应娶杨小姐了?”
他低头握住我的手,深深的看着我,“慕雪,没有如果,你已经在我心里,我没有办法。”我将另一只手覆在他的手上,说道:“可是你也没有办法看着那么多人因你的犹豫妻离子散,你没有办法的。”他虽然经常让我看不懂,但是我是知道的,看着那些从甘州逃过来的难民,他心里一定充满了愧疚。诚如我满心的愧疚,当我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心里就在想,如果没有我的存在,李恪是不是一早就同意了和杨小姐的婚事,那些人是不是就不用失去亲人,不用背井离乡?
我低下头,说道:“你,你就娶了杨家小姐吧。”短短的一句话,我的声音很低,却似是用了全身所有的力气,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锐利的刀子,割得我的心生生的疼。我不敢抬头看他,我怕一看他,我就后悔了。
手被他攥的生疼,我浑然未觉,继续说道:“你是大唐皇子,你有你的责任。而我,我本就不该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可是我明明感觉到他心中的波澜。
我说道:“你说过,你要给大唐子女一个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战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定和乐的大唐盛世。”
他抬手抚上我的脸,柔声问道:“你舍得?”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终于鼓足勇气抬起了头,看着他的眼睛,说道:“我怎么会舍得?可是,离开你,我有千般不舍。看着那么多人因我们而饱受苦难,我更是万般不忍。我知道你也是一样的。”一面是大唐的百姓,一面是我们的感情,我知道他是矛盾的,那么唯有我来替他决定了。
他定定的看着我的眼睛,许久,摇了摇头,说道:“那日在城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