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岭南王-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路上冯戴文也为李世民介绍了一下这批望远镜,最远能看到的距离。

    “这真像传说中的千里眼。有了这个,以后行军打仗可方便多了,只要寻一高山,山下防御尽收眼底,那里还有秘密可言。”李世民不愧是马上皇帝,所有东西首先就考虑的是军事。

    “父皇英明,如果有足够大的水晶,能做出看到月亮上的望远镜,也可以说是真的千里眼。”冯戴文笑着介绍道。

    “真的?”李世民兴奋的问道。

    “确实如此,据家师所言,月亮上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一个大坑。”冯戴文说道。

    “令师是看见过,还是上去过?”李世民迟疑一下问道。

    “当然是看到的,要不然儿臣也不会知道怎么做望远镜是不,只是当年家师的那一支望远镜不小心摔坏了。”冯戴文毫不犹豫,斩钉切铁的说道。要是李世民兴起了寻仙问道的心思可就大事不妙。

    “唉!朕就知道如此。”李世民叹气一声喃喃自语道…………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143章 七彩琉璃镜

    两人来到宫墙上,李世民举起望远镜慢慢的观察起来,东看西望,不时发出一声赞叹。

    “不错,有了此物,长安城尽收眼底,确实是个好东西,朕让人看下库房还有没有透明水晶,有就给你送来,此物多多益善。走吧回去,偶尔看一会就行。”李世民控制住自己继续玩赏的欲望招呼道。

    下来以后李世民就让冯戴文回家去了,毕竟离开长安几个月回来还未归家……

    丽政殿,心情愉快的李世民前去看望刚生完孩子的长孙,一进屋发现好几个儿子女儿都在,不由老怀大慰问道:“怎么今天都约好一起来看望你母后和弟弟?”

    等众人行礼的时候,李世民慌忙走到床边按住想起身的长孙,两人夫妻多年长孙自然能体会道丈夫心情,对着李世民一个媚笑问道:“二哥今日心情颇佳,可是有何喜事。”

    “哈哈,当然是喜事,你女婿回来了,广安的婚事不会被耽误,怎么不是喜事。”李世民调笑道。

    长孙看了一眼红着脸的广安道:“二哥刚才不是问为何今日他们一起过来吗?”

    “是啊?为何。”

    “还不是为了分礼物,二哥你看,这些都是你好女婿送的,难得孩子们有心,送来给妾身先选。”长孙指了指床边数口大箱。

    李世民这才发现,地上放的几口箱子,里面全部装着各种金银珠宝首饰,佩饰。不由一愣笑着道:“哈哈,原来你们都知道了,还不错,知道给观音婢进献宝物。”

    “是呀父皇,姐夫还给皇爷爷献了好大的犀牛,知道表演的大象!”长乐马上叽叽喳喳的拉着李世民的手说道。

    “哦,就没有送给长乐有趣的?”李世民溺爱的摸着长乐的头问道。

    “有啊!有啊!父皇您看,这是我和姐姐的。”长乐马上献宝似的提着鸟笼兴奋的跑过来。

    按着驯兽师教的一逗,“公主吉祥!公主吉祥!”两只翡翠鹦鹉立即大声的叫着,把长乐逗得咯咯直乐。

    李世民看着脸蛋笑得红朴朴的长乐,即是高兴,又有点羡慕的自语道:“臭小子,也没有给朕一点好东西。”

    长孙白了一眼说道:“怎么没有,以前上等沉香宫中都不够用的,您的好女婿说为了让你好好休息,只是龙涎香就送了数百斤,沉香更是无数!足够您用来不停使用,赏赐的。”

    古人很早就重视香,玉,有钱人几乎人人都会佩戴玉石,香囊。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自己炮制爱好的香囊,一来是驱虫,驱蚊。过去可没有那么多公厕,草木又多,夏天到处都是蚊虫肆掠,普通人家几乎都会种植一些驱蚊的植物在房前屋后,比如艾草。

