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迷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迷梦-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在我的手上一捏,说道:“舍不得这里吗?以后到了封地,我们就建一座这样的竹楼可好?”

    我娇声笑道:“我大唐堂堂的吴王殿下竟然住这么简陋的竹楼,就算皇上允许,大唐的臣民们也不会允许啊。”

    李恪说道:“那我们就在郊外建一座,无事便去住上一晚。”

    “好啊!”对于未来,我既有憧憬,又有恐慌。只能努力的说服自己不要过早的去想那么长远的事情。

    在大学时,对历朝历代的皇宫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总想着若能一睹昔日皇宫中的景象该多好。可是现在如愿住到大唐的皇宫里来了,对于满目的红砖绿瓦,只感觉到压抑。所以,每每出宫,便都不愿意再回去,总是能在外面多呆一会儿就多呆一会儿,虽然明白最终总是要回去的。

    进了城门,我见远远有卖吃的的小摊,对李恪说道:“我想吃那家的馄饨了,我们吃完早饭再回去吧。”

    “好,我也饿了。”他说着,打马快走了几步。

    还是原来的地方,还是原来的老板,不同的是,多了一间门面,老板已经把炉灶搬到了屋子里,里面还摆放着几把桌椅。因是夏天的缘故,外面的桌椅坐的客人更多一些。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见了我们,忙迎上来,对着李恪笑着说道:“殿下您来了,这边请。”他边招呼着,边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那桌子已经足够干净了,他却仍旧拿着抹布用力的擦着。

    我疑惑的看向李恪,上次我与他来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那个老板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把他当成以为普通的熟客而已,怎么这个男孩儿会知道他的身份呢?而且他和李恪好像还是一副很熟稔的样子。

    李恪依旧要了两碗馄饨一笼包子,见我疑惑的看着他,说道:“这个男孩儿是老板的孙子,那日我见有两个混混找他们的麻烦,帮他们解了围,才知道宋伯的两个儿子都在大唐与突厥的交战中战死了。”怕不不明白,补充道:“宋伯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他的大儿子给他留下了一个孙子,就是刚才的那个男孩儿,叫川子,他的母亲在得知丈夫战死的消息之后自杀了。好在宋伯虽然一大把年纪,身体还算硬朗,带着川子摆了一个馄饨摊,勉强度日。因为地痞混混经常上门找麻烦,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我听了李恪的转述,心里不禁唏嘘,战争真是残忍,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的毁了,留下一老一少,无依无靠。我看了看里面的门面,问道:“这间门面是你帮他们弄的?”李恪道:“宋伯的两个儿子都是为国捐躯的,他们理应受到朝廷的照顾。”我叹声道:“能够遇到你,也是宋伯和川子运气好。只是,大唐的国土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因战乱而分崩离析的家庭呢。”

    李恪看着在客人中间跑来跑去的川子,说道:“我虽能帮他们改善困顿的生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是怎样也抹不平的。”

    说话间,宋伯已经亲自端了两碗混沌出来了,将馄饨放到我们面前,堆笑道:“殿下,您慢用。”说抽出两双筷子。李恪接过筷子,说道:“宋伯你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我仔细打量着宋伯,他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头发已经花白,皮肤黝黑而粗糙,脸上堆满了皱纹,那是一张典型的饱经风霜的脸。他应了一声,说道:“殿下和姑娘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

    我点点头,笑着说道:“谢谢宋伯。”宋伯看向我,笑着说道:“恕老朽眼拙,不知道这位姑娘可是未来的吴王妃?”

    我没想到宋伯会有这样一问,脸一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李恪倒是浑不在意,对宋伯笑着说道:“日后请宋伯去吃喜酒。”

    “诶呦!那老朽可是祖上积了大德了。”他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眼睛看着我,说道:“这位姑娘和殿下可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若是在现代有人这样说。我一定是照单全收。可是到了大唐,脸皮也薄了起来了,听了这话,脸愈发地红得厉害了。

    吃完早饭,李恪知道宋伯一定不会收银子,拿了一块碎银子放到桌子上,也没打一声招呼,拉着我就走。

    他因要进宫去看望杨妃,所以随我一起进了宫。下了马,我边走边说道:“自你回来,杨妃娘娘的气色看上去好多了。”

    他不语,皱着眉像是在思忖着什么,我问道:“在想什么?”他看着我,说道:“听你叫我母妃时一口一个杨妃娘娘,感觉别扭的很。”

    我知道他话中深意,低下头,故作不懂地说道:“可是她本来就是娘娘啊。”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我,思量道:“看来,我要尽快让你改口叫杨妃娘娘母妃才行。”

    我红着脸,低头道:“就算我愿意,杨妃娘娘可未必愿意。”他说道:“母妃是喜欢你的,怎会不愿意?”

    我低头不语,忽听前方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才人武氏见过吴王殿下。”我抬起头,见武才人带着一个宫女走了过来,李恪一揖,说道:“见过武才人。”声音疏离而没有温度,诚如我初遇他时的那个样子。

    武才人看上去丝毫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嫔妾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的谢谢殿下,没想到今天终于见到殿下了。”

    李恪不解,问道:“不知道武才人谢本王什么?”