    二来是遮掩体味,许多人不会常常洗澡,尤其是冬天,本身就寒冷无比,可没有多少地方是不透风,而又能有洗热水澡的。所以冬天一般都不喜欢洗澡,勋贵之家又喜欢吃羊肉,体味自然较重,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熏香了。

    龙涎香,沉香都有安神的功效,又非常难得,深受皇家,勋贵的喜爱。以往都是他国进贡,胡商贩卖特别稀少,上品几乎就是皇家专用的名词,偶尔流出一点也是皇帝赏赐。

    “哈哈!是吗,这龙涎香药用价值不菲,还是留一些给孙道长,说不定哪天能用上。”李世民高兴的哈哈大笑,暗道老子终于能大方一次了,想想,一次给大臣赏赐数十斤沉香,让大臣目瞪口呆的感觉就暗爽,口中却是另外一番说词。

    回过头来李世民又好奇的问:“广安,那小子给你带的什么?”毕竟给自己等人就是如此好,如此多的物品,按照冯戴文的为人,应该还有好东西给广安才是。

    “哼!”这下长乐不满意了,冷哼一声瘪着嘴把头扭开。

    长孙笑着没有说话,广安忸忸怩怩的拿出一面镜子,没错就是一面镜子,不是传统的铜镜,而是一面用水晶打磨平整,后面镀了一层银,在镶嵌在铜框中,周边镶嵌各色宝石的奢华镜子。本身冯戴文只是让匠人镶嵌在铜框上就是的,但是船上宝石多啊,而且如此精美的镜子,工匠已经当作盖世奇珍,岂容将就,只是宝石搭配挑选就商议了半天,最后做出两面奢华的镜子。

    冯戴文对于给镜子取名字完全没有感觉,就让工匠自己取,一大一小两面被取做七彩琉璃镜,只是因为拿出来在船上欣赏时候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七彩光芒,镜面犹如琉璃一般光滑细腻。

    李世民接过镜子吃惊的看着里面,镜子里清晰无比的反应出自己吃惊的样子,就连脸上胡须都能细数,摸摸略显憔悴的脸庞,依依不舍的递给广安,今日给自己的惊喜实在有点多。回头看看闷闷不乐的长乐道:“如此珍宝自然稀少,应该是那个小国的奇珍,待朕问问让他们再进献几面。”

    “就得两面呢,大的给母后,小的在大姐那里,这是姐夫让人做的,没材料做多余的了。”长乐还是不高兴的说道。

    “姐夫说是在船上做的,水晶有其他用途,最大的两块就做了两面镜子。”李泰马上抢着解释道。

    “哼!这臭小子才告诉朕没有大水晶做看月亮的,原来拿去讨好女人了。”李世民一愣,怒气冲冲的说道。

    “皇上!臣妾也有一面。”长孙一声娇嗔,广安瞬间脸色懆红。

    “咳,咳,你们的礼物让朕看看。”李世民自知失言,假咳两声,转头对李泰虎着脸问道。

    李承乾三兄弟只得掏出墨镜,李恪一直装酷的戴在脸上,也乖乖的取下来。李世民这才发现,接过李承乾的自己戴上说道:“你是太子,岂能玩物丧志。”

    李承乾只得低头应道:“儿臣明白。”让后掏出装墨镜的楠木盒子。

    “姐夫说只要烧出新的琉璃,镜子,墨镜这些,要多少有多少。”李泰害怕李世民连他的一起没收,在一边连忙说道。

    李世民……

    ……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144章 水果蔬菜

    冯盎入京就一直住在冯戴文的侯府,为他打理婚事。回到府中父子五人难得相聚在一起,当夜谈天说地,冯盎非常高兴自己几个儿子有了出息,不断的夸奖几兄弟,席间其乐融融,最后全都喝得酩酊大醉。

    现如今大唐长安附近就是巨大的工业区,普通瓷器就是一般的黏土也能烧制,由皇家,冯家连同十来家军中家族一起组建的瓷器商团。

    瓷器窑已经修建两百多座,昼夜不停的烧,每个月都有大量瓷器往西域诸国运送。长安城百姓是最早受益的,两文钱一个瓷碗,一文钱的瓷杯,虽然不算精美但是家家都用上了。酒楼用的白青花大瓷盘也不过五文钱,可以说现在长安城里面讨饭的用的都是瓷碗。而且瓷器的广泛使用,正在快速的向周边地区蔓延。