    武才人说道:“嫔妾的老家是并州,刚入宫就听说了家乡发生了旱灾。多亏了殿下赶赴山西,帮助大家征粮、挖井,把旱区的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嫔妾代表家乡的父老,在这里谢过殿下了。”

    。。。
………………………………

第八十七章 玉镯

    李恪用他惯有的语气说道:“这是本王分内的事,武才人客气了。”我心道:你面前站着的可是未来的女皇啊,也敢这么拽!真是没救了。李恪丝毫不以为意,说道:“本王还有事,先走一步了。”武才人福了福,“殿下请便。”

    李恪看了我一眼,向沁月轩的方向走去。武才人看着李恪的背影,说道:“早就听说吴王殿下文韬武略,经过了这次旱灾才知道所言不虚。”

    我见她的气色相较之前好了许多,笑着说道:“现在并州的百姓已经有了妥善的安置,皇上对才人也甚是宠爱,现在才人终于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吧?”

    她腼腆一笑,脸微微一红,说道:“蒙皇上不弃,竟还记得我。”

    我随手折下一株牡丹,含笑道:“明珠怎会被砂砾掩埋?”她谦虚道:“我哪是什么明珠啊?”我看向她,肯定的说道:“你是的,你的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她疑惑的看着我,眼神中带着几分不敢确信。我微微一笑,也不做解释,看着手中略显颓色的牡丹,说道:“牡丹就快谢了,菊花的季节要来了。”

    武才人一脸迷茫,似懂非懂。如今的她,还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哪里有那么多的心智呢。我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声,问道:“才人这是要去哪里?”她答道:“徐姐姐邀我一起下棋。”

    我心想,她口中的徐姐姐一定就是徐惠了。说道:“那就不耽误才人了。”

    她笑着说道:“好,那我改日去找你。”

    我点点头,目送着她离开。那个背影天真灵动。此时的她,不过是一个初入宫闱,被皇上所宠的小女人。虽受过嫔妃压制,经历过人情冷暖,但是宫廷的尔虞我诈她还不懂,我真希望她永远都不懂。

    叹息着转过身,讶然发现李泰正站在我身后,脸上带着他一贯的温文尔雅的笑容,温和的看着我。

    我先是一愣,随后福了福,说道:“见过魏王殿下。”

    “免礼。”他说着,向前走了几步,目光始终锁在我的身上,走到我面前,开口道:“多日未见你,可还好?”

    我回道:“我很好,多谢殿下关心。”说着寒暄的话,心中不由黯然,我宁愿一段感情结束之后就各奔东西,永不相见,好过这样熟悉又陌生的尴尬。他也是神色一黯,静默良久,说道:“你到底,还是和我三哥在一起了。”

    他终究还是问了,我看着他,定定的说道:“是。”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眼中有黯淡的光影拂过,说道:“我虽早就知道,可还是要听你亲口说了才能死心。”

    我说道:“殿下的心本就不应该放在我的身上。”顿了顿,说道:“殿下应该好好待魏王妃。”

    他听我提到阎婉,眼中闪过一丝苦涩,只是一闪。他永远都是这样,所有情绪都只是一闪而逝,脸上所挂着的永远都是一副温文尔雅的表情,这表情更像是一副面具,将所有的心事,所有的情绪都死死的藏在面具之下,让人无法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说道:“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我也不便再说什么,只望你能够好自为之。”

    “我会的。”我虽早已放下和他那段云淡风轻的感情,可是还是受不了这样的相对,说道:“殿下若无事,我就先回去了。”他说道:“去吧。”

    我福了福身子,转身离开。我以前一直以为恋人分了手是还可以继续做朋友的,现在才知道没有可能。虽然已经不爱了,也已没有恨,没有怨,可一想到曾经种种,心中难免难过。

    自从李愔离开长安之后,拜他所托,我隔两三日就会去向杨妃请安。可是我知道李恪已经向杨妃提了我们的事情,有些不好意思去见杨妃。拖了两日,觉得再不去就不太好了,才犹犹豫豫的去见杨妃。

    杨妃倒是并没有提我和李恪的婚事,只是脸上的笑容异常亲切。闲话了一会儿,杨妃从首饰盒里拿出一只碧玉手镯,说道:“这是本宫的母亲留给本宫的,今天本宫把它送给你了。”

    那手镯通体碧绿,光泽莹润,说忙推辞道:“这手镯实在太贵重了,又寄有娘娘对母亲的念想,慕雪万万不敢收。”

    杨妃道:“没有什么敢不敢的,本宫的母亲留给本宫的也不止这一只手镯,本宫既给了你,你就收着。”她边说着,边抬起我手,套在了我的手腕上,打量一会儿,赞道:“这手镯倒是刚好衬你的肌肤。”

    杨妃既已把手镯戴在了我的手上,我也不好再拒绝,俯身道:“谢杨妃娘娘。”