    从幽州,云中销制过后的羊毛都会被运到长安,被长孙名下的作坊制成衣服,围巾,手套,这些目前是不会卖出大唐的,加上朔方制造,一部分供应军队,一部分卖给寒冷地区百姓,价格不贵,勉强有得赚。加上茶叶,棉衣,这些进项还是收获不菲。

    江南,岭南的霜糖每年除了进贡一些到宫中,其他都被卖到周边国家,如西域,半岛等地。

    没办法不是不愿意自己留着吃,实在是舍不得,卖出去的价格非常可观,堪比丝绸。

    薛仁贵,苏定方,程家兄弟,等人现在已经成了通商西域的专业护送团,每人带一只队伍轮流的往返。

    第二天冯戴文忍着头疼睁开眼睛,旁边马上就递过来一杯水,偏过脑袋就看到丫丫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

    “这么早过来做什么?”冯戴文看看窗外还未大亮,伸手揉揉丫丫的头发说道。

    “哎呀,人家是来告诉二少爷好事情的。”丫丫脸蛋微微一红,摇摇头摆开冯戴文大手说道。

    “什么好事啊?说来听听。”冯戴文一边起身穿衣,一边问道。也没有多少忌讳的,毕竟这丫头死心塌地的跟着冯戴文,日后一个身份还是要给的。

    “二少爷您快去看看,您让丫丫看护的种子,开春种下,到现在都结果了。”丫丫兴奋拉着冯戴文手臂说道。

    “哦,走去看看。”冯戴文瞬间来了兴趣,跟着就出发。

    整个侯府占地10亩有余,后院就有五亩,由于府中人不多,冯戴文让丫丫种菜,这下好了,不但后院空地全是,就连花园都改成菜园了。

    冯戴文刚走到后院就有了惊喜。

    “这是?圣女果!”冯戴文惊奇的发现,花坛里面全是圣女果,不由高兴的蹲下仔细观察。

    “原来这叫圣女果啊!所有的种子都晒干留着呢。”丫丫说道,原来这死心眼的丫头担心种子不够,所有的蔬菜,水果都不允许偷吃,每天都会去清点一遍。

    冯戴文笑着摘下一颗,用手擦擦,递给丫丫道:“尝尝吧,味道很好的。”

    丫丫接过去,放入口中小心翼翼的咬破,然后小嘴飞快的嚼动,吞了下去。“嗯,酸酸甜甜的,好吃。”

    冯戴文满意的看着花坛里面大片的小番茄,高兴的说道:“这些都是那里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二少爷您走了以后,那几个胡商又来了两次,都是送植物和种子,我就全都种下了,收下没事吧?二少爷。”丫丫小心的回答道。

    “当然没事,不但没事,还有功劳,这些让他完全熟透都留着做种子,明年就可以放心的吃了,走我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冯戴文高兴的说道。

    “这几株树是西域特产的一种水果,那个胡商说他花了很大功夫才带到长安的,但是不知道是什么?还没有结果。”丫丫又指着十多株小树说道。

    “西域要把树带过来确实不易,会少带许多东西,算他用心了,嗯!这应该是苹果树,等结果就知道了,可惜我不会照料。”冯戴文一边观察,一边解释道。

    “哦,原来叫苹果啊,那胡商还送了五个人,他们都动得种植这些蔬菜,水果的。”丫丫在一边说道。

    “二少爷你看,这是西域的捧手瓜,比岭南的大一些呢。”丫丫指着一个架子上的蔓藤说道。

    “嗯,这叫捧手瓜,也叫佛手瓜,土耳瓜,寿瓜,确实是一道好菜,产量高,易于打理只需要搭个架子,每年自己就会发芽。江南和蜀中都有。”冯戴文看着硕果累累的架子,想起后世老家门前也有这样一株,小时候菜少几乎要吃几个月,隔三差五的就吃一顿。用来煮面条,炒着吃,炖着吃,白水煮着都可以吃。