    她忙伸手扶起我,“你在本宫这儿还客气什么?本宫还盼着能早日听你喊本宫一声母妃呢。”

    我脸一红,低头说道:“娘娘不嫌慕雪笨拙就好。”

    “怎么会?”杨妃握住我的手,说道:“本宫第一眼见到你,就看出你一定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后来在兴善寺遇到刺客,你身受重伤,却临危不惧,为了本宫甘愿自己冒险,可谓有胆有识。”

    我红着脸说道:“我没有娘娘说的那么好。”

    杨妃笑了笑,说道:“本宫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恪儿的眼光。”顿了顿,继续道:“皇上最近政务繁忙,一直忙着前朝的事,等有机会本宫就向皇上提你和恪儿的事。早点儿定下来,本宫也好早些安心。”

    我喉咙一哽,说道:“慕雪何其有幸,蒙娘娘如此厚爱。”杨妃笑道:“是本宫有幸才对,本宫听说皇后可是曾有意想让你做太子侧妃的,算来本宫还是占了皇后的便宜呢。”我说道:“是皇后娘娘错爱。”杨妃道:“你自有你的好,你身上有些东西是其他人都没有的。”

    和杨妃聊了许久,眼看天色渐晚了才回到住处。虽说杨妃已经明确的表示了对我和李恪的婚事没有异议,可是不知怎的,我心里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不安。不知道是不是在大唐生活了两年多,人变得多思多虑了。

    古代女子都注重女红,我的琴艺和书法虽都有精进,可是始终不愿意在女红上下功夫。或许是对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的一众排斥吧,总觉得那是封建女子才会做的事情。这日闲着无事,画了一幅花样,向碧儿请教了绣花针法,在绢布上胡乱的绣着。

    碧儿嗤笑道:“姐姐从来不碰针线的人,怎么忽然对刺绣有兴趣了。”我一边拿绣花针往绢布上插着,一边说道:“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呗。”

    我好不容易绣好了一片竹叶,却是自己也看不出来绣的是什么。把连着绢布的绣架往桌子上一扔,泄气的说道:“怎么这绣花比写字还难啊?”

    碧儿把绣架拿起来,看了看,说道:“万事开头难,姐姐开始练书法的时候也喊着紫毫不好用呢。顺手了就好了。”

    想想也是,不就是绣个花嘛,古代的女人都会绣,凭我现代人的智慧还能被它难道不成?捡起绣架,这块绢子是不能要了,就权当拿它练习吧。

    这日,水音走进来,一见我就说道:“听碧儿说你在忙着练刺绣呢,什么时候转性了?难道是做司乐做腻了,想去尚工局做个绣娘不成?”

    我把绣了一半的竹叶递给她,说道:“你看看,以这样的手艺,尚工大人可愿意收我?”

    水音接过,只看了一眼,边捂住嘴,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我瞪了她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一件不成样子的绣品而已,有什么好笑的?”

    “你也知道不成样子啊?”水音坐到我身边,说道:“枉我还当你生了一颗七巧玲珑心,以为没有什么东西是难不倒你的。听碧儿说你在学刺绣,我虽知你才初学,一定赶不上绣娘,但是私心想着凭你的聪明应该已经学的不错了,谁想!”她边说边看着手里的绣架摇了摇头,一脸的失望叹息。

    我说道:“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我大概只能抚弄一下琴箫,这针线上的功夫还真是把我给难住了。”

    水音面上一哂,说道:“我猜你以前必定连针线都没有碰过。”我道:“让你给说着了,我以前连针长得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在现代的时候都没怎么洗过衣服,何况是缝衣服,绣花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

    水音啧啧道:“真是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说着,放下绣架,说道:“其实刺绣也没有什么难的,和抚琴,和书法没有什么区别,重要的心要静。”

    我从没见过水音动针线,没想到她对刺绣也精通,好奇的问道:“到底有什么是你不会的?”水音笑道:“我不会的东西多着呢,你没发现而已。”话虽说得谦虚,口气里却没有一点儿谦虚的意思,我哼了一声,说道:“你不就是想说你会的比我多吗?”

    。。。
………………………………

第八十八章 吐谷浑

    “一点点而已。”水音妩媚的一笑,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说道:“好好的绣你的竹子吧,我去尚工局看看给舞姬准备的服装怎么样了。”

    绣毁了几幅绢帕,终于绣出了一副能拿得出手的图案。稀疏的两枝翠竹,像是在随风摇曳。我把绢帕从绣架上取下来,比在眼前看了看,觉得好像少了点儿什么,想了想,拿出针线在空白的地方绣了一个小小的“恪”字。单单是绣着他的名字,心中也是欣喜的。

    到了七月末,久旱的山西终于下了一场大雨,没过几天,洛阳、开封也普降甘霖,旱情得到缓解。然而,还未来得及高兴太早,就传来山东境内发生地震的消息。古代自然没有办法测量地震的震级,但是据说波及的范围之广,受灾的人口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

    收到奏折后,李世民连夜召集群臣,第二日一早就派了魏征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视察灾情。在技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人们都无力对抗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何况是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