    “这果子叫人摘下来炒着吃吧,前面有一个肉丁的就留着做种子。”冯戴文又想起老人说的,这叫母瓜,整个埋在地里就行。

    “看来以后要注意国内,其他地区的水果,蔬菜。”冯戴文暗暗寻思,毕竟古时候交通不便,官府也为了管制百姓,大部分百姓老死都没有出过自己所在的县城。

    接下来冯戴文又发现了小南瓜,也就是金瓜,还有黄瓜,花菜,核桃,西瓜,茄子,梨树,橘子,都是西域过来的品种,有的大唐也有,但是不知道是否是一个品种,这又为冯戴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嫁接”。日后可以把优良的嫁接到其他树上。

    金瓜不少,存放时间又长,问了一下丫丫,居然有100多个,这可把冯戴文高兴坏了。金瓜本身就很甜,用来熬粥,做菜,做饼都是上上之选。正巧要结婚,留着做一道特殊的菜,自己怎么得也要弄出一点特色让日后有足够的回味,也要让广安有面子不是吗。

    叫来下人和五个菜农,把蔬菜改摘下的摘下来,该留种的留种,冯戴文才发现这五个菜农也只是知道怎么种植而已,具体打理许多还没有自己懂得多,看来要想高产还任道重远。不过收获是喜悦的,一直指挥着忙到午时过后才空了下来。

    看着如此多的菜,收获下来并不比同样亩产的粮食少,冯戴文决定等结婚后就搬回万年县封地,好好开发一下粮食,蔬菜。顺便好好陪陪广安,毕竟两人除开始一段时间,后来都没有机会长时间在一起。

    想到自己就要结婚,冯戴文不禁嘿嘿一笑…………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145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既然要结婚,冯戴文决定做一些特别一点的东西给广安做继续,收拾好蔬菜,种子一样交给丫丫管理。

    第二天一早冯戴文就带着人回万年县看看,毕竟工匠和道士研究,实验都在那边,刚好去看一下有没有成果,顺便处理一些事情。

    临近出发之时,冯戴文手书一本奏折,请李世民下旨,着大唐各州,道送水果幼苗,种子到长安,并派遣单身老农前来。

    李世民接到奏折看后,直接让中书省下旨照办,他可知道既然冯戴文能上奏折,必然是好事,虽然没有说明,等着看结果就是。

    ……

    朱家庄比起冯戴文搬迁之前完全是两副样子,到万年县的路修通了,就连到长安的路也修完了,冯戴文不在没有安排新的工程,马周上报广安公主以后,就把招收的流民,安排去公主封地屯田,毕竟冯戴文也不可能留如此多流民在自己封地。

    现在朱家庄附近10里八乡的人都在这打工,烧窑,做瓷器,瓷砖。

    至从有了鱼篓子,长年都能吃到一些鱼肉,加上庄子每月发的福利,岭南海鱼罐头,鱼干,海菜,所以这一带的百姓脸色都要红润一些。

    现在冯戴文不在操心战事,终于能够安心的做一些事情来改善生活。

    实在是对于单调的食谱没有多少胃口,好怀念烧烤,麻辣烫,家里要一年四季有水果吃,在加上老婆在一旁伺候,啧,啧,想想这样的日子就美啊。

    朱家庄的人见到冯戴文都异常恭敬,不是害怕,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因为他村子才过上了好日子,虽然朱家庄都是冯戴文的佃户,但是不但主家出钱请他们做工,还只收三成粮税。

    也因为有他,村里亲戚朋友也跟着沾光不少,让村里人在外面非常有面子。见冯戴文回来,朱家庄老老少少全都前来看望,送来自家养的鸡鸭,打捞的鱼,水果蔬菜。

    冯戴文亲自出面迎接,接过礼物,嘘寒问暖的聊上几句,一小袋盐,一罐鱼肉罐头作为回礼,有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